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名北交大的大三學生選擇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而他在朋友圈留下的遺書則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
1
他自稱是典型的「小鎮做題家」,到了大學丟掉了做題技能,結果發現這才是他最擅長的東西。由於對這個社會絕望,他做出最後的選擇。這不是抑鬱或者壓力的下的痛苦,而是認為自己清醒認識了這個社會,和這個社會格格不入:
「我曾經痛恨過很多東西,資本家,白匪軍,官僚,保守主義的老棺材瓤子以及它們的走狗們。但是我已經等不到親手消滅它們的那一天了,同志們,請代替我完成這個任務,拜託了。」
這不是第一個做出如此選擇的大學生,今年光是上過網絡熱榜的就已經不下於五起了。
2
今年在年輕人中,最流行的兩個詞,就是「小鎮做題家」和「內卷」。
我自己就是一個典型的小鎮做題家,來自於一個貧困縣下邊的小鎮,普通家庭出身,憑藉一點天賦和努力的刷題,過五關斬六將,考入了一所985大學。不過運氣好的是,在2015年之前就買了房子,「卷」得不是那麼兇。而那些在2016年之後,面臨買房的年輕人,真的是壓力很大,對於他們來說,想在一線城市安家,幾乎成為了奢望,哪怕是二線城市,也需要掏光「六個錢包」,背上一輩子的負債。
「內卷」是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發明的一個詞,我所理解的內卷,就是經濟學上的「囚徒困境」,當經濟蛋糕不能做大的時候,如何分蛋糕就成為了關鍵。人們都付出了自己所有的努力,希望領先於他人,但是大家都在努力,相對位置其實並沒有發生變化,而每個人的境遇卻變得更差了。正如兩個被捉住的囚徒,他們爭相出賣對方,生怕被對方出賣,本想要立功,但是罪行卻全部暴露,結果獲取的懲罰更重了。
而教育現在則是典型的處於「內卷」狀態了,大家都在拼命學,拼命參加補習班,所有人的成績都提高了,但是情況沒有變好。比如我高考那年,在四川680分的成績,北大和清華可以隨便選,而到了00後者這代人,680就只能去北航了(去年我弟弟就是)。
而這才算卷了第一關,內卷帶來的除開學歷貶值,還有人力資源貶值。以前本科生就是寶貝,哪怕現在全國只有4%的人是本科,但是到了00後這代,本科生遍地走,研究生不如狗。研究生是一年又一年擴招,學歷貶值嚴重,而工作崗位似乎也沒有變得更多,於是人力資源也開始出現了貶值。
我經常說,這個社會對年輕人太不友好了。因為賺錢的行業基本上全被巨頭把持了,以前到處都是機會,而現在全靠燒錢,再優秀的模式,一旦被巨頭盯上,就會立即跟進,然後燒錢把你燒出市場,這也是「卷」的一種表現。
3
有人針對內卷,提出了解決方案,那就是「入關學」,以知乎曹大佐作為代表。國內既然捲起來了,就去廣闊的非洲,去美利堅,那裡可以住上大房子吃牛排。
但是,中國人從來都有很重的鄉土情結,而且去了國外,除開經濟上有所改善,在那些國家,種族的不平等幾乎不可能消除。
我個人認為,做大蛋糕,改善分配才是最好的選擇,也是我經常呼籲的幾大措施,分別是遺產稅、房產稅、資本離境稅三大直接稅,以及切實落實反壟斷。今年,我們終於可以感受到反壟斷的風聲了,明確表示要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這是最重要的轉變。
所以,年輕人啊,活著才有希望,努力去改變吧,能發聲的發生,能做事的做事,我依然要用魯迅先生的那句話來勉勵大家:「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