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武術協會發布了《關於加強行業自律弘揚武術文化的倡議書》,號召全體武術人團結起來,恪守武德、遵守規則、加強自律,弘揚中華武術優秀傳統文化,並倡議武術習練者不得自封「大師」「掌門」「正宗」「嫡傳」等稱號,不得以武術拳種、門派名義參加綜合格鬥、自由搏擊等搏擊類賽事,不參加不分項目、性別、年齡、體重級別等不規範賽事活動。
在倡議書中,中國武術協會說道近期一些偽「大師」、假「掌門」為了追逐個人名利,隨意自創門派、自封稱號,利用廣大人民群眾對中華傳統武術的喜愛和關注,通過「約架」等方式進行商業炒作,給中華傳統武術形象帶來嚴重損害,對此,必須堅決制止!
中國武術協會支持武術習練者通過《中國武術段位制》評價武術水平,並對武術發展做出突出貢獻者授予榮譽段位。但是,倡議書強調了不得自封「大師」「掌門」「正宗」「嫡傳」等稱號,不得使用假運動員等級證、假段位證、假教練員證、假裁判員證及其他假證書。
中國是武術的故鄉,雖然大多數國人都不會武術,但是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武術情結」。說起崑崙、武當、太極、詠春,每個人都知道。
但是近年來,很多武術大師越來越像是一個網紅。他們在各種網絡平臺言之鑿鑿地稱自己可以解決任何格鬥高手,結果總是被秒殺,甚至毫無還手之力,簡直慘不忍睹。正是這些人,讓中華武術淪為了笑柄,使傳統武術的聲譽遭受嚴重打擊。
那位自稱渾元形意太極大師的馬保國,在擂臺上被業餘選手30秒內連續KO三次,第三次被擊倒後甚至倒地不起。那位自稱是雷公太極創始人的魏雷也是在網絡上吹噓自己「武功高強」,但上了擂臺一樣不經打。
在這之前,號稱詠春實戰高手的丁浩為在江門舉行的一場擂臺賽中,開場就被66公斤級搏擊選手阿虎爆頭KO。這些自詡代表傳統武術的「大師」,讓中華傳統武術受到了質疑,並被推上風口浪尖。
像馬保國這樣的「大師」是怎麼發跡的呢?1952年出生的馬保國自稱7歲開始練習祖傳的功夫,之後得到尚濟、郭升海、王長海等多位國內一流武術大師的指點,並於2002年至2007年在英國傳授中國功夫。也就是在英國,他創建了英國混元太極拳協會,並自任會長。從此罩上了「大師」的光環。
也就是說,馬保國這個「大師」,並不是實戰打出來的,而是用嘴巴吹出來的。他並沒有經過任何實戰檢驗,更不用提參加正規的格鬥比賽了。
現在很多人只要會一點花拳繡腿,就敢自稱「大師」。這些人利用各種機會,在網絡上」呼風喚雨「。吸引人們的眼球,其背後實際上是一條利益鏈。可以說,他們是打著傳統武術之名到處招搖撞騙的偽「大師」。
其實,世界上被公認的中國武術大師也只有李小龍等廖廖數人。李小龍在大學除了學習外,把精力都放在研習武術上,靠著苦練才練出了「李三腳」「寸拳」和「勾漏手」。從1961年在校園設立「振藩功夫道場」開始,他先後擊敗了世界柔道冠軍木村政彥、拳王桑德尼姆、世界空手道冠軍山本岡夫等高手,展現了東方人大無畏精神和驚人的打鬥技巧,這才成為大師的。
武術的擊技是一種實戰技法體系,而武術的套路,則是用來表現技擊之美的實用藝術。很多武術門類,本來就不是以搏擊、對抗為主,而且以修身養性為主。現代格鬥和搏擊是以競技為主的體育項目,注重實戰性,與傳統武術之間很難有可比性。
那些「大師」們也清楚傳統的武術與搏擊是兩回事,他們之所以自不量力的去迎戰,完全是一種赤裸裸的商業秀。
正是個別偽「大師」、假「掌門」惡意捆綁中國傳統武術文化,追名逐利進行商業炒作,所以讓中國傳統武術形象受損。中國武術協會堅決、果斷、迅速整治武術亂象,對加強武術行業自律,促進武術健康發展,是大為有益的。
只有正本清源,清理整頓偽大師、假掌門,傳統武術才能有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