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紫金,終生湖人」是對科比布萊恩特對湖人從一而終的褒獎,而喬丹也對芝加哥表忠心:「除了芝加哥公牛,我不會再效力其他球隊」,為什麼詹姆斯不能把自己的職業生涯先給克利夫蘭甚至是邁阿密?
這個問題歸根結底是在對個人選擇多樣性的疑問。一個人可以這麼做,那為什麼同樣優秀的人做不到呢?
我想說,一個人的選擇其實是由自身的成長環境所決定的。詹姆斯也好,科比和喬丹也好,他們對某件事的選擇並不是一開始就十拿九穩的,其處理問題的心態和方式也在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
「在沒有人認識我之前,我就已經是阿克倫的孩子了」,由此可見,克利夫蘭這座小城市在勒布朗心中總保有一處特殊的的位置。人一開始的想法總是簡單美好,可當你真正的經歷一些事情後,野心、欲望統統都會歇斯底裡地爆發出來。
在勒布朗的第一個騎士時期的後半段,他開始對這座城市和自己的狀態感到疲憊,他漸漸意識到再這樣下去自己將會在與同齡人(06年拿到總冠軍的韋德)和前輩(喬丹、科比和其他名人堂級別的球員)的比較中失去尊嚴,那個時期他渴望奧布萊恩杯。因此,在11年夏天,他把天賦帶到了南海岸。
拿到兩連冠的詹姆斯渴望比肩喬丹,但在14年總決賽敗北後,建立王朝的目標破滅了。那個夏天,詹姆斯不停地回望過去。記得在14-15賽季熱火客場挑戰騎士的一場常規賽, 一名名叫布萊斯的球迷穿著印有「2014 come back」字樣的體恤,衝上賽場對詹姆斯喊:「回來吧,我們真的很想你」。剎那間場上原本的噓聲全無,爆發出經久不息的喝彩。賽後,布萊斯被判處監禁並永遠不允許踏進克利夫蘭球館,而當詹姆斯回歸騎士之後,布萊斯獲得了永久免費現場籃球得「綠卡」。
詹姆斯後來回憶道,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他一定不會離開克利夫蘭。當年逾三旬的勒布朗離開邁阿密,那時候他想完成救贖。
而當詹姆斯無愧於阿克倫的鄉民,家庭和超越歷史的重擔成為了詹姆斯選擇將會去哪的重要考量對象。
老詹想讓布朗尼受到更好的教育,並且讓自己能夠在NBA歷史上更進一步,那洛杉磯便是無二選擇。在這裡,布朗尼能夠進入全美第一高中——塞拉峽谷高中讀書,而洛杉磯也能為詹姆斯引來更有實力的幫手。
詹姆斯不擇一城終老的原因很複雜,是勒布朗團隊結合各種條件深思熟慮的結果。
在1999-2000年,那時的科比剛復出,難以融進三角進攻體系中,也曾向管理層提出交易自己,「一日紫金,終身湖人」的想法並不是那時就有的。
他們也是普通人,也會被情緒左右,生存環境決定了他們的選擇。所幸,無論他們當初作何抉擇,現在的偉大都配得上當初的自己。
克利夫蘭一直是詹姆斯的羈絆,我想,他生涯的最後一站,一定是克利夫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