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投資的固態電池,靠譜嗎?丨C次元

2020-12-23 騰訊網

IAUTO

速度 深度 態度

導|語

2020/12/22

QuantumScape的固態電池離量產究竟有多遠?

文丨王小西

編輯丨小叮噹

固態電池似乎離我們越來越近,新聞也是層出不窮。包括「十年磨一劍」的大眾2014年就持股5%的QuantumScape。

12月8日,已經上市的QuantumScape,也就是由大眾和比爾·蓋茨投資的初創公司,公布了經過十年研究的最新固態電池的性能數據。據稱,這種固態電池也可能是第一個商業上可行的固態電池。股市聞訊,QuantumScape股價大漲。

這種固態電池能將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提高80%,並能在15分鐘內充滿80%的電量,並將於2024年投入生產。而它突破的關鍵是,使用柔性的陶瓷電解質取代液體電解質。據悉,即使在零下30攝氏度的極低氣溫下,電池性能也不會受到影響。

聽起來激動人心。不過,最大的疑點是,電池的很多細節並沒有公布,就像中金公司研報所說,現在展示的只是單層疊片,還不是電芯,那麼無法確定電芯的電量多少,就無法計算它的充電設施的配套情況。反過來說,QuantumScape是不是僅僅「放了個PPT衛星」?

QS藏了些什麼?

QuantumScape在這場說明會上講了很多激動人心的技術,比如,這款固態電池相較於傳統的鋰離子電池,經過800次充電後仍能保持80%以上的容量,技術上有著明顯的進步。

此外,這款電池是阻燃的,電池體積能量密度超過1000Wh/L,幾乎是頂級商用鋰電池組密度的兩倍,也是目前特斯拉Model 3所用電池的四倍。

聽起來很牛的樣子。連公司的聯合創始人、鋰離子電池發明者、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Stan Whittingham都說,「製造一個固態電池最困難的部分是需要同時滿足高能量密度、快速充電、長循環壽命和寬溫度範圍工作的多個要求。數據顯示,QuantumScape的固態電池完全滿足所有這些要求,這是以前從未報導過的。如果該公司能夠將這項技術投入大規模生產,它就有可能改變整個行業。」

不過,QuantumScape也有很多的事情藏著沒說。

比如,根據中金公司的研報意見,首先,QuantumScape並未給出具體的技術路線與詳細的電池參數;其次,所展示的電池樣品僅是單層疊片,並不是真正的電芯Cell。也就是說,目前還只是實驗室的數據。

材料方面,根據QuantumScape專利的布局與宣傳來判斷,QuantumScape的固態電池路線應該為氧化物體系下的石榴石狀複合氧化物固態電池(Composite Garnets Solid-state Battery),主流電解質體系為Li3La3Zr2O12(LLZO),即鋯酸鑭鋰。

而且,中金公司從Google Patents上所查到的與QuantumScape大量相關的專利體系,也均為鋯酸鑭鋰氧化物。這也是目前固態電池的氧化物路線中,最可能實現量產的材料,也是2007年後新發現的對鋰金屬最為穩定的氧化物電解質體系中的分支。實用方面,國內的清陶發展,已經有兩條小的生產線量產。

所以,大眾的固態電池走氧化物體系下的柔性陶瓷電解質路線,並不奇怪。不過,鋯酸鑭鋰體系,優點和劣勢都有。

鋯酸鑭鋰(LLZO)體系的特點在於,一是所有目前固態電池電解質體系中,對鋰金屬適配性最好的電解質,相對有可能直接跳過矽負極,實現鋰金屬負極的應用。二是,LLZO的電化學窗口寬,可以承受5V以上的電壓。

但是LLZO體系的缺點也很多,比如,這種石榴石複合物體系的電導率只有10^-4級別,比液體電解質直接小了兩個量級。其次,LLZO對正極的界面性能較差。這是因為,一方面石榴石結構使得與鋰金屬接觸面無法平整,另一方面與正極的接觸相對較差。

所以,國內目前探索的解決辦法有,複合正極、界面處理工藝優化、界面層引入以及電解質複合等。比如,清陶發展就走的複合正極的路子。

還有,就是製備工藝複雜,製造設備還不同源,換句話說,現有的鋰電池生產體系不能通用,得重建。而且,除了電池本身,配套設施的建設這塊,也是非常重要的。

2017年曾有菲斯科說「充電一分鐘,可跑800公裡」。但是根據公社數據組呂一星的計算,如果要達到這個效果,充電樁的鋁製導線直徑要達到60CM,就是比臉盆還要粗的線路。可能嗎?以目前的技術來說,「這簡直是要『雷劈』才能做到的效果!」

按照這個模型(目前通用的350V電壓下),記者計算了一下,固態電池15分鐘要能充滿80%,充電樁的鋁製導線直徑還是要達到15CM以上,就算換成導電率高一倍的銅製導線,直徑也要7.5CM以上,目前來看,實現還是有難度的(計算方法可以加微信討論karma-shanxi)。

最近,理想的李想說了一句,「只有在第二代電動汽車技術成熟的基礎上,理想汽車才會做純電動。」而第二代技術的一個標誌是800V電壓平臺下的400kW快充。但從現實來說,5~10年內可能都難以實現400kW的充電功率。

我們知道,特斯拉希望的350kW超級充電樁的落地還無法確定。所以,綜合各種情況來看,固態電池真正能實現量產和商業化的普及應用,業內給出的時間點是2030年以後。

所以,業內也有疑問,QuantumScape說固態電池計劃2024~2025年能量產,這種可能性有多大?綜合來看,鋯酸鑭鋰為電解質的電池單體從理論性能上具備一定的實用性,但距離量產真的還有很長很長的過程。

所以,這款固態電池看來是QuantumScape和大眾應對投資壓力,放了一顆PPT的「大衛星」,給投資者以信心。從投資方面可以理解,畢竟十年了,得出點成果。再說,股市賭的就是未來。

不過,記者還是諮詢了一下業內相關人士,該人士表示,包含稀土成分的鋯酸鑭鋰「這個路線應該很困難。有兩種元素含量都太少了。」硫化物路線是可行的。這也是豐田開發固態電池伊始,就考慮過的。所以,氧化物路線能走多遠,我們還不能下結論。

固態電池的路徑

我們再來說說固態電池。原理很簡單,就是以固態或者半固態的電解質,來代替現有鋰電池中使用的液態電解質。從技術上講,固態電解質的厚度可以很薄,也就幾十μm,減小體積也降低了重量。而兼顧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固態電池,是電池技術的一個終極目標。

固態電池的起始,最早可以追溯到1972年。當年,Scrosati B.首次報導了一種採用LiI為電解質的固態鋰離子一次電池。11年後的1983年,日本東芝開發了一款可實用的Li/TiS2薄膜全固態鋰電池。從那以後,固態電池的研究就一直在持續。

值得重點注意的是,目前絕大部分固態電解質的電導率比電解液小10倍以上,也就是一個數量級,因此快充性能上問題很大,非常怕大電流。此外,固態電池只有實現鋰金屬負極的應用,才能實現對目前電池體系質量能量密度的超越,這個難度相當高。

所以,固態電池的核心技術突破,主要是在達到高離子電導率的固態電解質材料技術,以及實現低阻抗固—固界面的製造技術。固態電池雖然具有安全性能好、能量密度高和循環壽命長等優點,但是,在汽車行業實現量產應用還早。

比如,目前固態電池的電池性能,僅略優於液態電池(400Wh/kg的單體能量密度),且循環壽命不高於500次。這次QuantumScape公布充電次數能達到800次,這個數據雖然很不錯了,但應該還只是實驗數據而已。

說完國外,說說國內。國內最早開始注意固態電池的,是陳立泉院士。根據他的講述,在他的呼籲下,1987年,中國科技部將固態鋰電池列為第一個「863」計劃重大專題。不過,按照當時的技術水平,這個任務明顯是「MISSION IMPOSSIBLE」。

直到2012年,中國科技部再次將固態儲能鋰電池列入「十二五」的「863」計劃。2018年,中國科技部將對動力及儲能應用的固態鋰電池同時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2019年12月,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在「實施電池技術突破行動」中,加快固態動力電池技術研發及產業化被列為「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從這些年的歷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固態電池的技術難度有多大。

而根據智研諮詢2019年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全固態電池市場專項調查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從全球看,目前日韓在固態電池開發領域專利技術較為領先。

從1990年至2018年,固態電池領域已經公開的專利數目為1926件,其中全固態電池領域專利數目達到871件,佔比約45%。而從地域上看,日本擁有固態電池專利916件,佔比接近一半,領先優勢較大。中國的專利為362 件。全固態電池方面,日本擁有專利657件,佔比75%,領先優勢更加明顯。這方面,中國、韓國分別擁有專利 128 件、37 件。美國在全固態電池領域,僅擁有29件專利。

所以,中國企業雖然聲量很大,但是,真正的專利並不多。中國企業普遍難以持續投入研究固態電池,有的還喜歡「吹牛」在先,很多爆出來的成果,都是對投資人說的,真正能落地的不多。這是我們更加需要理性對待的。

日系的硫化物路線

我們再來說說另外一個主流路線。國內的清陶和QuantumScape走的是氧化物路線,而日系呢?日系和韓系,走的是硫化物路線。

我們現在講固態電池,其固體電解質可大致分為三類:無機電解質、固態聚合物電解質、複合電解質。目前業內比較主流的是兩種,硫化物和氧化物,此外有固態聚合物、薄膜等。

氧化物雖然在高安全性及易生產性方面更具優勢,但室溫下離子電導率的提升仍是世紀難題。而聚合物路線,雖然率先實現了小規模量產,技術已經成熟,但是類似於「一個需要長期服用興奮劑的運動員」,「出道即巔峰」,沒有後續的潛力,屬於邊緣化的非主流。

而硫化物路線,是三種路線中技術難度最高的,但是潛力很大,受到日韓企業的追捧。不過,也只有日韓企業能夠有耐心,去認真鑽研。

豐田是堅定的硫化物技術支持者。通過多年的默默研究,豐田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豐田本來計劃2020年在東京奧運會推出搭載硫化物固態電池的純電動汽車,計劃於2022年實現量產。不過,受疫情衝擊影響,豐田推遲了亮相的計劃。

不過,豐田汽車動力總成公司執行副總裁兼電池業總經理Keiji Kaita曾經表示,豐田計劃在2025年之前量產固態電池,能量密度比鋰電池提高兩倍以上,充電效率也更高,從零充滿僅需15分鐘。

而豐田在固態電解質材料方面的技術基礎,來自於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的菅野了次教授2011年發明的硫化物固態電解質,其室溫下離子電導率>10-2S/cm(超越了傳統有機電解液)。

經過十幾年的研究,豐田不僅獲得了固態電解質材料、固態電池的製造技術等方面的專利,還研發了一整套的正極材料和硫化物固態電解質材料回收的技術路線和回收工序。這是大眾也急著投入巨資搞固態電池的原因所在,對手太強大了。

此外,三星和寶馬也都在研發硫化物固態電池的技術。今年3月初,三星高等研究院(SAIT)與三星日本研究中心(SRJ)在《自然-能源》聲稱,已經開發出一種高性能全固態電池。這種電池的循環壽命超過1000次,可以讓電動汽車在單次充電的情況下行駛800公裡。

去年,三星還參與投資了Solid Power。而寶馬則於2017年開始,就與Soild Power共同開發固態電池。在硫化物路線上,能不能儘快出成果,也考驗著這些企業的耐力和實力。

不過,以豐田固態電池的緩慢的製造過程而言,我們就知道,離大規模生產還有很遠的距離。

豐田的固態電池必須在超乾燥的非水環境中生產,是在一個名為「手套箱」的透明盒子中製造,工人們通過緊密嵌在盒子上的橡膠手套將手伸入箱子裡面操作。很明顯,這還處於試驗室的階段,離大規模製造還很遠。

Keiji Kaita也謹慎地表示,豐田仍有望在2025年實現「有限數量」的生產。但是,由於生產規模較小,最初的成本會很高。所以,最初生產的幾年裡,這種固態電池的產量將非常低。而且,豐田的目標是,這種電池經過較長時間(30年)的使用後,仍然能夠保持90%的性能,這讓該電池的研發變得更加複雜。

綜合來看,目前各大車企都在加緊固態電池的研發與產業化布局,而三星SDI、SKI、LG化學、麻省固能SES以及QuantumScape等,在固態電池領域也在不斷取得新突破,時不時會出新的成果。

國內包括輝能科技、贛鋒鋰業、清陶能源、萬向一二三、衛藍新能源等中國企業,也都在建設固態電池產線,甚至部分已投產。而面向2025年後的下一代動力電池的卡位戰,早已經悄然拉開戰幕。

不過,固態電池的實際應用前景,看來還在2025~2030年,任何過於樂觀的估計和預測,在現實面前,都需要冷靜一下。

就像中金分析的那樣,目前的鋰電體系迭代後可以實現800~1000km的續航,能夠滿足需求。此外,在供應鏈配合與規模效應下2025年前能夠實現燃油車和純電車平價。而固態電池一方面宣傳的1000~1400km高續航影響力有限,沒有現實中的充電網絡便捷性重要;另一方面,固態電池高企的成本也導致了5~10年內的性價比實在不高。

固態電池未來的前景非常誘人,根據中銀國際測算,全球固態鋰電池的需求量在2020年、2025年、2030年分別有望達到1.7GWh、44.2GWh、494.9GWh,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市場空間有望達到1500億元以上。但是,記者認為10年之內,固態電池還無法主導。

王小西

比天空更遼闊的……

THE END

相關焦點

  • 大眾上汽爭相投資的這家電池企業,有啥本事
    蓋世汽車 Ram(參數丨圖片)y 2020-12-16 11:08:34  12月8日,電池初創企業QuantumScape公布了其固態電池技術最新的性能測試數據,稱與現在鋰離子電池相比,其固態電池技術為電動汽車提供的續航裡程將高出80%,並且可在15分鐘充電80%,可以解決所有阻礙固態電池廣泛應用的難題。
  • 【鵬哥聊車】顛覆電池產業的新曙光?美國QuantumScape固態電池不太...
    固態電池又是什麼呢?相較於固態電池,提升有多少呢!作為一個初創公司,QuantumScape目前擁有固態電池方面的專利技術超過200多項,同時也獲得大量投資者的青睞,其中就包括比爾·蓋茨、大眾集團、德國馬牌集團、上汽集團的投資,以及BreakthroughEnergyVentures、KhoslaVentures、KPCB等科技投資集團的資金支持。
  • 大眾斥巨資入局,股價四個月狂飆12倍,固態電池的春天來了?
    2020 年 6月,大眾對 Quantum Scape 追加2億美元的投資以幫助其到2025年建立固態電池量產生產線。此外,三星和寶馬也都在研發硫化物固態電池的技術。今年3月初,三星高等研究院(SAIT)與三星日本研究中心(SRJ)在《自然-能源》聲稱,已經開發出一種高性能全固態電池。這種電池的循環壽命超過1000次,可以讓電動汽車在單次充電的情況下行駛800公裡。去年,三星還參與投資了Solid Power。
  • 國軒高科徐興無:固態電池將於2022年產業化 大眾入股倒逼品質再提升
    對於未來,徐興無認為,如果想進一步提高能量密度目前來說比較可靠的就是固態電池技術路線,即在現有液態電池的技術上,利用一些高性能材料解決安全問題。目前國軒高科針對固態電池也制定了自己的發展目標:大眾汽車集團與國軒高科戰略投資籤約儀式現場;圖片來源:國軒高科  然而,徐興無對蓋世汽車等媒體透露了不一樣的信息:「與咱們企業間傳統合作關係不同,此次大眾投資,並不會理所當然選擇我們的電池,如果達不到指標同樣不會被選用
  • 豐田固態電池技術將於2021年首次亮相|原型車|固態電池|豐田|電動...
    10分鐘充滿電,充電一次行駛500公裡,安全隱患降到最低,豐田表示,該公司即將推出的固態電池不僅將改變電動汽車,還將改變整個行業的格局。由傳統鋰離子電池驅動的電動汽車單次充電的續航裡程較短,充電時間也較長,而固態電池技術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些缺點。
  • EV晨報 | 大眾14億投固態電池;特斯拉籤6000噸鈷供應協議;大眾將...
    重點以高質量的供給來適應、引領和創造新需求,積極推進家電、汽車等更新置換和回收處理,順勢而為促進消費新業態加快發展、完善提升,充分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和抗疫特別國債的撬動牽引作用,加快推進短板領域的建設。
  • 固態電池開發商QuantumScape上市 作價超30億美元
    來源:雷建平sky雷帝網 樂天 12月4日報導美國固態電池開發商QuantumScape日前完成與殼公司Kensington Capital Acquisition(KCAC.US)達成併購協議,通過SPAC
  • 固態電池開發商QuantumScape上市:作價超30億美元
    雷帝網 樂天 12月4日報導美國固態電池開發商QuantumScape日前完成與殼公司Kensington Capital Acquisition(KCAC.US)達成併購協議,通過SPAC作為本次交易的一部分,QuantumScape獲得由大眾汽車和卡達的主權財富基金牽頭的超過10億美元現金和融資承諾。此外,比爾蓋茨也看好該公司。此項合併之前,QuantumScape獲得了5億美元的融資,由Fidelity Management & Research領投。
  • 福特有望在2022年用上固態電池?
    有很多競爭者試圖提供固態電池,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製造出商用產品並將其投入大眾市場。福特汽車支持的電池初創公司Solid Power表示,它有望在2022年初開始測試用於汽車生產的固態電池,這預示著它最終可以幫助老牌汽車公司在電動汽車領域取得進展。
  • QuantumScape發布新的固態電池研究成果
    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與安全需求推動著電池技術的更新、突破,國內外各大電池生產商都在積極研發新的電池技術,以提高電池續航能力和安全性能。就目前來看,鋰電池的安全問題依然存在,一些電動汽車自燃事件不時發生。 在這一背景下,固態電池的發展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成為鋰電技術研究的主要方向。
  • ...聊車】顛覆電池產業的新曙光?美國QuantumScape固態電池不太真實!
    固態電池又是什麼呢?相較於固態電池,提升有多少呢!作為一個初創公司,QuantumScape目前擁有固態電池方面的專利技術超過200多項,同時也獲得大量投資者的青睞,其中就包括比爾·蓋茨、大眾集團、德國馬牌集團、上汽集團的投資,以及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Khosla Ventures、KPCB等科技投資集團的資金支持。
  • 固態電池風口已至!全球車企瘋狂湧入,豐田寶馬都上船了
    在汽車產業,豐田、寶馬、本田、日產、現代、大眾等國際主流車企已經紛紛開始布局固態電池領域,國內長城、比亞迪、天際汽車、蔚來汽車、愛馳汽車與眾多動力電池供應商也已入局,並亮出了固態電池的落地時間表。而在2016年新型固態電解質材料發現之後,寶馬、本田、日產、現代、大眾等車企巨頭紛紛宣布開始固態電池研發,並將落地時間定在了2020年-2030年之間。
  • 日本政府或砸數千億日圓資助研發固態電池|全固態電池|鋰離子電池|...
    全固態電池是將鋰離子電池的電解液改成固態的電解質,除了降低電池起火風險、提高安全性外,電池能源密度也將提高數倍,且充電時間僅需約10分鐘就可完成,是現在充電時間的三分之一。日本全固態電池的研發,豐田目前保持領先,擁有專利數愈千,居全球首位。
  • 「看點」投資1199.99億 70GWh固態鋰電池項目籤約
    新聞速讀2020/12/17【動力電池】1.投資1199.99億 70GWh單體大容量固態聚合物鋰子電池項目舉行籤約儀式2.銀河證券:2021年碳酸鋰價格有望上漲至
  • 福特汽車有望在2022年初開始測試用於汽車的固態電池
    有很多競爭者試圖提供固態電池,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製造出商用產品並將其投入大眾市場。   將電池從實驗室帶到大規模汽車生產需要多年的測試,以確保電池符合汽車標準,然後才能開始製造過程。   坎貝爾表示,SolidPower正在與八家汽車製造商進行談判,但要等到技術進一步發展之後才能籤訂合同。他說,如果有汽車公司的「廣泛合作」,時間表可能會延長到2025年。它已經籌集了2600萬美元的股權融資,其中包括福特和現代汽車風險部門的投資。
  • 大眾支持的固態電池商QuantumScape擬借殼上市 估值達33億美元
    財聯社(上海,編輯 周玲)訊,大眾汽車支持的固態電池商QuantumScape擬與殼公司肯辛頓資本收購公司(Kensington)達成併購協議,通過SPAC( 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方式上市,企業估值為 33 億美元。該公司目標是成為整個行業的電池供應商。
  • 下一個寧德時代:2億瓦時固態電池生產線投產,鋰電行業龍頭
    新能源板塊又迎來新的催化因素,蔚來發布了自己的固態電池,有望在2022年投入使用。搭載這一電池包的新能源車,最高續航可達1000公裡。消息一出,新能源板塊出現了分化。固態電池技術相關的上市公司走高,而其他的出現調整,電解液相關公司甚至出現跳水。
  • 蔚來固態電池一出,鋰電池概念股幾乎集體崩跌!板塊抱團瓦解了嗎?
    晚間,更是有多家鋰電產業鏈公司在互動平臺答投資者問,回應投資者有關固態電池方面的問題。固態電池尚未面世,只是稍稍露了個苗頭,市場似乎就已經被嚇壞了。但在興業證券分析師朱玥看來,市場暫時還無需擔憂固態電池搶佔液態電池市場。其原因在於,按照現有技術路徑,穩態下固態電池有望用於消費、軍工等成本不敏感的領域,車用動力領域預計主要裝載在高端車型上,佔比預計約20%。
  • 採用明冠鋁塑膜的國內可行駛固態電池樣車首次下線
    這臺樣車是國內首次公開的可行駛的固態電池樣車,它的下線標誌著清陶發展在固態電池汽車技術研發上邁出關鍵一步;對於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講都是可喜可賀。 據了解,本次搭載蘇州清陶生產的第I代固態電池系統,在系統能量密度、-5℃工況放電能量保持率、充放電能量效率、0%-80%SOC快充時間等指標上已經優於常規設計的液態三元電池,已經初具量產可行性。
  • 新能源汽車漸成趨勢 豐田、寶馬等車企積極布局固態電池市場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固態電池布局 誰已悄悄領先作者: 錢童心新能源汽車漸成趨勢,動力電池的進展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關注。日前,包括大眾、三星、寶馬、寧德時代在內的巨頭都在尋求固態電池領域的突破。相較於傳統的鋰離子電池,固態電池能提供更好的續航能力和安全性,但目前而言,固態電池迫於技術和成本的雙重製約,距離產業化仍然需要很長時間。光大證券認為,固態電池有望成為下一代高性能鋰電池。目前中國大部分的汽車廠商和新能源廠商也在參與固態電池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