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是世界足球日。
在深圳,有一支特殊的「爸爸足球隊」,由心智障礙孩子和他們的爸爸組成。
小軍爸爸是這支球隊的參與者之一。被確診自閉症的小軍,4歲時被幼兒園勸退,只能待在家裡。這些年來,小軍爸爸慢慢接受了「孩子是特殊的」事實,讓孩子未來能夠適應社會、自力更生,是他最大的心願。
去年,小軍爸爸帶著孩子加入了爸爸足球隊,經過將近1年的適應和學習,小軍爸爸似乎離自己的心願更近一步了……
—
被幼兒園勸退的孩子
在足球場上學會了與人交流
今年8歲半的小軍是個自閉症孩子。
3歲那年,他依然不說話,也不跟人交流,玩玩具或遊戲都有一些刻板動作。4歲時,爸爸帶他看了當地最好的醫生,孩子被確診為自閉症。
得知這個消息,一家人都很難接受。小軍上幼兒園需要額外分配一名老師看著,後來換了園長,再加上幼兒園裝修,很多老師都走了,幼兒園就上不下去了。
「換了幼兒園後,(小軍)只上了1個月,就被勸退。因為經常需要有個老師看著他,但就算看著他也看不住,他經常跑到其它地方,像校長辦公室之類的,東搞西搞,有一次還把一人反鎖了。」小軍爸爸說。
就這樣,小軍給周圍人留下了「頑皮」、「搗蛋」的壞印象。但其實,交流障礙是自閉症兒童的核心症狀之一。他們並不是淘氣、不友好,而是不會用表情和肢體語言表達情緒和感受。有時候,「發脾氣」似乎是一種自閉症孩子與周圍環境溝通的方式。
小軍爸爸說:「有這樣的孩子,會累一些,得花多點心思看著他。」
轉機出現在1年前。小軍爸爸得知,壹基金海洋天堂計劃的樞紐夥伴深圳市守望心智障礙者家庭關愛協會組建了「爸爸足球隊」,而踢球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和家長排解不良情緒,還能掌握一定的學習能力。
參加足球隊活動後,小軍的情況有了改善。小軍爸爸回憶起兒子第一次來到足球場時,「要麼一個人坐著,要麼在那裡打滾,在陌生環境裡表現得非常搗蛋」。而如今,他從搞破壞、亂跑、不聽指令到學會了守紀律、排隊、跟著教練完成訓練項目,還會在完成項目後,與其他隊員和教練擊掌慶祝,表達自己的喜悅和興奮之情。
儘管小軍做大動作時協調性不是很好,也不能完全聽懂、理解指令,但他終於願意開口說話,與人交流了。在球場上,小軍喜歡追著社工鈴鈴跑來跑去,甚至會主動抱任教練的大腿,搶他哨子玩,有時候還會主動收拾道具。
看著小軍的模仿、跟隨能力一點點地進步,過去只在邊上旁觀的小軍爸爸也常常參與到活動中。一家人慢慢接受了孩子的情況:「最大的願望是希望孩子能自理,能夠在這個社會上有個立足之地就可以了。」
轉眼間,父子倆參與足球活動已經快1年。他們追逐搶球的身影和一串串歡聲笑語,成為了球場上一道美麗的風景。
不喜歡被人接觸的孩子
不那麼怕人了
在爸爸足球隊裡,小博爸爸是元老級人物。
他的兒子小博今年12歲,3歲時被確診為腦癱。
腦癱是一種小兒時期中樞神經障礙疾病,病變的部位在頭部,累及四肢功能。同時,患者還伴有智力缺陷、癲癇、行為異常、精神障礙以及視覺、聽覺、語言障礙等。
到了該上學的年齡,小博仍舊言語不暢、吐字不清,走路也跌跌撞撞。同齡孩子可以在短時間內熟練背完一首小詩,小博卻要花好幾倍的力氣才能背完。對於性格靦腆的小博來說,上學的日子孤獨且殘酷。他不僅要接受重複枯燥的訓練,還要忍受周圍人異樣的目光。
2018年,小博爸爸帶著兒子加入了爸爸足球隊。第一次去參加活動時,小博爸爸回憶,父子倆對足球都很陌生。
小博爸爸沒有踢球的經驗,小博對足球也沒興趣。10歲的孩子,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走路東倒西歪,協調力也不好。小博甚至有些膽小怯弱,總是逃避別人對視的眼神,不喜歡被人接觸。
初次參加活動的不順利,讓小博爸爸一度想放棄。但想到運動可以改善孩子的認知功能,提高專注力,還能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多多接觸,他還是堅持了下來。
兩年後,不僅小博爸爸對足球有了更多的了解,小博對球賽也有了興趣。有時候,父子倆會坐在電視機前,專注地看足球比賽。更令人欣喜的是,小博還從電視節目中學會了一些生詞,偶爾也會和主動和爸爸聊足球。
自從加入了足球隊,小博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多了,對孩子有了更好的了解,與孩子相處也更有耐心,關係更加親近了。
「小博變化蠻大的,臉上自信的笑容多了。」小博爸爸說,「每周我們一塊跑跑步,踢踢球,出出汗,開心的時候他還會放鬆地大喊大叫。足球隊的活動對規則的建立和遵守都有很大幫助。我感覺他在與人交往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不會那麼怕人了。」
在球場上,小博爸爸不只是一名父親,更像一名志願者或助理教練。他帶自己的孩子做練習,也幫著教練敦促其他孩子,鼓勵他們加油,或跟他們一起熱身和訓練。
「能夠有這麼多夥伴一起做一件事,真的非常開心。希望爸爸足球隊能一直開展下去,每個星期都有,也希望有更多的爸爸來參加,多陪陪孩子。」
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90後的張教練是廣東財經大學校友會足球隊的隊員。
他的師姐黃一梅曾經是守望協會的社工。2018年,他第一個響應師姐的「號召」,成為了爸爸足球隊的志願者。同時,他也成為了爸爸足球隊和廣財校友會足球隊的牽線人,主動尋找其他志願者一同組成了教練團。
兩年過去,當被問起為什麼能在足球隊堅持下去時,張教練說:「有感情了。」
有一個孩子讓他印象最深。剛開始參加活動時,那孩子就蜷縮在角落裡,直到被嚴厲的孩子爸爸推出來,才跟大家互動。後來,隨著活動次數的增加,孩子的情況越來越好,有一次,孩子一到球場就衝過去和張教練打招呼、擊掌。
「就在那個時候,我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孩子和爸爸們,對球場從陌生、警惕,到放鬆、自由參與,眼神的對接和傳球讓彼此有了更多的社交機會。父子之間、隊員之間、隊員和教練之間也慢慢有了默契。
今年,張教練的生日就是和爸爸足球隊一起過的。收到孩子們親手製作的禮物,張教練說,「這是28年以來過得最開心、最有意義的生日。我們就像一家人,我是孩子們的哥哥,所以,我會堅持陪著他們,回饋他們的愛和信任。」
有了足球
爸爸們能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
實際上,像小軍、小博這樣的特殊兒童還有很多。
「特殊兒童」又稱「特殊需要兒童」(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是指因在身心發展或學習、生活中與普通兒童有明顯差異,而需要給予特殊服務的兒童。
據估算,全球每100名新生兒中就約有1例自閉症譜系障礙。在中國,腦癱兒童數量為100-120萬人,另據統計,每年新增腦癱患兒4至5萬人。
特殊兒童致殘率高,需要終身照顧。這也讓孩子背後的家長,承受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經濟和精神壓力。
在這樣的家庭中,通常是孩子媽媽選擇放棄事業,帶孩子參加訓練和融合活動。由於符合爸爸興趣的活動較少,爸爸又常常肩負著家庭的主要經濟責任,他們陪伴孩子的時間就少了很多。
「爸爸足球隊」希望,通過足球為心智障礙孩子和爸爸創造更多陪伴和交流的機會,為孩子的童年留下歡樂而難忘的回憶。
截至2020年11月19日,爸爸足球隊共進行47次活動,參與人次862次,有過近100個不同障礙類型的家庭參與。教練團現有3-5名比較恆定的志願者,他們希望未來能夠有專業的足球教練給教練團做培訓,也期待能邀請更多的爸爸一起參與到足球活動中。
張教練說:「希望爸爸們能夠花更多的時間和心思在孩子身上。在平時,爸爸可以通過足球跟孩子多做一些互動,因為孩子在踢球的時候,會忘記情緒上的一些想法,變得很純粹地就想踢球。而足球會成為父子間一個很好的溝通方式。」
足球隊的成立,讓爸爸們找到了「組織」。他們可以聚在一起談論自己的經歷,分享經驗和期待。他們內心的無奈、孤獨無助及竭力面對都能被傾聽、理解,媽媽們也因此獲得了喘息和放鬆的時間。
一位爸爸的反饋
養育特殊孩子的路是孤獨、漫長且艱難的。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都需要家長付出極大的耐心和長期的堅持。每個家長的境遇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初心——孩子能自立,能多交一些朋友,能適應、融入到團體活動和社會生活中。
壹基金海洋天堂計劃,為特殊孩子家庭提供陪伴和支持,不拋棄,不放棄。
來源:騰訊公益
原標題:《被幼兒園勸退的自閉症孩子:「爸爸足球隊」讓他學會了交流》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