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野貓為患 已危及當地其它野生動物生存

2021-01-18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澳大利亞「新快網」12月17日報導,雪梨野貓為患危害本地野生動物,但它們的「恐怖統治」可能很快就會結束。

據報導,澳大利亞馬力圍市議會(Marrickville Council)將調查該地區有多少只貓生活在野外以及它們出沒的地點,並將採取措施防止它們殺戮本地動物。

澳大利亞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的數據顯示,一隻未採取絕育措施的雌貓和她的後代在7年內可以生出42萬隻貓。綠黨市議員萊利(David Leary)表示,他收到了居民和聖彼特教堂(St Peters Church)牧師的無數投訴。

據報導,市議會將按照《伴侶動物法案1998》,調查是否要在某些公共區域宣布禁貓。

同時,一份報告調查了關於野貓管理政策的最佳立法,包括強制植入晶片和給野貓做絕育手術、在相連的保護區設置限制區域,並將制定用於關閉野貓的寵物屋設計指南。

雪梨州獨立議員Alex Greenwich還向議會遞呈了一個法案,建議將抓捕、絕育和放歸項目(TNR)合法化。實施這些旨在阻止貓群數量膨脹的方法已經被雪梨各地的愛貓團體廣泛採用。

社區愛貓團體(Community Cat Carers)主席列特(Chris Lett)說,他所在的組織已經在「一個灰色地區」行動了多年。「我們處理的是被遺棄的貓,這是雪梨的一個大問題。」他說志願者們繼續為TNR項目投入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但按照現在的法律,他們依然被視為壞人。(實習編輯:程穎   審核:譚利婭)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野貓每天吃掉130萬隻鳥,一年殺死20億隻野生動物
    今天的澳洲只有紐西蘭和澳大利亞這兩個國家,而澳大利亞更是各種野生動物泛濫的「樂土」。 澳大利亞的野貓已經成為鳥類和哺乳動物的夢魘,嚴重影響了當地物種的多樣性,澳大利亞已開始實施瀕危物種戰略,通過了2300萬美元的項目加以保護。
  • 澳洲的野貓開始有勁敵?時隔三千年,26隻袋獾重新野放到澳土地
    在澳洲大陸,野貓作為一種外來入侵物種,令人非常頭疼,因為澳洲的野貓每年都會捕殺數百萬的動物為食,有些物種直接就被吃成了瀕危物種。為了在生態鏈上平衡野貓的危害,近日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將26隻袋獾重新野放到澳洲大陸,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 科普:澳大利亞的野貓哪裡來
    新華社雪梨1月2日電  學界普遍認為野貓是造成澳大利亞野生哺乳動物數目減少的罪魁禍首,但對於其來源卻存在爭議。最近的兩項新研究發現,澳大利亞的野貓主要是歐洲「移民」的後裔。  與其他大陸不同的是,澳大利亞沒有大型食肉動物,嚙齒類和有袋類動物是最主要的野生哺乳動物。
  • 澳大利亞野貓泛濫成災 捕獵能力太強威脅其他物種生存
    而澳大利亞的野貓卻成為了戰鬥力爆表的「頂級殺手」。據法蘭西24電視臺6月25日報導,一項最新的生物學研究表明,澳大利亞泛濫成災的野貓每天會捕殺超過一百萬隻爬行動物,導致眾多物種的生存受到威脅。澳大利亞查爾斯達爾文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從全國各地收集到的貓科動物的糞便及胃內容物,竟發現了1萬多種貓的食物。
  • 野貓是如何生存的?真實情況,其實還不錯
    圖 |野貓不過如此厲害的野貓也有害怕的事情,首先就是天敵,比如野狗,狐狸,蟒蛇等,比它稍大一點的動物都可能成為野貓的天敵,物競天擇,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不過在北方的野貓生存條件就比較差了,因為冬天比較冷,它們的取暖就是一個問題,雖然大部分野貓可以藏在樓道,或者暖氣管道裡面,可是還外面還是很冷,所以在北方冬天的時候,很少可以看到野貓的活動。
  • 澳大利亞大火災後現場紀實,科學家:野生動物的地獄
    最近,不斷有科學家進入火焰平息的地區,尋找珍稀的野生動物倖存者,他們希望能找到足夠多的珍稀瀕危物種來重建它們的種群。對於澳大利亞這個以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為特色的國家來說,這是一項嚴峻的任務。那裡生存著地球上絕無僅有的物種,包括考拉、袋鼠和袋熊。
  • 澳大利亞野貓獵食12斤巨蜥 曾吃掉袋鼠每年滅口動物30億隻
    據《每日郵報》25日報導,研究人員在昆士蘭北部邊界附近的埃特卡布保護區拍攝到了這個畫面,這張照片顯示了澳大利亞野貓問題的嚴峻現實,據悉,每年有30億隻本地動物慘遭野貓殺害。科學家認為,野貓自200年前來到澳大利亞後,已直接導致了34種哺乳動物的滅絕。它們還毀滅了其他物種的種群,至少有123個物種因野貓而瀕臨滅絕。
  • 野貓與家貓有什麼區別?它們是如何生存的?
    野貓與家貓、流浪貓雖然都是貓,但是習性上有著較大的區別,所以,家貓和流浪貓的生存方式不等同於野貓,而且在我們居住地附近看到的貓基本上都是家貓或者是流浪貓,壓根就不是野貓。那麼,野貓與家貓(流浪貓)有哪些區別呢?它們是如何生存的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兩個問題。
  • 2020年前將消滅200萬隻野貓
    而澳大利亞東北部的昆士蘭州在「殺貓」方面走得更遠——地方政府為殺死每一隻野貓提供10澳元的獎金——「殘忍」,動物保護組織PETA對此舉評論道。貓貓做錯了什麼?為什麼要殺貓貓?澳大利亞是一片與世隔絕的大陸,在歐洲殖民者到來前,數萬年間沒有與全球其他地方的物種交流。當今澳大利亞所存在的約80%的哺乳動物,45%的鳥類都是這片土地獨有。
  • 澳大利亞開展世界最大規模消滅野貓計劃:嚴重破壞本土物種
    人民網雪梨6月14日電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導,在澳大利亞北領地愛麗絲泉西北部的紐哈芬野生動物保護區正在修建一條44公裡長的圍欄,以打造一個規劃面積超10萬公頃的無野化家養動物區,以保護本土野生動物。
  • 你不了解的野貓生成與生存之道,尊重其它生命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我們所知道的是人類把狼馴化為狗有上萬年的歷史,狗從此就離不開人類了,它們從此就徹底地融入了人類的生活直到今天。但人類馴化動物史中,一直沒有貓被馴化的記錄。目前大眾共同認知的是,因為人類的生存食物,除了必須補充蛋白質的肉類外,主要食物還是五穀雜糧。
  • 澳大利亞為娛樂狩獵引入數種動物,現在怎麼樣了
    在前往澳大利亞的漫長海上旅程中,損失了很多馬,這不是一個好事,因為這意味著那些到達澳大利亞的馬都健康強壯,為它們的繁榮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自19世紀以來,灌木叢中的名字「Brumby」或「Brumbies」被用來稱呼這些「野生」馬,並且從此成為了自由漫遊的野馬的眾所周知的名字。
  • 澳大利亞將捕殺200萬隻野貓,「喵星人」做錯了什麼?
    這些敵人是社交網絡上備受寵愛的「網紅」,也是毛茸茸的可愛殺手——野貓。據CNN報導,澳大利亞的野貓數量已達到200萬至600萬隻,由於野貓威脅當地生態系統,澳大利亞政府希望在2020年前撲殺200萬隻野貓。為何這些可愛的「喵星人」,會與澳大利亞結下「梁子」?毛茸茸的「殺手」?第一隻貓是於十七世紀由歐洲移民引入到澳大利亞的。
  • 本土動物瀕危,野貓卻成「頭號公敵」?澳洲斥巨資獵殺200萬隻
    澳大利亞環境與野生瀕危物種保護專員表示:野貓的存在已經嚴重影響本土物種的生存空間,已然成為了最大威脅之一,在這嚴峻的形式下,政府也出臺了有償捕殺野貓的消息,以希望引起民眾的重視。近二十種生物物種已經滅絕,若不加以防範,剩下的瀕危物種也難以保存,所以澳大利亞政府才不得不出臺捕殺野貓的行動吧!
  • 美媒刊文介紹澳大利亞為何對野貓「宣戰」
    CNN的這篇文章,則詳細介紹了澳大利亞為何對這種野生的貓科動物宣戰。(CNN 26日題為「反貓案例:澳大利亞為何對野生貓科動物宣戰」的報導截圖)據估計,澳大利亞野貓的總數在200萬至600萬隻之間,而政府滅貓計劃中的這個數字,則佔到澳大利亞野貓總數相當大的一部分。在澳大利亞東北部的昆士蘭州,甚至還有一個委員會為每隻野貓頭皮提供7美元的獎賞。
  • 每年20億隻動物被澳大利亞野貓殺死,家貓放養後堪稱荒野之王
    例如在澳大利亞,野化的家貓堪稱荒野之王,它們每年會「殺死」20億隻野生動物,直接導致了22種哺乳動物的滅絕。根據澳大利亞環境部門的研究,當地的貓每天會殺死大約130萬隻鳥類,180萬隻爬行動物和310萬隻哺乳動物,你沒看錯,確實是每天,這還是保守估計。在降雨較多的季節,鳥類往往會低飛,這就給野貓有了可乘之機,雨天被捕獲的鳥類數量會大幅增加。
  • 野豬為何搞「破壞」,村民無奈狩獵,野生動物生存空間需要改變!
    大家都知道,在野外環境中生存活動和繁殖的動物我們稱之為野生動物,它們一般都遠離人類,並不依靠人類的「力量」生存,可是遇上「特殊情況」的時候,這些野生動物們還會老實的呆在自己越來越小的生存空間裡嗎?近日,在福建就有野生動物又光臨了人類的地盤。
  • 單一物種泛濫成災是自然界的災難,澳洲滅殺野貓給我們的啟發
    由於自然界單一物種的過度泛濫,最終結果必然是毀滅當地環境,這是自然界的規律。從過去的野兔泛濫成災,使其許多植物物種絕跡,繼而因其強大的繁殖能力,又造成實際上的食物短缺,所以大片的草地被毀滅,有變成沙漠的跡象。當地政府嘗試了各種方法,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了相當長的時間,一次次的滅殺,終於將其控制。從而挽救了當地人和其它物種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
  • 通城兩男子因非法買賣野生動物被判刑
    嚴重破壞了野生動物正常棲息、生活、繁衍等危及瀕危動物種群數量可能導致個體特殊基因遺失破壞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生態價值損失十分嚴重參照《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價值評估辦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失為6000元2020年7月9日通城縣人民檢察院向通城縣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同時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付某某、蔣某某在未取得野生動物保護部門批准的情況下,以營利為目的,非法出售、收購國家I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 野生動物可與狩獵者共同生存
    美國的公共土地管理有兩大目標:保護生物多樣性、為人類提供與自然接觸的娛樂機會。但有時,這兩個目標會互相衝突——尤其是像徒步或打獵這類的娛樂活動會驚擾到野生動物,使它們不得不換地方生存。「我們發現狩獵和徒步對於野生動物的影響很小。」當然,人類活動對野生動物還是有影響的。被大量捕殺的物種,像白尾鹿,灰松鼠和浣熊,很少出現在捕獵區域,而郊狼的出現變得更加頻繁。大部分動物都不避開徒步者,相反,這些捕食者則更喜歡靠近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