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確實算是一個發達國家。
冰島的工業發達,生物製造業世界第四,漁業、金融業、旅遊業也十分發達,而且冰島的全民文化水平非常高,早在18世紀中葉,冰島就已經消滅了文盲,目前實行10年免費義務教育。冰島還是一個高福利國家,政府經常貸款給國民發放福利,2018年,冰島的人均GDP達到73191美元。除此之外,儘管冰島的生存環境惡劣,但人均壽命反倒最長,男性的平均壽命為78.9歲,是世界之最;女性的平均壽命更長,為82.8歲。
總之,儘管冰島偏僻,人口少,但稱冰島為發達國家並不過分。話又說回來,這樣一個偏僻的國家,為什麼能成為發達國家呢?
第一,人均資源豐富。
冰島的人口很少,只有三十幾萬,但冰島的自然資源卻相當豐富。例如,冰島的漁業資源非常豐富,豐富到英國人還想跑到冰島附近的海域打魚,為此,冰島還和英國發生了好幾次衝突(鱈魚戰爭);冰島的能源也相當充足,充足到可以把多餘的電輸送給歐洲其他國家,只不過考慮到運輸成本,冰島就決定在島上建立高耗能的鋁電解廠就地消耗電能,所以冰島煉鋁業在世界上也遙遙領先。
另外,因為冰島獨特的風景,比如在這裡可以看到極光,所以冰島的旅遊業很發達,遊客人數比冰島本國的人數還多,2010年後更是增長迅速,每年探訪冰島的遊客量比本國居民多了三倍,可以說,平均每三個外國人(包含0.9個中國人)養活了一個冰島人。
因為自然資源豐富,這對於冰島的經濟發展是極為有利的,因為人口稀少,所以冰島的居民可以更好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而且在加入歐盟後,冰島將國家安全交給了歐盟,取消了軍隊制度,只留下了一支1000人左右的警察部隊,然後,將省下來的軍費和財政收入都用於經濟發展和國民福利待遇上。
例如,在冰島,國民擁有國家提供的免費教育和免費醫療等福利,住房也是免費,大部分就業人員都能獲得較高工資。
第二,冷戰時期得到美國人的援助。
冷戰時期,美國軍方認為,北極圈附近的北歐國家處於在蘇聯進攻北美大陸最近的海、空通道上,尤其是冰島、格陵蘭島、斯匹次卑爾根島。這些地方靠近北美,是北美大陸前沿防禦和歐洲通信聯絡的樞紐,美國人認為,一旦這些地方被蘇聯控制,那麼將對美國的全球防禦體系造成重大傷害。
因此,美國就必須設法控制這些地區。
美國人對冰島採取了什麼措施呢?
就三個字:用錢砸!
砸到冰島不會倒向蘇聯為止。
二戰結束後,歐洲大陸一片廢墟,但冰島並沒有什麼損失,即便如此,憑藉地理優勢,冰島也成了馬歇爾計劃的一員。
上世紀五十年代,馬歇爾計劃給冰島的援助金額是4300萬美元,當時冰島的人口只有15萬左右,而這還只是開始。為了防範蘇聯,美國人在冰島上建設了不少軍事基地,為了討好冰島居民,美國政府就要求承包商必須多用冰島居民,然後由美國政府撥出專門的金額訓練冰島居民,甚至在1954年,美國人還將整個項目都交給冰島人幹。
到1955年9月,單是軍事項目的投資,美國人就投了1.64億美元。這些資金,可謂是冰島邁向發達國家非常重要的啟動資金。
但這還不夠。
1958年,冰島和英國因漁業爆發了衝突,也就是所謂的鱈魚戰爭,鱈魚戰爭爆發後,蘇聯堅定站在了冰島這一邊,企圖拉攏冰島,甚至還敞開市場購買冰島的魚產品。
美國人對此憂心忡忡,因為冰島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一旦冰島加入蘇聯陣營,那麼對美國的包圍圈將是重大的打擊。
於是,美國人就發動西班牙和義大利增加購買冰島的魚產品,以此來抵消蘇聯的影響,甚至還逼迫英國讓步,老牌的資本主義帝國真是有苦說不出,但也沒辦法,面對美蘇兩國的壓迫,英國不得不讓步。
說起來,冰島成為發達國家,也就是近一百年左右的事情,先是通過鬥爭,冰島擺脫了丹麥等諸多壓迫和限制,取得了獨立,然後又充分利用了水、地熱、水產、自然風光之類的資源,再加上良好的外部環境(比如二戰不僅沒有損失,反倒促進了冰島獨立和繁榮;冷戰時期受到大量援助),由此,儘管冰島地理位置偏僻,人口較少,但這並不妨礙冰島成為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