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邊防戰士用上暖風摩託雪橇巡邏

2020-12-09 騰訊網

穿上新式防寒作訓服

駕駛著摩託雪橇

兵哥哥們踏上了巡邏路

快跟上,一起出發!

穿新式防寒服、駕駛摩託雪橇

帶上新鮮蔬菜,出發!

初冬時節,駐守在阿爾泰山深處的新疆阿勒泰軍分區白哈巴邊防連已經被冰雪覆蓋,氣溫低至-20℃,部分路段積雪深度可達半米。

冰雪成為連隊執行冬季巡邏任務最大的障礙,有的巡邏點距連隊30多公裡,官兵們在途中要翻越10多道達坂、冰溝,道路十分艱險。

今天,官兵們將駕駛著被譽為「林海雪狼」的摩託雪橇,前往防區39度點位進行巡邏。

出發前,戰士高戰走進連隊「植物工廠」中,採摘著剛長熟的孔雀菜,作為巡邏路上的補給。「植物工廠」是新疆軍區為白哈巴邊防連援建的,滿足了連隊官兵冬季對新鮮蔬菜的需求。

穿上輕便保暖防水吸汗的新式邊防巡邏防寒作訓服,將摩託雪橇加滿汽油,檢修完畢,出發!

摩託雪橇時速60公裡以上

原來巡邏一天現在只需4小時

巡邏全程40餘公裡,走在遍布冰凌、積雪的道路上,摩託雪橇如履平地。

以往,官兵每次巡邏都要天一亮就出發,長途巡邏對官兵和軍馬的體力消耗比較大。儘管戴著皮帽子、穿著皮大衣,但手腳凍傷的現象還是時有發生。

現在,摩託雪橇時速能達到每小時60公裡以上,過去長途巡邏需要一天的時間,現在乘摩託雪橇僅需要4個多小時就可以完成。

「摩託雪橇越野性能好、方便快捷,非常適合在複雜地形。並且它配有暖風系統,在巡邏中,暖風就會自然的吹到我們身上。

摩託雪橇前面雖然有擋風玻璃設計,但是比較低,穿著以前的迷彩服,風雪都吹到了脖子裡。「現在新式的防寒作訓服設計成了高領,避免了這個缺陷,不僅又保暖,還很實用。」

在即將巡邏到39度點位時,溝壑交錯,地形複雜,摩託雪橇也無法前進。去年,無人機列裝連隊,大雪封山後,無法到達的地方,官兵就依靠無人機,通過GPS衛星定位,準確到達指定區域上空,實時傳送拍攝畫面,形成了「空陸立體式」巡邏,有效避免了巡邏盲區。

開飯啦~

自熱火鍋、自熱米飯配新鮮蔬菜

經過6個多小時的跋涉,順利完成了當天的巡邏任務,準備開飯。官兵們拿出準備好的自熱火鍋、自熱米飯和新鮮孔雀菜,準備盡情享用。

教導員朱剛勇入伍19年了,「以前在邊防上巡邏,每天嚼饢餅、吃方便麵,現在能吃上香噴噴的自熱火鍋和米飯,邊防條件變化多快!」

戰士高戰說:「入伍前在電視上看到邊防官兵,巡邏非常辛苦、非常危險。但來到白哈巴邊防連快一年了,看到邊防條件越來越好,我感覺非常幸福,我一定會在這裡紮根,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邊防部隊戍邊條件今非昔比,越來越多的溫暖傳遞到官兵的心坎上,幸福也寫在每一張笑臉上。

為溫暖的後勤保障點讚

為堅守邊防的兵哥哥點讚

(來源:央視軍事)

相關焦點

  • 零下20℃戰士們用上了配暖風的摩託雪橇巡邏!網友評論更暖……
    初冬時節 新疆阿勒泰地區白哈巴氣溫低至零下20℃ 道路被冰雪覆蓋 每年這個時候 邊防戰士們 都要碾冰踏雪守邊關
  • 零下20℃ 戰士們用上了配暖風的摩託雪橇巡邏!網友評論更暖...
    初冬時節 新疆阿勒泰地區白哈巴氣溫低至零下20℃ 道路被冰雪覆蓋每年這個時候邊防戰士們>都要碾冰踏雪守邊關踏上40公裡巡邏路近日,他們帶上自熱火鍋穿上新式防寒作訓服騎著帶有暖風系統的「林海雪狼」摩託雪橇出發!
  • 邊防戰士穿新式防寒作訓服,騎摩託雪橇巡邏,還有小火鍋
    邊防戰士穿新式防寒作訓服,騎摩託雪橇巡邏,還有小火鍋 新疆阿勒泰軍分區白哈巴邊防連 已被冰雪覆蓋,氣溫低至零下20℃ 多處道路被大雪封堵 部分路段積雪深度可達半米 有的巡邏點距連隊30多公裡 官兵們在途中要翻越10多道達坂、冰溝 道路十分艱險
  • 邊防官兵穿新式防寒作訓服、騎摩託雪橇巡邏,給力!
    邊防官兵穿新式防寒作訓服、騎摩託雪橇巡邏,給力! 初冬時節 駐守在阿爾泰山深處的 新疆阿勒泰軍分區白哈巴邊防連 已被冰雪覆蓋,氣溫低至零下20℃ 多處道路被大雪封堵 部分路段積雪深度可達半米
  • 穿上新式防寒作訓服,騎上暖風小摩託
    >已被冰雪覆蓋,氣溫低至零下20℃多處道路被大雪封堵部分路段積雪深度可達半米有的巡邏點距連隊30多公裡官兵們在途中要翻越10多道達坂、冰溝>道路十分艱險這次,白哈巴邊防連官兵將駕駛被譽為「林海雪狼」的摩託雪橇進行巡邏出發前戰士走進連隊「植物工廠」採摘蔬菜為巡邏做準備
  • 雪地開摩託,野外涮火鍋,白哈巴邊防連零下20℃巡邏使用新裝備
    來源:蔣蔣的兵工廠4日的央視放出了駐守在阿爾泰山深處的新疆阿勒泰軍分區白哈巴邊防連官兵巡邏的畫面,由於一系列新裝備的加強,他們駕駛著雪地摩託能在4個小時內完成巡邏,可以在野外涮自熱火鍋,使得巡邏之路的難度大大減小。
  • 更新換代 摩託雪橇無人機助力邊防巡線
    近兩年,隨著部隊建設越來越好,官兵們的邊防巡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近日,新疆白哈巴邊防連官兵組織了一次邊防線巡邏。這天,駐守在這裡的新疆阿勒泰軍分區白哈巴邊防連官兵,駕駛摩託雪橇,前往防區點位進行巡邏。新疆阿勒泰軍分區白哈巴邊防連上等兵 高戰:因為路途較遠,時間較長,所以我準備了一些新配發的自熱火鍋,現在我準備採摘一些新鮮的蔬菜。做好準備之後,官兵穿上新式邊防巡邏防寒作訓服,駕車按巡邏線路行進。
  • 看,兵哥哥騎著「林海雪狼」去巡邏
    穿新式防寒服、駕駛摩託雪橇 帶上新鮮蔬菜,出發! 初冬時節,駐守在阿爾泰山深處的新疆阿勒泰軍分區白哈巴邊防連已經被冰雪覆蓋,氣溫低至-20℃,部分路段積雪深度可達半米。出發前,戰士高戰走進連隊「植物工廠」中,採摘著剛長熟的孔雀菜,作為巡邏路上的補給。「植物工廠」是新疆軍區為白哈巴邊防連援建的,滿足了連隊官兵冬季對新鮮蔬菜的需求。穿上輕便保暖防水吸汗的新式邊防巡邏防寒作訓服,將摩託雪橇加滿汽油,檢修完畢,出發!
  • 邊防官兵吃自熱火鍋上熱搜,網友評論超暖心!
    配有暖風系統的摩託雪橇 初冬時節,駐守在阿爾泰山深處的新疆阿勒泰軍分區白哈巴邊防連已經被冰雪覆蓋,氣溫低至零下20℃,多處道路被大雪封堵,部分路段積雪深度可達半米,冰雪成為連隊執行冬季巡邏任務最大的障礙。
  • 邊防官兵巡邏、訓練有了新「神器」:-30℃,水能熱一天
    從某種程度上看,這是對中國軍人一直以來犧牲奉獻精神的一種致敬,同時這些照片也讓人「心疼」,特別是在我軍需研究部門看來,更是「痛心」。他們加快更新技術,讓邊防線上的軍人喝上熱水、吃上熱食,穿得更暖,機動更快……據解放軍報報導,新疆軍區可可託海邊防連官兵近日用上了新型多功能保溫水壺。
  • 新型防寒作訓服,兵哥穿上秀操作
    「林海雪狼」的摩託雪橇 就成為白哈巴邊防連的巡邏「坐騎」 新疆阿勒泰軍分區白哈巴邊防連 最近氣溫低至-20℃ 部分路段積雪深度可達半米
  • 邊防戰士策馬巡邏秋日白哈巴
    戰士周文已經在白哈巴邊防連駐守了12年,之前的長途巡邏,他都會挑選體能最好的馬。
  • 新年伊始,邊防軍人踏上巡邏路!
    迎著清晨第一縷陽光踏上了巡邏路(作者:陳偉)02西藏軍區邊防某團2021新年第一天西藏軍區邊防某團馬泉河邊防營組織了2021年第一次邊關巡邏巡邏之途艱險異常戰士們需要跨越荒原有時還需翻越海拔超過5000米的高山再大的困難
  • 走近邊關,感受改革開放40年邊防建設的「變」與「不變」
    2013年冬,「黑河好八連」邊防官兵冒著嚴寒駕駛摩託雪橇在中俄界江上巡邏。攝影/呂衍海漫漫邊關,國之藩籬。40年來,邊防建設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官兵從徒步、騎馬巡邏為主向乘車(艇)巡邏為主轉變。集短波通信、衛星導航、動態監控功能於一體的新式巡邏車、巡邏艇,使戍邊官兵巡邏執勤的效率和質量大幅提高。由新型巡邏車、雪地摩託、巡邏艇、直升機、無人機,乃至先進戰機、戰艦、潛艇形成的 「立體化」巡護網,正在萬裡邊關織就。隨著邊海防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傳統邊海防管控模式正在退出歷史舞臺,管邊控海手段有了質的飛躍。
  • 封山前的最後一次巡邏,白哈巴邊防戰士遇到驚險一幕…
    深秋時節,駐守在阿爾泰山南麓的新疆阿勒泰軍分區白哈巴邊防連迎來了一年中最美的季節。今年5月,官兵進駐3號執勤哨所,守護著邊境地區和牧民的安全。隨著深秋落幕,官兵們即將開始大雪封山前的最後一次巡邏。徐明遠攝「長途巡邏,首先要挑這種膽子大、體能好、能走長路的馬,我們這個地方路比較難走,石頭路比較多,而且還比較崎嶇。今天我們還要帶一名新同志去參加此次的長途巡邏。」上士周文已經在白哈巴邊防連駐守了12年,騎馬技術在連隊是數一數二的。以往巡邏時,他都會挑選體能最好的馬,而這次長途巡邏,周文卻特意挑了一匹小軍馬,想讓它在封山前體驗一次巡邏。
  • 穿密林 淌沼澤 西藏邊防官兵的「生死巡邏路」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網拉薩11月4日電 (李金濤 吳家豪 何蓬磊)深秋時節,西藏軍區某邊防團官兵再次踏上艱辛的巡邏路,往返10晝夜,白天穿密林、淌沼澤、攀懸崖峭壁,海拔落差達3000多米,晚上塑料篷布、樹枝鋪墊、露天宿營。
  • 邊防有我,請祖國和人民放心:邊防哨所戰士的堅守
    三角山哨所——內蒙古邊境最挺拔的樟子松「茫茫的雪原灑滿了春光,騎上戰馬巡邏在,巡邏在北疆。哈拉哈河舉起了哈達,主席來到我的身旁」,這是北部戰區三角山邊防播放量最高的一首歌曲,人人會唱。三角山邊防哨所在阿爾山市哈拉哈河附近,而哈拉哈河是中國與蒙古國的一條界河,蒙語意思即為「屏障」。
  • 這是邊防戰士塗防曬和唇膏的樣子
    這是邊防戰士塗防曬和唇膏的樣子 2020-11-06 1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守衛祖國邊防線的戰士 巡邏在「蚊蟲王國」的北灣官兵
    打建連之日起,官兵們就開始了與蚊蟲的戰鬥,「點著牛糞打籃球,燒著茅草上廁所;蚊帳裡面開班會,夏穿棉襖去巡邏」是連隊流傳的順口溜,也是駐地獨特自然環境的真實寫照。 總臺央視記者 徐明遠:官兵們在開展室外活動前,要提前燒一些牛糞和艾草,再用驅蚊劑從頭到腳噴個遍,戴上防蚊紗巾,然後才能放心地開展娛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