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司徒子非
在國內金融企業績效評價辦法中,成本收入比是衡量盈利能力的六大指標之一。有意思的是,在對比國有六大行業績時發現,郵儲銀行的成本收入比明顯高於其他五家。
以去年為例,郵儲銀行成本收入比高達56.57%。而同期,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的成本收入比依次是23.28%、26.53%、30.49%、28.00%、30.11%。
(一)
作為國有銀行「老大」,工商銀行去年在國有六大行中的成本收入比最低。而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折射出工商銀行強大的盈利能力。
2019年對工商銀行而言意義非凡。這一年,該行總資產突破30萬億元大關;實現營業收入 8551.64億元,增長10.5%;實現歸母淨利潤3122.24億元,增長4.9%。
對商業銀行來說,除了營業收入、資產減值損失,成本收入比也是決定其淨利潤表現的關鍵因素。查閱年報發現,工商銀行成本收入比不僅去年在六大行中最低,而近三年也是最低的。比如,其2017年至2019年的成本收入比依次為24.46%、23.91%、23.28%,呈逐年下降趨勢。
但對郵儲銀行來說,成本收入比恰恰是六家最高的。
年報顯示,郵儲銀行在2017年至2019年的成本收入比均不曾低於56%。其中,2017年更是一度高達61.57%。
(二)
正是因為郵儲銀行有較高的成本收入比,這極大影響了其與交通銀行在營收和歸母淨利潤方面的不同排位。
在國有六大行中,郵儲銀行總資產規模僅高於交通銀行。截至去年年末,前者總資產為10.2萬億元,後者總資產則是9.9萬億元。
在營收方面,郵儲銀行高於交通銀行,前者去年實現2768.09億元,後者實現2324.72億元。但在歸母淨利潤方面,郵儲銀行去年則明顯低於交通銀行,前者為609.33億元,後者是772.81億元。
在雙方營收和淨利潤不同的強弱格局背後,自2017年以來,交通銀行的成本收入均未高於32%,其中2019年最低,為30.11%。而郵儲銀行2017至2019年成本收入比依次為61.57%、56.41%、56.57%。
那麼,郵儲銀行成本收入比為何如此之高?
往下繼續解析。
(三)
成本收入比,通常以業務及管理費除以營業收入來計算。
工商銀行是成本收入比最低的一家國有銀行。根據該行統計口徑,業務及管理費包括職工費用、固定資產折舊、資產攤銷和業務費用等四大部分。其中,職工費用佔比最高,達到63.78%;業務費用佔比次之,達到28.38%。
在業務及管理費的計算口徑上,第六大國有銀行——交通銀行則將折舊和攤銷合二為一,剩餘的兩項是職工薪酬及福利、業務費用。查閱年報發現,在交通銀行去年的業務及管理費中,職工薪酬及福利佔比也最大,為49.47%;業務費用次之,佔比38.35%。
而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郵儲銀行業務及管理費結構方面,員工費用佔比並非最大,僅為31.95%。相比之下,「儲蓄代理費及其他」則是郵儲銀行業務及管理費的最大來源,佔比高達48.63%。
年報顯示,郵儲銀行去年僅「儲蓄代理費及其他」便高達761.53億元,較上年增加31.41億元,增長4.30%。至於原因,主要是代理網點吸收的客戶存款規模增長所致。按照郵儲銀行方面的界定,該行「儲蓄代理費及其他」主要是就代其吸收存款而支付給郵政集團及各省郵政公司的儲蓄代理費。
(四)
與其他國有銀行不同,郵儲銀行具有獨特的「自營+代理」運營模式,其中代理網點更是佔據絕大多數,而這也使得郵儲銀行的業務及管理費結構與其他國有銀行不同。實際上, 「儲蓄代理費及其他」正是郵儲銀行有別於其他銀行業務及管理費的構成內容。
除自有營業網點開展商業銀行業務外,郵儲銀行大量委託郵政集團及各省郵政公司利用其下設的經批准取得金融許可證的網點。截至去年年末,郵儲銀行共有營業網點39638 個,其中自營網點7918個,佔比19.98%;代理網點31720個,佔比 80.02%。
以網點總數來看,工商銀行也不及郵儲銀行。截至去年年末,工商銀行營業網點為15784個。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雖然網點數量不及郵儲銀行,但在資產體量方面,工商銀行遠遠大於郵儲銀行。前者資產超過30萬億,後者則為10萬億左右。
可以看到,在業務及管理費規模方面,工商銀行多於郵儲銀行。比如,工商銀行去年業務及管理費為1990.50億元,郵儲銀行則不到1600億元。但由於工商銀行創收能力更強,使其成本收入比遠遠低於郵儲銀行。數據顯示,去年工商銀行實現營收8551.64億元,而郵儲銀行營收為2768.09億元。
與交通銀行相比,以「儲蓄代理費及其他「為主的業務及管理費則明顯對郵儲銀行的成本收入比構成拖累。去年,郵儲銀行的業務及管理費是交通銀行的兩倍多。前者為1565.99億元,後者是665.6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