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進入網際網路時代,淘寶、京東等購物平臺的做大做強,多種多樣的網絡購物平臺隨之興起,網購已經成為普通人不可或缺的一種購物消費習慣,一天不網購就感覺渾身不自在,一天不收快遞就覺得生活缺了點調味品。作為網購買賣雙方的橋梁,快遞業自然也水漲船高,佔據了一席之地,而隨著快遞行業的不斷發展和技術革新,為了縮短快遞員投遞時間而伴生的「快遞櫃」應運而生。
快遞櫃從產生時就問題不斷,改變了用戶習慣,所以受到很多用戶的抵制。而這次豐巢公司的新規一石激起千層浪,更是把快遞櫃行業和其公司推上了風口浪尖。
就在4月30日,豐巢公司宣布「會員時代」開始。從當天起,只有豐巢的付費會員才能享受超時收件服務,月和季度會員費分別為5元和12元。非會員用戶只要超過12小時就開始計費,超過時間後每12小時收費0.5元,3元上限封頂。豐巢公司「超時收費」的辦法,引發公眾強烈討論,杭州某小區更是以豐巢公司侵害業主權益為由宣布「暫停啟用」豐巢快遞櫃;也有不少消費者質疑豐巢以「12小時」為限不合理,且帶有強制性,使人無法接受。
那麼究竟快遞櫃「超時收費」是否應該呢?怎麼收?向誰收才合理呢?
在現在的快遞行業,快遞櫃是有些地方的「最後一公裡」重要組成,人們早已被動接受快遞櫃提供的暫存服務,因為這改變了傳統快遞行業送貨上門的便捷,消費者其實是不太願意接受的。而原本24小時免費的快遞櫃這次直接啟動收費,並沒有向社會徵詢意見。並且,豐巢的免費保管時間僅僅是12小時,這對很多人來說太短了,上班回來晚了或者出去聚會之類的再取就有很大可能會超過時限。雖然不多,但畢竟給人感覺不好,等於二次消費了。
面對眾多的質疑,豐巢科技首席營銷官李文青表示,現在很多快遞櫃的包裹存在滯留,快遞員得不到使用空間。這次推出的會員計劃,實際上是為了給會員提供無限次超時特權。會員在使用智能櫃寄快遞時,也將享受額外折扣。而對於飽受大家質疑的「12小時」,李文青解釋稱,快遞員每日派件峰值集中在早9點至11點間,通常在10點到達最大化。「正是基於派件峰值時段的計算,消費者一般到晚上11點仍可免費取件。所以這之後還是沒有取,有可能會影響第二天派件高峰時快遞員投遞。」
這其實只是豐巢對於消費者的解釋,實際上更可能是其自身商業化進程的無奈之舉。快遞櫃高昂的運營成本和硬體投入,使得其早已不堪重負。自從創立之初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僅僅2020年一季度就淨虧損2.45億元,粗略一統計,豐巢公司在這5年時間虧損至少超過了20億元。僅僅靠資本投入,不斷的燒錢,豐巢的商業化之路也完全看不到出路,因為目前其收入僅僅來自快遞員的一單3-4毛左右)、廣告和寄件收入等。所以不要小看「12小時」的五毛錢收費,也許這不起眼的五毛錢,每月豐巢公司就能增收6800萬元,一年或許多收入8.2億。
對消費者來說,但是企業是否虧損對於用戶來說,沒有義務去為其買單。所以在大多消費者看來,快遞櫃本身就是快遞公司建立的一項服務,消費者已經繳納了快遞費用,快遞不像以前一樣送貨上門只放在快遞櫃已經屬於降低服務環節,怎麼反而雙向收費?
對快遞員來說,以前他們需先電話確認收件人在家,然後送貨上門,效率極低,如果直接放到快遞櫃的話,一個小區半個小時就可以結束,他們就可以攬更多的件,增加收入。所以快遞員寧願一單自費0.35-0.6元,也要使用豐巢的原因。
看起來聯合抵制豐巢的消費者,追求效率的快遞員,超時收費的豐巢,這裡每一位都有自己的理由。消費者付出郵費享受送貨上門,快遞員提高配送效率增加收入,企業商業化扭虧為盈。所以如何找出一個平衡點才是最重要的。
五毛錢其實並不高,大多數人也能接受,但是抵制豐巢的小區業主就是在12小時或者24小時上面無法跨過心裡障礙,而且習慣了送貨上門,突然要自己取件無法接受。就好像一杯15元的奶茶不嫌棄貴,但你要是賣我14元,再收我1元紙杯錢就不會買了一樣。其實也應該體諒一下快遞員的辛苦和快遞公司,否則直接在快遞費用上漲價又該如何?其實筆者覺得菜鳥驛站這種人力代收點也很不錯,如果覺得快遞櫃收費貴,也可以是很多地方的一個選擇。
筆者覺得這次豐巢引起的巨大爭議一部分是豐巢公司的突然收費而不提前通知,而且12小時明顯太短;另一方面也是很多消費者習慣了送貨上門,認為花了錢就要享受服務,而不互相體諒快遞員的辛苦哪怕一天只送一個件又與我何幹;再一點也是消費者對快遞員隨意不通知而將貨品堆積在快遞櫃中長期積攢的怨念。
雖然消費者有自己的權利,但是為了五毛錢大動幹戈大可不必,豐巢公司估計也不會想到竟然有人為了5毛錢、一個季度12元錢把事情鬧得這麼大,這麼下去浪費的時間和精力能用5毛錢彌補回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