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需求側改革 高品質大消費股潛力巨大

2020-12-26 手機鳳凰網

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需求側改革」。相對於「供給側改革」而言,「需求側改革」將向消費端傾斜,而這將給居民收入分配、資本市場流向、產業布局方向帶來深遠影響。

國家統計局曾指出,需求側改革是推動構建國內經濟大循環格局的內在要求,推動需求側改革也有利於釋放消費潛力。進入新發展階段後,消費的發展對於經濟的帶動在逐步增強,消費規模擴大、消費結構升級的趨勢非常明顯,但是消費的水平和品質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消費升級釋放 食品、汽車板塊中期投資增長可期

國泰君安證券發布研究報告指出,需求側改革關鍵在於擴大內需,推動基數龐大的腰部及以下消費者的消費升級,從「吃飽穿暖」到追求高品質消費,進一步釋放基礎消費人群的消費潛力。

對於消費行業而言,國泰君安證券表示,建議投資者關注一下細分賽道投資機會:

1、食品飲料/化妝品:食品飲料是整個居民日常消費的支柱和基礎,尤其是中低檔白酒和大眾消費品,隨著居民基礎消費逐漸得到滿足,基礎品類消費升級是未來大勢所趨;化妝品作為精神消費屬性產品,近年來受益於渠道快速下沉以及社交型營銷方式對消費者教育,這是基礎消費升級最具代表性行業。

2、社服/零售:把握服務消費崛起趨勢,短期把握數據拐點,中期投資增長的可能性,長期投標準的確定性。

3、家電:科技賦能,培育新型家電消費;消費者信心提振,激活傳統家電消費。

4、輕工:家具等可選消費產品有望出現積極變化,消費升級創造生活用紙及個護消費新增量。

5、農業:從「吃飽」到追求高品質的農產品的趨勢有望加速,關注肉類、口糧、菌菇和其它農產品需求端增長帶來的投資機會。

6、紡織服裝:A股市場關注大眾品牌及供應鏈完善的公司,港股市場關注渠道升級、品牌矩陣豐富的公司,需求側改革驅動下以質量及品牌為重點的公司同樣有望超預期增長。

7、汽車:中國乘用車潛在需求2500-3000萬輛,通過在分配和消費環節的打通,潛在的需求逐步釋放帶動行業銷量的進一步上行。

對於個股而言,國泰君安證券還提到,付費意願+AI+大數據+雲計算,智能大屏變現能力迎來爆發期。交互式體驗不斷增強帶來遊戲、教育等各種增值業務快速落地,打開更大的市場空間。重點推薦TCL電子。

在汽車行業方面,國泰君安證券還指出,需求端改革對汽車行業的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助力潛在需求的釋放,二是消除流通環節的阻礙。中期維度看,中國乘用車潛在需求在2500萬到3000萬輛,較2020年銷量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通過在分配和消費環節的打通,潛在的需求逐步釋放帶動行業銷量的進一步上行。推薦標的:吉利汽車、長城汽車、長安汽車、廣汽集團、上汽集團,比亞迪等。

摩根史坦利華鑫基金研究管理部表示:配置上,從經濟基本面與宏觀流動性趨勢來看,仍可堅守對順周期行業的布局,中短期主要集中布局金融、可選消費以及部分周期品。中長期看,內需升級和產業鏈升級是主方向,代表新經濟的消費和科技是未來市場的主線。

需求側改革加速推進「雙循環」 消費、科技升級板塊有機會

需求側改革將會持續影響大類資產價格走勢,對此中信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對於股市而言,可以適當關注消費、科技升級板塊的投資機會。

中信證券還表示,持續推進需求側改革有助於加速推進「雙循環」發展格局並強化我國國民經濟的抗風險能力,需求側改革思路之下,地產、基建對於國民經濟的重要性或將有所回落,而消費和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料將提升,考慮到當前我國汽車、家用電器等家庭耐用消費品銷售量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擁有量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教育、醫療、文化、養老等領域的優質服務供給不足,相關消費仍有巨大增長空間。

中信證券強調,消費升級趨勢不改,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向享受型、品質型消費升級,後續可以適當關注消費板塊的投資機會。另一方面,需求側改革需要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同時也需儘快打通制約消費效率的堵點,「兩新一重」投資或將成為撬動需求潛在空間的關鍵,同時結合「十四五」對科技創新的強調,未來5G、雲計算、大數據與機器智能等科技板塊前景光明。

相關焦點

  • 政治局首提需求側改革 擴大內需核心堵點是消費能力
    (原標題:政治局會議首提「需求側改革」,擴大內需的核心堵點是消費能力)
  • 政治局會議首提需求側改革「信號」:貨幣政策趨勢性放鬆的可能性較小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重點提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這也是高層會議中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
  • 如何理解需求側改革?
    二、歷年年終政治局會議和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需求的內容梳理2015年12月的政治局會議首提「供給側改革」後,當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供給側改革」的主要內容和任務進行了細化,也即我們所熟知的「三去一降一補」,因此梳理歷年年終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需求的表述變化對於我們理解「需求側改革」應該是有幫助的
  • 政治局會議定調明年經濟工作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改革並重
    臨近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在此關鍵時點,12月1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令人關注。會議提出了「整體推進改革開放」,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改革並重,還特別提到了「要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
  • 券商熱議"需求側改革":核心是擴大內需 這些行業將受益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此次會議中的一些新提法引發了市場的關注。  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
  • 什麼是需求側改革
    郭磊12月11日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注重需求側改革」(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什麼是需求側改革?
  • 揭秘「需求側改革」——前所未有的主題盛宴即將開啟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主要傳遞出以下幾個關鍵信號:1)肯定經濟復甦進展,但仍強調不確定性。中央對經濟增長仍然保持了憂患意識,從而在財政和貨幣政策正常化方面,或許不會走得太快。
  • ...經濟工作會議首提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改革猶如自行車前、後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未來經濟發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風向標,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有哪些看點呢?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明年需要抓好8項重點任務。
  • 聚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經濟學家張燕生:實施需求側管理,當務之急是...
    12月18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閉幕。作為中國經濟的風向標,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經濟工作基調和重點,將決定2021年中國經濟發展的走向。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
  • 政治局會議五大信號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瞻——國君宏觀周報...
    此次政治局透露五大信號:   信號1:繼續提「六穩」、「六保」,和「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體現政策的延續性和對後續不確定性的警惕。這意味著2021年政策主要基調可能變化不大,政策不會發生反轉。   信號2:首提「需求側改革」(需求牽引供給)。中央將「需求管理」上升到「需求側改革」,我們認為五方面值得期待。
  • 政治局會議定調明年經濟工作 整體推進改革對衝不確定性
    臨近年底,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  在此關鍵時點,12月1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為明年經濟工作定下基調、為「十四五」開局劃出重點,令人關注。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2021年將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 時評:穩中求進 需求側改革擴內需
    2020不平凡,中國將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怎麼幹,如何把主動權牢牢抓在自己手中,1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成為了市場持續關注和熱議的話題。
  • 注重需求側改革 為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原標題:注重需求側改革,為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當前的需求側改革可更注重擴大內需,尤其要充分發揮內循環的主導和引領作用,實現
  • 郭田勇:需求側改革下我國信用卡業務的發展問題與對策
    作者: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 郭田勇2020年7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求。在接下來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也再一次強調了我國要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
  • 注重需求側改革,為發展提供持久動力|新京報社論
    當前的需求側改革可更注重擴大內需,尤其要充分發揮內循環的主導和引領作用,實現供給與需求的良性互動和循環。▲消費需求改革須在提高居民收入方面下大力氣,真正疏通民眾的消費瓶頸。資料圖。圖片來源:新京報網文 | 社論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時提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 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2021年經濟工作:穩中求進 以改革創新為根本...
    文/《清華金融評論》高級編輯王曄君導語按慣例,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於12月下旬召開。每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都會開會為次年經濟工作把脈定調。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其中的一項重要議題是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站在「十三五」與「十四五」的交界點,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此次會議明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
  • 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明年政策如何破題
    儘管五中全會已經明確了明年及今後發展的大政方針,但這次政治局會議文件仍出現了幾個新提法,值得引起高度重視。「需求側改革」的提出令人側目自2015年末推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去槓桿、去庫存、去產能和降成本、補短板成為改革的具體目標,也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制度供給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斷推進中。
  • 中信證券明明:如何理解需求側改革?
    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改革分別對應社會經濟循環的起點和終點,二者發力點並非完全相同,供給側改革更加注重優化生產結構使其匹配終端需求,而需求側改革則反之,重點在於優化國內需求結構並擴大內需潛力,但二者也並非完全割裂,現實中往往相互影響。需求側改革會引起新一輪的通脹強周期嗎?
  • 注重需求側改革 加緊補上產業鏈突出短板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 供給需求改革結合香港可獲巨大商機──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其中,「需求側管理」這一新的概念,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列。發揮國內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激活、培育新需求,確保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打下紮實基礎,為經濟增長提供穩定而強勁的內生動力,這不僅是中國來年經濟工作的主基調之一,更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香港在以消費帶動增長方面具有豐富經驗,與國際市場高度接軌,可在國家構建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中大展身手,從中捕獲巨大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