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味地黃丸是指哪六味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六味地黃丸,六味地黃丸到底指的是哪「六味」?其有哪些功效?服用六味地黃丸的注意事項是什麼?新華網走進仲景宛西製藥,採訪了河南中醫藥大學藥學院董誠明教授,為大家一一解答。
2
六味地黃丸的前世今生
六味地黃丸,溯本逐源,本由張仲景《金匱要略》所載「腎氣丸」一方化裁而成。初名地黃丸,首見於宋代名醫錢乙所著《小兒藥證直訣》。
錢乙是宋代著名兒科醫生,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受召到汴京治好太子的病後,得到皇帝的重用和賞賜,名滿京城。
出身民間的錢乙成為太醫後,不免使其他太醫嫉妒,常常有「錢乙治好太子的病不過是巧合罷了」「錢乙只會用土方,真的醫經恐怕懂得不多」之類的質疑。
一天,有位太醫拿著錢乙開的兒科方子來「討教」。他略帶嘲諷地問:「張仲景《金匱要略》的地黃丸有八味藥,而你這方子只有六味,好像少開了兩味藥,大概是遺忘了吧?」錢乙說:「張仲景的八味地黃丸是給大人用的。小孩子陽氣稚嫩,所以減去肉桂、附子這兩味壯陽的藥,製成六味地黃丸,免得孩子吃了過於暴熱而流鼻血,你看行嗎?」這位太醫聽了,連聲道佩服。
後來六味地黃丸方子流傳開來,又編入《小兒藥證直訣》一書,直到今天仍廣泛運用於臨床。
3
關於六味地黃丸的常見疑問
Q:
六味地黃丸功效是什麼?
A:
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主要用於腎陰虛引起的潮熱盜汗、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等症狀。
Q:
六味地黃丸飯前用好還是飯後用好?
A:
因為六味地黃丸有滋補功效,空腹更利於藥效吸收完全。一般在飯前30~60分鐘服藥。因為在胃空狀態下,藥液能直接與消化道黏膜接觸,較快地通過胃入腸,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揮作用,不致受胃內食物稀釋而影響藥效。如果飯前忘記服用或者腸胃較弱的患者,可以在飯後30~60分鐘服藥,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直接刺激。
Q:
用淡鹽水送服藥效會更好嗎?
A:
中醫推薦用淡鹽水服用六味地黃丸,以達到引藥歸經的作用,鹽,味鹹,性平,歸腎經,能引藥入腎,調味和中,益腎潤燥,有助於增強療效。具體做法:取食2克,加45度左右溫開水100毫升,攪拌溶化即可。
但要注意的是腎臟疾病、高血壓病、心衰病人等群體,以及其他需限制鈉鹽攝入的人群,應避免用鹽水送服。
若是沒有淡鹽水,溫開水也是可以的。服藥期間忌辛辣、油膩,不能熬夜,生活作息配合得當有助於六味地黃丸藥效的發揮。
Q:
女性可以用六味地黃丸嗎?
A:
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主要用於腎陰虧損引起的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白髮脫髮、潮熱盜汗等症狀。中醫講究辨證治療,不同的疾病,由於證型相同,就可用同一種藥物。因此,若是女性出現腎陰虛,也是可以對證服用六味地黃丸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