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76 人與前火箭總經理莫雷達成五年合約
曾經何時,nba火爆全中國,每當美國nba球員來華訪問,總是能夠吸引非常龐大的粉絲和目光,nba也承載著無數人的青春。然而,今天,莫雷與76人隊達成了五年長年,可以看出我們確確實實高估了中國市場在美國人心中的地位。也可以看出NBA它這個聯盟的 魄力,不怕失去中國市場的勇氣乃至其複雜性。
也可以看出,在NBA這個環境裡,並不認為莫雷言論有問題,也不擔心會影響中國市場。
莫雷離職時,央視體育評論,可以說是慷慨激昂:希望莫雷先生一路走好。在很多人眼裡,是中國市場導致了莫雷的最後辭職。
真的給人的感覺就是:你看我央視一復播,莫雷就被迫辭職了,中國市場很重要,感覺莫雷辭職是中國巨大的市場的功勞,是央視的功勞一樣。不知道央視目前的臉疼不疼?復播 NBA 和莫雷辭職的的時候,大家那是自信滿滿,可如今,莫雷辭職恐怕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十幾天後,莫雷走馬上任76人,擔任籃球運營總監一職,想比於之前在火箭,他的職務權力更大,發展機遇不輸在火箭,甚至會比在火箭過的更好,能更好的管理球隊,比總經理職務都高。
nba與中國,與各大直播平臺還會又聯繫嗎?恐怕還會像今年一樣,如同死水一般。
說實話 76人幹出這件事還真不意外。為什麼呢?還記得 18 年左右嗎?雷迪克的「chink事件」。在給中國球迷送出祝福的視頻裡用這個詞,其性質比莫狗也好不了多少,但76人當時也沒怎麼著,沒處理,沒反應。歸根結底,這個隊從上到下對中國展現出的善意,都是裝的,我就是賺你錢,你不能對我有意見。而且,可能 76 人人家感覺自己也沒有從中國賺多少錢吧。不像火箭,在中國球迷眾多,贊助商也很多。
當然,對NBA整體在中國利益來說,禁掉76人這點流量,對騰訊來說根本無關痛癢,一個76隊在中國的影響力根本無法與其他球隊,湖人,快船等熱門球隊相比,而不轉播76人,對央視來說也什麼損失。
我估計 76 人就是沒錢了,因為莫雷是著名的摳,76人球員工資帽超好多,讓莫雷來幫他們省錢辦大事,剩下的錢可能比中國市場賺的多,所以,不怕。
76人最近幾年一直是聯盟中最重視的數據分析的球隊之一,每年花費在這一項上的經費超過300萬美元,有一支分工明確的龐大團隊為球隊服務,成員中不少人擁有多個博士學位。據說前任主教練布朗也很信賴球隊分析師的工作。
而且,76人目前最重要的球隊資產來自於辛基這位莫雷的前副手打造的「相信過程」計劃。這個計劃讓正負值類模型中假設的「一支完全由底薪或底薪級別的球員組成的球隊」成為了現實,也確確實實打出了模型中定義的「能拿到10勝」的偉業。
從這個角度講,76人僱傭莫雷幾乎沒有任何意外的地方。
但是,埃爾頓-布蘭德作為球隊總經理近幾年的操作飽受詬病,看不出所謂來自數據分析的觀點。他甚至在76人被橫掃出局的發布會上表示,球隊太過重視數據分析,他需要重新「平衡」這一點,讓一些真正的「basketball guys」進入球隊決策層,多一些「basketball minds」。
裡弗斯可能是他說的basketball guy,此前有傳言,布蘭德和球隊決策層的其他成員在泰倫盧還是德安東尼上意見不一,最終由於裡弗斯離開快船而火速轉向裡弗斯。有趣的是裡弗斯離開快船的一個重要理由據報導是鮑爾默無法忍受裡弗斯無視他花了大價錢僱傭的數據分析團隊給出的建議。
從這個角度講,莫雷進入76人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而從76人的市場層面,他們一直在努力拉近和中國市場的距離,無論是他們的中文運營平臺,還是配合中國市場進行的各種宣傳活動,都能看出是非常用心的。
但就是這樣一支隊伍,找來了莫雷當總經理,而且還是五年。
無論從球隊本身的戰術層面,還是在球隊運營和市場層面,76人管理層的想法和計劃都有不少矛盾的地方,可以說是「雨露均沾」,也可以說是「我全都要」。中國市場可能不會再像去年抵制火箭那樣抵制76人,但76人這些年的市場運營,肯定得打一個折扣。
而在籃球場上,76人的「數據派」能否和「basketball guys」形成兼容?這恐怕是除了本西蒙斯與恩比德之外,76人要面對的另一個兼容難題。
不過換個角度,兩個不同的流派互相制衡,如果形成一個比較均衡的理想狀態,也便於球隊管理、制定更合理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