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國有六大行盈利能力:郵儲銀行成本收入比超高背後的秘密

2020-12-23 資管聊齋

文/司徒子非

在國內金融企業績效評價辦法中,成本收入比是衡量盈利能力的六大指標之一。有意思的是,在對比國有六大行業績時發現,郵儲銀行的成本收入比明顯高於其他五家。

以去年為例,郵儲銀行成本收入比高達56.57%。而同期,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的成本收入比依次是23.28%、26.53%、30.49%、28.00%、30.11%。

(一)

作為國有銀行「老大」,工商銀行去年在國有六大行中的成本收入比最低。而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折射出工商銀行強大的盈利能力。

2019年對工商銀行而言意義非凡。這一年,該行總資產突破30萬億元大關;實現營業收入 8551.64億元,增長10.5%;實現歸母淨利潤3122.24億元,增長4.9%。

對商業銀行來說,除了營業收入、資產減值損失,成本收入比也是決定其淨利潤表現的關鍵因素。查閱年報發現,工商銀行成本收入比不僅去年在六大行中最低,而近三年也是最低的。比如,其2017年至2019年的成本收入比依次為24.46%、23.91%、23.28%,呈逐年下降趨勢。

但對郵儲銀行來說,成本收入比恰恰是六家最高的。

年報顯示,郵儲銀行在2017年至2019年的成本收入比均不曾低於56%。其中,2017年更是一度高達61.57%。

(二)

正是因為郵儲銀行有較高的成本收入比,這極大影響了其與交通銀行在營收和歸母淨利潤方面的不同排位。

在國有六大行中,郵儲銀行總資產規模僅高於交通銀行。截至去年年末,前者總資產為10.2萬億元,後者總資產則是9.9萬億元。

在營收方面,郵儲銀行高於交通銀行,前者去年實現2768.09億元,後者實現2324.72億元。但在歸母淨利潤方面,郵儲銀行去年則明顯低於交通銀行,前者為609.33億元,後者是772.81億元。

在雙方營收和淨利潤不同的強弱格局背後,自2017年以來,交通銀行的成本收入均未高於32%,其中2019年最低,為30.11%。而郵儲銀行2017至2019年成本收入比依次為61.57%、56.41%、56.57%。

那麼,郵儲銀行成本收入比為何如此之高?

往下繼續解析。

(三)

成本收入比,通常以業務及管理費除以營業收入來計算。

工商銀行是成本收入比最低的一家國有銀行。根據該行統計口徑,業務及管理費包括職工費用、固定資產折舊、資產攤銷和業務費用等四大部分。其中,職工費用佔比最高,達到63.78%;業務費用佔比次之,達到28.38%。

在業務及管理費的計算口徑上,第六大國有銀行——交通銀行則將折舊和攤銷合二為一,剩餘的兩項是職工薪酬及福利、業務費用。查閱年報發現,在交通銀行去年的業務及管理費中,職工薪酬及福利佔比也最大,為49.47%;業務費用次之,佔比38.35%。

而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郵儲銀行業務及管理費結構方面,員工費用佔比並非最大,僅為31.95%。相比之下,「儲蓄代理費及其他」則是郵儲銀行業務及管理費的最大來源,佔比高達48.63%。

年報顯示,郵儲銀行去年僅「儲蓄代理費及其他」便高達761.53億元,較上年增加31.41億元,增長4.30%。至於原因,主要是代理網點吸收的客戶存款規模增長所致。按照郵儲銀行方面的界定,該行「儲蓄代理費及其他」主要是就代其吸收存款而支付給郵政集團及各省郵政公司的儲蓄代理費。

(四)

與其他國有銀行不同,郵儲銀行具有獨特的「自營+代理」運營模式,其中代理網點更是佔據絕大多數,而這也使得郵儲銀行的業務及管理費結構與其他國有銀行不同。實際上, 「儲蓄代理費及其他」正是郵儲銀行有別於其他銀行業務及管理費的構成內容。

除自有營業網點開展商業銀行業務外,郵儲銀行大量委託郵政集團及各省郵政公司利用其下設的經批准取得金融許可證的網點。截至去年年末,郵儲銀行共有營業網點39638 個,其中自營網點7918個,佔比19.98%;代理網點31720個,佔比 80.02%。

以網點總數來看,工商銀行也不及郵儲銀行。截至去年年末,工商銀行營業網點為15784個。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雖然網點數量不及郵儲銀行,但在資產體量方面,工商銀行遠遠大於郵儲銀行。前者資產超過30萬億,後者則為10萬億左右。

可以看到,在業務及管理費規模方面,工商銀行多於郵儲銀行。比如,工商銀行去年業務及管理費為1990.50億元,郵儲銀行則不到1600億元。但由於工商銀行創收能力更強,使其成本收入比遠遠低於郵儲銀行。數據顯示,去年工商銀行實現營收8551.64億元,而郵儲銀行營收為2768.09億元。

與交通銀行相比,以「儲蓄代理費及其他「為主的業務及管理費則明顯對郵儲銀行的成本收入比構成拖累。去年,郵儲銀行的業務及管理費是交通銀行的兩倍多。前者為1565.99億元,後者是665.60億元。

相關焦點

  • 國有六大行2019年盈利1.13萬億 全年融資8758億擬分紅超3352億
    來源:東方財富網隨著農業銀行(601288.SH)業績披露完畢,國有六大行聚首A股後的首份成績單相較於以往更加華麗。去年12月成功回A的郵儲銀行(601658.SH)的首份成績單顯示,2019年郵儲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768.09億元,同比增長6.06%;淨利潤610.36億元,同比增長16.52%,業績增速領跑國有大行。
  • 銀行果然降薪了:平安銀行薪酬最高 國有五大行收入墊底
    銀行果然降薪了,這家薪酬最高銀行上半年減少3萬,國有五大行收入墊底,卻有銀行逆勢加薪!截至8月30日晚,六家國有大行,9家股份行均發布2020年半年度報告。今年上半年的銀行,貌似都過得不大好。據統計,6家國有大行,9家全國性股份行上半年的淨利潤均下降了10%左右,6家國有大行除了郵儲銀行的淨利潤下降了9.96%,其餘五家銀行的淨利潤下滑程度均達到兩位數。
  • 銀行成本收入比排名,郵儲銀行也太高了
    來源:銀行家雜誌、銀行家服務號 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是衡量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是銀行經營效率的直接體現。該指標反映了銀行每一單位的收入需要支出的成本,成本收入比越低,銀行單位收入的成本支出越低,表明銀行獲取收入的能力越強。
  • 銀行果然降薪了!國有五大行收入墊底,卻有銀行逆勢加薪!
    據統計,6家國有大行,9家全國性股份行上半年的淨利潤均下降了10%左右,  6家國有大行除了郵儲銀行的淨利潤下降了9.96%,其餘五家銀行的淨利潤下滑程度均達到兩位數。排在後面的是中信銀行跟浙商銀行,而國有六大行中除了交行,薪酬仍是墊底,上半年的員工薪酬只有12萬左右,而他們的員工人數也是最多的。  當然了,有人認為,平均數不能反映真實情況,每次看到「人均工資」便覺得自己進了「假銀行」,大部分普通員工都是平均數上的分母。由於所在區域、部門、職級等方面均不同,「平均數」難以準確地反映每位銀行員工的薪酬狀況,但「平均數」的波動變化仍然能反映一些問題。
  • 花旗:中資銀行首選郵儲銀行、平安銀行和興業銀行
    原標題:花旗:中資銀行首選郵儲銀行、平安銀行和興業銀行   花旗發表研究報告
  • 六大行又一行長變動,郵儲銀行郭新雙辭任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六大行又一行長變動,郵儲銀行郭新雙辭任1月4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郵儲銀行」)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收到郭新雙的辭職報告。郵儲銀行還表示,在委任新任行長、董事會社會責任與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主席前,董事會指定張學文(郵儲銀行現任執行董事、副行長)代為履行行長職務;指定姚紅(郵儲銀行現任執行董事、副行長)代為履行董事會社會責任與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主席職務。近階段,六大行高管變動頻繁,郭新雙在郵儲銀行擔任行長一職不到一年。2020年2月18日,郭新雙出任郵儲銀行行長的任職資格正式獲批。
  • 國有銀行高管調整密集 郵儲銀行行長一職再現空缺
    來源:貝果財經原標題:又一大行人事變動 國有銀行高管調整密集本報記者 宋文娟 張漫遊 國有銀行高層再生變動。郵儲銀行行長一職再現空缺據悉,2020年1月16日,郵儲銀行董事會聘任郭新雙為行長。2月18日,郵儲銀行收到銀保監會關於郵儲銀行郭新雙任職資格的批覆,根據相關規定,郭新雙自2020年2月14日起就任郵儲銀行行長。同年3月6日,該行2020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選舉郭新雙為該行執行董事。在此之前,郵儲銀行行長一職曾空缺了一年之久。
  • 2020年國有六大行工、農、中、建、交、郵,哪個銀行存款利率高?
    當前在我國4000多家銀行當中,國有銀行有國家背書且資產雄厚,一直以來深得廣大儲戶的信賴,而「工、農、中、建、交、郵」是由國家財政部直接管控的六大國有銀行,即: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統稱為六大國有銀行。
  • 六大行的江湖為何越來越找不到你的身影:各項...
    「行長要參」梳理發現,在現有的六大國有商業銀行梯隊裡,交通銀行(以下簡稱交行)的存在感已越來越弱,幾乎找不到它的身影。頗令人費解的是,同樣身為國有大行,在無論是總資產規模、營收、淨利潤,還是不良率、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等各項主要經營指標都墊底的情況下,交行的人均薪酬待遇卻一騎絕塵,為37.5萬元,高出其他幾家行近30%。
  • 36家銀行淨利潤1.7萬億,四大行賺9973億,招行超交行興業超郵儲
    除了部分尚未發布年報的企業,A股公司2019年總實現淨利潤為41635億元,銀行淨利潤佔A股公司淨利潤超過40%。 A股去年淨利潤超過千億元有5家,其中四家是銀行,即國有四大行:工行、建行、農行和中國銀行,分別實現淨利潤3134億元、2692億元、2129億元、2018億元,中國平安以大約1644億元淨利潤排第五。
  • 六大國有銀行年賺超1.1萬億,馬雲和馬化騰的銀行又賺了多少?
    神秘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就是以銀行起家,打造了一個龐大的金融帝國。在金融領域,最賺錢的當屬銀行業。特別是中國的銀行業,更是「旱澇保收」。01六大行年淨利潤11166.74億元,日賺超30億此前,一直有四大行的說法,分別是工行、建行、中行、農行。
  • 郵儲銀行持續發力個人銀行業務!營收965.73 億元,同增11.19%,佔總...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6月末,郵儲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7566.1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034.27億元,上半年累計投放金額較去年同期增長48.32%,在六大行中增速較高。 個人銀行業務收入佔比升至65.99% 作為一家擁有近4萬個營業網點,服務個人客戶超過6億戶的國有大行,據了解,成為國有大行後特別是疫情期間,郵儲銀行加快了銀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步伐,持續推進零售業務線上化轉型。
  • 郵儲銀行行長轉任人壽集團黨委副書記、監事長,是提拔晉升嗎?
    從郵儲銀行行長調任中國人壽集團黨委副書記、監事長,是提拔晉升嗎?郵儲銀行是國有銀行中「工農中建交郵」六大行之一,由銀保監會大型銀行監管部管理。國有前五大行均為副部級單位,但由於其母公司郵政集團公司也只是副部級,所以郵儲銀行雖然成為了六大行之一,但級別仍然低一級,只是廳局級單位,所以郵儲銀行行長是正廳級別。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屬國家大型金融保險企業。2019年,集團公司合併營業收入9067億元;合併保費收入6977億元;合併總資產超4.5萬億元。
  • 突發,六大國有銀行剛剛集體叫停這類存款產品!
    要參君 六大行齊喊停「靠檔計息」的產品。 12月14日,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大行均發布公告,調整部分個人存款產品服務內容。自2021年元旦起,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個人大額存單、定期存款等產品,計息方式由靠檔計息調整為活期存款掛牌利率計息。
  • 郵儲銀行獲標普信評最高等級主體信用等級「AAAspc」 展望為穩定
    標普信評表示,作為六大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之一,郵儲銀行是國內領先的大型零售銀行,在農村和縣域地區金融服務領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截至2019年6月末,郵儲銀行總資產和存款規模在中國商業銀行中排名第五,零售存款規模在商業銀行中排名第四。郵儲銀行營業網點覆蓋中國99%的縣域地區,零售客戶數佔中國總人口數約40%,資產質量指標優於行業平均水平。
  • 如何看待六大國有銀行全面清退靠檔計息產品
    近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同步發布公告,於2021年1月1日起全面清退靠檔計息產品,之後在原產品到期前支取將按活期存款利率計算利息。先科普一下,什麼是靠檔計息產品呢?
  • 盈利預警要過緊日子 郵儲招行興業遭減持
    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26日,已有35家地方銀行在中國貨幣網披露了上半年度業績數據。總體看,銀行盈利能力承壓,19家銀行淨利潤負增長,佔比過半。 如7月23日,湖北銀行披露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淨利潤下滑明顯。實現淨利潤6.67億元,同比下降39.77%,該行未公布營業收入情況。
  • 六大行人均薪酬、員工結構對比
    來源:城商行研究來源:和訊銀行 作者 南牆 國有大行年報近日齊齊出爐,投資者在了解大行經營發展同時,對銀行業薪酬關注度也頗高。人均薪酬對比統計六大行2019年員工平均薪資發現,交行以人均37.5萬元成為了六大行中平均薪酬最高的銀行,建行員工平均薪酬也達到了30萬元以上,農業銀行這一數值為26.8萬元/人。將時間線擴展之後發現,連續三年平均薪酬持續上漲的銀行業只有三家,分別為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和中國銀行。
  • 36家上市銀行前三季度存款總額逾140萬億元六大行合計存款金額超...
    東方金誠金融業務部助理總經理李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方面受存款競爭激烈影響,銀行的存款付息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在寬貨幣政策、LPR改革影響下,政府倡導銀行讓利於實體企業,導致銀行整體的貸款利率呈下降趨勢,大部分銀行的淨息差持續收窄,但不同類型的銀行略有差別。四季度,預計大部分銀行的淨息差將仍呈現下降態勢,但降幅或將收窄,同時擁有資金成本優勢的大型銀行淨息差或將回升。
  • 六大行2019淨利合計破1.1萬億 3352億元分紅回饋股東
    來源:證券日報作者:呂 東截至本周一(3月30日),國有六大行年報披露落下帷幕。六大國有銀行2019年年報顯示,去年淨利潤集體實現正增長,資產質量較上年年末均有不同程度改善。2019年全年,六大國有銀行合計實現淨利潤(集團口徑,下同)逾1.1萬億元,相當於日賺31億元。國有六大行日賺31億元2019年全年,六大國有銀行合計實現淨利潤11364.96億元。其中,工行淨利潤依舊排名首位,該行去年實現淨利潤3133.61億元,同比增長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