奧斯卡大熱影片《寄生蟲》用一種空間隱喻了上下階層人之間的「詭異」寄生關係。將不同層次的群體,放入到一棟建築物裡,從生活和精神上表現兩者之間的差異,的確令人拍案叫絕。
最近,一部叫做《找到你了》(I See You)的影片再次借用了《寄生蟲》的空間隱喻,把兩組人物放置到一棟豪宅裡,擠壓出角色之間的衝突,引發故事張力。
但《找到你了》和《寄生蟲》在主題上所指不同,《寄生蟲》表現的是社會階層的差異化存在,而《找到你了》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復仇爽片。作為一部小成本驚悚片,《找到你了》在爛番茄上保持著77%的觀眾得分;
豆瓣上也維持著6.6的得分,好於70%的恐怖片,算是一部比較不錯的得分。影片沒有一位大牌角色,全憑故事製造的懸疑和敘事的有力反轉。劇本紮實,某些地方還讓人看到了諾蘭、大衛·芬奇、蓋裡奇的影子。
整部影片因為視角的轉移,明顯分為了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以警察男主角格雷格一家為視角,描繪了一家三口的家庭危機。
格雷格作為警察,手上有一宗兒童失蹤懸案一直沒有破解。他的妻子也背著她偷偷出軌。兒子處於青春期,對他愛理不理。雖然他們住著豪宅,但整個家正陷入分崩離析的狀態。在上半段的故事裡,出現了多處伏筆,比如格雷格突然被人關進衣櫥,有人將水杯放在了屋頂,母親發現兒子的床下藏著什麼奇怪的東西。
最令人錯愕的是,格雷格外出,妻子的情人來到家中,卻發生意外被人殺死。夫妻兩人都懷疑是青春期的兒子所為,作為警察的格雷格只能選擇隱忍一切,並幫助處理屍體。影片的上半段在此戛然而止。影片的敘事風格和視角突然轉變,以一對侵入格雷格家中的年輕男女作為全新的敘事線。
這群把自己稱為「蛙族」的年輕人,平時「寄生」在這些豪宅之中。只在家中人全部出門後,才在屋裡活動。加上大多數外國人都有較長的假期,平時周末也喜歡度假,所以他們有大把的時間在別人家裡「好吃好喝」。
無所事事的「蛙族」男女亞力克和明迪也就這樣寄生在了格雷格家中。影片通過他們兩人的視角把上半部的幾處故事伏筆換了一個視角重新進行故事鋪陳。不僅視角轉移,而且還彌補和銜接上了一些關鍵的時間線索。
整個故事由此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亞力克和明迪的行為偶然間改變了格雷格一家的關係,而且他們還目睹了一家人的真實狀態,有的人在說謊,有的人在推卸責任,有的人則選擇束手就擒。當觀眾以為影片改變視角僅僅希望引發巧合和意外時,故事再次拐向更具深度的地方。原來,警察格雷格是「賊喊捉賊」。
他不但與失蹤兒童案有關,而且還殺害了妻子的情人,他行兇時又正好被「蛙族」明迪看到。他才是整部影片的隱藏兇手。
但這還只是整部影片的第一個身份大反轉,此後「蛙族」男亞力克的身份才是整個故事的起源。原來他和明迪侵入他人家裡,並非只想當「蛙族」,體驗寄生的生活,嘗試刺激的生活,而是為了報仇。
亞力克在童年時居然與格雷格有著不可告人的交集,這才是整個故事的源頭,也是仇恨開始的地方。故事幾經反轉才在結尾處告訴了觀眾事情,而且視角的反轉也讓故事的觀賞性和懸疑感大大提升。
《找到你了》的前半段猜忌和不安的驚悚感拿捏恰當,非線性敘事的結構對奠定此片的懸疑基調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全景俯拍、主觀第一人稱的鏡頭交錯運用使觀眾很有代入感,在影片第二幕已牢牢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
總的來說,因為看片之前期望不高,《找到你了》卻在劇本、敘事和主題上不斷給人驚喜,看完之後還能留下「餘味」,引人思考,的確是一部不錯的小成本驚喜佳作。
其實,電影的優劣與投資的規模並不一定成正比。在影視寒冬之下,小成本的影片一樣能收割流量,獲得不錯的票房。《找到你了》就是一部標準的,「以小博大」的成功案例。它對於故事和敘事的反覆打磨,給不少國內影片提出了全新的思路和拍攝方式,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