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人生的下半場,比拼的是熱情

2020-12-23 陳記錄
文/陳記錄

稻盛和夫27歲創立京都陶瓷株式會社(京瓷),52歲創立第二電電株式會社(KDDI),後來這兩家公司都成了世界500強企業。

78歲他受邀再度出山,擔任日本航空株式會社會長,僅一年時間就挽救了瀕臨破產的日航,扭虧為盈,並打破日航盈利史上的記錄,他的經歷,堪稱傳奇。

看了稻盛和夫先生的故事,我被他的種種事跡所深深折服,不僅僅是他的卓越成就和貢獻,更是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他的《幹法》、《活法》、《心法》、《六項精進》等裡面傳遞的思想,被無數人當作精神食糧、靈魂支柱。

在稻盛先生所有的思想當中,他尤其看重的就是,一個人對生活及生命的熱情,他說:一個人即使有能力但如果缺乏熱情,最終不會有好結果。而一個人自知能力不足,若能以燃燒的熱情對待人生,最終一定能夠取得比擁有先天資質的人更好的結果。

我特別認同,就像羅曼羅蘭說的一樣「人最可貴之處在於,看透了生活的本質之後,依然對生活充滿熱情」,熱情就像生命的催化劑,他能讓你平淡如水的生活充滿無限可能。

1、生活熱情,讓乏味變為幸福

人有一個規律,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生活的熱情會越來越低,就像羅曼羅蘭說的一樣:有些人20歲就死了,等到80歲才被埋葬。

尤其是當人到中年,激情退卻,每天按部就班的重複著昨天的日子,除了工作和家裡的那點事兒,再沒有創新和活力,生活如同一潭死水。

有時生活不順,整個人疲累煩躁到了極點,幾近崩潰;有時家庭乏味,不知剩下的時間如何打發,了無生趣;有時茫然無助,找不到生活及生命的意義,暗自嘆息。

不禁想起張愛玲的一句話: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真的是說中了無數人的心聲,想想就覺得壓力山大,孤獨又無助。

然而,當這種疲態和壓力席捲而來時,怎麼選擇,將決定一個人後半生的走向,有的人被迫選擇沉淪,隨波逐流,從此一蹶不振;而有的人選擇忍耐,保持熱情,最後厚積薄發。

其實,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表現出什麼樣子,它反饋給你的就是什麼樣子,你是積極熱情的,它反饋給你的就是積極的結果,你是消極怠工的,它反饋給你的就是消極的。

2、工作熱情,讓地獄變成天堂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給兒子的一封信中寫道關於「天堂與地獄比鄰」的觀點,他說:倘若你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倘若你視工作為一種義務,人生無疑就是地獄。

人生到底是天堂還是地獄,完全取決於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這個世界,有太多人從事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可是迫於生存和生活的壓力,又不得不繼續做下去。

這時一個人的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如果說你的態度是消極的,上班如同上墳,那麼你每天都會感到特別痛苦。

而如果說你的態度是積極的,改變不了就純粹的接納,把工作當作歷練和修行,那麼你不僅能感受到快樂,還能夠開拓出一片光輝景象。

就像一句老話說的「快樂也是過一天,不快樂也是過一天,為何不快樂了?」

熱情的態度,能使人對工作充滿信心,有了信心,做起事來才會有幹勁,有了幹勁,才能產生出更好的結果。

人的一生,拋開前20年的學習時間,後20年的養老時間,中間差不多有40年的時間都在工作,至於怎麼度過,全在於個人內心的態度。

如果你總是滿腹抱怨,那麼每天都像身處在地獄,如果你總是充滿熱情,那麼工作處處是天堂。

3、生命熱情,讓平凡變得非凡

稻盛和夫先生根據一個人對待生活的熱情和積極程度,把人分為3種類型:可燃型,自燃型,不燃型。

自燃型的人比較堅強,他們很容易把自己燃燒起來,發出光和熱,帶動自己也帶動他人;可燃型的人像木材,只要有個火種,他們就可以燃燒;不燃型的人任你想盡辦法,他們依然無動於衷,甚至還潑冷水。

當然這三種人最終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自燃型的人,最終能成就一番非凡的事業,可燃型的人,能成為一個不錯的管理人員,不燃型的人,將在平庸中逐漸走向衰亡。

大家都聽過鳳凰涅槃,但你知道這背後的含義嗎?據說鳳凰是一種美麗絕倫的神鳥,為了保持亮麗的羽毛和年輕的心,它每500年就要涅槃一次,然後再在熊熊的大火中重生,開始新的生命歷程。

鳳凰,因為自燃,得以重生。你呢,唯有自燃,才能改變。

我特別仰慕一位老人——王德順,他可以說是一生都在自燃的人,時刻保持著對生命的熱情,44歲學英語,57歲創造出「活體雕像」,70歲練出8塊腹肌,79歲走上T臺,如今84歲了依然每天健身,活出了無數年輕人想要的樣子。因為對生命足夠的熱情,他的一生精彩絕倫。

稻盛先生認為,人對生命的態度,全由心造,一個人只有心態改變了,才能真正改變生命的狀態,良好的生命狀態,需要足夠的積極和熱情。

寫在最後:

稻盛和夫先生根據自己多年的經歷和體驗,總結出了一個關於人生哲學的公式:工作人生的結果=思維方式x熱情x能力。

他認為,一個人即使有能力但缺乏工作熱情,也不會有好的結果;而能力一般,卻能以燃燒的熱情對待人生和工作,最終就可以取得比擁有先天資質的人更好的成果。

除了熱情和能力之外,思考方式起了關鍵性作用,一個人有能力,有熱情,但是思考方式如果犯了方向性錯誤,僅此一點就會得到相反的結果,因而改變思考方式(心智模式)也至關重要。

稻盛和夫先生把自己一輩子的心得和經驗分享在《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一書中,希望幫助更多的年輕人提升心性,磨練靈魂。

如果你正處在職場迷茫階段,或者正活在中年危機之中,不妨沉下心來好好讀讀這位經營之聖的人生智慧,他的書絕不是什麼沒用的雞湯,都是實打實的經驗之談,都是幾十年來的真實人生感悟。絕對正版書籍,36元到手,千萬不要錯過。

相關焦點

  •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為年輕人解惑,共享成功的人生經驗
    可以讀到一本好書,實屬人生之幸。這本《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更是好書中的佼佼者,你會慢慢地被書中的話語所感動,甚至會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今天我就與大家一起淺談一下我對這本書的看法。說起稻盛和夫先生,相信大家可能會有些陌生,作為一個27歲創立京都陶瓷株式會社,52歲創立第二電電企劃株式會社,78歲任日本航空(JAL,現日本 航空株式會社)會長 ,他憑藉自己獨特的經營哲學和人生感悟,使得自己名下的兩家公司都成為了世界
  •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我的人生我做主,我們也可以是主角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我的人生我做主,我們也可以是主角《給年輕人的忠告》這部由稻盛和夫所著的書籍單看書名就讓人覺得親切,書中更是論述了成功的品質都有哪些?沒有人不想成功,只是問鼎成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們首先得清楚成功的配方是什麼?
  • 人生艱難時!稻盛和夫給年輕人忠告,給了現在的馬雲3大啟發
    幾乎每一次,稻盛和夫都非常熱心地,向馬雲分享了自己的管理經驗。第一次稻盛和夫給馬雲的建議是:只要付出時間和精力,那樣的工作才靠得住。第二次稻盛和夫告訴馬雲,要樹立更高遠的目標,自己的定位決定了自己的地位。
  •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當你迷失方向時,不妨看看這本書
    如果你心有猛虎,不甘於平凡,那麼就早去讀讀《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這本書,以他的人生經驗來給我們當代年輕人以啟迪。白手起家的「商業天才」——稻盛和夫稻盛和夫出生於鹿兒島,他也是白手起家,從一個家境貧寒的普通家庭,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名商業實業家。
  •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讀懂它,找到適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稻盛和夫《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讀懂它,找到適合自己的成功之路被稱為日本「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一生最大的成就應該就是創辦了兩家都進入了世界500強的公司,這個殊榮無人能比,因為他是世界上唯一一個。
  •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人生忠告:熬不下去時,就去做這3件事
    縱觀稻盛和夫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如果我們能學到經營之聖的半點經驗,我們的人生都會變得大不一樣。尤其是對當今的年輕人,稻盛和夫還提了3點忠告。如果你要是覺得職場熬不下去了,可以去試著做做這3件事。一、與其消極等待喜歡的工作,不如想辦法喜歡上所做的工作。
  •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忠告:人生不順時,去做這5件事,好運自來
    稻盛和夫認為,年輕人最不應該有偷懶的工作態度,年輕人應該不斷地精進自己,不管是技能還是思維,都需要不斷提高,這才是走向成功的捷徑。稻盛和夫給出了一個終極問題答案:成功=能力*努力*態度。成功是三者的結合,缺一不可,三者的結合才能創造真正的成功。
  •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5個職場忠告:撐不下去的時候,請做這5件事
    關於人生困惑、如何能讓自己的人生或者職業有所建樹、如何能讓自己在逆境中從容渡過,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在《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中給我們留下了答案。晚年時期的稻盛和夫的成功經驗值得所有人借鑑,當你覺得自己在職場上熬不下去的時候,就來看看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5條忠告:一、把工作當作實現人生價值的階梯稻盛和夫認為,人應該把工作當成實現人生價值的階梯。
  •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撐不下去的時候,去做這3件事
    在78歲高齡的時候,本該功成身退了,但因為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即將倒閉,日本首相邀請稻盛和夫出山,救助日航。但稻盛和夫有2點要求:不帶團隊,不要工資。最終憑藉一己之力在一年內成功挽救了日航,創業商業上一大奇蹟。著名學者季羨林曾評價:「據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
  •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福禍交替而來的才是人生!
    福禍相依的稻盛和夫稻盛在少年時就經歷過很多的磨難:別人都不得病時,他得了肺結核;病剛好,家又被美軍的轟炸機,炸得一無所有;中考考了兩次,高考直接落榜;好不容易畢業了,找了份工作,又是個即將破產的公司。但看似不順的人生稻盛和夫總能在其中找到生機。
  • 稻盛和夫:人生不過是一個「公式」,懂得套用的人,結果不會太差
    稻盛和夫在對自己的人生經歷思考的時候,就將其收錄總結在《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中,用以給年輕人的生活進行指引,讓他們在生活中減少被撞的頭破血流。為什麼稻盛和夫可以給出忠告,因為經歷,稻盛和夫的經歷給了他很多的人生思考。稻盛和夫出生在1932年,因為家庭的困難,稻盛和夫從小就受到生活的考驗。經歷過病痛、逝親、失去家園這些磨難。
  • 稻盛和夫:人生不過是一個公式,懂得套用的人,結果不會太差
    稻盛和夫在對自己的人生經歷思考的時候,就將其收錄總結在《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中,用以給年輕人的生活進行指引,讓他們在生活中減少被撞的頭破血流。為什麼稻盛和夫可以給出忠告,因為經歷,稻盛和夫的經歷給了他很多的人生思考。
  •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當你覺得生活不順時,就去改變這5點
    他還很樂於分享自己以往經驗,避免現在的年輕人多走彎路,在他結合自己多年的切身經歷,編織了一部《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把自己在管理公司、經營企業的邏輯以及在職場人生所感悟的,全告知大眾。如果你現在剛進社會,可以看看,如果感到迷茫,可以去思考一下。
  • 稻盛和夫的忠告:我60年的企業經驗總結起來,就這一句話
    有如此驚天之才的稻盛和夫當然不滿足於就此安享晚年,在已經是78歲的高齡的時候稻盛和夫又以一己之力拯救了一個即將破產的公司,不僅僅將這個公司拉回正道,還將公司送上了500強的地位。這個人的才華已經不是可以用語言來形容概括的了,也正是這樣一個人讓首富馬雲三次拜訪,又讓華為的掌舵人親口承認了自己不如稻盛和夫先生。
  •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3條忠告:聰明人都這麼做,現在知道還不晚
    人生在世,本來就是要經歷風風雨雨的。——稻盛和夫稻盛和夫在經營方面的成就,相信很多人都有聽過。是日本經營四聖之一,所謂的四聖是指在日本創作「經濟時代」的四位企業家。分別是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盛田昭夫和稻盛和夫,在中國同樣是耳熟能詳,尤其是稻盛和夫,連馬雲和任正非,都自愧不如,曾經親自上門拜訪。在他的身上創造了許多奇蹟,值得我們去學習,為了培養更多優秀的年輕人。他將過往的經歷和啟發匯聚在《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這本書裡。
  •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感到迷茫困頓的時候,就去做這5件事
    真正有本事的人總是樂於分享的,在財富上,稻盛和夫在退休後便將自己的個人股份捐給了自己的員工;在精神上,稻盛和夫將自己七十多年的人生經驗,總結成了一本書——《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在這本書中,稻盛和夫毫不吝嗇地將自己的經營哲學和人生思想分享給廣大讀者。
  • 挫折是磨鍊成長的機會:《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
    讓眾人仰望的稻盛和夫出生在日本一個普通家庭,談不上聰明,上學時考試經常不及格,進了陶瓷廠還快要倒閉了。這些逆境給了他很多思考啟迪,讓他更加堅韌不拔。總結稻盛和夫對於工作、企業經營、個人立業,與他人相處的智慧,針對當下年輕人普遍具有的人生困惑,如生活意義、職業的選擇、工作的態度、成功的依據,面對困苦的方法,人格魅力的提升,這本書裡的思想的精髓給我們很多啟示。
  •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做到這3點,你將更接近成功
    稻盛和夫27歲開始創業,白手起家在40年的時間裡創辦了兩家世界五百強。他集科學家、企業家、哲學家於一身,65歲時從一線引退,創辦盛和塾傳播自己的經營理念和稻盛哲學。修行對於當時因胃癌大病初癒的稻盛和夫來說實在是過於艱苦。但一日化緣回寺,經過一個公園時,一位打掃的老婆婆忽然拿著掃帚一路小跑來到他們面前,向稻盛的行囊丟進了500日元。在稻盛和夫看來這是人世間思想和行動中的最善最美,教會了他「利他之心」的精髓。人的內心充滿至深至純的幸福感,不是在滿足自我,而是在滿足了「他人」的時候,奉獻於他人,幫助他人,並不僅僅只是對他人有利,終究還將有利於自己。
  •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4個忠告:撐不下去的時候,去做做這4件事
    稻盛和夫則認為,作為一個年輕人,一定要改掉這種工作態度,要追求把每件事做到完美,一切都做到極致。只有通過這樣長久地堅持,才能形成具有良好的品質,從而可以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工作。二、 精進是通往成功的捷徑稻盛和夫認為,年輕人應該有正確的價值觀,要不斷地精進自己,這樣才能夠不斷地走向成功。有很多人平時在工作中總是喜歡渾水摸魚,等在行業內受到打擊之後才明白自己已經面臨了危機。所以生活中要做到事事高要求,這樣才能不斷地成長。
  • 稻盛和夫:決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
    眼見日航破產即將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日本非金融行業最大的一宗破產案,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把日航的救命稻草寄托在了稻盛和夫的身上,並且三顧茅廬,親自登門邀請稻盛和夫擔任日航董事長。稻盛和夫也看到了事態的嚴重性,最終應允下來。稻盛和夫說:「交通運輸領域,我從未涉足過,可以說是一個『門外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