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子雖說是大學生,
但很能吃苦。
這麼熱的天,
他在房頂上綁鋼筋一幹就是一整天。
我們沒想到,
這小夥子竟考上了海南大學的研究生,
真是我們勵志的榜樣啊!」
9月7日,在淇濱區鉅橋鎮塚兒章村一處建築工地,了解情況的村民高興地向記者說,在房頂上綁鋼筋的小夥子名叫王利鵬,是淇濱區邢莊村村民,也是一名大學生。兩個多月以來,王利鵬隨父母輾轉建築工地做零工,扛鋼管、綁鋼筋……
△王利鵬在工地幹活兒。
「在工地上感受到父母的艱辛」
「雖不善言辭,但陽光樂觀,知道父母打工不易,他很能吃苦……」這是在建築工地的工友們對王利鵬的評價。
9月7日上午,天氣雖說沒有暑天那麼炎熱,但在太陽下記者依舊汗流不止。王利鵬身著黑色衣服,正和父母蹲在建築工地上綁鋼筋,這一蹲就是一上午。「從六月開始跟父母到工地幹活兒,剛開始沒感覺多辛苦,幹得很起勁兒。但幹了兩天,就覺得腰酸腿疼。在工地上感受到父母的艱辛,不忍看父母日漸佝僂的身影,再苦再累我也要咬牙堅持,儘量多幹一些活兒。」王利鵬邊幹活兒邊跟記者說他內心的想法。
講到這幾個月的收穫,王利鵬說他已經完全熟悉了父母的工作。工人先打好地基,把一層房屋的牆先壘好。「我們要幹的就是在牆裡支起鋼管或立起柱子,在上面鋪上竹膠板和鋼筋,然後再把每個小方格的鋼筋用細鐵絲綁牢……」王利鵬說,在這些工作都做好之後,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在支好的模板上澆注混凝土。停個七八天之後再拆模板,拆模板也很費力,經常把王利鵬弄得灰頭土臉。
47歲的邢玉進也在工地上幹活兒,談到王利鵬,邢玉進讚不絕口。「工地上的年輕人不多,能吃苦的年輕人少之又少。這孩子不僅學習好還能吃苦,老王真是有福氣。」邢玉進停下手中的活兒,招呼王利鵬歇一歇喝口水,可王利鵬擺擺手說,他年輕就應該多幹些,趕快把鋼筋綁好,為經常腰疼的父親減輕點兒工作量。
「兩年的軍營生活讓我受益終身」
邢玉進口中的老王就是王利鵬的父親——今年49歲的王文洲。「俺家利鵬從小就懂事,知道父母掙錢不容易,學習上沒讓我們操過心。他只要上學,我和他媽就供他。大二時他當了兵,從部隊回來後,今年又考上了研究生。只要孩子走正路,我們做父母的全力支持。」一說起孩子,王文洲和妻子李改葉難掩喜悅之情,目光裡滿滿的都是幸福。
李改葉回憶,王利鵬上高中時,別人玩兒的時候他在學習,別人睡覺他還在學習。三年苦讀,王利鵬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安陽師範學院。大學二年級的時候,王利鵬在校園裡看到了徵兵的信息。深思熟慮之後,王利鵬給父母打電話:「我想去當兵,軍營生活不僅可以增加閱歷、鍛鍊體魄,還是每一個男孩兒的夢想。針對大學生入伍,國家還推出優惠政策,為我們減免學費。」父母聽說之後也很高興:「只要走正道,你幹啥爸媽都支持!」就這樣,王利鵬順利地入伍,到山東當了兩年兵。
王利鵬回憶,在新兵連的時候,高強度的體能訓練讓他腳部受了傷,疼痛難忍,但聽到「老兵」們說每一位新兵都會經歷這個階段,他就咬牙堅持。「部隊的訓練是為了讓我們在戰場上活著,簡單的動作練到極致就是絕招。在部隊裡我練就了健康的體魄,也進一步培養了腳踏實地做人、做事的品格。兩年的軍隊生活,讓我受益終身。」王利鵬言語堅定。
退伍後重返校園,王利鵬依然以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校時,我就開始備考研究生。我當過兵,知道『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這個道理。所以,考研被錄取也是我意料當中的事。」王利鵬說話雖有些靦腆,但一舉一動充滿著堅定之情。
「我是一名老兵,面對疫情必須勇敢衝上去」
重返校園後,王利鵬看到曾經的同學已經在準備考研或參加工作了,他還要跟著當時的大二學生繼續上課,和學弟學妹們一起學習。「也沒有不適應,因為我年長,反而可以更好地照顧身邊的人,我們一起學習,一起備考,所以我們班上考上研究生的人還是比較多的。」王利鵬說,部隊的生活經歷讓他更加珍惜校園時光。
在疫情防控期間,大學畢業回到家的王利鵬積極爭做志願者。「聽說村裡招志願者,我立即報了名,站崗值勤,入戶排查,和村民一起全力抗擊疫情。」王利鵬說,每天一大早在村口值勤,中午回家為父母做飯,晚上複習研究生複試的學習資料,每天過得很充實。
「我也算是一名老兵了,只要國家有需要,我肯定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無論是社會價值還是個人價值,不奮鬥、不拼搏永遠實現不了。」王利鵬話不多,但鏗鏘有力,充滿了活力和激情。
「未來的路還很長,唯有腳踏實地、心懷感恩」
當王利鵬在建築工地拿到研究生錄取通知書時,母親李改葉激動地流下了眼淚。採訪時,李改葉對記者說:「孩子很懂事,我和他爸一天到晚在工地上幹活兒,他學習累的時候就鑽研廚藝,現在也學會炒幾個菜了。特別是俺兩口喜歡吃的湯麵條,他做得比我都強。」一身灰塵、滿臉汗水,在建築工地上,提起兒子王利鵬,李改葉激動地不知說啥是好了。
「未來的路還很長,我要以父母為榜樣,腳踏實地,好好讀書。」王利鵬說他出去上學,最不放心家裡面的父母,「我想到學校後,準備找機會勤工儉學,為父母減輕些壓力。待我學有所成回到家鄉後,一定為家鄉建設做貢獻,到時我的父母也就不用這麼辛苦了」。談到未來,王利鵬對父母充滿了感恩之情,對將來的人生道路也充滿了自信、希望和夢想。
來源:淇河晨報
責任編輯:朱迪
統籌:靳麗娜
總值班:霍海洋
監製:李宏慶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