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問一個問題:最近三個月你有沒有感覺到迷茫,或者是空閒下來的時候不知道要幹些什麼,總是通過看電視、刷手機、娛樂等方式度過?
如果你回答是肯定的話,說明你對未來缺少目標,而只是在為了滿足當前的舒適而生活。一個人如果沒有目標,在說話做事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比如之前有人問我」怎樣才能讓自己改變?「這句話透漏的就是缺乏目標,比如要改變什麼?用多長時間來改變?把自己改變成什麼樣?只要這三個方面明確了,人就有了方向。
然而,該如何給自己制定目標呢?這也是困惑很多人的問題,還是先來看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漁夫,他一生靠打魚為生,從小練就了打魚好手的本領。他還有一個習慣,每次打魚的時候都要立下一個誓言,不達目的不罷休。
有一年的春天,他聽說市場上的黑魚的價格最高,在出海打魚前他又立下誓言:」這次出海我只捕撈黑魚,我要好好賺它一筆。「當他經過了幾個小時的捕撈後才發現:這次遇到的竟然全都是螃蟹,一條黑魚都沒有撈到。他非常懊惱,每一網下去後,捕撈上來的螃蟹他都又扔回海裡,結果這次捕魚空手而歸。
等他上了岸以後才得知:今天市場上螃蟹的價格比黑魚還要貴。
他後悔不已,悔恨自己把捕撈到的螃蟹全部都扔掉,於是他發誓下一次出海一定要打撈螃蟹。
第二天他又出海,這次他把注意力全放在捕撈螃蟹上,然而事情往往都不可能像我們想要的那樣發展,這一次遇到的全是黑魚,為了裝更多的螃蟹,所以捕撈到的黑魚他都又放回到海裡,那不用說他最後又只能是空手而歸。
他懊悔地發誓,下次出海不管遇到的是螃蟹還是黑魚,都要捕撈。
第三次出海,他嚴格遵守自己的誓言,不幸的是,他一隻螃蟹和黑魚都沒有遇到,打上來的全是一些馬鮫魚。於是,漁夫再一次空手而歸……
漁夫沒有趕上第四次出海,他在饑寒交迫中死去。
每個人都需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理想,這樣才不至於使自己迷茫。但是在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人生理想的時候,不僅僅要符合自身實際,也要符合社會需要的實際。如何才能做到符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呢?就需要對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其實大多數人看似很了解自己,實際上並不了解自己。所謂的了解自己,只是看到了表面的行為,認為這就是對自己的了解,而如果按照這樣的了解給自己制定目標,往往就會」三分鐘熱度「,堅持不下去。
通過一段時間對自己的觀察和記錄,了解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社會需求什麼樣的人才,再給自己制定目標,會成為一個人前進的動力和方向。
然而,社會需要的實際總是在不斷地變化發展著,因此我們要根據不斷變化發展的社會實際,調整自己的理想,這樣才可能由理想變為現實。否則,即使自身條件再好,理想也只能是空想、幻想。
就像上面的故事,漁夫每次去打魚都有非常明確的目標,這是好事。可是並不是說你制定了目標,一切都會按照目標去發展,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你的目標也要隨時快速的作出調整,轉變思維方式。捕撈情況和市場需求都屬於是社會需要,我們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認知來一條道走到黑。
有一位名叫庫爾斯曼的英國青年,由於他小時候患了小兒麻痺症,致使他的一條腿肌肉萎縮,走起路來很困難。可是,他卻憑著堅強的毅力和信念,創造了一次又一次令人矚目的壯舉:
8歲的時候,他登上了阿爾卑斯山;20歲時,他登上了吉力馬札羅山;23歲時,他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29歲前,他登上了世界上所有著名的高山??
然而,就在他29歲生日那天,卻突然在家裡自殺了。
這件事令很多人感到費解。功成名就的他,為什麼會選擇自殺呢?後來,有一位記者了解到,庫爾斯曼父母曾是登山的愛好者,在庫爾斯曼11歲時,他的父母在攀登阿爾卑斯山時不幸遭遇雪崩雙雙遇難。父母臨行前,留給了年幼的庫爾斯曼一份遺囑,希望他能像父母一樣,一座接一座地登上世界著名的高山。
從此後,年幼的庫爾斯曼把父母的遺囑作為他人生奮鬥的目標,當他全部實現這些目標的時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空虛和絕望。在自殺現場,人們看到了庫爾斯曼留下的痛苦遺言:「這些年來,徵服世界著名的高山曾是我一生唯一的奮鬥目標,作為一個殘疾人,我之所以能成功攀登那些高山,那都是因為父母的遺囑給了我生命的一種信念。如今,當我攀登了那些高山之後,我感到無事可做了,我突然之間失去了人生的目標??」
可憐的庫爾斯曼因失去人生的目標,而失去了人生的全部。這是值得人們反思的。同樣,工作也是如此。目標對於一個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工作目標,就會有什麼樣的工作成就。在工作的不同時期,我們要確定與之相適應的目標,這樣工作才有意義,才有樂趣,才會精彩。沒有目標,工作通常也就失去了意義,有清晰且長期的遠大目標,並且一直在努力,才會成為一個事業上的強者。
發現「在看」和「贊」了嗎,戳我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