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後,中國的體育市場逐漸覺醒。如今,中國體育產業的總產值超過2.4萬億。如此巨大的市場蛋糕,自然吸引了無數的資本加入。多年來,國內湧現出了眾多知名體育運動品牌,整個行業興盛一時。
然而,經過前兩年的行業寒冬之後,德爾惠、喜得龍等一部分紅極一時的體育品牌黯然出局,而最終留存的企業,都得到較好的發展。尤其是安踏,該公司目前的市值高達1400億港元,在同行業中僅此於耐克、阿迪達斯兩家巨頭,位列全球第三位,儼然是中國體育運動品牌的龍頭老大。
當然,除了安特、李寧這樣的成功企業,國內還有一個體育品牌發展得也非常好,這家公司就是特步。根據特步公司發布的2018年財報顯示,該公司在2018年的全年營收為63.83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鞋類的銷售額佔據公司總營收的61.5%。
同時,截止2018年年底,特步公司旗下,在全球範圍內共有6130家門店,其中2018年全年新開門店超過200家,擴張速度依然很快。目前,特步公司的市值也達到了120港元,雖然和安踏相比相去甚遠,但是在行業內還是處於領先地位。
特步之所以能夠在殘酷的行業大洗牌中留存,並且如今依然能夠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離不開公司創始人丁水波的經營管理。和安踏、361度、鴻星爾克等體育品牌一樣,特步也誕生在素有「中國鞋都」之稱的晉江,而創始人丁水波也是土生土長的晉江人。
丁水波的家境並不富裕,家中兄弟姐妹眾多,作為家裡的老大,丁水波十七歲的時候就輟學外出打工,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當時晉江幾乎有一半以上的家庭都開起了小型作坊,專門生產各種鞋子,於是,丁水波就在一家鞋店當學徒,時間久了,丁水波掌握了一手製鞋的手藝。
隨後,丁水波開始自主創業,拿著自己製作的鞋子到市場上售賣,但是銷路並不好,丁水波當時為此一籌莫展。後來有一個外地的商人找到丁水波,表示願意將他的鞋子拿到其他的市場售賣,丁水波因此獲得了穩定的銷售渠道,逐漸積累了一些財富。
隨著國內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人對運動產品的消費需求大幅提升,丁水波發現運動鞋市場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並且當時這一行業還沒有太多的入局者,競爭壓力較小,於是投入大筆資金購買設備,專門生產運動鞋,特步品牌也由此誕生。
由於價格相對低廉,並且質量過關,特步運動鞋進入市場後,很快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銷售額開始逐年攀升。此後,丁水波又加大了品牌營銷力度,邀請當紅明星代言,更是花費重金在央視體育頻道做廣告,使得特步一舉成為國內知名體育運動品牌。
近年來,丁水波對特步進行了轉型,深耕跑鞋這一專業領域,精準定位,利用馬拉松等跑步賽事進行品牌營銷,使得特步跑鞋的形象深入人心。也正是憑藉這一次轉型,才順利幫助特步度過了行業寒冬,成為國內領先的體育運動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