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 摘下貧困帽 未來更美好

2020-12-12 騰訊網

孩子們相聚一起,憧憬美好新生活。

易地搬遷讓群眾的居住環境越來越好。

彝族群眾喜迎彝歷新年。

三河村村民吉好也求展示他家的臘肉香腸。

遠眺大涼山腹地的火普村。

大涼山,依舊雄偉險峻,但再也阻擋不了涼山百姓脫貧奔康的步伐。2020年11月17日,省政府批准涼山7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全省88個貧困縣全部清零。

與此同時,涼山州實現了11個深度貧困縣脫貧。喜訊傳來,涼山各地群眾以各種方式感恩黨和政府,歡慶脫貧奔康。

涼山,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曾經一步跨千年,從奴隸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經過近幾年脫貧攻堅戰役,涼山再次掀開歷史新篇章,告別深度貧困,邁向全面小康。

一組組數據背後,是黨和政府大力的政策扶持、財力和人力傾斜投入,這些舉措已轉化為一套套住房、一項項產業、一份份收入,讓涼山貧困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實惠。

偉大事業 全憑紮實苦幹

脫貧攻堅戰,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沒有歷史經驗可借鑑,全憑紮實苦幹來推進。

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涼山州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堅持「六個精準」,下足「繡花」功夫,全力以赴推進「七個一批」行動計劃和23個扶貧專項。2016年以來,全州共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157億元,累計退出貧困村1772個、減貧80.5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9.8%降至2019年的4%,雷波、甘洛、鹽源、木裡4個縣在2019年退出貧困縣序列。

今年以來,涼山州牢牢鎖定17.8萬貧困人口脫貧、300個貧困村退出、7個貧困縣「摘帽」任務,積極應對疫情、災情等帶來的影響,聚焦聚力項目建設、產業就業、突出問題治理、黨建引領保障等重點難點,從2月份起打響「五場戰役」,從3月份起實施「百日攻堅」,從7月份起啟動「十大提升行動」。

涼山州戶「六有」、村「五有」、鄉「三有」達標項目在6月底前全部建成,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249元、增長8.3%。

如今的大涼山,人畜混居、偏遠閉塞的歷史一去不復返,廣種薄收、缺吃少穿的歷史一去不復返,缺醫少學、多因致貧的歷史一去不復返,封閉落後、陳規陋習的歷史一去不復返,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全面提升,內生動力充分激發。

這是一段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奮鬥歷程。黨中央、國務院深切關懷涼山,省委、省政府為涼山量身定製34條特殊支持舉措和16條工作措施,3年新增幫扶資金超過200億元。國家各部委和省級各部門在資金、人力等方面均向涼山大幅傾斜的基礎上,派駐工作組掛牌督戰指導,幫助涼山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廣大幫扶幹部帶著真情、帶著責任,紮根基層、奮鬥一線,成為涼山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實實在在解決了貧困群眾的困難和問題,極大提高了脫貧成色和質量;全州各級幹部,充分發揚涼山歷史上的犧牲精神、鬥爭精神,知識青年到農村的紮根精神、奉獻精神,盡銳出戰、全員上陣、苦幹實幹。

翻天覆地 群眾最受益

涼山11個縣告別深度貧困,對涼山貧困百姓來說,意味著什麼?

曾經,昭覺縣阿土列爾村村民出行靠藤梯,「懸崖村」引起外界關注。

脫貧攻堅改變「懸崖村」。村民進出村子需要攀爬的218級藤梯,2017年變成了2556級鋼梯。今年5月,「懸崖村」的84戶貧困戶陸續搬進位於縣城附近的新家。從藤梯到鋼梯,再到樓梯,當地群眾切實享受到了脫貧攻堅帶來的幸福生活。

金陽縣巖頭村位於半山腰的懸崖絕壁中,背靠大山,下臨深谷,因其位於「巖之上」,以地勢險要而得名。巖頭村此前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6戶342人。脫貧攻堅以來,各級幫扶部門把補齊基礎設施、安全住房作為重要民生工程來抓。來到村民勒古魯史家,只見屋內衣櫃、沙發、電視機等家具家電一應俱全。「通過脫貧攻堅,我們住上了安全、明亮、舒適的磚房。」他說。

2020年6月30日,全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建成通車。這條「雲端公路」猶如一條鑲嵌在山谷中的絲帶,把村民的出行時間從4小時縮減到了40分鐘。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短短3.8公裡,卻足足建了1年。複雜的地質條件下修建公路,更折射出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不落下一個村子、一戶人」的決心。

「懸崖村」、三河村,阿布洛哈村……這只是脫貧攻堅這場戰役給涼山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一個縮影。而這樣的「縮影」,分布於廣袤的大涼山,給涼山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腳步不停 邁向美好未來

4月26日,四川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涼山州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開始分房;6月2日,金陽千戶彝寨分房;6月21日,布拖14230人抽籤分新房……

住房安全是脫貧直觀的標誌,也是涼山脫貧攻堅緊要的任務。幾年來,省上先後啟動彝家新寨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從土坯房搬出來,住進安全敞亮的新居,在這場搬遷歷程中,涼山搬遷35.3萬餘人,其中集中安置26.3萬人,佔全州貧困人口的36%。

移風易俗,開啟新生活。在金陽縣東山社區彝族群眾的新家中,「七件套」「五件套」隨處可見,充滿了現代生活氣息,洗衣機實現普及,不僅洗掉塵土汙垢,也「洗」掉了陳舊落後的生活習慣。在喜德縣阿吼村,一幢又一幢的彝寨新居與自然山水融為一體。從「村民」到「居民」,文明新風已吹遍涼山大地。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教育扶貧支撐涼山未來發展。從2016年春季學期起,涼山實行15年免費教育——除了9年義務教育,還全面免除3年幼兒教育保教費和3年普通高中學費,並免費提供教科書。全州還開辦了3117個「一村一幼」幼教點,至2018年5月,「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已覆蓋涼山州3895個幼兒園,惠及學前兒童近30萬名。讀書、學習改變未來的觀念已深入貧困群眾心中。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涼山州將以消除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為新起點,接力推進全面脫貧後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將抓好產業發展銜接,持續用力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注重解決好加工、銷售、品牌打造、產業融合等方面問題,同步創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群眾分享紅利、增收致富。

點位故事

火普村:臘肉香腸飄香

來到昭覺縣解放鄉火普村,一座座白牆灰瓦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依山而建;鋪上瀝青的通村公路在村中蜿蜒伸展到每家每戶門口。走進村民吉地爾子家廚房,裡邊掛滿了臘肉和香腸。在剛剛過去的彝歷新年,他家殺了兩頭豬。其他村民家裡也如此,家家戶戶掛滿臘肉香腸。

2016年,火普村率先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目前,全村共建貧困戶安全住房79套,其中易地扶貧搬遷41套,已入住79套,拆舊復墾79套。同時,今年該村還對以前實施的安全住房漏雨情況進行了維護,實施「三建四改」、土地增減掛、安全住房、「三類人員」安全住房等項目。

通過「輸血+造血」,產業扶貧促增收。該村種植青薯9號680畝,收入達140多萬元。2020年新種植了藍莓40畝和金銀花30畝,2022年將達到豐產期,預計純收入能夠達到每年80萬元。通過貸款、產業扶持周轉金等方式,幫助農戶購買西門塔爾牛、能繁母豬、基礎母羊等發展養殖,村民安子拉曲家今年賣了10多頭肥豬。同時,向外輸出勞務,2020年全村外出務工人數達138人,其中貧困戶42人。據悉,在貧困戶人均純收入中,務工收入佔比54%,種養業佔比26.2%。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針對高價彩禮、不講衛生等陳規陋習,該村探索成立「道德銀行」「雄鷹基金超市」,將「援建資金」變「獎金」、「慰問品」變「獎品」,通過道德積分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引導形成良好風氣。如今,火普村「道德銀行」經驗在全縣推廣,271個村建立了「裡魯博」超市。

三河村:「短中長」產業增收致富

2017年3100元,2018年4615.5元,2019年9903元,2020年11245元。這組數據反映了近年來涼山州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長的情況。

自脫貧攻堅開始以來,三河村按照「組團式、微田園,大聚居、小雜居」的思路,規劃了9個易地搬遷安置點。至2020年5月,9個安置點中的147戶貧困戶全部分到了新房。

為實現穩定脫貧,三河村把產業發展作為深入推進扶貧開發的核心舉措,堅持因地制宜,結合三河村的土壤、氣候等特點,探索出「短中長」結合的發展路子,建起了「短期+中期+長期」相結合的特色種植養殖模式。

短期主攻養殖和組織勞務輸出,種植青薯9號3300畝,每畝地可增收1000元;引進西門塔爾牛240頭,採取「分散到戶養殖、合作社統購包銷」的方式,幫助貧困戶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養殖中華蜜蜂4000群,每群產量5至10公斤,每公斤在160元左右,帶動152戶貧困戶,戶均增收2000元。通過實用技能培訓,輸出貧困勞動力220餘人,實現人均務工收入2萬元以上。

中期發展特色種植,向土地要效益。種植產值更高的雲木香、花椒、冬桃等特色農產品和水果。目前已種植雲木香1000畝、冬桃370畝、花椒2800畝,預計2-3年後,能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

長期走產業融合發展之路。立足資源稟賦,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把舊址、新居和村史館串聯起來,開發彝族文化扶貧主題旅遊線路,圍繞吃住行遊購娛,配套建設民宿酒店、商鋪、彝家樂等經營設施,開發更多就業崗位,吸引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幫助群眾實現長期穩定增收致富。

短板補齊,找準產業定位,提升了三河村的脫貧質量,鞏固了脫貧成效,也為三河村繪就了致富藍圖。

來源:四川在線涼山頻道

審核:宋明 編輯:陳夢莉

大涼山

涼山對外宣傳平臺

政府新聞發布平臺

相關焦點

  • 武警四川總隊定點幫扶,大涼山裡梭梭拉打村民摘「窮帽」
    武警四川總隊定點幫扶,大涼山裡梭梭拉打村民摘「窮帽」來源:解放軍報作者:連 軼 陸振鑫 李結義責任編輯:李晶2020-09-01 08:42 布哈 情注彝鄉摘「窮帽」
  • 今日川報整版聚焦涼山社會各界傾心助力脫貧 共創美好未來
    脫貧後的涼山,越來越美。不久前的11月17日,省政府批准涼山州7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靠的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政策措施,更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幫扶。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涼山奪取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全面勝利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曾經一步跨千年,而今邁步奔小康。通過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涼山千百年來貧困落後的歷史,在這一代人手裡得到解決,實現跨越式發展。
  • 涼山州委八屆十次全會明確:涼山未來最具活力的經濟高地是……
    「十三五」時期,是涼山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取得決定性成就的五年,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轉型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 佛山創新方式助力涼山補齊教育短板 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強調教育扶貧的重要意義。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圍繞教育扶貧,既捨得投入重金,也捨得派出精兵,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夯實涼山教育基礎,努力從源頭上打破貧困的循環累積效應,不讓大涼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如今,在涼山眾多鄉村,紅旗飄得最高的是學校,環境最好的是學校,人氣最旺的還是學校。
  • 【脫貧之星】吳金華:不等不靠摘窮帽 脫貧致富奔小康
    家住六家子鎮二道窪村的吳金華,在黨和政府的引導下,憑藉自己的雙手用勤勞和汗水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日子越過越紅火。我們來到吳金華家時,他正忙著給牛添加草料,這是他一天裡最開心的事,牛棚裡的10頭牛,讓他挺直了腰杆兒,成功地甩掉了貧困的帽子,還是他在致富路上最大的依仗。
  • 【決勝全面小康】108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
    【決勝全面小康】108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雙江口鎮地處寧鄉北部,南臨寧鄉經開區,東接長沙,全鎮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88戶,目前已全部脫貧摘「帽」。
  • 【脫貧故事】李永會:養殖摘「窮帽」 致富奔小康
    【脫貧故事】李永會:養殖摘「窮帽」 致富奔小康 2020-11-24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守望相助|雙喜電器向四川涼山愛心捐贈第三代壓力蒸汽消毒器
    涼山是全國典型的深度貧困地區。由於自然、社會、歷史等原因,「多因一果」,是全國典型的區域性整體深度貧困樣本,屬於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涼山的第一要務。而這裡也得到了各界的持續關注和助力。
  • 新時代 新生活 新跨越——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脫貧攻堅綜述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光明鎮阿吼村距離縣城17公裡,海拔2500米至3200米,一年5個月屬冬季氣候。在政府和對口支援單位電力部門幫扶下,建起了彝家新村和產業園區,如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8900多元。本報記者 鍾華林攝曾經「一步跨千年」,今朝脫貧再跨越。
  • 情系涼山,傳遞溫暖:法證鏈向大涼山地區捐贈衣物
    此次活動旨在為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的孩子們送去愛心衣物、書籍、日常用品等,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關心。得知這一消息,法證鏈員工開始自發的為涼山地區的貧困孩子募集過冬衣物。有人把自家舊衣物洗乾淨後送來了,有人專門去商場買來棉鞋、羽絨服、玩具、洗漱用品、保溫杯等,也有人拿來了家中的書籍刊物、本子和筆……三天內法證鏈各地職場(包括青島、臨沂、鷹潭等各地職場),來自全國各地的法證鏈員工共捐贈多套愛心衣物、書籍、日常用品等。其中,還特意購置多套全新的羽絨服和帽子,給涼山地區的家庭送去溫暖和祝福。
  • 涼山「一村一幼」引央視聚焦 中信環境技術助力精準扶貧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國家精準扶貧主戰場。中信環境技術作為中信集團重要子公司之一,堅決落實中央和集團關於扶貧工作的戰略部署,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踐行社會責任與擔當。項目全面啟動期間,中信環境技術特委託涼山教育基金會協助,在涼山州3個縣(市)9個村,每個村各選出1個幼教點,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場地,按照幼教點設施配備標準,完善幼教點基礎設施,覆蓋涼山州全域學前教育貧困兒童。目前,中信環境技術已在涼山州美姑、冕寧、布拖縣資助建成8個村幼示範點。
  • 四川涼山「懸崖村」貧困群眾走下「天梯」搬新居
    65公裡外,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安置點裡,一座100平方米、設施齊全的新居正等著他們,懸崖之上的半個世紀生活將成為家族的永恆記憶。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走下懸崖5月12日至14日,阿土列爾村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共344人,陸續搬遷至位於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的新家。下山的路,某色達體走得很慢。清晨的山間鳥語陣陣,蜥蜴、松鼠不時出來和人們打個招呼。「下了山,就沒有這樣的風景了。」
  • 劉紹華:為涼山的土匪兄弟翻案
    我更深層的關注,是透過這兩個社會災難,洞見當代中國捲入的全球化變遷中人的行為與福祉。因此,這本書的焦點不是健康或疾病本身,而是造成健康問題的災難根源,理解一個非主流群體在社會、文化、歷史變遷中脆弱性生成的時代過程,以及未來何去何從。這正是醫療民族志的精髓。
  • 【我脫貧我光榮】石陵鎮脫貧戶黃家貴:摘窮帽,娶媳婦,日子好過有...
    【我脫貧我光榮】石陵鎮脫貧戶黃家貴:摘窮帽,娶媳婦,日子好過有奔頭!黃家貴靠勤勞的雙手在去年摘掉了窮帽,並在知命之年喜結良緣,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來賓市自然資源局幹部張淞華是黃家貴的幫扶人,與貧困戶結對幫扶後,就常和駐村隊員一起入戶了解家庭情況,宣傳扶貧政策,並對症下藥,動員黃家貴外出務工。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做通了黃家貴外出務工的思想工作。黃家貴在廣東不管多苦多累的活都幹,發誓不摘掉窮帽子決不罷休。
  • 涼山為啥盛產吸毒者、愛滋病、小偷和孤兒?
    金沙江大拐彎以北、四川盆地以南的地區統稱大小涼山,包含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馬邊、峨邊縣及雲南寧蒗縣等地。這一地區海拔高、自然條件惡劣;少數民族聚居,漢族人口少,長期貧窮落後。多年來,從政府到民間,對涼山地區的各種援助不斷,但在這裡,毒品、愛滋病、犯罪等社會問題觸目驚心,貧窮的面貌更沒有得到改變。
  • 亞體看點 | 涼山黑鷹,大山裡的「NBA巨星」
    閉塞、窮、山溝溝、氣候惡劣、留守兒童,似乎所有讓人難過的因子都聚集在這裡,因為種種這些,我們看到了「鐵籠中被圍觀」的格鬥少年,「最悲傷小學作文——《淚》」,著名的「懸崖村」……但,大涼山似乎也成為了勵志、奇蹟的代名詞,因為「大山」重壓下的幼苗比往常更具有生命力。
  • 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產業扶貧摘窮帽
    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產業扶貧摘窮帽 2020-09-30 18:5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這就是灌籃3》:涼山小黑鷹單挑鄧倫
    「人窮志不能短,扶貧必先扶志」,今年11月四川涼山7縣摘帽脫貧,至此四川88個貧困縣全部清零。在擺脫物質貧困的同時,志氣與夢想也孕育著一批蓄勢待發的雛鷹——「涼山黑鷹隊」,這是一支隊員年齡最小只有10歲的籃球隊。
  • ...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楊國敏 ‖ 涼山扶貧路上跳動的「初心」
    涼山扶貧路上跳動的「初心」楊國敏一個人●一份感知2015年,時值我擔任州委組織部副部長、老幹部局局長。作為全國全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涼山貧困面積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驕陽似火的7月,中共涼山州委七屆七次全會通過《關於集中力量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
  • 四川:涼山彝族進入全面小康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 | 《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高睿  四川省境內的涼山彝族自治州貧困面廣、量大、程度深,各種貧困問題交織疊加,使涼山成為脫貧攻堅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