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馬作宇
全場比賽最後6秒,林書豪從後場接球,在趙睿的貼身緊逼下運球衝向前場。他做了兩次背後變向運球,仍沒能擺脫趙睿,最後頂著防守在中圈附近將球高高拋出。
這是林書豪這個賽季的最後一次進攻。
終場哨響,籃球砸筐而出,北京首鋼就這樣以85比88輸給衛冕冠軍廣東男籃,止步CBA半決賽。
林書豪最後一刻的無奈。
林書豪無奈地雙手抱頭,蹲在場上,直到隊長翟曉川將他扶起,在他耳邊說了句,「沒關係,我們打得足夠好,足夠努力了。」
來到CBA的第一個賽季,林書豪衝擊總冠軍的腳步就這樣戛然而止,但他已幫助北京首鋼打出了過去3個賽季最好的成績。
「這樣的失利讓我心碎……這一次,我們沒有成功。但這個賽季對我來說很有價值。」林書豪回顧著來到CBA的這一年。的確,他在球場上下為中國籃球留下了太多記憶,包括他的一次次跌倒,包括「三分心」公益,還有對抗疫醫務人員的一次次鼓勵……
這一年,林書豪其實是一個「不太像外援」的外援,不僅因為他的膚色,更因為他和中國籃球的羈絆。
書豪拼到了最後一刻。
CBA的第一年,他是「摔倒」次數最多的球員
如果要用一個詞總結林書豪的CBA處子賽季,或許大部分球迷最容易想到的是——「摔倒」。
雖然官方沒有相關的數據統計,但林書豪應該是CBA這個賽季裡,場上「摔倒次數最多的球員」。單是CBA半決賽「京粵大戰」的第一場,有媒體統計過,林書豪一共倒地27次,要知道,那場比賽,林書豪總共就得了23分。
「為什麼林書豪總是摔倒」,這樣的討論從賽季初就出現在各大社交媒體上,一直持續到現在。不少球迷不無調侃地給林書豪起了外號——「林倒倒」、「林黛玉」甚至還有「林碰瓷」和「林假摔」……
事實上,林書豪來到CBA的這一年,一直飽受防守隊員的「特別照顧」。
根據CBA的官方統計,林書豪這個賽季出戰的43場比賽裡,一共「被侵犯」了365次。也就是說,每場比賽,他都會被對手犯規8.5次左右。如果只算前24場比賽,他場均「被侵犯」次數更是高達9.66次,在過去這三個賽季裡高居所有「被侵犯」球員中的第三位。
「他每場球摔那麼多次,要知道他也是三十多歲,打了很多年NBA的球員。」北京首鋼的代理主帥解立彬在賽季結束後接受《北京青年報》採訪時,透露了林書豪倒地背後所承受的傷痛,「他的老傷,他的鼻子、眼睛,包括他的耳朵,他打完比賽,都是聽不見聲音的。」
這樣的圍追堵截是常態。
這一次次摔倒,正是林書豪「不太像外援」的關鍵所在。
「我覺得防守林書豪與其他外援的一個重要區別是,我上場後就覺得我能防住他。」一位防守過林書豪的球員曾經這樣告訴《北京青年報》。而這也是大多數防守過林書豪的球員比較普遍的心聲——「都是黃皮膚的球員,為什麼我不能防住他」。
面對著這樣的防守心態,林書豪一次次倒地,又一次次站起來,即便手肘磕破、嘴唇打破、膝蓋流血、眼角受傷……他還是能在整個賽季裡得到場均22.3分、5.7個籃板、5.6個助攻和1.8次搶斷的數據。
「在整個職業生涯中,我背負了很沉重的包袱……兩年沒打130場比賽……讓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到無能力為。」林書豪回顧著這一年,也感慨在不斷跌倒中的成長,「這個賽季我已經擺脫過去的陰影。我現在是一個嶄新的球員——借鑑過去的經驗,繼續追尋夢想,100%無所畏懼的上場比賽。」
林書豪是球隊的主心骨。
背負著傷痛,在球場上傳遞愛與感恩
林書豪追尋的「夢想」,與其說是「勝利和冠軍」,倒不如說是「球場上打球的機會」。
一年多前,當林書豪帶著「NBA總冠軍球員」的光環來到CBA時,不少籃球圈內的專業人士就曾質疑,「除了流量,林書豪能夠給北京首鋼帶來什麼?」
一年之後,他給出了答案。
除了常規賽32勝14負排名第四的成績,球隊重建至今「季後賽四強」的最好戰績外,更重要的是,林書豪將那份籃球教會自己的「堅持、感恩和愛人之心」傳遞給了更多人。
來到CBA後,林書豪就發起了「三分心」的慈善公益活動——自己在比賽中每投進一個三分球,就會捐出3000元慈善金,幫助有需要的孩子們完成夢想。彼時,不少人質疑他在「作秀」,甚至有人惡言相向,「都是賺中國的錢,還給自己做宣傳」。
林書豪和易建聯奉獻了經典的最後一戰。
他沒有被外界的雜音所幹擾,一整個賽季,都堅持著這顆善心。常規賽出戰39場,林書豪一共出手154次三分球,最終命中52球,捐款156000元。季後賽,他更是將每球3000元的慈善金提高到了21000元,「因為每一場的比賽越來越重要,我也想把 做得更好。」
這樣的善舉也確實感染了身邊的人。北京首鋼男籃在林書豪發起這項慈善捐款後,決定在林書豪每一個三分球捐出3000元的同時,球隊也捐出3000元。不僅如此,在林書豪對陣江蘇肯帝亞的比賽中,江蘇肯帝亞官方宣布,每防住林書豪的一次三分球,他們就給公益組織捐款3000元。
這是林書豪給CBA帶來的改變,球員和球員背負的責任不只是打好每場比賽,作為公眾人物,他們的社會責任也可以給身邊人帶來積極的影響和改變。
疫情期間,林書豪不論是身處美國還是回到中國,一直在關注著中國的抗疫進展,當他看到那些抗疫人員將自己的名字寫在防疫裝備上時,總不忘給出鼓勵的話語。
「往前看,人類種族需要團結的力量才能成功抗擊新冠病毒。我們在這個星球上都是同一個隊伍的人,然而一個隊伍如果內鬥的話,是不能抗擊對手的。」
這是林書豪在複賽期間寫下的一段感想,這些話在社交網絡上贏得眾多點讚,「所以要建造橋梁,而不是圍牆,建造人與人之間的,社群與社群之間的,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橋梁。」
這一年,林書豪就是這座橋梁。
北京的新領袖」,能複製馬布裡的傳奇嗎
這個賽季,林書豪不斷感恩,從賽季之初直到賽季落幕。
「感謝北京首鋼俱樂部給我這個機會。」結束了自己的賽季,林書豪在社交網絡上再次感謝球隊和球迷,「我不後悔。感謝我的隊友全力以赴,包容我,接納我,為和我一起打球所做出的努力和犧牲。」
事實上,北京首鋼也應該感謝林書豪。儘管本賽季表現有所起伏,受傷後的競技狀態大不如前,但作為球隊領袖,他給球隊注入了全新的能力和動力。
「有好幾次我在帶隊訓練中,根據我之前作為球員的經驗,清楚那個時間段對於像是林書豪這樣的老球員會感到累,但每次他都會說我們可以再打,繼續打對抗。」解立彬在接受《北京青年報》採訪時,講述了這樣一個小插曲,「他總是有這樣非常好的訓練表現,給年輕球員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不管是訓練還是比賽中,林書豪的敬業感染著身邊的人。
在青島的複賽階段,林書豪不止一次在比賽中挺身而出,改變了北京首鋼的戰局。作為「菜鳥教練」,解立彬毫不吝惜讚美之詞,「這就是我們的領袖,也是我們的精神領袖。在大家打得不順的時候,他站出來做了這些事情。」
「領袖」這個標籤,林書豪當之無愧。
就在終結廣東男籃31連勝的那個夜晚,林書豪在新聞發布會結束後特意補充了一句,「我先說一句,解教練說上一場是他的錯,我覺得不是,而是球員失誤,球員沒投進。一個年輕教練,那麼快能調整過來,我覺得已經是非常非常棒了。」
事後,解立彬指導不避諱,「林書豪是給予我支持、鼓勵最多的人。」
來到北京首鋼的這一年,林書豪適應了北京的生活,將自己對於籃球的理解和熱愛傳遞給了身邊的球員,甚至把球隊帶到了離總冠軍足夠近的地方。
這一切像極了當年馬布裡帶領北京首鋼建立起王朝的開始。只不過,誰也不知道,這位北京首鋼的「新領袖」有沒有機會書寫出一段像馬布裡那樣的「北京故事」。
責任編輯:朱軼
校對:張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