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稱呼中國是支那,勢必會引起中國人的強烈反對,認為他侮辱了中國。那麼,支那本來是中性詞,為啥變成中國的侮辱稱呼?
秦始皇
在很長一段時間,周邊國家是以支那來稱呼中國。
根據資料記載,秦朝的時候,中國非常強大,瓷器絲綢銷往全世界,大秦的名字也就聞名中外了,與印度的聯繫也非常廣泛。不過,那時古代印度人稱呼中國為chini,實際來講就是秦的諧音。後來,印度人又在後面加了一個字母「a」,變成了china,如果後面的「a」發音輕一些,這個音也就是秦的發音。
印度的梵文佛經聞名全世界,當中國從印度引進梵文佛經以後,要把佛經譯為漢文,於是高僧按照音譯把china就翻譯成「支那」。《大唐西域記》就有一段記載:「王曰:『大唐國在何方?經途所宣,去斯遠近?』對曰:『當此東北數萬餘裡,印度所謂摩訶至那國是也。』」
這個詞流傳廣泛,比如說同為印歐語系的古羅馬稱中國為Sinoa,後來的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都是來自這個語源。
日本地圖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支那」是對中國漢人的尊敬。
在明治維新之前很少有日本人用「支那」一詞稱呼中國,日本書中常見的中國稱謂乃是「漢」、「漢土」、「唐土」、「中土」、「中國」或者以相應朝代的名稱稱呼中國,如隋等。
不過,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人不忿叫我國做「居四夷之中」的中國,為了培養大和民族的優越感,一改長期以來對中國的稱呼(chugoku),而改用「支那」。
日本政治家新井白石作《採覽異言》一書,在該書中,他將西方國家關於「China」的讀音,標以片假名(チィナ),並在左下角附以「支那」兩個小號字。此舉,成為日本地圖史上以「支那」標稱中國的開端主要。
那麼,為啥後來支那變成了侮辱中國人的稱呼了呢?
地圖
這個詞變成侮辱詞彙,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支那是日本詞彙「玩偶」的同音
日語中的「玩偶」發音是「支那」。所以,日本人稱呼中國為支那時,內心中是有一番竊喜的,因為中國是玩偶,滿足了日本軍國主義上升的虛榮心。
2、軍國主義份子的助推
日本著名軍國主義分子佐藤信淵曾經寫了一本書《宇內混同秘策》,書中稱中國為「支那」,強調中國懦弱卑下,表達了對中國的輕蔑態度和一種極為瘋狂的徵服野心。1888年,這本書被大量出版發行,成為日本侵華的輿論工具,日本陸軍部還規定此書為全國陸軍將士的必讀書。
3、歧視華人的產物
甲午戰爭中清政府失敗後,長久以來一直把中國尊為上國的日本人,在震驚之餘大為陶醉。從此,「支那」一詞在日本開始帶上了戰勝者對於失敗者的輕蔑的色彩。1913年又根據駐華公使的提議商定,日本政府今後均以「支那」呼稱中國。
中國地圖
日本以支那稱呼中國,引起很多中國人的強烈憤怒。
1930年,國民政府外交部態度明確的表明,今後凡載有「支那」二字的日本公文一律拒收。1946年6月, 中國派代表團到日本,用「命令」的方式通知日本外務省,今後不許日本再用「支那」一詞稱中國。同年6月6日和7月3日,日本外部和文部分別向日本各大報刊、出版社和大學,發出避免使用「支那」的正式文件,規定:「今後不必細問根由,一律不得使用該國(指中國)所憎惡之名稱」。
至此,世界上各國不再以支那稱呼中國。【參考資料:《同一個稱呼,三種來源:「支那」簡史》、《史記》】(作者:每日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