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馬拉度納的女兒詹妮娜·馬拉度納在社交網站上發布消息:「在城市裡幫我找到他。」並附上了一張她父親的塗鴉照。
隨後在阿根廷時間中午12:15,傳出「一代球王」馬拉度納因心肺驟停而猝死的消息。
一時間,全世界球迷為之震驚!雖然馬拉度納已淡出足壇多年,偶爾爆出他的消息也總是與負面新聞有關,如今突然去世,還是讓鍾愛他的球迷非常震驚和悲痛,他今年才60歲啊!
人生在世,終有一別。巨星的隕落,尤其讓人沉痛……
馬拉度納女兒和前妻
所有逝去的人,只是先走一步而已。
11月28日,馬拉度納的另一個女兒達瑪·馬拉度納在社交平臺上深情告別自己的父親:
達爾瑪悼念父親
從前我非常害怕死亡,但我現在不再害怕了,因為我知道那是我能再次見到你並再次擁抱你的時刻。
我已經開始想念你了。儘管你的離開讓我的心裡空出了一大塊,但我會堅持走下去。我愛你,爸爸!我將用自己的餘生繼續愛你,繼續捍衛你,因為我始終感激我們共同度過的那段時光。我很難過,但我會繼續前進,走向那個我們將會重逢的終點。我會多多練習你最愛的那首歌,這樣我們就能在再次見面時一起唱了。
「愛你並不是一件辛苦的事,回憶起過往的點滴,我從沒想像過自己的生活中沒有你。如今我的身邊有世界上最好的丈夫,和一個支持我繼續走下去的女兒。生活就是這樣吧,我們不久後會再相見!我會用幾株雛菊來裝點你的球襪。請你再看我一眼吧,就像在我們的照片中那樣!我永遠愛你!
有人說回憶馬拉度納,就是回憶我們的青春年代。
說得沒錯,雖然馬拉度納的黃金時代屬於上世紀80年代,對於當今的年輕人來說,似乎非常遙遠了,但在他存在的這麼多年,卻沒有人能取代他「球王」的殊榮。
少年馬拉度納
1960年,迭戈·馬拉度納出生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郊區的一戶貧民家庭,家中有8個孩子,他排行老五,前面4個都是姐姐。
在馬拉度納3歲時,他從父親那裡得到一隻皮革製作的足球,從此,他熱愛上了足球,和很多拉美孩子一樣,成為街頭足球少年。到10歲時,馬拉度納已是技驚四座。
曾經在攝像機面前,這個非同凡響的小男孩說自己的夢想就是為阿根廷國家隊踢球。
馬拉度納的父親當時是一名搬運工,每天辛苦工作,勉強養活一家10口人。雖然生活艱難,但他對兒子踢球非常支持,小心地呵護兒子的足球天分。他每天將兒子的鞋子擦得鋥亮,對兒子的前途滿懷信心,認為他可以超過貝利,甚至可以更好。
馬拉度納和家人
馬拉度納的母親多娜·託塔是一個甘於為家庭和孩子奉獻自己的人,在兒子的職業生涯中,母親從未缺席。她一直陪著兒子,度過無數艱難和黑暗的日子。馬拉度納深愛自己的母親,他總能從母親身上找到安慰和信心。
在馬拉度納的自傳中,他描述了母親養育孩子,操持家庭的艱辛和不易。13歲那年,馬拉度納開始意識到母親為了他們這幾個孩子所做的犧牲。母親每次端飯上來總說自己胃很疼,不想吃。於是剩下的飯菜就都分給了孩子們,「但其實母親從未胃疼過。她撒了一個多麼大的謊言,這是一個多麼愛我們的老太太」。
馬拉度納也沒有讓父母失望,他從10歲進入阿根廷青年人俱樂部的少年隊開始,就一直是教練的寵兒,一路過關斬將,15歲就被列入了阿根廷甲級職業比賽的名單,創造了阿根廷國內聯賽的一項紀錄。
青年馬拉度納
1981年6月,21歲的馬拉度納隨博卡青年隊獲得阿根廷甲級聯賽冠軍。
第二年,他以當時創紀錄的900萬美元轉會費,加盟西甲巴塞隆納隊,從此開始了他徵戰歐洲的旅程。
1984年7月5日,馬拉度納又以創紀錄的750萬美元的轉會費加盟義大利那不勒斯隊,CNN曾經報導稱:「義大利最貧窮的城市買到了世上最昂貴的球員」。
當時的那不勒斯正處於發展的十字路口,失業率居高不下,城市管理不善。而那不勒斯人將馬拉度納看作這座「無望」城市希望的化身。
馬拉度納也不負眾望,帶領這支意甲的中下遊球隊,兩度登頂意甲冠軍。他給那不勒斯人帶去了歡樂和希望,那不勒斯人也對馬拉度納表達了無比的熱愛和眷戀。
作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足球運動員,馬拉度納不僅擁有南美球員精準的腳法和極其嫻熟的帶球技術,他也有很好的大局觀,無論在俱樂部還是在國家隊,他都是絕對的精神領袖,是球隊的靈魂人物,可以將球隊整體盤活。
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盃,是馬拉度納被捧上神壇的輝煌時刻。26歲的馬拉度納在八強賽中,以兩個經典進球將阿根廷帶上了足球之巔——世界盃冠軍寶座。
這讓不久前剛剛在馬島戰爭中被英軍羞辱的阿根廷人揚眉吐氣,重新挺直了腰杆,而馬拉度納也因此成為阿根廷的民族英雄。
這是一場復仇,它被阿根廷媒體和民眾普遍解讀為:英國人軍事強大,但我們阿根廷人更聰明!
這夢幻般的成功讓所有阿根廷人陷入瘋狂,馬拉度納也充分享受了人們山呼海嘯般的掌聲,可以說1986年的世界盃,就是屬於馬拉度納一個人的世界盃!
「上帝之手」
在南斯拉夫導演庫斯圖裡卡拍攝的關於馬拉度納的紀錄片《庫斯圖裡卡眼中的馬拉度納》中,有這樣一個令人動容的片段,馬拉度納在舞臺上唱起一首寫盡他一生的歌——《上帝之手》。
他出生在貧民窟,這是神的旨意。
我奮力生長, 掙扎存活/,並面對逆境;
我曾如履薄冰,只為謀求成功。
……
視頻中,越來越多的朋友湧上臺,馬拉度納將自己的女兒攬進臂彎,他們隨著旋律一起唱著、跳著、搖擺著,感性而深情!這是一場所有人的盛會,馬拉度納高興地像個孩子。
在《庫斯圖裡卡眼中的馬拉度納》中,導演用鏡頭再現了球王最真實的一面。那個時候的馬拉度納減肥成功,也戒毒成功。
在鏡頭前,馬拉度納第一次向全世界承認,他從巴塞隆納時期就開始偷偷吸毒,並懊悔而無奈地表示,他其實從來都知道,一個不吸毒的馬拉度納會是一個如何完美的球員!
因為毒品,馬拉度納的職業生涯遭遇嚴重危機。
1994年的美國世界盃,馬拉度納率領阿根廷隊在取得兩場連勝後,因為藥檢陽性被取消了繼續比賽的資格。失去馬拉度納的阿根廷,猶如失去靈魂,最後以兩場失利結束了那次黯淡的世界盃之旅。
很多阿根廷球迷都把阿根廷的失敗歸罪於國際足聯對馬拉度納的處罰,他們堅信,如果馬拉度納還在賽場,阿根廷根本輸不了。
但實際上,這確實更多是馬拉度納個人的問題。
關於馬拉度納吸食毒品的問題,早在1987年巴塞隆納就開始了,從偷偷吸食到被媒體公開,長時間服用毒品讓他的身體健康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中年馬拉度納
2000年1月4日,馬拉度納在烏拉圭度假時就曾因吸食過量毒品而誘發心臟病。
2004年4月20日,馬拉度納在觀看博卡青年隊比賽時突然倒下,隨即被送往醫院搶救,接受了胃繞道減肥手術。
退役之後,馬拉度納曾經多次入院,心臟和肺部都出現過病症,甚至一度病危,糟糕的健康狀況成為馬拉度納一直是他擺脫不了的陰影。
除了球技炫目精彩外,馬拉度納在私生活方面也極其多姿多彩,他曾自爆與許多女人發生過關係,即使到了50多歲,他也是風流不止。
1989年,28歲的馬拉度納與青梅竹馬的克勞迪婭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兩人育有兩個可愛的女兒。
馬拉度納與前妻及孩子們
在馬拉度納的自傳中,他花了整整13個章節來講述自己同前妻之間的愛情,可見他們曾經感情是非常甜蜜的。
但這段婚姻在2004年就結束了。由於馬拉度納私生活太過放縱,克勞迪婭實在無法忍受,就像她父親所說,即便是天使也有無法忍受魔鬼的時候。
可以說在感情方面,馬拉度納是出了名的「渣」,他的私生活極其混亂,且口無遮攔。
離婚後的馬拉度納更是完全放飛自我,換女朋友如家常便飯。
馬拉度納和小女友
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上,58歲的馬拉度納公開和90後女友旁若無人地親吻,引得眾人側目。
有人評論馬拉度納:「一面是人人敬仰的偉大球王,一面是人人唾棄的無恥渣男,馬拉度納的雙面人生讓人無語。」
混亂的私生活也讓媒體沒少做文章,甚至沒有人能確定他究竟有多少個私生子。
「當我手捧大力神金杯,在玫瑰宮的陽臺上跟民眾對話時,我感到自己就是胡安·多明戈·庇隆。一直以來我都是庇隆的支持者,為了繼承我母親的遺志,也為了艾維塔(庇隆夫人),我也會一直支持他直到我死去的那一天。」
這是馬拉度納在他的自傳中的一段話,其中表明了他的政治主張。他聲稱他沒有對他的國家袖手旁觀,因為他愛他的祖國。
馬拉度納
一直以來,馬拉度納都是庇隆的支持者和擁護者。作為一個窮人家出身的孩子,他天生就對下層民眾懷有憐憫之心,並且在政治上抱有幻想。
1997年,馬拉度納退役後,毒癮問題一直纏繞著他,甚至一度危及生命。隨後他被邀請到古巴接受治療,在古巴休養了4年後,他成功戒除了毒癮。
在古巴時期,馬拉度納和古巴領導人卡斯楚成為朋友,他們經常一起談論政治問題。卡斯楚在政治上的見解令他深受啟發,馬拉度納甚至稱卡斯楚是他的第二位父親。
他在腿上紋著卡斯楚的肖像,右臂則紋著阿根廷民族英雄切·格瓦拉的頭像,他形容這是兩個最偉大的阿根廷人在同一身軀上。
馬拉度納和卡斯楚
馬拉度納後來一直支持整個拉丁美洲的左翼運動,並和委內瑞拉領導人查維茲成為好友。他曾經說過:」我喜歡女人,但我也愛上查維茲。」聲稱他是一位民族巨人。
2013年4月,馬拉度納參觀了烏戈·查維茲的陵墓,並號召委內瑞拉人支持馬杜羅,以延續查維茲的社會主義的遺產。
馬拉度納信仰社會主義,但也走入了一個極端。他以個人行動抵制和譴責美國,他說: 「我討厭所有來自美國的東西。我用盡全力討厭它。」
他截然地將這個世界分成了黑白對立,他的行動總是受情緒左右。雖然他同情下層民眾,但他並沒有更好的辦法來實現他的政治理想。
但民眾喜歡他,擁護他,對他而言,也許這就夠了!
馬拉度納的一生有許多光輝燦爛的時刻,縱觀他的一生,大概沒有比1986年世界盃對陣英格蘭隊的那場比賽更讓他感覺夢幻了。
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盃,26歲的馬拉度納此時已是享譽足壇的巨星。
這一年,央視第一次完整轉播了世界盃的全部賽事,中國球迷在電視機前也完整觀看了「馬拉度納一個人的世界盃」。
激動人心的捧杯時刻
在這屆世界盃上,馬拉度納作為阿根廷隊的隊長,在1/8決賽對陣英格蘭時打入石破天驚、永載史冊的兩個進球:「上帝之手」和「世紀進球」,幾乎以一己之力將阿根廷送上了世界盃冠軍的寶座。
這是足以令人瘋狂的比賽,是球迷心中最為經典的進球,沒有之一。
馬拉度納和女兒達爾瑪
女兒拉住被激怒的馬拉度納
天才的另一面是魔鬼,用這個詞來形容馬拉度納也是恰如其分。
1994年2月,離開那不勒斯不久的馬拉度納,面對門外守候的記者,他情緒難以控制,竟然用氣槍朝記者射擊,幸虧沒有傷人,但這場官司花了八年時間才審理結束,馬拉度納被判處兩年監禁,緩期兩年。
2013年,馬拉度納在一架飛往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航班上毆打一名同機乘客。下飛機以後,他又在高速公路上停車,並撿起地上的石頭砸記者。
這位綠茵場上的天才,在場外始終被任性、毒品、藥物以及混亂的私生活等負面新聞纏繞。
女兒達爾瑪是馬拉度納的掌上明珠,也是他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深陷毒品泥潭時也只有女兒才能喚醒他的罪惡感:「每天我吸完毒回到家裡,看到我的女兒我都很害怕,我只能把自己鎖進浴室。」
2008年,馬拉度納回到阿根廷國家隊擔任主教練。他已經無需再證明自己是一個偉大的球員,但在教練的位置上,他並沒有太多的經驗。
2010年,我們在南非世界盃上又看到那個感性而激情的馬拉度納,或高興、或失望、或痛苦,所有的表情都寫在臉上、表現在肢體語言上。因為有天才梅西,他對那次的世界盃抱有很大的希望,他也想在教練的位置上證明自己。
馬拉度納擁抱梅西
小組賽輕鬆過關,但在7月3日的1/4決賽上,面對嚴謹的德國戰車,阿根廷以0:4慘敗。
賽後在走向更衣室的通道上,記者拍下了馬拉度納抱著女兒痛哭的畫面,一旁是德國隊主教練勒夫。回到更衣室,馬拉度納繼續痛哭。
2010年南非世界盃,馬拉度納抱著女兒強忍淚水
2010年世界盃後,在7月28日,阿根廷足協宣布了國家隊教練馬拉度納的離任。
其實對於第一次做國家隊主教練的馬拉度納來說,這場失敗似乎也能接受,但球迷們總是遺憾,或者因為太過偏愛阿根廷隊,希望可以看到他們走得更遠。
自我塑造是一個人在充分理解這個世界之後,對自己進行的管理和約束。但有些人天性爛漫,他們蔑視規則,討厭灰色地帶,不願將自己套進規則的桎梏中,但他們又有能力影響或改造這個世界,馬拉度納也屬於其中之一。
當我們指責一個不自律的人如何糟糕時,我們看不到他們糟糕背後的痛苦和無奈,我們不是他,我們只能試著理解他的純粹與邪惡。
馬拉度納雖然早已走出他童年的貧民區,但並沒有走出那個世界曾帶給他的快樂和窘迫。他很留戀自己童年生活過的地方,還保留著那裡的家。每每談及自己的出生地,馬拉度納都帶有強烈的情感,有摯愛,亦有憎恨。
這一切註定使他無論走得多遠,都不能改變他出生的印跡。小時候沒有優越的生活條件,沒有良好的教育,不受精緻利己世界規則的約束,更主要因為他暴烈而純粹的性格,使他無法虛假地迎合世人的期待。
他很孤獨,很多時候他不被世人理解,他也理解不了世人,以及他們所奉行的那一套規則。
他只是純粹熱愛足球,他痛恨那些為了一己利益而出賣足球的人。
球迷站在球場外觀看馬拉度納踢球
即使站上世界之巔,他也只是那個從首都貧民區走出來的馬拉度納,他同情窮困掙扎的人們,憎恨這個世界的不公和壓迫。
即使他見過再多的大人物,他依然還是那個屬於足球的、純粹的馬拉度納。
他不會妥協,也不會放棄。
11月25日中午12:50,當時在家的馬拉度納突然失去意識,心臟驟停。有9輛救護車趕到並實施搶救,但已回天無力。
在生前最後一次採訪中,馬拉度納似乎預感到了自己的命運,他深有感觸地說:「感謝曾經踢過足球,因為這項運動給了我快樂、自由,讓我用雙手觸碰到了天空,感謝足球。我要在自己墓碑前說,感謝足球。」
民眾送別馬拉度納
在庫斯圖裡卡拍攝的紀錄片結尾,有兩個布宜諾斯艾利斯街頭歌手為馬拉度納演唱「假如我是馬拉度納」:
假如我是馬拉度納,我將不再犯錯。假如我是馬拉度納,我將隨時迷失。假如我是馬拉度納,有一場比賽需要我去贏……生活就是黑白的賭博,生命在其中延續……
站在一旁的馬拉度納戴著墨鏡,悄然淚下。
毫無疑問,馬拉度納是一名極具爭議的人物,《紐約時報》的評價他:「越混亂越美麗,越黑暗越光明。」這是他展示給這個世界的兩面。
美國記者戴夫·齊林曾在《國家》雜誌上撰文:「他的生活充滿激情和反叛,他總是站在反對帝國主義,尋求拉丁美洲和全球南方自決的立場。他是八個孩子中的老五,生活在缺乏水電的環境中,他一刻也沒有忘記過自己的出身。他可能只是有著過於寬廣的心胸。」
馬拉度納去世後,戴夫·齊林在推特上悼念:「我撰文表達對迭戈·馬拉度納政治觀的欣賞:他是受壓迫者的朋友,被遺忘者的同志,美式帝國主義圖謀的敵人。願他安息。」
願馬拉度納安息!全世界熱愛足球的人永遠都不會忘記他曾經帶給這個世界的精彩!
參考資料:1、《馬拉度納自傳:我的世界盃》
2、紀錄片《庫斯圖裡卡眼中的馬拉度納》
3、馬拉度納自傳《我是迭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