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首輔張居正被抄家,家眷下場慘烈,活活被餓死的就有十幾人

2020-12-17 騰訊網

萬曆十二年(1584年),內閣首輔張居正在荊州的老家被抄,他的兒子們被嚴刑逼供,長子張敬修自縊,其弟絕食、投井都沒死成,被人救下;張敬修的妻子求死不得,竟用茶匕戳瞎了自己的眼睛;活著的女眷被逐一搜身,猥瑣的士兵將手探入她們的褻衣,連張居正年過八十的老母都未能倖免,幸好有官員為她求情,她才撿回一條命。

這次負責查抄張府的人叫丘橓,性格執拗、不近人情,手段也上不得臺面。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湖廣巡撫方廉私下送給時任刑科給事中的丘橓五兩銀子,這在當時是很常見的人情往來。不料丘橓竟向嘉靖告發方廉行賄官員,嘉靖覺得五兩銀子不算什麼,但架不住丘橓慷慨陳詞,只好罷了方廉的官。此事傳開,同僚都對丘橓頗有微詞,嘉靖也看他不順眼,就找了個藉口將他削籍為民、趕回老家。

丘橓倒真是兩袖清風,歸鄉時全部家當只有一箱舊衣、一捆書,連地方的稅款都交不起,但他仍拒絕其他官員的往來饋贈,成了「納稅困難戶」。當地縣令見他欠的帳越來越多,索性奏請朝廷用他拒絕的往來饋贈抵償他的稅款。納稅問題解決了,丘橓卻在昔日同僚面前丟盡老臉。

丘橓就這麼在老家混著,直到萬曆初年,有人向張居正舉薦了他。張居正說他舉止怪異、不是真正的有德之士,拒絕起用。張居正倒臺後,所謂「凡是張居正反對的,萬曆都要支持」,被張居正「坑」過的丘橓也重新回到政壇,升任刑部右侍郎。

趁著萬曆清算張居正的機會,丘橓打算狠出一口惡氣,表現得非常活躍,先後彈劾幾個曾「依附」張居正的官員。丘橓因此受到嘉獎,並成為查抄張府的主力。官員于慎行是丘橓的老鄉,素以忠厚著稱,勸他得饒人處且饒人,卻被當成耳旁風。

丘橓還沒到荊州,就以清點人數、防止張家轉移財產為由封鎖張府,待封鎖解除時,張家已餓死十幾人。張敬修自縊前在遺書中痛罵:「丘侍郎,活閻王!」第一輪抄家結束後,丘橓假惺惺地安撫張家人「寬心度日,不必愁哭」,但「二輪追贓」很快襲來,又是一場折磨。

以張居正當年大權獨攬的聲勢,與他有隙的官員其實不少,但在萬曆近乎瘋狂的清算中,有良知的人都沒落井下石。比如曾因張居正彈劾而被罷官的趙錦,就在張府被抄時懇求萬曆網開一面。而丘橓打著「剛直」的幌子冷酷到底,釀成明史上觸目驚心的慘禍。

後來丘橓的獨子中了進士卻旋即病故,丘橓也在不久後去世。時人都說這是他查抄張府時手段殘酷的報應,但張家人所受的痛苦永遠無法彌補了。

相關焦點

  • 明萬曆帝為何對張居正的後代大肆抄家殺戮?
    「十年帝師、十年首輔」的張居正一路走來可謂辛酸,因為他對抗的不是一兩個人,而是整個體制。嚴嵩、夏言的首輔之爭將政局搞得烏煙瘴氣,自己苦思實踐獲得的條陳建議上疏之後如泥牛入海永無消息。張居正逐漸看透了大明王朝政局的現狀,藉助偶然的機會回老家休養三年體察民情去了。
  • 萬曆皇帝封張居正為太師後,為何對張居正的後代大肆抄家殺戮呢?
    萬曆十年(1582年),明朝一代名臣張居正病逝。在張居正去世前九天,萬曆皇帝加封張居正太師銜,這是文臣中至高無上的官銜,在明朝二百年的歷史中從未有人在生前獲得過個榮譽,但是疾病很快奪去張居正的生命,他再無法利用這新的榮譽增加自己的權威了。
  • 明朝內閣首輔是宰相?「內閣非相論」的觀點,看看明朝人怎麼說?
    在很多明朝人眼裡,內閣首輔雖然也是皇帝第一輔臣,職權和以前的相國、丞相好像差不多,但是真正的明眼人裡,內閣首輔在制度設定、機構運行、職責定位,尤其是權力性質方面與丞相制度完全不同,不能將內閣首輔等同於丞相,內閣首輔更不可自命為相國。
  • 張居正和王陽明:首輔和地方官,為何後者成為明朝第一人?
    張居正和王陽明,一個是明朝大名鼎鼎的首輔,一個是混跡地方的普通小官;一個玩轉政治,治國平天下,一個因正直被發配蠻荒之地,但學生遍天下。看上去,兩人是差不多的,甚至張居正的豐功偉績看起來比王陽明強多了,可為何多數人心中的「明朝第一人」卻是王陽明?
  • 明朝最有爭議的太監馮保:題跋《清明上河圖》,成全名相張居正
    而高拱是朝廷重臣,此時已擔任了內閣首輔,人稱"高閣老",又是明穆宗的心腹,以馮保的能力,根本鬥不過高拱。但馮保咽不下這口氣。從小入宮,已在宮中摸爬滾打了三十五、六年的馮保,對宮中的形勢早已瞭若指掌。他心中非常清楚,高拱雖然權勢顯赫,但脾氣暴躁,專橫跋扈,在朝廷中得罪了不少人,和同僚不和。
  • 邱橓用「正直」為自己織外衣,卻在張居正抄家上現形,令人不齒
    圖片:明朝官員劇照一、張居正死後被抄家的原因萬曆十二年,已經過世一年多的張居正怎麼也想不到,曾經視他如父,敬他重他的萬曆皇帝,會在他屍骨未寒之際抄了他的家,而且抄家之狠,連張居正生前的政敵都看不過去。張居正確實對明朝有著不可估量的功勞,正是因為他的全心全意,才讓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的明王朝,在萬曆初年有了迴光返照的姿態。
  • 站在大明王朝政治頂峰的男人,首輔張居正!
    引子筆者為大家講述一下明朝的一位政治家,他為了大明的江山可謂是鞠躬盡瘁,小編個人也是對這個人物很喜歡,他就是萬曆時期的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隨後的他確實沒有辜負這些人的希望,在科舉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進,很快就考中了進士,隨後他加入翰林院學習,而在明朝初年,明太祖為了加強君主專制,所以廢除了丞相這個職位,但之後的皇帝又因為才幹有限所以不得不成立了內閣用以輔政,內閣的作用大約等同於皇帝的秘書廳。
  • 《萬曆首輔張居正》劇中歷史|為何說萬曆朝是明朝唯一的兩宮並尊
    導語《萬曆首輔張居正》是一部記錄明朝重臣張居正艱難推行改革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劇中提到了一個重要事件,那就是萬曆皇帝登基,兩宮並尊。《萬曆首輔張居正》:兩宮太后和小皇帝所謂的兩宮並尊指的是新帝的嫡母(先帝的皇后)和生母(先帝的妃嬪)在新朝都得以尊封太后,在政治層面達到相同的地位。
  • 大明王朝歷史上最著名也最具爭議的內閣首輔張居正
    首輔高拱被張居正和馮保合謀趕跑後,另一名閣臣高儀也非常識趣的病故了。於是,張居正笑得可開心可開心了,他終於成了大明王朝正兒八經的內閣首輔,只要擺平了萬曆皇帝和李太后這對孤兒寡母,那整個大明朝就他說了算。終於!張居正可以施展自己多年的抱負,開始推行一系列的政治和經濟改革了。
  • 明朝276年十大優秀內閣首輔
    最初的內閣,內閣成員之間沒有太大差別,而後,隨著內閣體系的發展成熟,內閣首輔權力也越來越大,漸漸與內閣其它成員拉開了差距,到了明朝中後期,內閣一把手具有絕對的權威。甚至於在皇權黯淡的時間裡,內閣首輔成為了國家實際的掌舵者,譬如高拱、張居正等。
  • 張居正:用現代稅法為明朝強行續命,第一首輔終徒勞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辰星)張居正:用現代稅法為明朝強行續命,第一首輔終徒勞1525年5月26日,張居正出生於湖北荊州。他從小很聰明,12歲考中秀才。13歲考舉人時,他被考官湖廣巡撫顧璘看中,成了忘年交。顧璘很器重他,稱他為國之棟梁,甚至還把官服的腰帶送給了他。
  • 從小秘書到權力超過宰相等同皇帝,明朝內閣首輔變遷歷程
    ——《明史》到仁宗、宣宗年間,多人內閣逐漸簡為「三楊」輔政,而閣臣官階、內閣權力都開始快速上升,內閣開始兼領部分六部尚書,而內閣三楊也開始議政權和部分行政權結合在一起,而三楊之首楊士奇任實際上首輔二十一年,明朝也迎來了最頂峰的仁宣之治,而楊榮、楊溥在楊士奇之後接連擔任首輔
  • 老師力挽狂瀾,促成王朝中興,死後卻被徒弟褫奪官爵、抄家滅族!
    隆慶帝感覺自己時日無多,便將內閣首輔高拱、次輔張居正以及禮部尚書高儀召入宮中,將年僅十歲的太子朱翊鈞託付給他們,在自己死後,由他們三人輔佐新軍登基,直至親政。在託孤後不久,隆慶帝朱載坖於乾清宮之中駕崩,時年三十五歲,太子朱翊鈞在高拱、張居正等人的擁立下登基即位,是為明神宗(萬曆帝)。
  • 1587年,明朝歷史上無關緊要的一年,卻是明朝走向滅亡的預兆
    君主已經是一個高度程式化的角色,不能有自己個性,任何一個有思想的人都不能安坐。而不巧萬曆皇帝朱翊鈞也是一個個性鮮明,有著「真性情」的皇帝。文官集團的阻擾使得他一件件事情不能決斷,當自己喜愛的鄭貴妃的兒子無法被立為太子,萬曆皇帝和文官集團的矛盾爆發了。他開始怠於政事,怠政是他對朝堂上文官集團的一種報復,但最終導致了一個朝代的沒落。
  • 文官集團首腦——明朝內閣首輔的壽命為啥這麼長?
    還有明朝初年重臣,禮部尚書三十二年胡濙,洪武八年(1375年)出生,直到天順七年(1463年)以八十九歲高齡逝世,同樣經歷了明初風雲變幻的政治動向。不過我們今天要聊的不是他們這些人,而是明朝文官首領——內閣首輔的壽命。
  • 王錫爵是明朝歷史上脾氣比名氣大的內閣首輔
    他是宋真宗時期宰相王旦的後裔,也是明朝歷史上的第四十一位內閣首輔。1534年,王錫爵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地主家庭,王家在元末明初時為了躲避戰亂才南遷至江蘇太倉定居。其父王夢祥,曾入南京國子監進行學習,在當地頗有一定的聲望;其母吳氏,深受封建傳統教育,為人知書達理,是王家的賢內助。
  • 為啥明朝的內閣首輔不能大量提拔親信篡位?
    ,九卿和閣臣都有權力否決;在嘉靖年間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當時嘉靖帝強行讓自己喜歡的大臣入閣,沒有經過九卿和閣臣,結果這個大臣的脊梁骨被人戳得皮開肉綻,甚至還有過想著直接把這個大臣打死在左順門的做法,由此引發了著名的大禮儀事件,嘉靖皇帝打死了十七位當朝大員,贏得了大禮儀之戰;連皇帝要任命一個聽話的手下都要遭到如此大的阻攔,更別說是首輔了,就算是嚴嵩,即便他是以吏部尚書職兼內閣大學士,有任命百官的職權,
  • 嚴嵩與張居正:所謂忠奸賢佞,實為皇權的犧牲品
    聰明如嚴嵩也是受害者,清廉如海瑞只能當擺設,帝王師與實幹家張居正,差點沒逃過開棺戮屍的下場。然而到了明中後期,尤其是嘉靖、隆慶和萬曆時期,內閣首輔把持朝政大權,權力之大不亞於唐宋時期的丞相。於是乎,一場場皇帝和權臣之間的角逐在紛爭的朝堂中上演。嘉靖剛妄自負,萬曆廢弛怠政,首輔楊廷和、張璁、夏言、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你方唱罷我登場。
  • 張居正《彤幃高敞七律詩扇》
    張居正《彤幃高敞七律詩扇》金箋行書 臺北何創時書法基金會藏釋文:彤幃高敞翠華臨,納海先陳大寶箴。
  • 明朝歷史上結局最完美的一位內閣首輔李春芳
    他是徐階之後大明王朝的第三十四位內閣首輔,也是繼顧鼎臣之後又一位有「宰相」之名的內閣首輔。1511年,李春芳出生於南直隸的揚州。李家雖談不上是多麼顯赫的名門望族,可在當地也是書香門第。他很小時就表現出了過人的天賦,加之接受了正統的封建教育,這些都為他今後的人生經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