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眾銀行線上舉辦發布會,銀行用戶體驗調研成果受關注

2020-12-26 網易新聞

(原標題:微眾銀行線上舉辦發布會,銀行用戶體驗調研成果受關注)

近日,微眾銀行-銀行用戶體驗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在新華網舉行年度成果發布會線上直播,發布了《2020年銀行業用戶體驗大調研報告》。本次發布會還邀請了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用戶體驗方向負責人劉偉等針對當前「數字金融背景下,銀行如何提升金融服務的用戶體驗」進行了分享。

微眾銀行副行長、銀行用戶體驗聯合實驗室創始人陳峭在致辭中說到, 2020年是一個特殊年份,新冠疫情對銀行的非接觸式服務水平提出了考驗,微眾銀行在產品和體驗兩個方面不斷進行探索。在產品層面,通過線上化模式夯實金融業務,走向數據化、精準化、敏捷化和智能化,實現銀行數位化轉型。在體驗層面,以打造全鏈路的線上用戶體驗為目標,打通各個業務節點,對用戶的每個具體的使用場景進行體驗的優化,從而提升服務質量和效果。

持續四年,研究成果一脈相承

微眾銀行戰略總監徐源宏現場發表演講,介紹實驗室在2020年的研究成果。

2015年成立以來,實驗室的合作力量也在逐年增加。今年實驗室的合作夥伴已經包括了54家合作銀行、3家高校、2家行業合作夥伴。合作銀行包括了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國內領先的城商行、農商行,也包括了民營銀行和外資金融機構。而高校及行業合作夥伴,包括北師大、深大、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BCG和中國用戶體驗聯盟等。

四年來,實驗室不斷拓展研究邊界。2017年,實驗室首次發布了的第一份研究報告,2018年,第一次發布用戶體驗評估工具WeUX指數,幫助發現銀行渠道在體驗上的痛點;2019年,發布的第三份研究報告迎來全面升級,包含了全新的子篇章-小微章。2020年,實驗室發布了第四份研究報告,聚焦後疫情時期的用戶金融需求洞察,並推出用戶行為可視化工具WeBoard,該工具目前已經應用到了微眾銀行內部的一些業務,後續將持續進行打磨和優化。

通過4年的持續研究,可以發現用戶的金融行為變化趨勢。2017年,1/3用戶的資金從銀行流出,銀行在用戶心目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到了2018年,行動支付的盛行,銀行借記卡成為資金中轉站,這也是銀行壓力相當大的一年。這種情況2019年有所扭轉,在經濟運營的新常態下,用戶態度趨於保守,對收益和風險評估更加謹慎,用戶選擇銀行存款的意願回升。在2020年,用戶理財偏好分化,存款與基金同受重視。

一份大調研報告,多個亮點關注

今年是實驗室連續第四年對外發布行業大調研報告。實驗室聯合發起人徐高騫直播現場進行了《2020年銀行業用戶體驗大調研報告》的亮點解讀。

本次報告聚焦「後疫情時期的用戶金融需求洞察」這一議題,追蹤回收超過2萬份樣本數據,洞察用戶在疫情上升期、疫情末期的金融需求變化。

在「存」方面,疫情後用戶對理財投資環境呈現信心回暖的現象,理財行為模式從被動理財變成了主動理財,產品選擇從疫情期間主要選擇隨存隨取理財產品,到疫情後多元化配置存款、基金、大額存單等。另外報告顯示,當被問及「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超過多少時,會覺得有風險」,用戶這一風險警戒點四年來持續下降,從2017-2018年的10%、2019年的6%下降至後疫情時期的5%,創下四年新低。這意味著用戶風險意識正在逐年加強,對理財產品的收益-風險的認知更加全面。

在「花」方面,疫情期間用戶的「支出-收入比」大幅度下降,現階段即使疫情得到控制,用戶的消費欲望也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消費理念也從偏隨意消費逐步轉變為更關注必要性的謹慎消費。

在「保」方面,經歷過疫情的考驗,公眾對健康的更加關注。用戶的保險意識增強,對保險的重視程度大幅提升,調查報告顯示,今年用戶更重視人身健康相關險種,其中重疾險首次超過意外險,成為用戶最重視的險種,除此之外,住院醫療險、專病專享醫療險、門急診醫療險的配置意願也較強。

疫情使銀行大力倡導非接觸式服務,銀行業今年最明顯的特點是「線上化加速,並試水新營銷模式」。調查顯示,手機銀行App已成為銀行服務「主戰場」,通過手機銀行App辦理業務的用戶與去年相比提升了15.9%。此外,今年銀行還開展了線上的新營銷方式,比如客戶經理線上工作室,線上課堂或短視頻推廣,用戶對這些新營銷方式接受度較高。報告指出「以短視頻為代表的新營銷方式,有助於轉變用戶對銀行的刻板印象。」

除了以上大眾用戶視角以外,大調研還關注到了「小微企業主」群體。相較於2019年小微企業主們為了更好的生活而經營,他們今年的更多是為生存而經營。面對小微企業主的困難,各家銀行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加大對小微企業的貸款需求的重視度,優化貸款政策,降低小微企業獲得貸款的難度和成本。調研發現,50.7%的小微企業認為今年貸款的難度比去年低很多。

調查報告顯示,83.6%的小微企業主對未來1年的經營有較強的信心,他們有很強的意志力和衝勁,在面對逆境時更具行動力,所以對企業的長期發展充滿信心。

展望銀行4.0:開放銀行時代的用戶體驗提升

本次實驗室發布會上,參與線上直播的嘉賓還在探討了銀行業的未來趨勢。

北京師範大學用戶體驗研究中心負責人劉偉提出,銀行將邁入4.0時代——基於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銀行服務逐漸呈現場景化的趨勢,未來將會有更多實時交互式的業務與網際網路結合。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同樣提出了中國領先的商業銀行已經開始4.0的進化徵程,進入「開放銀行」的時代。銀行將變得無處不在,用戶在哪裡,銀行服務就在哪裡。

董希淼還表示,提升服務體驗,銀行需要一些「優術」。通過加快數位化轉型來改進和提升用戶體驗,更重要的是,要將用戶體驗的改善落實在具體的產品和服務上面。這就要充分藉助用戶研究的手段來洞察用戶,挖掘用戶的真實需求,重構產品服務的信息架構,完善前端互動設計,優化和創新產品和服務。

微眾銀行戰略總監徐源宏總結:站在當下,著眼未來,我們相信體驗發展只有在業務中落地才有意義,從業務中理解用戶,在實踐中提升體驗,形成一套完整的閉環,是實驗室不斷的追求目標。實驗室希望與各方合作夥伴一道,繼續攜手前行,我們一起「用更多美好,讓更好的發生」。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微眾銀行:銀行用戶體驗聯合實驗室連續三年發布大調研報告
    「2019年,越來越多的銀行人意識到CXAS(用戶體驗即服務)。」微眾銀行副行長陳峭表示。12月12日,由微眾銀行及騰訊CDC發起的銀行用戶體驗聯合實驗室連續第三年發布《銀行業用戶體驗大調研報告》,並推出兩大用戶體驗應用工具。
  • 微眾銀行:關注「長尾人群」,助力普惠金融發展
    以國內首家民營銀行、網際網路銀行——微眾銀行為代表的數字金融發展模式,成為普惠金融道路上最主要的實踐趨勢之一。 區別於市場上普遍採用需要抵押的企業經營貸產品,2017年,微眾銀行推出國內首個全線上、純信用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產品「微業貸」。
  • 抗疫復產|微眾銀行談線上貸款:希望掌握數據的機構能開放給銀行...
    在微眾銀行看來,此次疫情給各家銀行線上貸款的供應和服務能力進行了一次情景模擬和壓力測試。微眾銀行:我行已於2月3日起復工,在保證日常服務不受影響前提下,主要採用遠程辦公方式;2月24日,我行依據疫情防控形勢和行內工作部署,積極響應深圳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關於復工的要求,安排符合條件的員工有序恢復現場辦公。 WEMONEY研究室:對受疫情影響的客戶或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有哪些支持舉措?
  • 微眾銀行發實體卡了,網際網路銀行升級Ⅰ類戶背後潛藏怎樣的風險
    事實上,WEMONEY研究室了解到,在2019年,就有用戶申請到了微眾銀行的實體卡。據微眾銀行客服人員介紹,微眾銀行儲蓄卡是一張借記卡,與在傳統銀行線下網點開戶領取的實體卡使用一致,在支持銀聯晶片卡取款的ATM取現不收取手續費。
  • 方便快捷的微眾銀行微粒貸還有哪三大特點
    方便快捷的微眾銀行微粒貸還有哪三大特點微眾銀行微粒貸作為國內首家民營銀行和網際網路銀行微眾銀行推出的小額信貸產品,採用全程線上操作的運營模式,方便快捷,隨借隨還,此外微眾銀行微粒貸還免去了擔保抵押、申請材料、面籤審批等複雜的程序,到款速度很快,不需漫長的等待時間。
  • 微眾銀行:全線上電子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產品-微閃貼
    微眾銀行通過「金融科技賦能」,融合打通在其他前序產品領域實踐打磨過的大數據、網際網路產品設計、網際網路科技的基礎上,推出了基於網際網路與大數據的全線上電子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產品——微閃貼。二、金融科技賦能 微眾銀行經過充分的論證、設計與準備,設計出的產品具有純線上化的普適性。客戶無需紙質資料,也無需線下開戶即可辦理;通過微信公眾號/APP全線上操作,365*7*24全天候服務,產品服務流程全自動;從申請、審批到發起貼現、貼現資金到帳,全流程在數分鐘內即可完成,貼現發起到資金到帳最快僅需十秒。
  • 微眾銀行:助力每一位平凡的「真心英雄」
    一組調研數據顯示:82%的小微企業面臨資金缺口,71%的受訪企業認為能貸到款就能扛過疫情[1]。金融業是實體經濟的有力支撐。國家率先出臺一系列相關優惠救急政策,重點扶持抗疫企業、受影響較大行業、中小微企業等,各地政府隨即跟進。
  • 微眾銀行微業貸精耕細作食品行業 力促小微金融模式新突破
    12月7日,在第五屆華糖萬商領袖大會暨第四屆中國食品工業發展年會上,微眾銀行與華糖雲商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食品行業這一重點領域,就更好地為食品經銷商提供金融服務這一主題展開深入協作。會上,微眾銀行詳細介紹了經銷商貸款產品的定位及特色,展示了微業貸供應鏈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所取得的階段性成績,並分享了微業貸如何運用金融科技力促小微金融模式實現新突破。
  • 微眾銀行上線企業愛普APP:打造全新企業金融服務應用
    日前,微眾銀行全新的企業金融移動客戶端——「微眾企業愛普」APP正式上線。「愛普」與「APP」諧音,意為「熱愛普惠」,該APP整合了含微業貸在內更豐富的小微金融產品及服務,致力於讓中小微企業隨時隨地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務。
  • 微眾銀行推出實體儲蓄卡
    原標題:微眾銀行推出實體儲蓄卡   近日,微眾銀行
  • 微眾銀行分享年利率的計算方式
    微眾銀行年利率,指一年的存款利率。微眾銀行例如,存款100元 ,銀行答應付年利率4.2%,那麼未來一年銀行就得支付4.2元利息。利息的計算公式是100×4.2%=4.2元。最後取款100(本金)+4.2(利息)=104.2元。銀行的年利率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根據社會/市場/政策等環境因素進行改變。
  • 砥礪前行 開啟網際網路銀行新模式——微眾銀行致敬深圳經濟特區成立...
    在分布式架構下,微眾銀行可以使用大量標準化低價的硬體X86替代IBM,資料庫方面,運行在X86伺服器上的資料庫TD-SQL,可實現數十萬級IOPS的讀寫能力。2015年8月,微眾銀行App上線,這標誌著中國首個「去IOE」銀行核心系統的全面上線。在強大的系統架構支持下,微眾銀行的「金融科技」特色化發展戰略一步一個腳印,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
  • 微眾銀行發布「數據新基建」白皮書,助力釋放數據要素生產力
    近期,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以下簡稱CCF)主辦的2020 CCF中國區塊鏈技術大會在濟南成功舉辦,來自全國區塊鏈領域的行業專家匯聚一堂,一同探討區塊鏈技術未來與應用趨勢。會上,CCF區塊鏈專委會委員、微眾銀行區塊鏈底層平臺研發負責人李輝忠發布《打造數據新基建,釋放數據生產力》白皮書。
  • 銀行業首次應用國產晶片 微眾銀行獲央行2019年度銀行科技發展獎...
    基於國產晶片,核心系統引領全面自主可控  微眾銀行作為國內首家網際網路銀行,在成立之初即採用X86伺服器與開源技術構建了新一代銀行IT架構。隨著X86伺服器配置越來越高,功耗也越來越大,而且外部環境對高新技術的封鎖也愈來愈緊,微眾銀行決定走出一條在硬體基礎設施上降低成本且減少對國外核心技術依賴的創新之路。
  • 服務小微企業 微眾銀行是怎麼做的?
    財經作家吳曉波在10月20日的微眾企業+合作夥伴大會上坦言。而微眾銀行便是金融普惠小微企業的「破局者」,早在三年前,該行便推出服務小微企業的全線上、純信用對公流動資金貸款產品微業貸,截至目前,已為超150萬戶企業法人提供服務,全國企業有貸戶中,就有7%是微業貸的客戶。
  • 微眾銀行探索助力扶貧新模式
    微眾銀行作為國內首家網際網路銀行和民營銀行,一直致力於為大眾和小微企業提供更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同時,微眾銀行也是一家極具社會責任心的銀行。為響應國家脫貧攻堅的號召,微眾銀行積極以創新金融扶貧的新模式參與精準扶貧行動,為貧困地區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WeBank
  • 微眾銀行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開展扶貧新模式
    微眾銀行是國內首家民營銀行和網際網路銀行,自上線以來便採用全線上操作的運營模式,為用戶提供7*24小時服務。微眾銀行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為人們提供普惠金融服務。微眾銀行更是牢記「讓金融普惠大眾」的使命,讓更多的貧困地區的人口,也享受到同等的金融服務。微眾銀行便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開展精準扶貧新模式。微眾
  • 微眾銀行獲The BrandLaureate最佳科技品牌獎
    據悉,「The BrandLaureate卓越品牌獎」由非營利機構世界品牌基金會(The World Brands Foundation)組織舉辦,旨在表彰在亞太地區的全球優秀品牌中的最佳品牌,被稱為品牌中的「奧斯卡」。
  • 蛋殼公寓危機加劇 微眾銀行篡改合同是真是假?
    一份是與蛋殼公寓的租賃合同,另一份則是與微眾銀行的借款合同(V2.5版、V2.7版)。微眾銀行直接把一年的房租支付給蛋殼公寓,租戶則需按照貸款合同每月向微眾銀行支付本金+利息。此外,在租賃合同中,蛋殼公寓明確表示,若提前退租,貸款合同隨之解除。同時,借款合同V2.5版本並沒有強調借款人在資金借還之間的作用。
  • 微眾銀行深陷蛋殼爆雷漩渦 投訴飆升後推免息等能否扭轉危局?
    黑貓投訴平臺的11月最新黑榜數據顯示,微眾銀行位列黑榜名單第五。公開資料顯示,微眾銀行是由騰訊公司及百業源、立業集團等發起設立的一家網際網路銀行。而微眾銀行與蛋殼公寓屬於合作關係,用戶在蛋殼公寓租房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可以籤訂「租金貸」,而貸款則由微眾銀行提供,微眾銀行首先向蛋殼公寓支付全部房租,租戶後續需要按月向微眾銀行還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