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日夜常煩擾;一日看三回,希望花開早… …」這首歌正是我最近的心情寫照。
上月去果園採風,見閨蜜娘家屋簷下好幾盆對蘭。那鬱鬱蔥蔥的闊葉、朝氣蓬勃的長勢,一下子就讓我愛上了。於是,迫不及待拿個小鋤去挖。挖的時候,我以為挖出球莖即可,不料她老爸說,「沒根怎麼活?」閨蜜一把奪過我手中的鋤,再給我挖出一蔸完整的。回到家立即找盆移植,管它有沒有根,都栽進花盆裡,第二天早起發現它精神抖擻,知道它來我家不「認生」,連那蔸沒根的花葉也是,竊喜,「連它都活過來了!」於是,每天澆淘米水,精心養育在客廳裡。只要回了家,我的目光時刻不離這兩株對蘭。然而,兩三天之後,卻發現它葉片漸漸發黃、枯萎。我的心情由起初的驚喜而變得懊惱,「此花又會被我養死去麼?」老公見我對著新盆栽唉聲嘆氣,問我,「這玩意你是從什麼環境裡弄來的?」「她家屋簷下,菜地邊。」「那你把花搬到屋外去,放到過道上,不必多理睬,讓它日曬夜露去吧。」好吧,反正放家裡也活不成,那就不如搬到外面去,懶得管了。不過還是跟搞衛生的老人說了一聲,不讓他當垃圾搬走。
第二天,雨。綠色的葉子沒多少轉機,依然是枯萎泛黃的;第三天天晴,葉子似乎不那麼耷拉,稍微有點生氣;到了第四天,復活啦!漸漸的,一天一個樣,每天給我欣喜。一周過去,發現它居然長出枝幹,頂上有一個花苞,它要開花啦!每天出門去上班,我忍不住要拿出手機,給它拍下一張照片。從此,我靜待花開… …
其實,每個孩子也是一顆花的種子。因為花期不同,種下去之後,有的花,春天一來就絢麗極致;有的花,幾度寒暑才會綻放;也有的花終其一生都不含苞,因為他的終極目標是參天大樹。父母所要做的,就是細心呵護、耐心陪伴、默默耕耘,慢慢看其長大,陪著他一起享受陽光,一起櫛風沐雨。
我家兒子只剩下一個月時間就要高考。當他藝考回來後,我有些焦慮:他比同班同學少上八、九個月的文化課,高考只剩下不到百天,咋辦?回來第二天就是入學考試,結果排列全班最末。他自己都感到震驚,「我怎麼會這樣?我不應該這樣啊!」看著他焦躁的神情,我給他出謀劃策,「媽媽來陪讀,租個房子給你洗衣做飯,好嗎?」他想了良久,痛定思痛後,神情決然地對我說:「不用啦!我要住寢室,要和同學們在一起,我一定會把成績搞上去的。」兒子強烈阻止我,讓我放寬心,他自己有分寸,有計劃和步驟怎麼把學習搞上去。既然如此,我也樂得放手,靜待花開。
一模,37名;二模,18名,火箭般飛速進步。我只需每周去學校給他送兩次晚飯和生活費,和他一起聊聊學習與生活的瑣碎,僅此而已。而在此其中,我分明看見他在茁壯成長,他在拔節吐蕊。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耐心紮實的積累是為厚積薄發做的準備,靜待花開的過程是花兒在吸取更多的養分,尋找「一綻驚人」的時機。
靜待花開,是蟄伏與堅韌;
靜待花開,是歷練與淡定;
靜待花開,是持之以恆和耐心沉澱… …
收此境藏於心底,縱使明日萬劫不復,也安然入眠,厚積薄發,盼明日,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