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成年患者為慢病狀態 血液專家呼籲ITP創新藥物進入門慢系統

2020-12-14 環球網

【環球網報導 記者王志勝】11月5日至10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期舉辦。諾華腫瘤(中國)連續三年參與,彰顯了諾華持續投入中國市場的決心與信心。11月7日,在諾華舉辦的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TP)疾病教育活動上,河南省腫瘤醫院血液科副主任周虎、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血液科主任胡紹燕對環球網健康頻道說,成年ITP患者將近80%成為慢性,而兒童ITP為自限性疾病,大概80%的兒童患者將能自愈,但是到底多久能夠自愈仍不明確。因此,長期的疾病管理就變得頗為重要。為了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降低疾病負擔,專家呼籲,ITP創新藥物應該進入門慢系統,實現門診報銷。

成人ITP80%為慢病狀態 需要長期管理疾病

ITP是一種以「血小板減少」為臨床表現的獲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約佔出血性疾病總數的1/3。成人ITP的發病率為5~10/10萬,60歲以上老年人呈高發態勢,育齡期女性發病率高於同齡男性。皮膚瘀斑、口腔血泡、鼻出血、嗜睡乏力、女性生理期月經增多等都是ITP的典型症狀,嚴重者還會發生內臟出血、顱內出血。

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血液科主任胡紹燕表示,這種疾病是有免疫紊亂導致的。但是發病機制仍不明確,無法預防。目前的治療方法就是通過糖皮質激素、靜脈注射大劑量丙種球蛋白等一線治療來提高ITP患者的血小板計數、控制其出血風險。

「臨床上,80%的成年人患者還是會進入『慢性病狀態』,需要長期穩定的治療。糖皮質激素還可能帶來感染、骨質疏鬆、股骨頭壞死、糖尿病、高血壓,甚至帶來腫瘤患病風險。其結果往往是得不償失。」河南省腫瘤醫院血液科副主任周虎介紹道。

因此,周虎強調,升血小板不是第一目的,ITP 的治療策略不一定是要把他們治好,而是平衡藥物副作用和出血風險。

周虎指出,二線治療的藥物可以彌補一線治療的「短板」,二線方案中就包含促血小板生成藥物,如rhTPO、艾曲泊帕、羅米司亭等,以及抗CD20單克隆抗體。其中,針對發病機制的血小板生成素受體激動劑艾曲泊帕,與TPO受體的跨膜結構域選擇性相互作用,能夠創新性地增加血小板的生成,滿足臨床及患者治療所需的同時,口服便利性更提高了患者長期治療用藥的依從性。

80%兒童ITP患者能自愈 但仍需定期監測和治療

ITP也是兒童最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發病率約為4~5/10萬。大部分的兒童ITP發病原因並不明確,部分患兒在發病前2~8周有感染或疫苗接種史。

據胡紹燕介紹,同成人ITP一樣,出血也是兒童ITP的常見症狀,包括皮膚瘀點瘀斑,鼻出血、口腔出血甚至內臟出血、顱內出血等,其中顱內出血是兒童ITP最嚴重的併發症。

「與成人患者最大的不同的是, 80%的兒童ITP可以自愈,越小的孩子自愈可能性越大。儘管能夠自愈,但是仍需要積極檢查和治療,因為風險不會消失。此外,兒童患者的治療用藥從成年患者而來,因此效果更好。一線治療激素丙球治癒率是80%,但是仍然有20%轉為慢性。」胡紹燕特別強調,儘管文獻說,ITP治不好,但是仍要定期監測,對於兒童來說,是否出血是治療的判斷標準。其治療的策略也是要把指標控制在比較安全的範圍內。因為糖皮質激素對兒童的影響更明顯,比如發育遲緩,產生自卑心理等,因此在使用激素治療時,該停藥就要停藥。

ITP患兒尚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在治療時,除了要關注治療效果,還要減少孩子在治療時的不適感,儘可能地保護患兒和家人的生活質量。「目前,我們國家批准艾曲泊帕的適應症是12歲以上兒童及成人。美國血液病年會將已將艾曲泊帕作為兒童ITP2~4周治療無果的首選藥物。」胡紹燕介紹。

多數患者將持續治療 期待門診報銷保障長期獲益

二線治療的可以有效彌補一線治療的短板,但是多數患者仍要從一線治療開始。大多數ITP會發展成為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治療費用便成為多數患者無法跨越的鴻溝。

臨床上,ITP患者的年均藥物治療費用在7~8萬。一線激素治療相比二線藥物要便宜很多。

周虎預計,我國有40萬左右的ITP的存量患者。「這些患者多為慢性,他們的背後是幾百萬的家庭,他們的治療壓力需要我們的關注。」

2019年8月22日,由國家醫保局、人社部共同印發的《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正式發布,將血小板生成素(TPO)受體激動劑艾曲泊帕乙醇胺納入抗出血藥乙類範圍,但是鑑於統籌區住院和門診待遇保障水平的巨大差異,未將 ITP納入門診特殊疾病保障範疇統籌區。

周虎分析,「90%的患者是在門診接受長期治療的,如果這些用藥能夠進入門診特殊疾病或者門診慢性疾病報銷範圍,患者的負擔將會更小。」

「ITP創新藥物進入門慢系統,門診管理有利於患兒正常的生活和學習,有利於降低住院率、避免醫療資源浪費,同時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持續性,最終提高其生存生活質量。兒童慢性ITP患者用藥周期可能更長,減輕他們的治療負擔意義更為重大。」胡紹燕還建議,醫保報銷能拓寬下年紀,因為醫保範圍是12歲以上,12以內的小孩子不能報銷,疾病負擔更大。

相關焦點

  • 慢病患者藥品接力
    謝芳人在湖北黃岡市下面的一個縣,縣城的醫院缺藥,而黃岡市因新冠肺炎疫情實行交通管制,其購買的藥物也沒辦法寄到。謝芳的情況不是個案,疫情發生以來,受就醫和交通限制的影響,湖北地區大量慢病群體面臨買藥難的問題,尤其是癲癇患者、糖尿病患者、術後康復患者、部分罕見病患者等,一旦斷藥,病情將受到不可逆的影響。
  • 乳腺癌進入「慢病管理」新階段,創新靶向藥物帕捷特納入國家醫保範圍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乳腺外科(重慶市乳腺癌中心)主任厲紅元教授「妥妥雙靶」開啟乳腺癌「慢病管理」新時代「乳腺癌主要分為HER2陽性乳腺癌、三陰性乳腺癌、HR陽性乳腺癌三大類。2019年12月10日,帕捷特的晚期適應症在中國獲批,雙靶治療方案給HER2陽性晚期乳腺癌的臨床治療帶來了重大改變,讓晚期乳腺癌步入慢病管理的美好願景得以實現,使更多患者可實現長期帶瘤生存。」厲紅元教授指出。
  • 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如何科學運動?權威專家給出指導建議
    不能進行超負荷運動,特別是慢病患者。我們一方面強調多動更好,另一方面還是要根據個人體質、病情量力而行。郭立新也表示,很多慢病比如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糖尿病、肥胖,都和不良的生活方式相關。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把飲食、運動、睡眠和情緒這些因素都幹預好、管理好,可以極大地減少很多和代謝相關的慢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老年患者運動有哪些注意事項?
  • 加速心衰進入「門慢」病種目錄 緩解患者長期用藥負擔
    此外,心衰是一種進展性疾病,對於已經確診的患者,除了疫情期間居家不外出、加強防護外,對於本身疾病的控制應從謹遵醫囑、長期規範管理,加強監測、規範用藥、按時複診等方面做起。 創新型藥物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類(如: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可以在2周內有效改善心功能。並且在心衰標準化治療的基礎上降低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風險。
  • 乳腺癌可防可治,邁進「慢病」時代
    即使在早期患者中,30%~40%可發展為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僅20%。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及治療狀況不容忽視,我國乳腺癌防治形勢依然嚴峻。「晚期乳腺癌目前雖難以治癒,但可通過優化治療模式、提高創新藥物可及性,來幫助晚期患者緩解臨床症狀,改善生活質量,進一步延長患者生存時間。」
  • 探索精準用藥,創新商業保險,多方協力為4億人慢病防治破局
    北京朝陽醫院總藥劑師劉麗宏主任在報告中指出, 藥物治療是慢性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最有效的措施。治療藥物品種繁多,而且需長期服用,在實際治療過程中多數患者會經歷「試藥」的過程,直至達標。而這種「試藥」的模式,無疑會造成資源和時間的浪費,還可能造成難以預知的藥物不良反應。
  • 年底前,南通基層慢病患者實現家門口方便購藥
    此舉將破解基層慢病群眾在家門口買不到藥的困境,同時將緩解大醫院「人滿為患」、排隊購藥的問題。 此次南通在全省率先啟動《南通市基層醫療機構慢性病綜合防控藥品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編制工作,將《目錄》中的藥品覆蓋到全市各大基層醫療機構,從而讓基層慢病患者少跑腿,實現在家門口便捷購藥。
  • 慢病患者線上即可複診 好大夫在線APP幫助患者少跑腿
    慢病患者線上即可複診 好大夫在線APP幫助患者少跑腿 2020-10-29 16:28:58網際網路醫療究竟能不能幫助慢病患者省錢省力省時間?可以聽聽這位用過的患者來介紹經驗。   來自河北邢臺的張先生(化名)今年43歲,患有高血壓、高脂血症。在當地醫院治療後血壓控制得不好,於是前往北京就醫。張先生在衛生部北京醫院看了心內科的李明洲主任,按照李主任的方案用藥後,血壓得到了有效控制。
  • 黃茂:關注慢阻肺個體化治療 提高藥物可及性
    患了慢阻肺,需要進行長期規範化治療,因要長期用藥,對藥物的可及性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可喜的是,隨著慢阻肺疾病治療領域創新藥物的不斷突破,慢阻肺患者也有了更多的治療選擇。2019年末,首個用於穩定期慢阻肺治療的每日一次三聯吸入製劑「氟替美維吸入粉霧劑」在中國正式上市,讓我國廣大慢阻肺患者有了三聯藥物治療的選擇。
  • 多方協作探索我國慢病防控新路徑
    為探索適合中國的慢病防控路徑,近日,由《健康報》社主辦,北京醫師協會、北京藥師協會協辦,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北京益序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中國慢病防治與保險保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        因此,加強慢病治療藥物使用管理十分重要,實施合理用藥對於改善高血壓等基礎慢病的防治狀況意義重大。改變現有的「試藥」模式,大力推進藥物基因組學與臨床醫學相結合的高血壓精準用藥模式,是未來的藥學服務發展趨勢。        據了解,2015年,北京朝陽醫院在全國首創了「精準用藥門診」。
  • 京東快遞攜手北京華信醫院,讓慢病患者在家能及時用上「救命藥」
    近日,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小兒科專家李小梅教授接到這樣一則求助信息。疫情期間,像這樣的求助信息並非個例,全國約有4億高血壓、癲癇、慢阻肺等慢病患者遇到了複診、購買處方藥的困難。為最大限度幫助慢病患者解決實際問題,京東快遞在疫情期間,通過「宅健康」醫患寄遞服務,讓醫生在線開方、藥師在線審核,京東小哥代為完成拿藥、送藥、代收款工作,為廣大慢病患者提供更便捷的送藥到家服務。
  • 中國慢病防治與保險保障座談會在京舉行
    本次會議邀請了多位政策制定者和行業專家,共同探索適合中國的慢病防控路徑。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人社部、北京衛生計生委等機構領導出席會議並分別做了重要講話。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人民群眾慢性病疾病負擔日益沉重,成為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 2020年改善慢病藥學服務賦能計劃 - 浙江站
    8月9日,2020改善慢病藥學服務賦能計劃第四期培訓班,在浙江正式啟動,同樣以線上形式開展。本期培訓由海南博鰲醫學創新研究院、健康界主辦,浙江省人民醫院承辦,施維雅(天津)製藥有限公司特別支持。健康界此次策劃的「2020改善慢病藥學服務賦能計劃」,源於國家衛生健康委已連續開展兩個為期三年的「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
  • 網際網路+慢病管理:好大夫在線APP助力青年醫生高效隨訪慢病患者
    中新網11月23日電 11月19日,由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辦的青年醫師病例演講大賽全國總決賽在南京舉行,大賽旨在促進心血管領域的學術交流,分享高血壓診療經驗。經過激烈的角逐,最終10位優秀的青年醫師脫穎而出,進入全國總決賽。
  • 心源性猝死敲響警鐘,阿里健康上線心臟管理中心指導患者做好慢病管理
    除了慢性病的猝死風險,對於慢性病的管理缺失和不合理用藥,也會導致疾病長期難以痊癒,給患者的生活帶來諸多困擾。「我患有慢性心肌炎也很久了,平時也一直有吃藥。但是這類慢性病的可用藥物很繁多,像肌苷、複方丹參滴丸、心腦康膠囊、冠心舒通膠囊等等都可以用,所以有時候又容易弄錯藥,病情也是時好時壞。」地產公司的設計師肖小姐談起自己的病情時說到。
  • 掌握體重管理,慢病肥胖患者如何飲食減脂
    • 形象與心理(少兒與成人) • 肥胖的危害各種慢病 • 減重的好處 • 尋求支持 • 制定合理的減重計劃 • 持之以恆要想解決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對方,如何了解呢?您可以先詢問具體情況。詢問的問題應包含:肥胖患者自身病史,減肥史;家族代謝相關病史及肥 胖史;吸菸史及用藥史。
  • 弱雷射醫學技術應用於慢病防治
    原標題:弱雷射醫學技術應用於慢病防治  科技日報訊 (西普)在日前召開的「弱雷射最新醫學技術在慢病防治領域的應用專家研討會」上,專家們認為,弱雷射技術在醫學領域應用對解決防治我國老年退行性、慢性疾病的研究及三高症、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方面做出很大貢獻,建議推廣這種便捷、安全、有效的治療技術和手段。
  • 慢下來,沒那麼糟糕,帕金森病患者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慢動作」
    疫情期間,很多人都被迫體會了慢下的生活,有些人感覺到焦慮,對自己的未來產生疑惑,而有些人卻逐漸適應了這種慢下來的生活,並且享受起來。帕金森病患者最明顯的感受就是慢,很多人提到帕金森病,就會想到「手抖」,其實這是片面的認識,因為導致手抖的疾病很多,如特發性震顫等。
  • 「健身廣場」慢病患者有選擇運動
    【健身廣場】慢病患者有選擇運動李丹妮運動對身體有諸多好處,但對患慢性病的人來說,則需依據自身情況合理安排,規避意外。中日友好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醫師李海聰針對慢病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給出具體的運動提示。患高血壓病的人不建議做啞鈴、舉重、伏地挺身等上肢參與的力量訓練,因為患者容易在運動過程中憋氣,使腦部血管張力增大,血壓上升。老年患者只可適當做些拉伸練習,動作幅度不宜太大。若患者運動前的血壓在正常範圍,運動時心率應保持在110-120次/分鐘,運動強度別太劇烈,時間不宜過長,微微出汗即可;若患者安靜時血壓超過160/95毫米汞柱,應先用藥物控制血壓,經醫生同意後再運動。
  • 興國:慢阻肺及哮喘患者可申請藥品援助
    藥品捐贈儀式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溫林林、肖蔚輝報導:10月26日,「精準扶貧·江西省國家級貧困縣慢阻肺及哮喘疾病藥物援助」項目啟動儀式在興國縣人民醫院舉行,興國縣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劉經勇  儀式上,劉經勇副主任介紹,該援助項目由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設立,旨在幫助基層的大量慢阻肺、哮喘患者及時、有效地獲得專業的藥物和規範的治療。他表示,興國縣是慢阻肺患者較多的區域,希望藥品援助能儘快幫助到有慢阻肺及哮喘適應症的患者,切實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發生率,同時提高醫院呼吸內科規範化建設和診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