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有個詞語,叫「七情六慾」。人的心情,都是跌宕起伏的,有開心的時候,有悲傷的時候,也有憂愁的時候。這些就是所謂的心情。在詩詞文學中,詩人作家所創作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會融入自己的觀點和心情。
古人云:詩言志,詞抒情。尤其是以抒情為主的宋詞,可以看到詩人詞人的各種心情。在數萬首宋詞中,編者發現有一首宋詞是全詞堆砌鋪墊,核心就一個字,卻成了千古絕唱的宋詞,這首詞就是李清照的《聲聲慢》。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也是著名的婉約詞派代表,被後世文人稱為「四大才女」之首。
《聲聲慢·尋尋覓覓》這首詩詞是李清照在靖康之變後,她在國破家亡且丈夫去世的情況下有感而作的作品。
這首詞主要是想表達她對亡夫的思念以及她自己孤單一人的悽慘狀況。詞的開篇就交代了空空蕩蕩,冷冷清清,悽悽慘慘的情景,以及傍晚的風吹得緊急,菊花落得滿地都是,細雨纏綿,黃昏時分,就一人獨自惆悵落寞的情懷。
文章通過多個疊詞將當時的心情描述出來後,宣洩了自己的感情,然後在最後一句收尾,「怎一個愁字了得」。
但李清照寫得這麼多,無非都是為一個字做鋪墊,這個字就是結尾的「愁」字。
由此可見,這篇詞除了最後一句,其他句子都是在鋪墊和堆砌情感,目的是為了渲染那種充滿著憂傷的情緒婉轉悽慘,孤獨愁苦,欲語淚先流的心情,讓人在看到這首詩詞的時候也不禁愁緒,為她的遭遇痛心起來,這就是才女李清照高明的寫作技巧。
縱觀所有描寫哀愁的詩詞,編者認為李清照這首《聲聲慢》能排進前五。在眾多詩詞中,描寫悲傷哀愁的詩詞很多,不過像李清照這種寫法,編者認為還真寥寥無幾。
這首詞不僅內容簡單明了,而且全詞都在圍繞一個「愁」字所寫,也沒有用典故或者修辭手法,卻能將「愁」字所帶來的心情描摹得淋漓盡致,所以才成就了這首全文堆砌的宋詞,核心就一個字,卻成了千古佳作。
李清照除了這首聲聲慢之外,還有「紅肥綠瘦」的《如夢令》等,都是不可多得描寫哀愁的佳作,所以後世把李清照推為「寫愁第一人」。
但李清照並非所有詩詞都寫得這麼哀愁,主要造成她的詞風變化的原因還是當時動蕩的局勢,令她長期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所致。
不過編者倒希望,後世不再有人能寫得出像李清照這麼哀愁的詩詞。因為寫不出,那就代表這個人的生活沒有這麼哀愁的經歷,反而會多幾分快樂。對於李清照這首全篇堆砌,為一個「愁」字做鋪墊的《聲聲慢》,各位看官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