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作為英國歷史上著名的君主之一,伊莉莎白一世整頓國內經濟、採取宗教寬容政策、利用聯姻手段進行外交政治,為英國向近代社會轉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女王一生未婚,被稱為「童貞女王」,除此之外,因伊莉莎白時代英國海盜展開的大規模掠奪活動,伊莉莎白一世又被稱為「海盜女王」。
初即位的伊莉莎白面對亟待解決的困境:沉重的債務負擔、國內複雜的宗教衝突、列強環伺的戰爭威脅,凡此種種,英國急需要一位有著長遠眼光的開明君主。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財政緊張的前提下發展社會經濟成為一大難題。
面對這一困難,女王採取了一種非常方法:支持原本成為一大禍患的英國海盜走出英吉利海峽,展開針對西班牙、葡萄牙等的海上掠奪活動,從而為英國發展積累大量財富,壯大了英國的對外殖民活動,更打擊了當時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的力量。
一、西印度群島成為掠奪的主要對象
南、北美洲之間的西印度群島,指的是加勒比海周圍的地理區域,是當時英國海盜的主要掠奪地區。歐洲對這片海域的掠奪開始於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西班牙首先便是從西印度群島開始對美洲的殖民活動。1496年,哥倫布首先在海地島建立第一個永久性根據地,從這裡展開對這片土地的侵略。
16世紀中葉,墨西哥的薩卡特卡斯、聖路易斯波託西、瓜納華託等地發現了四大銀礦,這些銀礦產量居大,甚至提供了全世界用銀總量的三分之一。而西班牙殖民者在秘魯波託西地區發現的銀礦比這還要大,銀產量超過世界的二分之一。緊接著,金礦、水銀等豐富礦藏的發掘是西班牙一度十分富有。同時,殖民地的蔗糖、可可、棉花等經濟作物也創造了大量財富。
這些殖民地創造的財富,都被運到加勒比海沿岸港口,然後再被集中運走。整個運輸過程中,貨物裝船的環節最為薄弱,為英、法海盜的劫掠提供了可乘之機。
西印度群島成為歐洲各個國家嚮往的土地,但最早發現的西班牙、葡萄牙卻不允許他國進入,各國礙於西、葡兩國強大的國力不敢與之正面對抗,但又不肯就此放棄巨額的財富,便開始另謀他法。
1523年,法國海盜傑·弗勞瑞率先襲擊了加勒比海地區的聖文森特島附近的幾艘西班牙商船,開啟了法國海盜在西印度群島搶劫的歷史。隨後,英國海盜、荷蘭海盜相繼加入。英國海盜中比較出名的人物有霍金斯、德雷克,甚至伊莉莎白女王還在1597年組織了「島嶼遠徵隊」,專門襲擊從西印度群島歸來的西班牙船隊。
二、女王對海盜恩威並施的態度
伊莉莎白女王統治前期,對海盜持有恩威並施、若即若離的態度:一方面鎮壓海盜,一方面採取利用縱容、暗中支持的方式,兩種政策的實行與英國同西班牙、法國等國的關係密切相關,在後期與西班牙海上爭霸的過程中,女王利用海盜一方面為了攫取財富,最主要的是為了打擊西班牙的海上貿易。
伊莉莎白初即位時,英國海盜活動的主要範圍還是英吉利海峽,英國存在大量的海盜,隨時都在尋找「獵物」。面對海盜的猖獗,女王曾下令鎮壓,但對於龐大的海盜群體來說,政府的鎮壓只起到了很小的作用,並不能完全禁止肆虐的海盜。或許女王本來就沒打算將他們趕盡殺絕,而是計劃著如何讓他們為英國服務。
伊莉莎白一世期間,女王不僅縱容海盜對西班牙的掠奪,從而達到打擊其海上力量的政治目的,甚至直接參與了海盜的掠奪行為。最典型的是女王對約翰·霍金斯奴隸貿易和海盜行為並行的支持。霍金斯對西、葡兩國的掠奪遭到了兩國的強烈不滿,他們聯合向英國政府抗議,女王只是下令處罰霍金斯500英鎊,並沒有沒收船隻等強制措施。
女王不僅默許了海盜的掠奪活動,還專門發放了「私掠許可證」鼓勵這種行為。英國海盜可以通過申請或是購買獲得許可證,然後就可以進行「合法的」掠奪行為。還有許多人沒有許可證,只要得到上層統治階級的許可,也可以組建海盜。僅1585年6月至1586年3月,英國政府就發放了88張許可證。這無疑極大地刺激了英國海盜走出英吉利海峽,走向大西洋。
除了以上兩種方式,女王更是海盜股份公司的重要成員,參與公司的投資與分紅。著名的德雷克環球航行便是在女王在統治集團內部討論通過的,回到英國後,德雷克更是受到了伊莉莎白的召見。隨後,女王又封其為騎士,直接彰顯了女王的重視。在這之後的很多年中,女王和德雷克策劃了多次遠航,不僅獲得了大量財富,還襲擊了西班牙的海港、船隻,獲得了政治和經濟的雙重利益。
三、英國海軍與海盜並肩作戰
海盜與海軍的合作是伊莉莎白時代的特殊表現,海盜是國家海軍的重要成員,其擁有豐富的海上作戰經驗,為海軍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德雷克、霍金斯等大海盜更是被任用到海軍中任職。而英國海軍軍官也時常直接參與對外掠奪活動。
都鐸王朝統治之前,英國的海軍力量實際上十分薄弱。英國海軍的歷史可追溯到875年,英格蘭王阿爾弗雷德組建了英國海軍。到了中世紀,英國海軍只是在急需時臨時組建,發展尚不完善。愛德華六世、瑪麗一世統治時期,由於海軍船隻是木質的,缺少必要的維護和保養,英國海軍喪失了很多船隻。
伊莉莎白女王把發展海軍力量放在重要位置,邀請了很多海盜進入王家海軍擔任指導。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海盜霍金斯,他不僅告發了海軍中存在的腐敗現象,還參與了海軍戰艦的改造、設計。由他改建的戰船不僅在運行速度和容納軍備上都高於西班牙大帆船,更初步具備了中遠距離作戰的條件,成為以後海軍戰艦的重要參考。
雖說英國為發展海軍力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西班牙作為當時的海上霸主,在船隻數量、武器裝備上仍然佔有優勢地位。在這種情況下,1588年爆發的英西大海戰,英國海軍戰艦僅佔英方出戰總數的18%,其餘的都是武裝商船和武裝民船,海盜成為這次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海盜德雷克被任命為副司令,在海軍和海盜的共同努力下,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重創了這位霸主的實力。
此時英國管理海盜活動的部門便是海軍,很多高官便和海盜暗中勾結,為自己謀取私利。不僅如此,海軍中的很多人甚至直接參與海盜的掠奪。曾任最高海軍大臣的諾丁漢伯爵就非常頻繁的參與海盜活動,他每年很大一筆收入就是來源於此。
四、「亦商亦盜」的英國商人
除了英國女王和海軍,大商人也成為海盜事業的重要參與者。為了獲得更多的財富,他們對這一事業甚至擁有更高的熱情,也具備更優越的條件。
起初,英國商人十分痛恨海盜,因為這損害了商人的海上貿易。但隨著英西關係的逐漸緊張,英國商人無法與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進行貿易,便只能轉向海盜行業,他們往往具備更優質的條件。
首先,成為海盜最首要的問題就是擁有一艘裝備齊全的船隻。他們的商船都是能夠進行遠洋航行的船隻,且裝備有一定武器以自保。雖說這些船隻原本都是商船,但卻成為很多商人「轉型」的必備條件。比如當時的倫敦大商人託馬斯·考代就擁有「王家商人」號、「喬治的帆」號、「愛德華的帆」號等多艘商船。
其次,遠洋航行需要準備充足的食物、武器,更需要僱傭大量水手維修船隻,這些準備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而大商人恰好具備這一條件。
從事對外掠奪的商人都擁有自己在國內經營的事業:蔗糖貿易、金銀飾品、葡萄酒貿易等等,長期以來人脈、聲譽的積累使得他們可以很容易地處理得來的「戰利品」,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價格出售這些商品,從而獲取更大利潤。同時,通過對外掠奪獲取商品無疑是比正常貿易獲利更大的方式,刺激著大商人將貿易與對外掠奪結合起來。
商人投身海盜事業有兩種途徑:一種是通過投資海盜的股份制公司參與分紅,像海盜德雷克的每次冒險活動幾乎都有大商人的投資。另一種是自己籌備船隻、策劃路線進行搶劫,這種方式具有更大的風險性,因為損失需要自行承擔,但其利潤也更大,受到了很多大商人的歡迎。
總之,這一時期的商人與海盜利益相互聯繫,海盜亦是商人,商人亦是海盜,很多大海盜便是商人出身,而那些海盜也介入商業貿易。
結束語:伊莉莎白時代海盜的快速發展,反映了英國爭奪海上霸權的欲望、對財富的追求、更是對外擴張的願望。海盜的發展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由來已久的海盜歷史、英國急需解決的財政困境、西班牙的虎視眈眈,種種特殊因素疊加,構成了海盜的「黃金時代」。
英國的海盜活動帶來了巨額財富,為其財政危機的解決作出重要貢獻,更為英國的崛起奠定了經濟基礎。但我們也要承認,財富的大量流入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以及英國國內經濟一定程度上的忽視。
政治層面,海盜活動為英國國內貧苦大眾帶來了一條快速致富的道路,緩和了國內的社會矛盾,而對西班牙戰爭的勝利更是極大地提升了英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更使得伊莉莎白女王成為英國人的驕傲。同時也使得英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升,對西班牙的打擊使得英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增強。但這種野蠻的掠奪行為也造成了英國內部嚴重的腐敗問題,成為日後難以解決的弊端。
海盜參與海軍建設,提供了豐富的航海作戰經驗,為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作出重要貢獻,成為英國走出海峽、邁向大洋的重大勝利。雖說這場戰爭的勝利存在巧合因素,但英國海軍力量的增強是毋庸置疑的。在海盜的掠奪過程中,財富的積累、航海技術的進步、海上作戰能力的提高,都為今後英國的海外殖民做好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