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注 新 港 人 傳 遞 正 能 量
香港新移民 互助文明社群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隨著粵港澳疫情好轉,三地正磋商放寬口岸檢疫,允許符合條件的三地居民豁免隔離。
林鄭月娥進一步指出,除了在內地設廠的港商外,律師、會計師等提供專業服務的人士亦可申請豁免檢疫,目前三地正研究互認病毒檢測結果,希望盡快公布相關安排。提供專業服務的人士,包括律師、會計師、創科人士,或是需要在內地醫院提供服務的醫務人士都在豁免之列。林鄭月娥提到,三地正研究加強互認病毒檢測結果,希望市民跨境時能以手機等電子設備展示檢測結果,類似內地使用的「健康碼」。「『粵康碼』與『澳門健康碼』互認,操作流程簡單,為符合對方『綠碼』(表示健康)條件的人員提供轉碼。」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有關負責人稱,通過回鄉證登錄「粵省事」小程序、或「粵康碼(入境人員)」H5端的綠碼用戶,均可把自身「粵康碼」轉碼為「澳門健康碼」。該負責人指出,粵澳健康碼互認,但後臺服務不作互聯,符合兩地法律;而個人自願提出轉碼,保護個人隱私;加上轉碼資料全程加密,保障信息安全。通過兩地健康碼互認,可減輕對兩地之間入境防疫的壓力,亦更加方便跨境人員在目的地活動,加快恢復兩地居民的正常交往和生活秩序。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資料圖片/黃舒慧攝)
新冠肺炎疫情緩和,惟本港昨日(12日)新增一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初步確診個案,連續23日「零本地感染」紀錄斷纜。
根據專家指,需要連續28日沒有本地確診個案,疫情才算受控。
據悉,該名66歲女病人居於梨木樹邨第五座,日前於葵湧伍若瑜夫人普通科門診求醫。消息指該病人無外遊紀錄,亦沒有接觸確診病人,媳婦及孫兒都有病徵,已入院觀察。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早(13日)在港臺節目《千禧年代》中稱,這名患者背後起碼還有一宗確診個案,甚或有一個隱形群組,認為需叫停各項放寬措施。
他認為當局需認真追查病毒源頭,建議安排梨木樹邨第五座的所有住戶接受病毒檢測,找出無病徵感染者。
檢疫人士所居住的大廈名單只更新至3月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說,這名新患者比較令人擔心,因為她的感染源頭不明,亦無外遊紀錄,即是背後肯定起碼還有一宗確診個案,甚或有一個隱形群組,放寬措施需叫停。
何估計,患者的感染源頭有機會是外國回港、曾接受家居強制檢疫人士。他指出,衞生署的「根據香港法例第599C章正在接受強制檢疫人士所居住的大廈名單」只更新至3月,患者所住梨木樹邨曾有48人接受檢疫,當中第五座有三人,但暫未得知過去一個月,該邨是否有人接受檢疫。
社區做測試數目不足
何栢良指,本港的檢測數目不足夠,政府亦沒有分類公布過檢測數字,無從考究檢測的地區分布,希望政府能公開透明,定期公開資料。
他又稱,截至5月5日,本港一共進行了700,000個病毒測試,由3至5月每日門診測試數目持續下跌,從日均1000個樣本,銳減至日均200個,反映在社區做的測試數目不足。他表示,現時社區存在低頻率傳播,測試數目少會令發現個案滯後。
患者周六求診 昨日才有結果
何續稱,該名新患者上星期五發病,星期六求診並提交樣本,但昨日下午才有檢測結果,事隔足足四日。他表示,當局需檢視為何需時四日才得出結果,指出等候結果期間亦可能引發傳播。
何栢良認為當局需認真追查源頭,而擴大測試數目是關鍵。他建議當局安排梨木樹邨第五座的所有住戶接受病毒檢測,或可參考內地和外國的做法,在邨內擺設街站,盡力找出無病徵感染者。
免責聲明:(我們重在分享,圖片、文字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有的呢,掃碼關注「我要入群」就可以了呢!
本平臺堅持無償互助的原則
推動新來港人士在港安居樂業
為新移民提供優質的網際網路傳播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