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兩兄弟,都是大書家!

2021-01-07 騰訊網

沈度(1357-1434),字民則,號自樂。華亭縣(金山衛鎮長春村)人。善寫各體,其書婉麗飄逸,雍容矩度,董其昌對二沈頗推崇,稱「文(徵明)、祝(允明)二家,一時之標,然欲突過二沈,未能也。」明太宗尤重度書,李紹《皇朝世說新語》載:「太宗徵善書者試而官之,最喜雲間二沈學士,尤重度書,每稱曰:我朝王羲之。」 官至侍講學士。與其弟粲名重一時,並稱「二沈先生」、「大小學士」。

當時朝廷很多金版玉冊、重要制誥都出自他的手筆,又因為當時八股科舉,讀書人紛紛效仿,成為流行一時的「臺閣體」。明清兩代提倡館閣體,束縛和扼殺過書法創作的自由精神。然而,這也是書法史上「尚法」精神的一次復興。館閣體崇尚法度謹嚴,絲絲入扣,清秀耐觀,沒有病筆,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沒有十幾年乃至數十年的臨池不輟,要寫出象樣的館閣體,那是不可能的。

沈粲(1379~1453),字民望,明松江府華亭縣人,沈度之弟。善真、草書,飄逸遒勁,自成一家。尤長於詩,有集二千餘首。永樂初,與兄度同事秘閣,度為翰林學士,粲為侍讀學士,人鹹以大小學士、二沈稱焉。歷成、仁、宣、英四朝,俱受殊寵。自兄歿[mò]後,凡玉冊金簡,國家大製作,皆出粲筆。累遷大理寺少卿,與兄子藻同致仕歸。性孝友,伯仲同居,篤於事兄,人以為莫及。尤端厚謙抑,好獎掖後進。襟懷爽闓,不屑屑細,故自號簡庵。有《草書千字文卷》《草書古詩軸》《梁武帝草書狀卷》《重建華亭縣治記》等傳世。著《簡庵詩稿》。

沈度、沈粲兄弟出生於金山衛鎮長春村,其父沈易,元末時在河南王擴廓帖木爾帳下為謀士,在外客居6年,從師儒學和理學。後來,回家侍奉雙親極盡孝心,並閉門授徒,被人稱為「苦書先生」。沈度、沈粲受父親的影響,自小好學,尤其是書法,自成一體,入朝後名貫朝野,沈度被明成祖稱為當代的王羲之;時稱沈度、沈粲為「二沈」,並稱「大小學士」。

仕度周折 憑字入朝

沈度字民則,號自樂,從小受父親儒學與理學的影響,學習認真刻苦,習字橫平豎直、端方拘謹,一字不同;師承陳谷陽老先生,書法尤長楷書,筆法婉麗見長。並博涉經史,文章清新。明洪武年間,沈度多次赴府考落第,後因事株連,被發配到雲南。

在雲南時,沈度被雲南藩王聘為幕僚;開始,他數次為藩王獻計,均未見採納,為此沈度因不得志而悶悶不樂。一天,沈度外出,遇見一位算命先生,說他日後「當顯貴、非凡命也。」落難之時,得此精神安慰,沈度十分高興。見算命先生門前懸掛的「課命」兩個大字字體一般,就欣然命筆,替算命先生書了「課命」兩字。由於這兩字字體非凡,一日,雲南都督瞿能經過,看到這「課命」兩字眼睛一亮,問知是沈度所書,馬上把沈度請到家中,讓自己的兒子拜沈度為師而習字。永樂元年,沈度隨瞿能入京,設學館於學士楊溥家。當時明成祖崇尚文事,廣求善於書法之人,經楊溥推薦,明成祖召見沈度試書,沈度的書法深得皇帝好評,馬上授翰林院典籍,後官至待講學士。

由於沈度的書法為眾官之冠,被明成祖稱譽為「吾朝曦之」。正是由於得到皇帝的厚愛,沈度每日待從於皇帝身邊,凡金版玉冊,或用於朝廷,或藏之於秘府,都由他書寫。當時的沈度,已官居二品,服金織衣,又賜以鐫其姓名的塗金象牙朝笏。他所書的文體被稱「官閣體」,書法能自成一體,乃彌足珍貴。明成祖命中書舍人都要學他的書法,使「官閣體」盛行朝廷。更值得一提的是,明成祖陰贈其父沈易為待講學士,讓沈度馳傳歸家,告於祖墳,是真正意義上的光宗耀祖。

明宣宗即位時,沈度已年逾七旬,多次上書請求退休,皇帝不允,後卒於任上。

懸腕練字 與兄同朝

沈易育有二子,長子沈度,次子沈粲,字名望,自號簡庵。沈粲8歲通《孝經》、《論語》、《孟子》,10歲能真草,13歲時父母雙亡,兄長沈度發配雲南。沈粲沒被困難所嚇倒,他把當年父親自苦的事跡銘記於心。當年父親沈易在部隊從軍客居他鄉6年,即使在隆冬嚴寒季節,也睡在草蓆木榻上,用他父親的話說,雙親在而得不到奉養,自己豈能自圖安逸。這種自苦精神激勵著沈粲刻苦自學。家貧無紙,沈粲就每天在牆上懸腕練字,這種真功夫使沈粲筆力大進;而且懸腕用的是陰勁,更使書法飄逸遒勁,自成一家。

沈粲能入朝為官,當然有其哥哥的功勞。沈度入朝為官後,即向明成祖推薦道,臣有弟粲,其書勝臣。明成祖準奏,其弟沈粲隨之被召用,當堂試字後,入翰林院,授中書舍人,官至待讀學士,後升大理寺少卿,官居二品;兄弟倆同朝為官,而且兄弟齊名,時人稱為「大小學士」。

沈粲博學多才,且喜提攜後生,性格開朗,品性高逸,不拘小節,故自號「簡庵」。晚年時,沈粲不喜楷書,喜歡行草,得宋仲溫、陳文東之三味,門外求字者常不斷;沈粲並以詩見長,70歲辭官還鄉,皇帝賜織金衣,鏤姓名於象簡,塗之以金屑,真可謂衣錦還鄉,光耀祖宗。

書法成體 青史留名

沈度、沈粲生長在明王朝時代,明朝歷代帝王,大都熱愛書法,宋元以來的書法,基本上已是帖學為主,明朝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因此,刻帖的風氣,大大超過以往。刻帖---過去沒有象現在這樣的照相製版印刷,為了讓字帖廣為流傳,只能依樣刻在木版上進行印刷。這時候大型系列刻帖,有《東書堂帖》、《寶賢堂集古法帖》等,這一定程度上對書法的普及起著重要作用。明成祖時,大力復興文化,招募擅長書法的人,並授予中書舍人的官職。這也進一步推動了習書之風。

明初的書法,要數「三宋」(宋克、宋璲、宋廣)和「二沈」(沈度、沈粲)名聲最著。「三宋」是明初洪武年間的書法名家,其中以宋克最為有名。宋克字仲溫,號南宮生,蘇州人。擅長楷書、草書,以鍾繇為師。最拿手的是章草,他的章草,延續趙孟頫、鄧文原的風格又有所發展,融入了今草和行書的寫法,更加流利、矯健。代表作有《章草急就章卷》。以後就是沈度和沈粲兄弟倆。

沈度在永樂年間當過翰林學士,算是義勇文人。善寫各體,尤其擅長楷書,學智勇、虞世南,風格端正、秀氣、圓潤,深受明成祖的喜愛,當時朝廷很多金版玉冊、重要制誥都出自他的手筆,又因為當時八股科舉,讀書人紛紛效仿,成為流行一時的「臺閣體」。

沈度兄弟作為明代臺閣體書法的代表人物,臺閣體又稱官閣體,「臺閣」原指尚書,後為官府代稱。臺閣體書法早在宋代即已出現,至明代,因其為皇帝所賞識,而獲得很大發展,遂成為一種獨立的書體形式。明代官閣體書法結體平正,筆致光潔,景色烏黑,風格秀潤華美,適合皇家的欣賞口味和審美標準。沈度以長於官閣體書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賞識,名重一時。有墨跡《教齋箴》、《四箴銘》等傳世。弟沈粲,擅行、草書,子沈藻,擅楷,均承家學。 由此可見,官閣體的風行,是由於統治者大力幹預的結果。但也有人認為,臺閣體書法,對於有才華的書法家來說,是一種無形的束縛,臺閣體書法結體缺少變化,意趣不足,而持批評態度。

沈度一生筆耕,著有《西青餘暇自樂稿》、《自示編》、《滇南稿》、《隨筆錄》等,較著名的書法作品有,題李龍眠《維摩演教圖》跋宋劉樸年《登瀛圖》、跋宋劉公麒《歸莊圖》以及《不自棄說》、《寶積經》等。

沈粲著有《簡庵詩稿》,有詩2000餘首。比較著名的書法作品有《千字文卷》、《重建華亭縣治記碑》等。《千字文卷》、《石渠寶管》等作品,現分別藏於故宮博物館和吉林省博物館。

明代禮部尚書、書法家董其昌對「二沈」的書法成就頗為推崇,稱「文(徵明)、祝(允明)二家,一時之望,然欲突過二沈,未能也。」可見「二沈」在明代的書法史上已有著一定的成就和地位。

沈度書法 & 沈粲書法

沈度書法

言箴曰:人心之動,因言以宣,髮禁躁忘,內斯靜專,矧是樞機,興戎出好,吉兇榮辱,惟其所如,傷易則誕,傷煩則支,己肆物忤,出悖來違,非法不道,欽哉訓辭。

視箴曰:心兮本虛,應物無跡,操之有要,視為之則,蔽交於前,其中則遷,制之於外,以安其內,克己復禮,久而誠矣。

動箴曰:喆人知幾,誠之於思,志士勵行,守之於為,順理則裕,從欲惟危,造次克念,戰兢自持,習與性成,聖賢同歸。

聽箴曰:人有秉彝,本乎天性,知誘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覺,知止有定,閒衺存誠,非禮勿聽。

敬齋箴

謙益齋銘

沈粲書法

《草書古詩》

書應制詩 紙本

《草書千字文》 局部

相關焦點

  • 明朝16帝有4對是兄弟關係,為何明英宗和明代宗兩兄弟關係最差?
    首先來說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鈺這對兄弟關係最差,主要是因為皇位之爭。縱觀其他三對兄弟,明英宗和明代宗這對兄弟可是很特殊,因為其他三對兄弟都有個前後順序,而他們兄弟不同。是明英宗先上位,然後御駕親徵搞出一個土木堡之變,自己被俘,當時還是藩王的明代宗臨危受命成為新皇帝,渡過了這場難關。一年以後成為太上皇的明早英宗歸來,明代宗坐皇位坐上癮了,不願意歸還皇位,而且為了提防明英宗,將其看似安置實則圈禁的囚在南宮七年之久,而且對明英宗的待遇很不好。
  • 南宮復闢:明英宗與明代宗之間的奪位之戰
    從瓦剌死裡逃生回來的英宗卻沒有受到大明王朝的熱烈歡迎,因為此時的皇帝明代宗朱祁鈺自然是怕這個哥哥回來之後要跟他爭皇位。於是明朝在與瓦剌的談判中拒絕和談。在威脅無果的情況下,英宗被瓦剌送了回來。明代宗朱祁鈺為了淡化影響,不僅沒有舉辦儀式迎接英宗回國,相反,朱祁鈺很快就把英宗控制起來,囚禁在南宮之中。
  • 民間故事:兩兄弟爭奪一畝地鬧公堂,趙本府智斷案
    哥說:「我是長子,一家的重活都是我做,按理這畝田應給我娶妻用的。」弟說:「你成家時,老婆是家裡給你討的。我的老婆是自已討的,按理這畝田應該給我貼親本。」就這樣,兩兄弟不知吵過多少次,最後竟鬧到府衙。趙本府聽了兩兄弟的訴說,便問:「你們有幾個兒子?」兩人都說有兩個兒子。趙本府說:「你兩人今天先回去,明各人都把自己的兒子帶一個來。」第二天,兩兄弟果然都把自己的兒子帶去。
  • 民間故事:兩兄弟拉車,半途遇奇事
    從前有姓張的兩兄弟兩人給人當腳力,以拉車運貨為生。為了掙錢,兩個兄弟每日早出晚歸,常常半夜才回家,期間遇到不少怪事。兩兄弟都是老實人,一輩子沒做過壞事,即便遇到些無法解釋的事情,最後也都逢兇化吉。然而閒來無事和他人坐下來說到這些發生的事情,聽者無不瞠目結舌,連連感慨兩兄弟福大命大。今天就說一段,兩兄弟深夜拉貨發生的一段故事。有一次,兩兄弟接到一單買賣,讓他們把一堆貨物從碼頭送到五十裡外的張家營。
  • 後續:兩兄弟的盛情換來「苦澀的味道」
    「你們快去楊忠榮楊平兩兄弟的楊梅園看看吧,真讓人心疼……」昨(21)日,樂山市民吳女士給記者打來電話,十分焦急。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記者隨即進行了採訪。地上有大量楊梅     辛苦成果被糟蹋遊客也看不下去了    原來,上周五以《荔枝灣村兩兄弟邀你品嘗「初戀的味道」》為題,報導了樂山市中區悅來鄉荔枝灣村五組楊忠榮兩兄弟
  • 【明代】明代兵制
    明代武功,較之唐代相差並不遠。明太祖平天下,原定有衛、所制度,其實也就如唐代的府兵制,不過名稱不同而已。大的兵區叫衛,小的兵區叫所。明代的衛所,便如唐代的府。明太祖曾說:「吾養兵百萬,要不廢百姓一粒米。」這用什麼方法呢?那就是衛所制度了。當時每一兵區,設在一個府裡的叫所,連著兩個府的叫衛。大約以五千六百人為一衛,一千一百二十八人為一所,一百一十二人為百戶所,外統於都司,內統於五軍都督府。
  • 兩兄弟 (上)
    兩兄弟 (上) 發布時間:2020-10-06 14:52
  • JOJO:達比兩兄弟都敗給承太郎,承太郎的賭術才是第一
    可是,承太郎還是奇蹟般戰勝了達比兩兄弟,實在是讓人拍手稱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回顧一下承太郎和達比兄弟的賭局吧。大達比看起來更沉穩一些,他的替身很特殊,一旦對方失敗或者內心承認認輸,他就能收走對方的靈魂。也正因為如此,大達比總是能給對方帶來很大的精神壓力,再加上大達比本身智商過人,而且還會出老千,所以敗給大達比的人不計其數。
  • 就服這兩兄弟,靠寫字都能當大官
    沈度,(1357~1434),明代書法家,字民則,號自樂。華亭(今上海金山)人。曾任翰林侍講學士。擅篆、隸、楷、行等書體,與弟沈粲皆擅長書法,藏於秘府,被稱為"館閣體",為明代臺閣體書法的代表人物。臺閣體又稱館閣體,"臺閣"原指尚書,後為官府代稱,臺閣體書法早在宋代即已出現,至明代,因其為皇帝所賞識,而獲得很大發展,遂成為一種獨立的書體形式。沈粲(1379~1453),字民望,號簡庵。由其兄沈度舉薦而為中書舍人,後官至大理寺少卿,兄弟同以善書得寵,故有"大學士"、"小學士"的美譽。
  • 明代小楷的風格流派都有哪些?都有什麼特點?
    明代初期由帝王喜好,引領臺閣體風尚的出現,導致這一時期的書家取法多以帝王喜歡的臺閣體風格,並且按這種弊端的復古主義去取法而不敢逾越半步。這也就導致了這一時期的書家在書法字體尤其是小楷的結構、用筆、章法上都十分的相近,整體俗媚缺乏藝術氣息。
  • 為啥兩兄弟的家庭不能嫁?以下這些原因,太現實了
    而且自古以來父母親都是偏心小兒子的,所以你要是嫁過去肯定會受不少的委屈。但是表面卻非常的不服氣,說現在都是什麼年代了,結婚之後都是靠自己打拼,在說了兩個兒子以後可以分擔養老壓力,自己的負擔也不會那麼重了,小姨作為過來人,覺得表妹真的是太天真了,在當今的社會,雙子戶家庭在相親市場上一直處於鄙視鏈的最底端。
  • 民間故事:兩兄弟手足情深,化險為夷避禍事
    今天要和諸位分享的,就是關於兩兄弟手足情深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兄弟,哥哥叫大寶,弟弟叫小寶。父母早亡,二人從小相依為命,住在一座山腳下。兄弟兩人互相關愛,感情很好。哥哥怕弟弟打水累壞了,所以,每天天不亮就將水缸裝滿。弟弟為了不讓哥哥受冷,每晚都在哥哥熟睡後,將自己的被子蓋到哥哥身上。一天晚上,弟弟睡的床板突然斷裂了。
  • 巴西兩兄弟為獲超大肌肉注射危險化學藥劑
    據悉,兄弟二人對於身材的靈感來自於施瓦辛格,除了定期注射藥劑外,兩兄弟每天都在健身房揮汗如雨,同時還嚴格控制飲食。兩兄弟曾經一度對藥品注射上癮,但是現在二人認為自己很有節制。阿爾瓦羅的妻子以及7個孩子都很支持他,但是弟弟託尼的妻子卻對丈夫對身材的瘋狂迷戀不敢苟同。對此託尼說到:「我妻子不喜歡我這樣,但我喜歡。不管我是什麼樣她都得接受,否則我們就要分道揚鑣了。」然而,最近兩兄弟的醫生要求二人停止使用化學藥劑,不僅僅是因為有健康隱患,還因為二人的皮膚已經無法繼續再擴張了。(實習編譯:吳緒瑤 審稿:朱盈庫)
  • 看蘇軾兩兄弟,古代學霸作弊,考官都看不懂
    看看宋代兩大學霸,蘇軾兩兄弟是如何作弊的你便知道了。蘇軾、蘇轍兩兄弟,是大家都不會陌生的大文豪了,這樣的大文豪考試也是屢屢高中,說是學霸也沒人不同意吧?在古代,許多人寒窗苦讀十幾載為的便是一紙功名。古代的科舉考試和如今的考試也別無二致,有作弊的現象也是正常的,而這兩兄弟的作弊方式一般人還真看不懂,光明正大地在考官眼皮底下作弊,考官都不知道,這是咋回事呢?
  • 兩兄弟耗時8年 打造真人版《玩具總動員3》
    Morgan 和 Mason McGrew兩兄弟是迪士尼的忠實粉絲,最喜歡的電影就是《玩具總動員3》,於是他們耗時8年,完美還原了這部經典動畫電影的全部劇情!在這樣一部導演、後期、主演全部是Morgan 和 Mason McGrew兩兄弟的動畫電影中,玩具的部分利用了《玩具總動員》真實的周邊玩具定幀動畫製作,真人出境的部分則不只有兄弟二人,他們還找來家人和好友扮演動畫裡的人物角色。至於影片的驚喜程度,全片100分鐘幾乎可以堪稱按照電影逐幀完美還原。
  • 明代玉器賞析
    湖北省博物館明代磬形玉佩每個時期的用料、雕琢工藝都有時代特徵可尋,因此要把握住各個時期的雕玉技巧和工具產生的微妙變化,以及仿古作偽的基本方法。首都博物館明代花蝶紋玉扁簪 (1對)這都是由於材料不同,加工工具不同,產生的效果不同。與標準器相互比較,就可以看出玉器表面光澤的差異,找出破綻。
  • 兩兄弟喝咖啡自覺有利可圖 開廠製造假名牌咖啡
    兩兄弟,一文一武,從取名不難看出,長輩對這兩兄弟的期望。不過事與願違,兩兄弟偏偏不爭氣,無心向學,初中還沒畢業就出來社會闖蕩。沒有學歷、沒有本錢,大家都覺得,兩兄弟要出人頭地實在不容易。不過,之前鄉下有傳聞,說阿文阿武在廣州發大財了,而且他們新蓋的大房子拔地而起。但過了一段時間,鄉下又有傳聞,說阿文阿武在廣州栽了,他們要起的新房子已經停工了。
  • 明代服飾
    為重新振興中國社會,明朝政府採取了上承周漢,下取唐宋的治國方針,對整頓和恢復禮儀極其重視,並根據漢族傳統重新規定了服飾制度。在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發展的前提之下,明代的服飾面貌儀態端莊,氣度宏美,成為中國近世紀服飾藝術的典範。
  • 《權力的遊戲》:關於二丫被殺以及獵狗和魔山兩兄弟對決的說法
    《權力的遊戲》的粉絲們多年來一直在等著獵狗和魔山兩兄弟進行生死對決,現在看來它要上演了。關於獵狗和魔山兩兄弟之間激烈決鬥的說法太多了,這會讓你心煩意亂。獵狗和魔山決鬥(漫畫)粉絲們希望在《權力的遊戲》的最後一季中看到很多東西,獵狗和魔山兩兄弟的生死對決就是其中之一。桑鐸·克裡岡(獵狗)和格雷果·克裡岡(魔山)兩兄弟之間激烈的對決的說法自第一季播出以來一直存在。
  • 明代服飾的時尚
    而我國的服飾發展到明代的時候,龍已經逐漸成為了皇帝獨有的象徵,於是在皇帝的服飾上也就逐漸出現了龍的紋樣。這些皇帝龍袍上龍的紋樣在明代發展到了頂峰,他們認為龍是神物並主宰一切,而皇帝作為一國之主也有主宰萬物的能力,以龍的紋樣來彰顯帝王的威嚴和統治。而龍也象徵著世間的富貴繁華,也表現出皇帝想要讓國家更加繁榮昌盛以及人們安居樂業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