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那時趣頭條剛剛上線,媽媽就開端在朋友的邀請下玩起了趣頭條。趣頭條一天能賺多少錢,趣頭條看新聞安全嗎,一天能賺多少金幣。短短幾天時間她就將身邊人全收為徒,敞開了他們看新聞掙錢的閒暇兼職時代。每天看一看新聞,在朋友圈轉發一下,或多或少都能有幾塊錢進帳。起初我覺得關於40歲以上的人來說,大多到現已拋棄「醫治」,他們現在閒暇時段看一看新聞了解時下的發展也是一個正確的挑選。可是後來我發現我錯了,甚至趣頭條常常成為我和媽媽爭持的導火線。
趣頭條邀請碼:A163328256 就可以領取8元紅包哦!
一天,下班回家,看見媽媽又坐在沙發上刷著趣頭條。我開端沒有在意,可媽媽的一句話登時讓我一臉茫然。進家門之後媽媽的榜首句話竟然不是「兒子,回來了。快洗手媽媽現已燒好飯就等你回來了!」而是換成了「兒子,趙本山是不是死了?」這樣的對話現已不是榜首次了,一些八怪七喇的問題常常冒出,每一次詰問趣頭條都是首惡。這讓我感到無助與憤恨,從前屢次因這個工作與母親爭持,給她推薦大眾號、買雜誌、買書都不看,就是對趣頭條不離不棄。吃完飯後,找個藉口說「公司還有工作,回來拿個東西。」便倉促出了家門。
在回公司的路上我也下載了趣頭條,而且整個下午都在想這個年僅兩歲,便帶著「月活用戶增加超過500%」、「新聞App類排名殺入前五」、「騰訊領投」等光環向納斯達克建議衝擊的自媒體平臺,為什麼會讓媽媽們「上癮」而且深受其害?
趣頭條的精明
2016年6月,譚思亮在賣掉互眾廣告一年後,啟動了他的第二個創業項目——趣頭條,不過在外人看來這個行為好像並不精明。網際網路資訊商場前期由於PC端入口單一,使得新浪、網易、搜狐、騰訊四大門戶佔據了整個商場,儘管後來移動年代的到來打破了這一僵局,可是對於2016年才誕生的趣頭條來說仍舊不容樂觀,微信、微博等社交渠道的衝擊加上今天頭條、一點資訊、天天快報等早已廝殺成一片血海。
不過假如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今天頭條、一點資訊這些渠道他們儘管看似已將商場蠶食一空,可是烽火也僅僅只在一二線城市焚燒,三線及以下城市的人群沒有發掘,但是三線以下的人群也是具有巨大的潛在價值。所以趣頭條避開了一二線巨子的競賽,專心於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用戶,當巨子們在相互廝殺之時,趣頭條則開始默默地收割流量和用戶。
趣頭條為什麼能讓用戶掙錢
這就是個流量變現的問題,一個渠道要想完成流量變現,最根底的條件不應該是具有巨大的流量嗎?沒有這個根底,渠道是不可能滿足招引多金的廣告主。趣頭條在這個問題上的處理的確改變了職業形式,使用閱覽發生收益,讓用戶閱覽掙錢,然後招引並留存住可觀的渠道流量,而事實證明這種新形式是成功的。
有人月賺1000+,而有人月賺幾十,差異在哪?
趣頭條能夠讓用戶閱覽發生收益,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可是用戶的收益多少卻相差甚遠,其實主要還是用戶對渠道的玩法了解不同。看新聞閱覽這一類的app,大都主推收徒裂變的推行模式,這也就意味著用戶經過收徒能夠增大自己的收益數量。比方,趣頭條商場會有活動,收學徒能夠立領相應數量的紅包獎賞,用戶的學徒和徒孫每天的閱覽也能夠發生提成獎賞。
換句話說,只要的你學徒夠多,他們的日活躍多越高,你能得到收益天然越大!當然,現在市場上也存在許多做弊玩家,利用這些規矩模式的縫隙,刷學徒數量來獲取高收益,其實在同類app前期你這種做弊方法或許還有點用,可是跟著版別的更新現在使用市場上,絕大多數的同類app都有自己的防做弊程序。
簡略的了解就是趣頭條以及他的追隨者們,可以在後臺看到你的學徒狀況,是真實用戶還是外掛刷的學徒都能看出來,這也是為什麼最近許多「大牛」在提現時俄然被封號的原因,因為你的帳號在後臺中可以檢測出你曾做過的任何違規行為!
月賺1000+也是個技術活,你要支付更多的時刻和精力,也需求更多的拓寬自己的學徒數量,支付總是與收益是成正比的,僅僅看你自己願不願意去做了!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