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俄羅斯新病毒性疾病確診病例數仍大幅上升。俄羅斯聯邦確診病例數已超過30萬,使世界確診病例總數僅次於美國(超過150萬)。普京總統提出了一些強有力的防疫措施。
俄羅斯高校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專業優勢,承擔社會責任,成為俄羅斯抗疫的一支重要力量。
首先,俄羅斯各大高校在疫情期間組織線上遠程教學,保證教學大綱的進度。
在疫情暴發之初,俄羅斯聯邦科學與高等教育部就籤署命令,建議使用電子學習和遠程教育技術的教育計劃。
俄羅斯高校也紛紛開展遠程教學,學生們可以對講座進行視頻錄製,以便反覆觀看,查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據數據顯示,目前已有超過80%的俄羅斯高校採用了遠程教學。
除此之外,許多高校還開設了線上心理諮詢和輔導,以幫助學生緩解在疫情期間的心理壓力。為了確保教育方案的實施,包括學生通過相關教育方案的考核,俄羅斯高校所有的畢業考試和入學考試都將在線上舉行。儘管目前俄羅斯的疫情依然非常嚴重,但教學工作還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其次,多所俄羅斯高校徵召志願者,為疫情防控提供服務保障。
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的學生志願者幫助那些目前處於自我隔離狀態無法出門的老年人購買食物和藥品,並送貨上門。他們的服務範圍覆蓋聖彼得堡及其周邊的村莊和城鎮。
託木斯克國立大學的學生食堂每天為當地醫院的醫護人員和志願者提供100份免費餐食。該大學的工會還向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陷入困境的學生派發了353個食品包。
喀山聯邦大學的志願者向本校年長員工和預科系的國際學生發放了68個食品包。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的志願者向大學工作人員和學生發放了165份食品和藥品。
再次,醫學院學生奔赴抗疫一線,彌補醫務人員人手的不足。
俄羅斯衛生部和俄羅斯科學與高等教育部分別發布了第378號和第619號命令,「關於組織學生接受高等醫學教育課程的實踐培訓,以對抗新冠肺炎疫情在俄羅斯聯邦的蔓延」。命令要求醫學院高年級的學生自5月1日起參與到抗擊疫情的工作中來,到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中帶薪實習,預計可以動員4萬多名「準醫生」。但是,許多醫學院的學生在該命令發布之前就主動奔赴抗疫前線。
僅為莫斯科的醫院和診所提供幫助的醫學院學生就有4500名,其中包括莫斯科國立謝東諾夫第一醫科大學、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等高校的學生。迄今為止,已有超過1000名莫斯科國立謝東諾夫第一醫科大學的臨床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參與到了抗擊新冠病毒的鬥爭中。他們中的一些人擔任地區醫生,為家庭患者提供護理和門診就診服務。
另一些人則直接到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中工作,協助醫生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甚至有些學生還會出現在傳染風險最高的「紅區」。
莫斯科國立謝東諾夫第一醫科大學臨床中心還為新冠肺炎患者準備了2000個床位,以應對莫斯科床位緊張的局面。
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的347名本科學生、8名碩士研究生和107名臨床研究生也奔赴一線。他們中的一些人在本校的臨床診斷中心為醫生提供幫助,負責記錄住在宿舍裡的同學的身體情況,還有一些人前往醫院重症監護室,幫助穩定重症患者的狀態。
遠東聯邦大學生物醫學學院的15名學生志願者到符拉迪沃斯託克的診所和醫療中心工作。他們幫助完成疑似患者的身體檢查,負責消毒和文檔管理工作。此外,遠東聯邦大學的醫學院學生也積極響應當地政府的號召,前往兒童診所、康復中心和醫院協助工作。在專職醫生負擔急劇增加的情況下,這種幫助無疑是雪中送炭。隨著疫情的日益嚴重,越來越多的醫學院學生加入到了救治新冠肺炎病人的醫療隊伍中來。
最後,俄羅斯高校相關科研部門研究新冠病毒,攻堅克難,展開科學抗疫。
國立科技研究大學「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實驗室利用3D印表機為傳染科的醫生生產可重複使用的透明聚合物防護面罩,目標是每周生產1000個。這是志願者項目「創造者對抗冠狀病毒」 (Makers against COVID)的一部分。該項目已經吸引了聖彼得堡國立信息技術機械與光學大學等高校的參與。
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的研究人員還開發了一種銅納米粒子為基礎的消毒劑,提高了消毒效果。
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的能力中心、FabLab實驗室和青年創新技術中心聯合為醫生生產並提供了420套防護服和80個可重複使用的口罩。
託木斯克理工大學的專家們根據醫生的建議改進了防護面罩、護目鏡和口罩的設計。防護設備在3D印表機上用軟塑料製成,使得防護物品與皮膚的接觸更加緊密,同時可以減少因長時間佩戴而產生的不適感。
除此之外,位於下諾夫哥羅德的羅巴切夫斯基國立大學工程中心參與了醫院急需的人工呼吸機生產。
康德波羅的海聯邦大學現代能力發展中心的工程師也使用3D列印的方法生產了16個用於呼吸機的適配器。莫斯科工程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為新冠肺炎患者設計了獨特的生命支持設備。這種設備可以通過產生一氧化氮來疏通小血管來緩解肺炎的症狀。他們還計劃將這種設備用於心臟病患者的治療。
不僅如此,一些高校還對新冠病毒的機理進行研究。遠東聯邦大學生物醫學學院DNA檢測實驗室一直在積極跟蹤冠狀病毒的傳染源,實驗人員每天使用最先進的設備對新冠病毒進行100多次測試。實驗室還配備了一個智慧機器人,可以分析危險疾病病原體的DNA和患者的基因組。
同樣,聖彼得堡國立大學算法生物技術中心的生物信息學專家參與了SARS-CoV-2的基因組測序。目前,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成為全世界醫生和科學家關注的焦點。
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每天報告新的病例成千上萬,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經演變成一場全球大流行:隨著病毒在全球傳播,其遺傳信息不可避免地會發生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監測SARS-CoV-2基因組的變化將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了解冠狀病毒的來源以及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出於這些目的,研究人員正在探索病毒的不同變種。
目前,來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個拭子樣本已用於基因組測序。研究人員表示,病毒正在發生變化,病毒變異越快,開發的疫苗在某一時刻失效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對科學家來說,了解他們正在處理的是哪一種病毒變異類型以及來自哪裡是十分重要的。另外,為新冠肺炎患者輸入康復患者的血漿被視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專家認為,這種方法將特別有助於重症患者的救治,因此莫斯科國立謝東諾夫第一醫科大學血液中心已經開始儲存捐贈者的血漿。與此同時,喀山聯邦大學基礎醫學與生物研究所也正致力於開發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總之,由於俄羅斯缺乏相對完整而堅實的社區防控體系,在疫情尚未結束、考驗仍在繼續的情況下,俄羅斯高校必將擔負起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成為疫情防控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