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幼兒園勸退的自閉症孩子:「爸爸足球隊」讓他學會了交流

2020-12-23 澎湃新聞

12月9日,是世界足球日。

在深圳,有一支特殊的「爸爸足球隊」,由心智障礙孩子和他們的爸爸組成。

小軍爸爸是這支球隊的參與者之一。被確診自閉症的小軍,4歲時被幼兒園勸退,只能待在家裡。這些年來,小軍爸爸慢慢接受了「孩子是特殊的」事實,讓孩子未來能夠適應社會、自力更生,是他最大的心願。

去年,小軍爸爸帶著孩子加入了爸爸足球隊,經過將近1年的適應和學習,小軍爸爸似乎離自己的心願更近一步了……

被幼兒園勸退的孩子

在足球場上學會了與人交流

今年8歲半的小軍是個自閉症孩子。

3歲那年,他依然不說話,也不跟人交流,玩玩具或遊戲都有一些刻板動作。4歲時,爸爸帶他看了當地最好的醫生,孩子被確診為自閉症。

得知這個消息,一家人都很難接受。小軍上幼兒園需要額外分配一名老師看著,後來換了園長,再加上幼兒園裝修,很多老師都走了,幼兒園就上不下去了。

「換了幼兒園後,(小軍)只上了1個月,就被勸退。因為經常需要有個老師看著他,但就算看著他也看不住,他經常跑到其它地方,像校長辦公室之類的,東搞西搞,有一次還把一人反鎖了。」小軍爸爸說。

就這樣,小軍給周圍人留下了「頑皮」、「搗蛋」的壞印象。但其實,交流障礙是自閉症兒童的核心症狀之一。他們並不是淘氣、不友好,而是不會用表情和肢體語言表達情緒和感受。有時候,「發脾氣」似乎是一種自閉症孩子與周圍環境溝通的方式。

小軍爸爸說:「有這樣的孩子,會累一些,得花多點心思看著他。」

轉機出現在1年前。小軍爸爸得知,壹基金海洋天堂計劃的樞紐夥伴深圳市守望心智障礙者家庭關愛協會組建了「爸爸足球隊」,而踢球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和家長排解不良情緒,還能掌握一定的學習能力。

參加足球隊活動後,小軍的情況有了改善。小軍爸爸回憶起兒子第一次來到足球場時,「要麼一個人坐著,要麼在那裡打滾,在陌生環境裡表現得非常搗蛋」。而如今,他從搞破壞、亂跑、不聽指令到學會了守紀律、排隊、跟著教練完成訓練項目,還會在完成項目後,與其他隊員和教練擊掌慶祝,表達自己的喜悅和興奮之情。

儘管小軍做大動作時協調性不是很好,也不能完全聽懂、理解指令,但他終於願意開口說話,與人交流了。在球場上,小軍喜歡追著社工鈴鈴跑來跑去,甚至會主動抱任教練的大腿,搶他哨子玩,有時候還會主動收拾道具。

看著小軍的模仿、跟隨能力一點點地進步,過去只在邊上旁觀的小軍爸爸也常常參與到活動中。一家人慢慢接受了孩子的情況:「最大的願望是希望孩子能自理,能夠在這個社會上有個立足之地就可以了。」

轉眼間,父子倆參與足球活動已經快1年。他們追逐搶球的身影和一串串歡聲笑語,成為了球場上一道美麗的風景。

不喜歡被人接觸的孩子

不那麼怕人了

在爸爸足球隊裡,小博爸爸是元老級人物。

他的兒子小博今年12歲,3歲時被確診為腦癱。

腦癱是一種小兒時期中樞神經障礙疾病,病變的部位在頭部,累及四肢功能。同時,患者還伴有智力缺陷、癲癇、行為異常、精神障礙以及視覺、聽覺、語言障礙等。

到了該上學的年齡,小博仍舊言語不暢、吐字不清,走路也跌跌撞撞。同齡孩子可以在短時間內熟練背完一首小詩,小博卻要花好幾倍的力氣才能背完。對於性格靦腆的小博來說,上學的日子孤獨且殘酷。他不僅要接受重複枯燥的訓練,還要忍受周圍人異樣的目光。

2018年,小博爸爸帶著兒子加入了爸爸足球隊。第一次去參加活動時,小博爸爸回憶,父子倆對足球都很陌生。

小博爸爸沒有踢球的經驗,小博對足球也沒興趣。10歲的孩子,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走路東倒西歪,協調力也不好。小博甚至有些膽小怯弱,總是逃避別人對視的眼神,不喜歡被人接觸。

初次參加活動的不順利,讓小博爸爸一度想放棄。但想到運動可以改善孩子的認知功能,提高專注力,還能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多多接觸,他還是堅持了下來。

兩年後,不僅小博爸爸對足球有了更多的了解,小博對球賽也有了興趣。有時候,父子倆會坐在電視機前,專注地看足球比賽。更令人欣喜的是,小博還從電視節目中學會了一些生詞,偶爾也會和主動和爸爸聊足球。

自從加入了足球隊,小博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多了,對孩子有了更好的了解,與孩子相處也更有耐心,關係更加親近了。

「小博變化蠻大的,臉上自信的笑容多了。」小博爸爸說,「每周我們一塊跑跑步,踢踢球,出出汗,開心的時候他還會放鬆地大喊大叫。足球隊的活動對規則的建立和遵守都有很大幫助。我感覺他在與人交往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不會那麼怕人了。」

在球場上,小博爸爸不只是一名父親,更像一名志願者或助理教練。他帶自己的孩子做練習,也幫著教練敦促其他孩子,鼓勵他們加油,或跟他們一起熱身和訓練。

「能夠有這麼多夥伴一起做一件事,真的非常開心。希望爸爸足球隊能一直開展下去,每個星期都有,也希望有更多的爸爸來參加,多陪陪孩子。」

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90後的張教練是廣東財經大學校友會足球隊的隊員。

他的師姐黃一梅曾經是守望協會的社工。2018年,他第一個響應師姐的「號召」,成為了爸爸足球隊的志願者。同時,他也成為了爸爸足球隊和廣財校友會足球隊的牽線人,主動尋找其他志願者一同組成了教練團。

兩年過去,當被問起為什麼能在足球隊堅持下去時,張教練說:「有感情了。」

有一個孩子讓他印象最深。剛開始參加活動時,那孩子就蜷縮在角落裡,直到被嚴厲的孩子爸爸推出來,才跟大家互動。後來,隨著活動次數的增加,孩子的情況越來越好,有一次,孩子一到球場就衝過去和張教練打招呼、擊掌。

「就在那個時候,我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孩子和爸爸們,對球場從陌生、警惕,到放鬆、自由參與,眼神的對接和傳球讓彼此有了更多的社交機會。父子之間、隊員之間、隊員和教練之間也慢慢有了默契。

今年,張教練的生日就是和爸爸足球隊一起過的。收到孩子們親手製作的禮物,張教練說,「這是28年以來過得最開心、最有意義的生日。我們就像一家人,我是孩子們的哥哥,所以,我會堅持陪著他們,回饋他們的愛和信任。」

有了足球

爸爸們能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

實際上,像小軍、小博這樣的特殊兒童還有很多。

「特殊兒童」又稱「特殊需要兒童」(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是指因在身心發展或學習、生活中與普通兒童有明顯差異,而需要給予特殊服務的兒童。

據估算,全球每100名新生兒中就約有1例自閉症譜系障礙。在中國,腦癱兒童數量為100-120萬人,另據統計,每年新增腦癱患兒4至5萬人。

特殊兒童致殘率高,需要終身照顧。這也讓孩子背後的家長,承受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經濟和精神壓力。

在這樣的家庭中,通常是孩子媽媽選擇放棄事業,帶孩子參加訓練和融合活動。由於符合爸爸興趣的活動較少,爸爸又常常肩負著家庭的主要經濟責任,他們陪伴孩子的時間就少了很多。

「爸爸足球隊」希望,通過足球為心智障礙孩子和爸爸創造更多陪伴和交流的機會,為孩子的童年留下歡樂而難忘的回憶。

截至2020年11月19日,爸爸足球隊共進行47次活動,參與人次862次,有過近100個不同障礙類型的家庭參與。教練團現有3-5名比較恆定的志願者,他們希望未來能夠有專業的足球教練給教練團做培訓,也期待能邀請更多的爸爸一起參與到足球活動中。

張教練說:「希望爸爸們能夠花更多的時間和心思在孩子身上。在平時,爸爸可以通過足球跟孩子多做一些互動,因為孩子在踢球的時候,會忘記情緒上的一些想法,變得很純粹地就想踢球。而足球會成為父子間一個很好的溝通方式。」

足球隊的成立,讓爸爸們找到了「組織」。他們可以聚在一起談論自己的經歷,分享經驗和期待。他們內心的無奈、孤獨無助及竭力面對都能被傾聽、理解,媽媽們也因此獲得了喘息和放鬆的時間。

一位爸爸的反饋

養育特殊孩子的路是孤獨、漫長且艱難的。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都需要家長付出極大的耐心和長期的堅持。每個家長的境遇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初心——孩子能自立,能多交一些朋友,能適應、融入到團體活動和社會生活中。

壹基金海洋天堂計劃,為特殊孩子家庭提供陪伴和支持,不拋棄,不放棄。

來源:騰訊公益

原標題:《被幼兒園勸退的自閉症孩子:「爸爸足球隊」讓他學會了交流》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一個自閉症孩子父親的8則日記:我是不是個好爸爸?
    他看著那個從小被寵愛,被無限滿足的任性小公主,慢慢露出自閉症孩子的原型,讓家人崩潰,被幼兒園勸退,被醫院診斷,被老師和自己誤診……他寫著自己,從「甩手掌柜」,變成帶奕含最多的奶爸;從不敢相信、不敢面對這個被確診的孩子,到完全接受孩子成長為任何模樣,不再爭分奪秒地幹預,甚至不要求她讀普校……
  • 自閉症不會傳給其他孩子」
    疫情過後幼兒園開學了, 孩子卻因為自閉症明顯不合群, 接孩子放學的時候才發現, 沒有小朋友跟自家寶貝一起走。 一位家長在說到這件事的時候臉上寫滿心疼。
  • 從TVB當紅小生到自閉症孩子父親,一個「二百分爸爸」的養兒心得
    兩歲多時,小駕樺仍然不會說話,對他說話也基本沒有回應,剛進幼兒園就被老師「投訴」:不肯排隊,不合群,不聽指令,有時還會發脾氣尖叫,日常中的固執行為也不少。後來,駕樺被診斷為自閉症和語言發育遲緩。「這對我內心是一個很大的衝擊,但我用半天的時間就接受了這個事實。」從此陳錦鴻把生活重心從事業轉移到兒子身上,力圖讓駕樺獲得最好的治療和幹預。
  • 《小豬佩奇》的弟弟喬治是自閉症?你對自閉症的偏見究竟有多深?
    提到動畫片,《小豬佩奇》一定是很多小朋友乃至爸爸媽媽最愛的經典之一。「這是我的爸爸,這是我的媽媽,這是我的弟弟喬治,我是佩奇,」一度成為孩子們模仿的最熟悉語錄。然而,最近,一則關於《小豬佩奇的弟弟喬治是自閉症》的文章成為熱議話題。
  • 3歲男童摳壞幼兒園牆壁被勸退:孩子犯錯,你的態度影響他的一生
    作者:如冰(爸媽進化論主筆)前幾天,一則3歲男童摳壞幼兒園牆壁被勸退的新聞引發熱議。起因是3歲的男童辰辰,摳壞了幼兒園牆壁的抹灰層,幼兒園聯繫了辰辰爸爸古先生。古先生覺得孩子淘氣很正常,摳壞牆壁也不是大事,給老師轉了300塊錢作為賠償。
  • 患自閉症的孩子越來越多,如何預防兒童患上自閉症?
    所以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可能缺少對孩子心理的關注和教育,導致孩子患上了自閉症。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兒科醫生許玲表示,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近年來發病率最高的兒童神經系統疾病,發病年齡常在2.5~15周歲。孩子患自閉症,不僅嚴重影響到正常學習、健康成長、生活自理,還會給家庭和社會也帶來嚴重負擔。
  • 剛上幼兒園就被勸退,家長和老師的聊天記錄曝光,值得讓人反思
    被溺愛的孩子被勸退 據媒體報導,一名叫軒軒的小朋友,剛上幼兒園沒多久就被勸退。 結果,這個爸爸給的解釋是,就因為這個,小孩子不都調皮嗎?至於給我家孩子退學嗎?他還表示,小孩子都不懂事,我就不信別的小孩不這樣? 難以置信!5歲的孩子已經基本懂得尊重別人,父母的教育要多隨意才會縱容孩子往水杯裡放蟲子,而且是故意這麼做。
  • 《海洋天堂》|「自閉症」孩子的救贖,父母的重生
    大福的爸爸失去了心愛的妻子後,一個人承擔起照顧大福的重擔,轉眼間大福21歲了,傻乎乎的他卻始終像長不大的孩子,衣服不會穿也不會脫、分不清紙幣的面值大小、更不會煮雞蛋、公交車會坐錯站。自閉症兒童除了生活難以自理之外,還體現在人際社交、語言發展障礙、缺乏與人共情的能力。「他們就像背著一個黑黑的房子在行走,他出不來,你也進不去。」
  • 中國首部自閉症公益微電影——《大海小雨》,生而不同,生而平等
    你知道」星星的孩子嗎?「我們常常把自閉症的孩子,稱之為"來自星星的孩子"。但是在這個看似美好浪漫的稱呼之下,卻充滿著不為人知的孤獨與茫然。在外界看來,自閉症患兒在溝通交流方面似乎有著一套不被常人所理解的來自遙遠星球的思維模式,他們孤獨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遙遠而漆黑的夜空中獨自閃爍著。5月17日是,由影視演員何晟銘零片酬主演,新銳導演陳東熠執導,中國首部自閉症公益微電影《大海小雨》在各大網絡平臺上線。一時間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
  • 濟南童康兒童醫院_如何與小兒自閉症的孩子進行交流?
    如何與小兒自閉症的孩子進行交流?小兒自閉症是由於懷孕期間所導致的腦功能異常的一種疾病。人們常說,小兒自閉症是被天使吻過的孩子,對於大多數的這種孩子來說,他們都沉浸在自己的王國中無法自拔,自我關閉心門,很多人都無法和患有小兒自閉症的孩子進行交流,交流者需求具有很多的耐性和花費很多的精神,陪伴小兒自閉症的孩子,讓小兒自閉症孩子熟悉你,才能進一步和小兒自閉症孩子進行深入的交流,那麼如何與小兒自閉症的孩子進行交流呢?
  • 馬雅舒女兒被幼兒園勸退引發的思考
    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馬雅舒的育兒方式卻透露出不少問題。據了解,馬雅舒的女兒曾經被幼兒園勸退,園方表示:給孩子2周時間回家學習,如果還是原樣,就不用來幼兒園上學了。原來,女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依舊不會自己吃飯和上廁所,嚴重缺乏自理能力。
  • 年糕媽媽採寫稿:3個自閉症家庭的自救之路|王琪|自閉症兒童|孤獨症...
    今天,年糕媽媽團隊採訪了3個自閉症家庭,如果你能從他們的經歷中,多一點對自閉症的認識,就夠了。 作者丨年糕媽媽盛夏正午的陽光炙烤著水泥路面,反射出強烈的白光,晃得人睜不開眼。正快步向前的羅微忽然慢下腳步,看著馬路邊一片彩色建築說:「這樣的幼兒園,我們家寶寶是進不去的。」這是一處規模不小的幼兒園。
  • 4歲女孩被幼兒園勸退,只因早晨一句「問候」,老師頭疼:想辭職
    所謂"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父母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高情商,別讓孩子被他們的"童言無忌"害了。014歲女孩因為一句問候語被幼兒園勸退鄰居張姐最近愁眉苦臉,任誰都能看出是遇到了什麼難題。她女兒今年9月份去了小區附近的幼兒園上學,孩子適應能力挺好的,送到學校沒有大哭大鬧,張姐剛開始還特別高興。不料前兩天發生了一件大事,張姐前腳剛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後腳就接到班主任老師的電話,讓她把孩子接回家,甚至有勸退的意思。
  • 孩子是自閉症譜系的哪個程度真的那麼重要嗎?真相只有一個
    判斷一個孩子的程度要取決於兩個方面,首先是孩子是否進行科學專業密集的訓練,訓練了多久;其次是這個孩子有沒有達到一定的年齡。如果孩子經過科學專業密集的訓練,同時孩子年紀比較大了,判斷程度才會更準確。 一個孩子,一歲半來看自閉症,不理人,自娛自樂,天天自己玩自己的東西,是典型的自閉症。
  • 馬雅舒女兒被幼兒園勸退,園方:嚴重缺乏自理能力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為了孩子,父母們願意付出所有,但親貝網小編卻發現現在很多孩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離開了爸爸媽媽就不知道怎麼生活,缺乏自理能力的背後,背後的原因就是父母們事事包辦。據親貝網小編了解,馬雅舒的女兒曾經被幼兒園勸退,園方給出的理由是:她不會自己吃飯和上廁所,嚴重缺乏自理能力。而女兒之所以缺乏自理能力,跟媽媽馬雅舒的過度愛護息息相關。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我們看到了一位對孩子過度愛護的媽媽。
  • 爸爸幼兒園接娃,孩子和老師雙雙否認,急到大喊:我真是他爸爸
    在他們眼中,男人只需要負責賺錢養家,照顧孩子和家庭的事情就全部交給妻子。在男人的眼裡,妻子就應該在家安心的相夫教子。但是,你知道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和母親對孩子的愛是完全不同的。由於父親的缺席,孩子對母親的依賴也會越來越大,在孩子眼中,只有母親的存在,「父親」對他的印象實在是太過模糊。
  • 跟家長無法溝通,就強制勸退3歲男童,這家幼兒園做得對嗎?
    近日,3歲的重慶九龍坡男孩辰辰,被勸退了!孩子到底做了什麼事兒才會被強制勸退呢?原來只是因為摳掉了幼兒園牆上的抹灰層。但是摳掉幼兒園牆上的抹灰層,家長賠償或者自己修補好不就行了嗎?幼兒園方面表示:跟家長無法溝通!原來,辰辰父親古先生在知道這件事情後,他覺得這不是大事,便給老師轉了300元作賠償,後老師告知300元太低,需要出更高的費用或自行修補,便退回了300。
  • 我的孩子是自閉症,我們堅持在普校上學
    我兒子張峻綺在三歲的時候被診斷為自閉症。他小時候有一次在外面和別的小朋友玩,過了不到五分鐘,那個孩子的媽媽就發現他「有問題」,拎著她女兒的手,說:「這孩子是傻的,我們不和他玩。」那一刻我感覺就像自己的臉被人撕下來扔在地上踩一樣。
  • 孩子有必要上幼兒園嗎?必須滴!
    孩子有必要上幼兒園嗎?必須滴! 當孩子3歲以後,爸爸媽媽們通常會選擇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裡。但最近有媽媽詢問,為什麼不等到孩子六歲的時候直接送去小學呢?反正幼兒園裡,孩子們也是在玩,不如在家裡好了。這種想法非常不科學,我們一起來看看:
  • 從被勸退到成功潛伏幼兒園,我的語言和社交獨家幹預技巧
    那會兒他剛入幼兒園,幾乎哭了20天,好不容易不哭了,結果大病一場。十一回到幼兒園後,老師開始約我談話,說他完全坐不住、起來亂跑、喊他不回應、不聽指令、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等。我當時並沒當回事,只覺得這個幼兒園的老師不友好。當老師的表哥表嫂也建議我,換一個蒙臺梭利式的幼兒園,因為包容性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