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頂全球前十的國產晶片公司

2020-12-23 騰訊網

來源:內容來自半導體行業觀察(ID:icbank)原創,作者:杜芹,謝謝!

寫在前面的話:

今年1季度,華為海思創下全球前十大半導體供應商的歷史,一時間振奮人心。其實不止華為海思,經過國外分析機構的一些數據,我們發現了不少國內半導體企業在一些細分領域,如MCU、IGBT、IPM、NOR Flash、MEMS等領域,逐漸在「全球前十」的行列中嶄露頭角。對此,我們對這些機構所發布的有關國產晶片企業的相關排名情況進行了轉述,僅供大家參考。

華為海思:2020Q1躋身全球第十大半導體廠商

今年5月6日,調研機構IC Insights發布了其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十大半導體(IC和OSD,OSD是光電器件、傳感器和分立器件的縮寫)銷售排名,華為海思創造歷史,一季度的銷售額同比大幅上漲,首次衝入半導體領域前十名。

2020年第一季度,海思銷售額接近27億美元,同比增長54%,在前十名中增幅最大。海思用了16年達到這一的成就,2004年海思作為華為的「備胎」成立,此後便一直在背後孜孜不倦的研發。

2019年5月份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後,華為海思啟動了備胎計劃,自此,海思麒麟、巴龍等代表性稱號的晶片映入大眾眼帘。除了為華為手機研發手機晶片之外,海思也開始研發電源管理、WiFi晶片等,而且華為手機也將所採用的海思晶片比例提升到五成以上。IC Insights表示,海思銷售額的90%以上都來自於華為,其中推動華為海思營收快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還是華為手機。

華大半導體:全球第十大MCU供應商、全球第五大安全晶片供應商

IC設計出身的華大半導體,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CEC)整合旗下集成電路企業而組建的集團公司。2014年成立至今,始終名列中國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前五名。其最初的業務領域是安全晶片與MCU,而在這兩大領域,華大半導體已成為全球第十大MCU供應商、全球第五大安全晶片供應商。

華大半導體從一開始就立足MCU市場,主要聚焦在工業控制、汽車電子、安全晶片領域。根據Omdia的數據統計,華大半導體是全球第十的MCU供應商。據了解,華大MCU事業部現有員工超過100人,其中85%以上為研發人員。華大半導體的MCU主要包含4大系列,分別為超低功耗MCU、通用類MCU、電機類MCU以及車規的MCU。

圖源:英飛凌2020 Q4財報(數據來源Omdia)

再者,在安全晶片領域,華大電子作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域安全晶片的國家隊,已從事安全晶片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20多年,產品廣泛應用於智慧卡、智能表計、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交通和智能網聯汽車等多個領域。根據ABI Research的研究,華大的安全晶片以9.2%的全球市佔率排在第五位。目前,華大電子安全晶片產品累計出貨量已超過160億顆,是國內最大的智慧卡安全晶片商。

圖源:英飛凌2020 Q4財報(數據來源ABI Research)

兆易創新:NOR Flash全球第四

兆易創新的NOR Flash位居全球第四在去年就早有耳聞,據CINNO Research對2019第二季度存儲產業研究報告顯示,公司在NOR Flash領域超越美光,以13.9%的市場份額首度站上全球第四名的位置;據Web-Feet Research對2019第三季度存儲產業研究報告顯示,公司Nor Flash市場份額提升到18.3%,超越賽普拉斯排名全球第三,前二名分別為華邦電子和旺宏電子。而在英飛凌的財報中,結合Omdia的數據研究,兆易創新以12.8%的市場份額排在第四位。

兆易創新提供了從512Kb至2Gb的系列產品,涵蓋了NOR Flash市場的絕大部分容量類型,電壓涵蓋1.8V、2.5V、3.3V以及寬電壓產品,針對不同應用市場需求分別提供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等多個系列,產品採用領先的工藝技術節點和優化的設計,性能、成本、可靠性等在各個應用領域都具有顯著優勢。

2019年度,公司全線產品支持WLCSP封裝,為物聯網、穿戴式、消費類及健康監測等對電池壽命和緊湊型尺寸要求嚴苛的應用提供了優異的選擇。同時公司推出新一代高速4通道產品系列(GD25LT),是業內首款高速4通道NOR Flash解決方案,傳輸速率達200MB/s;以及兼容xSPI規格的8通道SPI NOR Flash產品系列(GD25LX),傳輸速率達400MB/s,是業內最高性能的NOR Flash解決方案之一,面向車載、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需要大容量代碼快速讀取、保障上電後及時響應的應用。

目前公司NOR Flash產品工藝處於行業內主流技術水平,工藝節點主要為65nm,同時全面推出55nm工藝節點產品。2020年下半年公司將在現有基礎上著力推進55nm先進工藝節點系列產品,保持中低端市場持續競爭力,加大研發力度推進大容量、高性能、高可靠性產品,提高高端產品市場佔有率,持續提高公司在NOR Flash市場競爭優勢。

安世半導體:電源分立元件和模塊全球第十

2019年6月份,聞泰集團斥資268億收購荷蘭安世半導體(Nexperia)的交易被證監會批准,中國史上最大規模的半導體收購案正式完成。自此,安世半導體正式成為中國的一家半導體企業。在Omdia的數據統計中,安世半導體的電源分立元件和模塊排在全球第十位。

在細分領域,安世半導體可謂是實力雄厚。安世半導體的小信號二極體、電晶體和ESD保護器件均排名第1,PowerMOS在汽車領域排名第2,邏輯器件也排名第2,小信號MOSFET排名第3。

作為半導體基礎元器件生產領域的高產能生產專家,Nexperia的產品廣泛應用於全球各類電子設計。公司豐富的產品組合包括二極體、雙極性電晶體、ESD保護器件、MOSFET器件、氮化鎵場效應電晶體(GaN FET)以及模擬和邏輯IC,符合汽車行業的嚴苛標準。Nexperia總部位於荷蘭奈梅亨,每年可交付900多億件產品,世界上幾乎所有電子設計都採用Nexperia器件。其產品在效率(如工藝、尺寸、功率及性能)方面獲得行業廣泛認可,擁有先進的小尺寸封裝技術,可有效節省功耗及空間。

吉林華微:IPM全球第十

根據Omdia的數據指出,2019年吉林華微的IPM排在全球的第十位。那麼什麼是IPM?IPM全稱為智能功率模塊(Intelligent Power Module)。我們都知道,變頻控制器是變頻空調、冰箱、洗衣機、電磁爐等的核心控制部件,它承擔了電機驅動、PFC功率校正以及相關執行器件的變頻控制功能。而變頻控制器很重要的一環就是IPM模塊,IPM將功率器件晶片(IGBT+FRD或高壓MOSFET、控制 IC和無源元件等這些元器件高密度貼裝封裝在一起(見圖1),通過IPM,MCU就能直接高效地控制驅動電機,配合白家電對低能耗、小尺寸、輕重量及高可靠性的要求。

華微電子智能功率模塊是2013年建立,主要由華微控股子公司吉林華微斯帕克來主導。華微斯帕克以建立國內最大的智能功率模塊研發、製造及銷售公司為目標,吸引了一批從三洋、IR等出來的擁有十幾年工作經驗的專業團隊加盟。

吉林華微斯帕克專注於智能功率模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成立於2013年初,工廠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現有員工60人。首期投資月產能30萬隻的模塊生產線,配備從美國、瑞士及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進口的業界一流生產、檢測設備,並擁有完整的可靠性實驗室,可對產品進行高低溫衝擊、HAST、高溫反偏、鹽霧、高低溫存儲等全方位的可靠性測試及分析。公司的IPM代表性產品包括IPM DIP23-FP、IPM DIP25-FP、IPM DIP29-DBC等等。

士蘭微:分立IGBT全球第十、IPM全球第九

經過將近二十年的發展,士蘭微已從一家純晶片設計公司發展成為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以IDM模式為主要發展模式的綜合型半導體產品公司。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集成電路、半導體分立器件、LED(發光二極體)產品等三大類。Omdia數據顯示,士蘭微的分立IGBT排在全球第十位,IPM排在全球第九位。

圖源:英飛凌2020 Q4財報(數據來源Omdia)

士蘭微電子可以說是布局IPM相對較早的一家廠商,2010年,在HVIC、IGBT 和MOS等晶片到位後士蘭就啟動了IPM設計,此後幾年先後推出了多個IPM產品,包括IPM23、DIP24/25/26/27、SOP37單晶片等系列產品,其晶片開發製造、封裝開發製造均自主完成。

2020年上半年,士蘭微的IPM功率模塊產品在國內白色家電(主要是空、冰、洗)、工業變頻器等市場繼續發力,上半年IPM營業收入突破1.6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90%以上。2020年上半年,國內多家主流的白電整機廠商在變頻空調等白電整機上使用了超過600萬顆士蘭IPM模塊,預期今後幾年將會繼續快速成長。

再者,上半年,士蘭微的分立器件產品的營業收入為9.2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5.64%。分立器件產品中,MOSFET、IGBT、IGBT大功率模塊(PIM)、肖特基管、開關管、穩壓管、快恢復管等產品的增長較快。除了加快在白電、工業控制等市場拓展外,公司已開始規划進入新能源汽車、光伏等市場,預期公司的分立器件產品未來幾年將繼續快速成長。

歌爾股份:全球MEMS供應商企業營收排名第九

2019年歌爾首次躋身全球MEMS廠商前十名,排名第九。自2016年上榜全球MEMS廠商20強以來,歌爾僅用了四年的時間躋身前十,這是首個進入全球MEMS廠商前十的中國企業,也是上榜全球MEMS廠商20強的唯一一家中國企業。

2019年MEMS廠家的銷售額排名TOP30,(單位:百萬美元)(圖片出自:Yole Développement)

據歌爾股份介紹,目前歌爾微電子主要從事公司MEMS麥克風、MEMS傳感器、微系統模組等相關產品的設計、製造和銷售,產品主要應用於智慧型手機、智能無線耳機、可穿戴產品、汽車電子等領域。

中國賽微電子(原耐威科技)控股公司Silex Microsystems:MEMS代工廠老大

根據Yole發布的2019 MEMS foundry排名情況來看,排在第一位的是中國的賽微電子(原耐威科技)控股公司Silex Microsystems,2018年Silex Microsystems排在第四位。自2000年成立以來,Silex一直是一家專門生產定製MEMS產品的製造商,並作為一家獨立的MEMS代工廠運營。Silex擁有世界上第一個專用的8英寸純MEMS代工廠。

2019年的MEMS Foundry銷售額排行榜。一般情況下,MEMS Foundry也兼具半導體Foundry的功能,此處僅僅是MEMS Foundry的銷售額統計。(圖片出自:Yole Développement)

2015年7月13日,香港投資控股公司GAE Ltd.收購了Silex 98%的股份。因此,GAE已獲得對Silex的實際控制權,而GAE的背後則是賽微電子(原來中國的耐威科技),獲得對Silex的控股後,賽微電子在北京建設了MEMS晶圓代工廠,以擴大該公司的產能。Silex在瑞典擁有6英寸和8英寸晶圓廠,並在瑞典投資1200萬美元進行了升級。Silex的優勢在於使用其自有的矽通孔(TSV)技術,Silex還使用鋯鈦酸鉛作為壓電材料,用於能量收集等新型應用。

結語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在半導體這個行列中,中國勢必佔據重要的一席,我們也期待有越來越多的中國芯在不同領域各自開花結果,永攀世界高峰。

相關焦點

  • 全球晶片再次洗牌:華為跌出前十,美國包攬前三!
    根據《全球前十大IC設計公司營收排名》,高通第一,博通第二,英偉達、聯發科、AMD緊隨其後,但讓人遺憾的是,前十中已經沒了華為海思的身影。排名前3位都被美國半導體廠商給包攬了,不過聯發科的成績也是相當客觀的,憑藉著33億美元的營收,排名全球第四位,而且3Q20的營收僅差900萬左右就能追趕前3名,如果聯發科當時再爭取一下說不定就能擠進前3了。
  • 全球晶片再次洗牌:華為晶片跌出前十,聯發科上位
    英特爾仍是全球晶片霸主,華為海思目前跌出前十。 近日,市場研究公司IC Insights發布了2020年全球半導體營收Top15的預測,其中Intel、三星、臺積電位居前三,英偉達、聯發科、AMD則是排名前五,而華為海思跌出前十。
  • 全球前十晶片設計公司排名出爐 前三大營收均有下滑
    根據集邦諮詢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最新統計,2019年晶片設計公司排名如下:前十名分別是:博通(AVGO.US)、高通(QCOM.US)、英偉達(NVDA.US)、聯發科、美國超微公司(AMD.US)、賽靈思(XLNX.US)、邁威爾(MRVL.US
  • 華為投資國產公司EDA晶片設計軟體
    或許在將來,該公司將解決華為更多核心技術領域。據天眼查顯示,湖北九同方微電子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股東新增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由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全資持股)、深圳市紅土善利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與此同時,該公司註冊資本由原來的約693萬元新增至約867萬元。
  • 華為海思跌出全球晶片排名前十
    最新的全球晶片巨頭排名:華為跌出前十,聯發科第四,美國包攬前三。在集邦科技公布的《全球前十大IC設計公司營收排名》上,華為遺憾跌出前十。華為麒麟手機晶片、巴龍基帶晶片、鴻鵠智慧顯示晶片等,都在各自領域有著不錯的表現。
  • 國內有哪些晶片公司處於世界前10?一起看看!
    2020年第一季度,海思銷售額接近27億美元,同比增長54%,在前十名中增幅最大。海思用了16年達到這一的成就,2004年海思作為華為的「備胎」成立,此後便一直在背後孜孜不倦的研發。
  • 國產晶片第一龍頭股 2020晶片板塊股票一覽
    隨著炒股的人增多,不同的股票都有人購買,股票的漲跌是不可控的,所以大家肯定會留意到不同因素對於一些股票的影響了,產晶片的技術應用是很廣泛的,那麼國產晶片第一龍頭股是什麼呢?還有2020晶片板塊股票有哪些?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
  • 國產「晶片」大躍進,晶片製造難於「兩彈一星」?對此你怎麼看?
    在半導體處於當今科技前沿,技術變化更新快,產業競爭格局變化快的背景下,國產晶片進程卻出現了如「武漢弘芯晶片項目爛尾「等一擁而上的行業發展畸形現象。在美國宣布制裁後,華為晶片斷供,國人自己研製晶片的口號成了行業的發展口號,有人說,不就是一個小小的「晶片」嗎?我們可以自己研發製造。晶片技術早已經被西方國家壟斷,中國晶片業的落後,看似是一個很小的問題,但其實反映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眾所周知,中國面臨的最大的難題就是晶片領域。
  • 中國晶片公司取得重大突破,華微電子躋身IPM全球前十
    近幾年,伴隨著政策利好,國產晶片需求量持續增長,因此我國晶片公司產業發展快速崛起,搶佔全球市場,而華微電子作為一家集功率半導體器件設計研發、晶片加工、封裝測試及產品營銷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厚積薄發,加速推動國產化替代,躋身IPM全球前十榜單。
  • 最強的國產晶片封測技術!從0起步到全球領先:成為全球第二大基地
    【11月28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在中國科技界中,一直都有著「缺芯少屏」、「缺芯少魂」的說法,主要是指晶片、作業系統、屏幕這三大領域一直都需要依賴於進口,畢竟國產技術水平還遠遠落後於世界領先水準,但隨著國產屏幕廠商不斷發力,京東方、維信諾、華星光電等等,唯獨在晶片領域,依舊世界先進水平太遠了
  • 臺積電+arm在前,國產晶片出路在哪裡?
    過去一年來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引發了所有人的思考,沒有臺積電這樣的晶片製造企業,沒有arm這樣的IP授權企業,沒有美國的EDA,國產晶片的出路究竟在哪兒?日本的教訓根據IC Insights的最新數據,2020年第一季度華為海思以54%的同比增長率從去年的第15名衝入了前十,成為史上第一家機身半導體銷售額排名前十的中國大陸廠商(26.7億美元)。
  • 全球十大晶片公司排名 2020全球十大晶片公司排行榜
    全球十大晶片公司排名 2020全球十大晶片公司排行榜 現在的智能設備都離不開其中的高科技晶片,隨著科技的發展
  • 驅動晶片缺貨!集創北方張晉芳:顯示驅動晶片將在拉動國產供應鏈條...
    在會議上,北京集創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晉芳發表《大賽道下誕生大機遇,顯示驅動晶片將在拉動國產供應鏈條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主題演講。張晉芳表示,今年集創北方需要消耗19萬片12英寸晶圓,明年大概需要消耗33萬片12英寸晶圓,但是市場將供不應求。
  • 最強國產內存晶片巨頭誕生!市場份額全球第二:還獲得了英特爾認證
    【7月18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缺芯少魂」一直都是國內科技產業的短板,尤其是在晶片領域,由於國產晶片整體性能依舊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我國每年都需要大量進口晶片產品,僅在2019年,我國進口晶片產品就花費了高達3000億美元,其中進口最多的便是存儲晶片,有超過1000億美元被用於採購
  • 深度丨揭秘5G晶片之王,射頻晶片如何成為國產替代的曙光
    凡是接入移動網際網路的設備均需要射頻前端晶片,隨著聯網設備數量持續增加,射頻晶片市場持續增長。②產業鏈公司具備高彈性。每一次通信制式升級,都是射頻晶片價值量提升的機遇。5G手機必然要兼顧2/3/4G,因此5G手機在保留2/3/4G射頻晶片的同時,支持5G新頻段的射頻晶片為全新增量。③優質公司有成為全球龍頭的潛力。
  • 慘遭小米嘲諷華為海思晶片!如今成最強國產晶片巨頭:全面超越高通
    /NSA雙模5G基帶晶片,再到全球第一款集成5G基帶晶片—麒麟990 5G,也更是讓很多網友紛紛感覺到:「華為在5G網絡時代已經實現了趕超高通;」終於在近日,知名市場調研機構CINNO Research正式對外發布了一組數據,在這份數據報告中顯示,華為海思麒麟晶片的市場份額為43.9%,首次超過高通,可以說無論是在5G晶片,還是在晶片市場,華為都已經實現了雙豐收,成為了中國最強的5G晶片巨頭;
  • 海思進入全球半導體十強 華為「塔山計劃」滲透晶片製造?
    在過去一年,華為海思」扛著壓力摸著黑」成為了華為各個業務線的「支撐」,在機構的最新報告中,這家晶片公司以49%的增長率進入全球半導體廠商排行榜的前十名。從全球調研機構IC Insights公布的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廠排名來看,前五名分別為英特爾、三星、臺積電、海力士、美光,第六至十名依序為博通、高通、德州儀器、英偉達、海思。
  • 12月21日:5G推動全球累計增長13.2萬億美元;晶片洗牌華為跌出前十
    新技術最終會體現到經濟的發展上,鄔賀銓介紹,有諮詢公司預計,到2035年,5G會使全球累計增長13.2萬億美元的產值,GDP增長7%,當年對全世界有36000億美元的GDP增長,對中國是11000億美元的GDP增長。·今日熱點全球晶片再次洗牌:華為跌出前十,中國巨頭升到第4
  • 中國晶片巨頭揚眉吐氣,搶奪高通5G晶片市場,成功躋身全球第四
    12月18日,集邦科技發布《全球前十大IC設計公司第三季度營收排名》,中國晶片巨頭聯發科成功躋身全球第四。 榜單顯示,在2020年Q3季度,聯發科的營收達到33億美元,相比019年同期的21.54億美元,同比增長53.2%。
  • 存儲冰火兩重天國產晶片加速布局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集採單獨列出了包含華為鯤鵬920晶片、海光HYGON Dhyana系列處理器的H系列全國產化伺服器,需求為11185臺,佔比19.9%,是首次將國產化伺服器單獨列入招標目錄,表明國產替代已經進入到實質性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