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杜拉斯
每個人都會老,都有被人嫌棄的時候,即便是自己的親人,這個很正常,畢竟像杜斯說的那種能欣賞對方的老態,能夠真那麼想的怕也是不多吧!沒有人喜歡自己臉上的皺紋,都想要青春永駐,可是誰又能不老呢?「貪錢、怕死、瞌睡少」成了一些老年人的標配,特別是老人同子女間的相處總是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問題。那麼怎樣做才不會討人煩,招人喜愛呢?老人做好這三件事,再挑剔的子女都會敬你三分。
1、大錢要把住,小錢要大方。王叔兒子當初結婚時,是老倆口出錢給買的婚房,房證上寫了王叔夫妻倆的名字。對此,兒媳有點意見,說既然是給我們買的婚房,為啥還要寫老倆口的名字,明擺著防著我這做兒媳的,不願加我名就算了,總該寫兒子的名字吧,連兒子都信不過嗎?兒子聽了媳婦的話,也感覺不是滋味,還和爸媽冷過臉。後來,小倆口因為一些瑣事鬧彆扭,差一點離婚。王叔也不勸,只是告訴他們:過不下去就離婚是不成熟的表現,不過感情是兩個人的事兒,老人不插手,如果你們離婚,房子我們要收回來自己住了。
也許是小倆口捨不得房子,也許是王叔的勸說起了作用,兩人後來就沒提離婚的事,又在一起過日子了,不久以後,媳婦生了孩子,都說孩子是夫妻情感的紐帶,有了孩子,兩個年輕人也成熟了很多,整天圍著孩子轉,小日子過得挺紅火。不久之後,王叔老倆口帶著小倆口去房產局,把房證的名字改成了小倆口的名字。這讓小倆口感到意外驚喜。
王叔說:當初房證上沒寫你們的名,不是我們捨不得錢算計你們,是害怕你們太年輕把持不住婚姻這條小船,有個條件約束你們,能讓你們往一起過日子,再就是也不想讓你們過度依賴父母成了啃老族,逼一逼你們才能明白賺錢不容易。現在你們的婚姻穩定了,我們就可以放心的把房子交給你們了,你們可以住著,也可以把房子賣了,自己添點錢再改善一下居住條件。以後在大錢上我們不管你們,得靠你們自己的本事賺,小錢上肯定會補貼你們,不會讓你們的日子過不下去。小倆口這才恍然大悟,對當初的表現羞愧不已。
自從有了小孫子,王叔老倆口也十分歡喜,時不時的拿出錢來補貼小倆口,小孫子的奶粉錢、僱月嫂的錢、上幼兒園的學費,基本都被老人承包了,剛結婚時兒媳婦還埋怨過老人防備自己,現在看公婆這麼貼心,出手又大方,還有啥挑的呢!
老人的房產、積蓄、養老金是老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要親自保管好,不到糊塗的時候不要輕易的下放給子女,過早的把家底露出來,有些子女就會打老人的主意,把財產交出去,老人也就失去了價值,所以要守住大錢,但也不要過於吝嗇,小錢方面要捨得,能幫子女的就幫一下,子女也會念你的好,待子女確實盡到孝心,百年之後,可以把遺產留給孝順的孩子。
2、生活要講究,品質別將就。孫家兒媳從公婆家一出來就埋怨老公:以後我再也不回你爸媽那了,要回你自己回,咱們各管各的爹媽!別說我不孝順,我說的話他們又不聽,對他們好又不領情,我犯不上熱臉去貼冷屁股!老公只能好言相勸,平心而論,媳婦做的沒錯,只能怪自家老人性子太執拗,可自己的親爹親媽又不能換,自己能有啥辦法呢?
老孫夫婦是退休的雙職工,有自己的養老金,兒子兒媳都工作穩定,不需要老人補貼,因此,老孫夫婦的手頭還是比較寬裕的,但從艱苦年代過來的的人,都知道生活的不易,日子過得都比較節儉。這類老人大都有以下特點:一是捨不得花錢,愛買扒堆菜、便宜貨、打折商品,吃的穿的能省則省;二是喜歡屯東西,用過的方便袋、廢紙箱、舊衣物不但自己家的要留,還要到外面去撿;三是生活品質不高,從來不懂得享受,也不喜歡消費,日常用度精簡吝嗇,娛樂匱乏,只愛看肥皂劇、刷手機,去公園跳免費的廣場舞。
老孫家裡則對應上述法則,有過之無不及。衛生間從不用抽水馬桶,用礦泉水瓶攢滴水衝廁所,陽臺上堆滿撿來的紙箱,中午吃的連熱了三頓的剩菜,老孫穿著脫了線頭的毛衣坐在沙發上看著上世紀的圓屏老電視,老伴拿著舊襯衣改成的麻布擦地擦桌子。每次去公婆家,兒媳都試圖改變老人的生活習慣,給他們更換了自動衝水馬桶,清理丟掉了陽臺上的廢品,給公婆買了新款毛衣,還置備了吸塵器、電拖布教老人使用,親自下廚給老人做一頓新鮮的飯菜,叮囑他們別再答對剩飯剩菜了,不衛生對身體有害。老人當面都答應得好好的,都誇兒媳懂事孝順,可兒子兒媳前腳剛走,老倆口便生活照舊了。
連小孫女都不願意到爺爺奶奶家去玩,嚷嚷爺爺奶奶家太髒,身上有股怪味兒。小孫的孩子愛到姥姥姥爺家玩,姥爺是工程師,喜歡鼓搗電腦玩高科技,姥姥是音樂老師,喜歡彈琴唱歌,孩子每次去,都能在姥姥姥爺家玩到新鮮的玩具,學到有趣的知識,連小孫本人也不得不承認,每次回自己爸媽那都心態沉重,去嶽父嶽母那邊心情就很放鬆。
人老了,雖然吃得少用得少,不必講究吃穿了,但老人不能隨彎就彎,連生活的品質都不講究了。人只能活一輩子,年輕時為了子女、為了父母、為了家庭、為了事業艱苦奮鬥,到老了,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後,也要對自己好一點,消費欲望可以降低,學會斷舍離,但生活水平要跟上來,學會享受生活,不斷學習,做新時代的新潮老人,這樣子女也會佩服你,不會看不起你。
3、親戚遠來香,距離產生美。劉阿姨兒子前段時間要換房,因為兒媳婦生了一對雙胞胎,小夫妻倆結婚時,劉阿姨給拿的首付款買了套兩居室的婚房,兒子還貸。這次添丁帶口,兩居指定是住不下了,得知兒子想換房,劉阿姨非常支持,表示當初給他們買房結婚也沒想一步到位,就是不知道將來怎麼樣,現在有了孩子,換房也應該。
年輕人上班沒空看房,劉阿姨就拉著老伴到處看房,不久就幫兒子選中了一套離自己家不太遠的小區,雖然是次新房,但房主出國沒怎麼住,裝修很新,面積又大,關鍵還是小學和初中的學區房,周邊還有幼兒園,一步到位管個十年八年沒問題。小倆口看了也挺滿意,就是房價太貴囊中羞澀。劉阿姨又說話了:可以把婚房賣掉,先還貸款,再買房,不夠的部分我們給你補點。
這樣,在劉阿姨的資助下,小倆口順利買下了四居室的改善房,心裡十分感謝父母。兩家離得近,走動也勤了,劉阿姨和老伴每天過來幫助小倆口帶孩子,還幫僱了個24小時的保姆,兒媳有點過意不去,表示讓劉阿姨住到自己家裡,反正有地方,也不用來回跑,但劉阿姨婉拒了,她表示:老人和年輕人生活習慣不同,住在一起哪有勺子不碰鍋沿的,我們幫你帶孩子就行,跑跑道就當鍛鍊身體了。以後生活上有什麼困難就說,咱們做老人的能幫肯定幫,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只要你們踏實過日子我們就放心了。對婆婆的深明大義和無私付出,兒媳肅然起敬,兩家人雖然有距離,但心卻更近了。
一些家庭矛盾的主要原因,就是做父母的管得太寬,老人喜歡插手子女的生活,喜歡用自己的經驗和閱歷來指導子女說話做事,但時代在變遷,生活日新月異,老人過去的生活理念不一定適合年輕人的生活,與其勞心勞力的廢神,不如聰明的放手。子女有需要時就搭把手,付出了也不要總念叨感恩,人心都是肉長的,老人做到了,子女自然也會尊敬,親戚遠來香,學會放手,不把情感寄托在子女身上,過好自己的晚年生活,你幸福了,也是給子女省心,給晚輩做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