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怕了,華僑為了回國,已經不計成本了。」聽到近期倫敦飛北京最高機票價飈至近6萬元,在歐洲曾有過工作經歷的張小姐驚訝地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即使在開學高峰期,一般直飛也就三四千元。」曾在倫敦留學的李小姐在受訪時表示,現在不少留學生都想跑回來,但太難了,機票已出現「坐地起價」的情況。
一位正在倫敦囤積生活物資的中國留學生告訴記者,「昨天去超市放開了買,近期不準備出門了。囤了40包泡麵,35KG大米,20罐午餐肉,餓不死了。」
最近,境外飛中國機票價格暴漲。倫敦飛北京最高價已飆漲到5萬元,飛上海的公務航班單個座位叫價已飆漲至18萬元起。其他歐洲國家票價也是節節高漲。而在缺少直飛航班的情況下,中轉1至4次成為歸國華僑、留學生無奈的選擇。
分析人士認為,出行需求加大、航司運力不足、三方票務平臺提供的不合理轉機方案,合力造就了「天價機票」。
1「一個座位18萬」
疫情海外蔓延勢頭加劇,各國防控措施不斷升級,而中國國內疫情局面已得到較大程度的控制,不少海外華人、留學生歸國心切,機票價格也接連創出高價。
回上海一個座位要18萬元?還僅僅是起步價?是的,你沒看錯,某主打公務飛行的航司「祭出」的歸國海報顯示,3月18日從倫敦出發,途徑日內瓦後抵達上海,座位數為40個,單個座位售價18萬元起。
《國際金融報》記者嘗試撥打該航司客服電話詢問具體事宜,但遺憾數次未能接通。
記者打開某在線購票平臺發現,3月16日,有5趟從倫敦飛往北京的航班機票在售,全部為中轉。票價從15000元至60000元不等。
3月17日倫敦飛上海共計12趟航班機票有售,票價從4353元至60805元不等。另有7班飛機已取消行程。
2中轉4次 全程69小時
除了英國,其他歐洲國家的票價也是節節高漲。原先同期不過幾千元的票價,皆漲到了上萬甚至幾萬元。
以確診人數破萬的義大利為例,3月17日從首都羅馬飛上海,票價在一萬至三萬左右不等,其中多個班次顯示「票少」。
從西班牙首都馬德裡飛上海,3月17日的一班中轉航班,票價達到76655元。該航班為國泰航空和上海航空共享班機,也就是乘客需在一起「拼機」。
中轉次數更是折騰人——「沒有最多,只有更多」。
比如3月16日,如果想從義大利北部的城市米蘭飛回北京,以日本航空的一趟班機為例,需要經過義大利、德國、奧地利、芬蘭、日本、中國等多個國家的機場,單程需要轉機的數量達到4次,全程竟需要將近69個小時。
不算起飛的機場,飛機落地北京,加轉機中途共需落地5次,求歸國華僑和留學生心理陰影面積。
3多趟入境航班取消 多因素致票價暴漲
由於當前尚處於疫情防控階段,因此航班客流量比往日大幅減少,機場顯示屏上大面積的紅色,表示不少航班被取消。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冷輝張卓青攝
記者在浦東機場國際/港澳臺(2A)到達的出口處看到,取消航班涉及的出發站/經停站包括多哈、芝加哥、杜拜、馬尼拉、溫哥華、名古屋、慕尼黑等多個城市。據了解,航班被大量取消的原因主要還是相關國家和地區加強了出入境相關的檢驗檢疫工作,人員出行大量減少。
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記者看到,T2航站樓旅客寥寥,在國際/港澳臺到達口,機場大屏幕顯示僅有4班國際/港澳臺航班降落在T2航站樓,從河內和首爾/仁川飛來的航班已經被取消。
打開購票平臺,國際航班取消的信息更比比皆是。
4 留學生開始大量囤貨
為了渡過難關,海外留學生已開啟宅家囤貨模式。
「昨天去了超市放開了買,近期不準確出門了。囤了40包泡麵,35KG大米,20罐午餐肉,餓不死了。」一位就讀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正在囤積生活物資的中國留學生江先生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江先生給記者展示的照片顯示,冰箱、地板已堆滿生活必需的各種物品。尤其是冰箱,塞得滿滿當當。
當被問及預計多久英國疫情好轉,江先生想了想,對記者表示,「危險期現在就開始了,估計要持續1至2個月。中國早期就開始採取強制手段,也要花一個月控制新增到個位數。英國情況目前不太好說。」
來源:國際金融報、每日經濟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