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前總統小布希92歲的母親(芭芭拉·布希)去世,在她去世前,她就決定不再治療,回家靜養。
芭芭拉·布希的丈夫是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兒子也是總統小布希。
前總統布希、芭芭拉、前總統小布希
按照常理思維來說,丈夫是總統,兒子也是總統,完全不差錢,美國醫療水準也很高,為什麼要選擇放棄治療?
這不禁讓人想到了「死亡品質」的話題,有些絕症患者寧願死在家中,在自己的床上,被家人和朋友的愛環繞著。
同樣,有些人、或者說我們身邊絕大多數卻還是在醫院裡度過最後的時光。他們全身插滿管子,與各種監視儀器連在一起,照顧他們的則是一些陌生人,肉體和精神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
這是一個80歲的老人,他險些因為腦出血丟了性命。他的家屬說:「不論如何,一定要讓他活著!」
4個鐘頭的全力搶救後,他活了下來,不過被氣管插管了。有一根粗長的管子,從口腔直到支氣管,連向呼吸機。呼吸機不停地發出沉悶的氣流聲,一下下地把人造空氣打進他的肺部。
後來,他腫了起來,頭部像是吹大了的氣球,各種管道的繩子在他的身上上勒出了一道道的印子。
更糟糕的是,他的氣道出血,這使他需要更加頻繁地清理氣道。每次抽吸時,護士用一根很長的管子伸進他的鼻腔,進入氣管,在負壓的吸引下,只見血塊和血性分泌物被吸出來。
這個過程很痛苦,只見他皺著眉,拼命地想躲開伸進去的管子。可是,每天反復地清理,卻還能抽吸出很多。醫生問家屬:「拖下去還是放棄?拖下去不一定是對他好。」
過了十天,老人去世了。醫生沒能拯救他,只是幫他延長了一點生命。
可是,承受了非人的痛苦,
這延長的十天值得嗎?
我們不禁思考:
如果這位老人能表達出來,他願意要這延長的十天嗎?
這十天裡,老人家絲毫沒有享受任何生命的權力,生命的意義何在?
如果能預知他活得如此痛苦,家屬還願意「有創搶救」嗎?
即使已經看到他備受折磨了,為何還不願放棄?
難道,讓他活著,便以為是愛他?
到了生命的最後,家屬在明知無藥可治,為何一定要讓他痛苦的死去?
難道也是因為愛他?
如果是愛,這未免有些無知和自私了
無知,是因為家屬不知道這樣會使他更加痛苦,失去尊嚴地度過生命的最後幾天。
自私,是因為他們不顧忌他的痛苦,違背他的意願,堅持認為「讓他活著就是愛他」。
死亡是每一個人的必修課,它是我們此生的終點,也是我們的歸宿,至今我們還沒學會如何「謝幕」!
可是,當死亡來臨時,我們都努力抗爭著。但是,死亡是每一個人都無法逃避的事實,縱使有千萬個不願意也必須去面對它。
死亡的方式也有千萬種,關鍵的問題是,當我們知道死亡已經逼近時,我們能否有自己的選擇,有尊嚴的死去。
遺憾的是,就這一點來說,我們的國家,我們身邊的很多人,包括我們自己做得並不好。
此前,經濟學人智庫對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調查後,發佈了《2015年度死亡品質指數》報告:英國位居全球第1,中國大陸排名第71,排倒數第10名。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
「科技發展到今天,醫生面對最大的問題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而是如何安詳死去。」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
1999年,巴金先生重病入院治療。一番搶救後,他終於保住了性命,但鼻子裡從此插上了胃管,進食通過胃管,一天分6次打入胃裡。胃管至少兩個月就得換一次,長長的管子從鼻子裡直通到胃,每次換管子時他都被嗆得滿臉通紅。長期插管,嘴合不攏,巴金下巴脫了臼。只好把氣管切開,用呼吸機維持呼吸。
巴金想放棄這種生不如死的治療,可是他沒有了選擇的權利,因為家屬和領導都不同意。每一個愛他的人都希望他活下去。哪怕是昏迷著,哪怕是靠呼吸機,但只要機器上顯示還有心跳就好。
就這樣,巴金在病床上煎熬了整整六年。
他說:「長壽是對我的折磨。」
美國是癌症治療水準最高的國家,當美國醫生自己面對癌症侵襲時,他們又是如何面對和選擇的呢?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
2011年,美國南加州大學副教授穆尤睿,發表了一篇轟動美國的文章——《醫生選擇如何離開人間?和我們普通人不一樣,但那才是我們應該選擇的方式》。
文章中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他說,「幾年前,我的導師查理,經手術探查證實患了胰腺癌。負責給他做手術的醫生是美國頂級專家,但查理卻絲毫不為之所動。
第二天他就出院了,再沒邁進醫院一步。他用最少的藥物和治療來控制病情,然後將精力放在了享受最後的時光上,餘下的日子過得非常快樂。」
穆尤睿發現,其實不只是查理,很多美國醫生遭遇絕症後都作出了這樣的選擇。
「 醫生們不遺餘力地挽救病人的生命,可是當醫生自己身患絕症時,他們選擇的不是最昂貴的藥和最先進的手術,而是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為了避免這種噩夢的發生,很多美國醫生重病後會在脖上掛一個「不要搶救」的小牌,以提示自己在奄奄一息時不要被搶救。有的醫生甚至把這句話紋在了身上:「這樣'被活著』,除了痛苦,毫無意義。」
於是,他們在人生最後關頭,集體選擇了生命品質!
最後,何謂死亡品質?
就是指病患的最後生命品質
英國等國外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得分呢?當面對不可逆轉、藥石無效的絕症時,英國醫生一般建議和採取的是緩和治療。
何謂緩和治療?就是當一個人身患絕症,任何治療都無法阻止這一過程時,便採取緩和療法來減緩病痛症狀,提升病人的心理和精神狀態,讓生命的最後一程走得完滿有尊嚴。」
但願每一個看完這篇文章的人
在懂得生的意義的同時,
也能學會試著去理解死亡的意義!
來自海洋的禮物,是醫療上不可或缺的,最棒的礦物質,最棒的水素水。
珊瑚有98%的成分是跟人類骨頭碳酸鈣成分是一樣的,同時含有鈣、鎂、鉀、鈉等40幾種微量元素均衡的包含在內,珊瑚也因此被稱為「礦物質之王」。
資料由本平臺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以下內容:
來源:Aquarevive水舞鑽 ID:Aquarevive
Aquarevive水舞鑽∣給細胞喝的水
官方網站:www.aqua-revive.com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點擊「閱讀全文」,進入官方網站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