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明正統十年內府刊本

2020-12-16 騰訊網

明代成祖、英宗與神宗三位皇帝非常重視《道藏》的編纂工作,對道經的收集、整理、編纂與頒布做出過重要貢獻。早在明永樂年間,成祖就命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纂修《道藏》,正統九年(1444),英宗又命道士邵以正訂正、增補《道藏》,並於第二年纂修完成。這部《道藏》共收道經 5305 卷,480 函,被稱之為《正統道藏》。《正統道藏》於正統十年(1445)竣工,正統十二年(1447)印製完成,並立即頒賜天下名山宮觀。《明英宗實錄》卷一五〇云:正統十二年 「刊造道藏經畢,命頒天下道觀。」 其後的明朝皇帝,尤其是英宗與神宗,經常頒賜《道藏》給名山宮觀。

萬曆三十五年(1607),神宗又命第五十代天師張國祥續修《道藏》,在《正統道藏》的基礎上,新增補道經 180 卷,32 函,被稱之為《萬曆續道藏》。《正統道藏》與《萬曆續道藏》合稱為明《道藏》,共收道經 1476 種,5485 卷,512 函。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正統十年《正統道藏》共 4568 冊(凡道經 5305 卷,480 函?此處未核對,具體情況未知!)。

明代《道藏》是唯一中國帝制時期修纂而完整保存的道教藏經。明《道藏》多達 512 函,每一函第一卷卷首都重覆印有一幅扉畫。此扉畫現存兩個版本,同樣刻有 170 多位道教仙聖,展現了明代十五世紀官方認可的道教神譜及神祇形象,是研究明代宗教版畫以至宮廷道教信仰的重要視覺材料。本文以該畫為研究對象,指出《道藏》扉畫是在明初官方主導結集和刊刻宗教經典的風潮下產生的作品。它的設計,揉合佛道兩教的視覺傳統,以圖像的方式確立《道藏》作為道教權威經典。它的構圖,展現了明初官刻宗教版畫對元代佛藏扉畫的繼承;而畫中仙聖的組合、布局和造型,不僅反映繼承自元永樂宮三清殿等傳統道觀壁畫的布局方式和人物形象,其中部份仙聖的選取,更顯示出它與最終完成《道藏》編纂工作的道士邵以正(約 1368-1463)和明初皇室的道教信仰有密切關係。

《正統道藏》共收道書約 1400 餘種,所收道書己重行分卷,原有短卷,則數卷並為一卷,因而有數經、數篇或數圖同卷的。每函以十卷佔多數,也有三——十五卷的,洪字號多至十七卷。若為足卷,則多有 「終」 字;若殘缺,也多標記。有的書尚保存了避宋諱的痕跡。這些書仍按三洞四輔十二部分類,但歸類卻十分混亂。例如.洞真部本應收上清眾經,卻以《度人經》六十一卷冠居其首,還收人丁《靈寶五篇真文經》等靈寶經、唐宋間出道經、內丹書、宋元易象圖、道法書、全真傳記等。而洞玄部反而誤收洞真部書多種.此外也收了不少宋元道法書。洞神部誤收大量的太玄部道書 (如《道德經》) 和太清部、正一部道書,還有個別上清、靈寶經書。而太玄部所收多為內外丹書,像《龍虎經》、《參同契》及其注應入大清部。太平部誤收靈寶派《本行宿緣經》、《本行因緣經》和升玄系《升玄內教經》,當人洞玄部。太清部少有本部經典,反而收入了本應歸入太玄部的多種子書。至於正一部,收書較多而且很雜,錯訛也多,競誤收洞真部上清眾書多達 90 餘種;此外有的書應當分別歸入洞玄、洞神、太玄、太清各部。除丁三洞四輔這一層次之外,十二類的歸類也有不少錯誤。

儘管如此,《正統道藏》仍不失為一部具有不可取代性質的道藏,因為它和後來增補的《萬曆續道藏》合起來,是現存唯一的道藏,習慣上人們就合稱它們為《道藏》。這部大叢書內容龐雜,體裁多樣,除道教經籍之外,還收進了一部分醫藥方書、諸子著作甚至佔卜等類的書,包含著中國古代宗教、哲學、歷史、文學、藝術、醫藥學、化學、天文學、地理學、養生學等等方面的豐富資料,其意義遠遠超出道教之外,值得我們好好地研究。

《正統道藏》經板因 1900 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毀於戰火;現在原藏印本也極為罕見。1923 年 t0 月至 1926 年 4 月,軍閥徐世昌命傅增湘借北京白雲觀藏本,用他觀所存增補,將經折裝改為石印六開線裝小方冊本,由商務印書館借用涵芬樓名義影印出版,每藏 1120 冊。此本印量很少,通行的臺灣、大陸的幾種本子都是根據此本翻印。其中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本已增人明清以來道書多種。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和天津古籍出版社共同協作出版的《道藏》,借用上海白雲觀舊藏本,作了補缺、糾錯等工作,並和新文豐版一樣附印明白雲霧撰《道藏日錄詳註》。檢索《正統道藏》(包括《萬曆續道藏》、《道藏輯要》) 可使用翁獨健編《道藏子目引得》等書。

附:《玉真先生語錄內集》節選摘抄

先生曰:何謂淨,不染物。何謂明,不觸物。不染不觸,忠孝自得。

先生曰:人之一-性,本自光明,上與天通。但苦多生以來,漸染薰習,縱忿-恣-欲,曲昧道理,便不得為人之道,則何以配天地而曰三才?所謂忿者,不只是恚怒嗔恨。但涉嫉妬,小狹褊淺,不能容物,以察察為明,一些個放不過之類,總屬忿也。若能深懲痛戒,開廣襟量,則嗔火自然不上炎。所謂欲者,不但是婬-邪-色-欲。但涉溺-愛-眷-戀,滯著事物之間,如心貪一物,調繆意根,不肯放舍,總屬欲也。若能窒塞其源,源即是愛念初萌處。惺惺做人,則欲-水-自然不下流。雖是如此,其中卻要明理,明理只是不昧心天。心中有天者,理即是也。

此外,但是固護己私,不顧道理而行事者,皆謂之昧心天。心天才昧,恰如一面明鏡,無端卻把許多埃墨塗汙其上。凡此等累積,一生冥冥,罔覺自己本命元神,蒙在黑暗之鄉,所以一瞑目後,便墮幽關長夜,受苦萬狀,卒乍未有出期,一展哉。靜觀世人,有縱忿者,焚和自傷。有縱慾者,沉墜己靈。曲昧道理者,元神日衰,福德日銷,只是他自不覺。若能翻然醒覺,截日改過者,懲忿則心火下降,窒慾則腎水上升,明理不昧心天,則元神日壯,福德日增。水上火下,精神既濟,中有真土,為之主宰。真土者即是明黃中之理。只此便是正心修身之學,真忠至孝之道。修持久久,復其本淨元明之性,道在是矣。

相關焦點

  • 洞真部-玉訣類-入藥鏡注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
  • 御製珍寶:品相絕佳的內府珍本首現拍場
    《子史精華》至雍正五年編纂成書,共一百六十卷,書內分天地、器物、政術、文學等三十部,部下又細分二百八十類,採集子書和史書中之名言雋句,按類編次,為讀書人採掇辭章或應試作文必備之工具書籍。時人稱其「守茲一帙,可以富擬百城,於子史兩家,誠所謂披沙而揀金,集腋而為裘矣。」
  • 張青松:尚友堂刊本《二刻拍案驚奇》影印後記
    與《拍案驚奇》一樣,《二刻拍案驚奇》故事素材大多取自《太平廣記》《夷堅志》《剪燈新話》等筆記、掌故類書籍,經作者精巧構思,以生花之妙筆,創作出膾炙人口的小說作品。「二拍」作為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集,在中國古代小說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凌氏的主要成就,除創作了「二拍」外,還在出版領域頗有影響,其帶領族人刊印了大量的小說戲曲,尤以套版印刷聞名於世。
  • 《萬病回春》內府仙方:四味草藥告別胃脹
    我要介紹一個治胃的小處方,他被稱為「內府仙方」,他記錄在《萬病回春》中。書名可以看出《萬病回春》記錄了中醫種疾病的處方,作者認為,書中記載的方劑對各種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事實上許多也是一個好的處方。這「內府仙方」對脾胃的氣機調節有很好的作用,能恢復正常的氣升、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