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需求側改革」。相對於「供給側改革」而言,「需求側改革」將向消費端傾斜,而這將給居民收入分配、資本市場流向、產業布局方向帶來深遠影響。
國家統計局曾指出,需求側改革是推動構建國內經濟大循環格局的內在要求,推動需求側改革也有利於釋放消費潛力。進入新發展階段後,消費的發展對於經濟的帶動在逐步增強,消費規模擴大、消費結構升級的趨勢非常明顯,但是消費的水平和品質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消費升級釋放 食品、汽車板塊中期投資增長可期
國泰君安證券發布研究報告指出,需求側改革關鍵在於擴大內需,推動基數龐大的腰部及以下消費者的消費升級,從「吃飽穿暖」到追求高品質消費,進一步釋放基礎消費人群的消費潛力。
對於消費行業而言,國泰君安證券表示,建議投資者關注一下細分賽道投資機會:
1、食品飲料/化妝品:食品飲料是整個居民日常消費的支柱和基礎,尤其是中低檔白酒和大眾消費品,隨著居民基礎消費逐漸得到滿足,基礎品類消費升級是未來大勢所趨;化妝品作為精神消費屬性產品,近年來受益於渠道快速下沉以及社交型營銷方式對消費者教育,這是基礎消費升級最具代表性行業。
2、社服/零售:把握服務消費崛起趨勢,短期把握數據拐點,中期投資增長的可能性,長期投標準的確定性。
3、家電:科技賦能,培育新型家電消費;消費者信心提振,激活傳統家電消費。
4、輕工:家具等可選消費產品有望出現積極變化,消費升級創造生活用紙及個護消費新增量。
5、農業:從「吃飽」到追求高品質的農產品的趨勢有望加速,關注肉類、口糧、菌菇和其它農產品需求端增長帶來的投資機會。
6、紡織服裝:A股市場關注大眾品牌及供應鏈完善的公司,港股市場關注渠道升級、品牌矩陣豐富的公司,需求側改革驅動下以質量及品牌為重點的公司同樣有望超預期增長。
7、汽車:中國乘用車潛在需求2500-3000萬輛,通過在分配和消費環節的打通,潛在的需求逐步釋放帶動行業銷量的進一步上行。
對於個股而言,國泰君安證券還提到,付費意願+AI+大數據+雲計算,智能大屏變現能力迎來爆發期。交互式體驗不斷增強帶來遊戲、教育等各種增值業務快速落地,打開更大的市場空間。重點推薦TCL電子。
在汽車行業方面,國泰君安證券還指出,需求端改革對汽車行業的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助力潛在需求的釋放,二是消除流通環節的阻礙。中期維度看,中國乘用車潛在需求在2500萬到3000萬輛,較2020年銷量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通過在分配和消費環節的打通,潛在的需求逐步釋放帶動行業銷量的進一步上行。推薦標的:吉利汽車、長城汽車、長安汽車、廣汽集團、上汽集團,比亞迪等。
摩根史坦利華鑫基金研究管理部表示:配置上,從經濟基本面與宏觀流動性趨勢來看,仍可堅守對順周期行業的布局,中短期主要集中布局金融、可選消費以及部分周期品。中長期看,內需升級和產業鏈升級是主方向,代表新經濟的消費和科技是未來市場的主線。
需求側改革加速推進「雙循環」 消費、科技升級板塊有機會
需求側改革將會持續影響大類資產價格走勢,對此中信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對於股市而言,可以適當關注消費、科技升級板塊的投資機會。
中信證券還表示,持續推進需求側改革有助於加速推進「雙循環」發展格局並強化我國國民經濟的抗風險能力,需求側改革思路之下,地產、基建對於國民經濟的重要性或將有所回落,而消費和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料將提升,考慮到當前我國汽車、家用電器等家庭耐用消費品銷售量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擁有量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教育、醫療、文化、養老等領域的優質服務供給不足,相關消費仍有巨大增長空間。
中信證券強調,消費升級趨勢不改,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向享受型、品質型消費升級,後續可以適當關注消費板塊的投資機會。另一方面,需求側改革需要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同時也需儘快打通制約消費效率的堵點,「兩新一重」投資或將成為撬動需求潛在空間的關鍵,同時結合「十四五」對科技創新的強調,未來5G、雲計算、大數據與機器智能等科技板塊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