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7日電(王全寶)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的消息稱,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5條技術路線14個疫苗已經進入臨床試驗,其中3條技術路線5個疫苗進入III期臨床試驗。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藥監局已於2020年12月30日批准了國藥中生北京公司新冠病毒滅活疫苗附條件上市,這成為首個在國內附條件上市的新冠疫苗。
隨著新冠疫苗的上市,疫苗行業的發展也開始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為此,中新經緯專訪了中國疫苗行業協會會長封多佳。
中國疫苗行業協會會長封多佳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疫苗協會行業成員企業積極參與抗擊疫情。「這些企業中,有全球第一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第一個採用恢復期病人血漿的臨床療法、第一批參與新冠疫苗研發的企業集群、第一個進入臨床試驗的疫苗樣品、第一個獲得應急接種臨時批件以及第一個建成生物安全等級新冠疫苗生產線等。」封多佳在接受中新經緯專訪時表示,這些企業大多是中國疫苗行業協會成員單位,協會是世界上參與新冠疫苗研發最早、參與研發企業最多、研發疫苗線路最全的行業組織。
中新經緯:據了解,去年中國疫苗行業協會有13家會員企業開展了新冠疫苗研發,其中8家進入臨床試驗階段,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情況?
封多佳:目前中國有15款新冠肺炎疫苗獲批開展臨床試驗,其中5款疫苗進入III期臨床試驗,分別是國藥中生北京所、武漢所,北京科興中維的三款滅活疫苗,康希諾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和智飛龍科馬的重組亞單位疫苗。
據悉,2020年12 月 30 日,國家藥監局批准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附條件上市,已在多地開始對重點人群進行接種。
中新經緯:作為疫苗企業的行業組織,目前中國疫苗行業發展有哪些特點?
封多佳:中國生物製品,特別是疫苗已經有百年發展歷史。最近二十年迅速發展形成了一個產業鏈齊全、集研產銷、科工貿一體的、專注服務公共衛生的行業。
現在正在制定第一部納入國家整體戰略的疫苗行業發展規劃(十四五規劃)。該行業的發展突出體現戰略性和公益性,在服務全球公共衛生和服務「健康中國」戰略方面正在日益發揮重要作用。
該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科技創新,中國疫苗行業整體水平已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中新經緯:在你看來,制約疫苗產業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封多佳:我認為制約因素有三個:一是亟需出臺行業發展規劃指引,特別在優化行業資源配置和促進企業間戰略協同等方面需要更完善的政策導向;二是科技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三是面向疫苗生產企業,產業鏈某些環節尚缺乏供給的自主和充分保障。
中新經緯:去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獲得了通過,明確了生物安全的重要地位和原則,該法的頒布對疫苗行業發展有哪些影響?
封多佳:疫苗行業是與病原微生物,甚至烈性病原體打交道的行業,因此有些企業或者某些環節必然涉及生物安全問題。
生物安全法的出臺,為在研究、生產各個環節實行最嚴格的生物安全管理和建立最規範的管控措施提供了明確的法律指引,強化了企業的主體責任,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生物安全防護意識和風險管控能力,充分保障了研究和生產以及流通過程中的環境安全、企業員工安全和產品安全。
中新經緯:在你看來,目前中國疫苗行業出海有哪些挑戰?
封多佳:以新冠疫苗為代表,中國疫苗正在以更大的規模、更快的速度走向世界,這必然對傳統的世界疫苗市場產生影響,供需雙方都有一個逐步了解和適應的過程。對中國疫苗行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中國疫苗必須做到質量符合國際標準,服務順應國際市場。
中國疫苗行業要強化服務全球公共衛生的意識,執行國際標準,嚴格保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同時,進一步擴大產能和控制成本,全力為新冠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接受性做出中國貢獻。
中新經緯:對於疫苗行業的監管和規範有什麼建議?
封多佳: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建議:一方面建議及時總結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緊急研發和生產相關生物製品的監管經驗,完善相關法規和細則。
另一方面建議在企業日益加快的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轉變中,同步提升相應的監管技術手段。(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