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對於一段婚姻來說,金錢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沒有金錢支撐的婚姻就像是一盤散沙,根本無法抵禦風雨。但是話又說回來,很多男人就因為這個而給女人扣上了物質的帽子,明明自己像一隻鐵公雞一樣一毛不拔,想要空手套白狼,但是卻把所有的過錯都推到女方身上說人家物質,這種男人根本就不值得依靠,而且沒有擔當,沒有任何責任感。其實說白了,這種男人才是最物質的。
國正又在朋友圈裡發了一條動態:現在這個社會呀,有奶便是娘;多少年的愛情,終究是敵不過金錢,算我瞎了眼。看著她在朋友圈裡發出的動態,玲玲不禁心生悔憶,倒不是說後悔分開,而是後悔當初怎麼會認識這麼一個人渣呢?
國正和玲玲是高中同學,當時正上高三,國正對玲玲表白了,那時候老師管得嚴,兩人也是抱著相互促進的心態去談戀愛,還相約要考到同一個城市裡去。但是高考看出成績以後,國正失利,差一點沒有到本科線,他害怕復讀的苦,直接就走了專科的路。而玲玲正好相反,她發揮超常,去了一直想去的本科學校,兩人就這麼開始了異地戀。兩個城市,二三百公裡,其實也不算特別遠。
大學的第一年,兩人每個月都會見一面。玲玲課程多,學習忙,國正那邊學校管得松一點,課程也沒有那麼緊張,所以大多數時候都是國正周末過去陪玲玲。不過玲玲也是懂事的人,她每次都會請國正吃飯,只讓他拿路費而已,她覺得這是應該的。兩個人是情侶,並不會因為自己是女生就格外有優越感。總體來說,這一年,兩人之間也沒有什麼隔閡,還算是正常發展。
但是大二大三的時候就不一樣了,玲玲一門心思想要考研,而國正則開始懈怠,不願意學習,整天逃課,期末考試的時候掛一大半的科目也是常有的事情。玲玲知道以後說了他很多次,但是國正說上學沒用,還不如鑽研掙錢的法子,還說玲玲只懂得讀書,是個書呆子。
慢慢地,兩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國正三年上完了直接畢業了,出去找工作也是從實習期開始,每天都在跟玲玲抱怨自己很累,工資也低,還想著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玲玲也在為以後的工作而準備。慢慢地,她發現兩人之間的觀念越來越不同,國正越來越物質,甚至還特別瞧不起讀書的學生。
時間長了,兩人之間的聯繫少了,但是國正似乎已經做好了打算,等玲玲畢業就結婚,住老家的房子,不在城裡買房,讓玲玲去當個初中老師。玲玲覺得,國正已經變了,就提了分手。國正惱羞成怒,說:「我早就看出你不想嫁我。我學歷低,沒錢,你是嫌貧愛富吧!我配不上你!」玲玲看著陌生的他,說:「你變了,不是以前的你了。」國正想了以前的的一切,也不好意思了。然後玲玲就拉黑了所有的聯繫方式。她不是嫌貧愛富的人,國正窮可以,但是不上進這一點,玲玲真的接受不了。萬一以後結了婚,不知道會遇到多少問題,趁現在,還是及時止損吧!
情感寄語:異地戀很難堅持,長時間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之中,慢慢地會產生各種觀念上的差別。物質是婚姻的基礎,但是三觀才是婚姻中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