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與王弗: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2020-12-23 柳巷紅塵夢

如何用古詩詞來表達對一個人的思念呢?

李商隱說: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寄北》

李清照說: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秋》

唐伯虎說: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那有沒有更濃鬱,更深沉一點的呢?

蘇軾說: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這是一首寄夢詞,也是一首悼亡詞

它情意纏綿,字字血淚,千百年來打動了無數人的心。

我們來看看它的創作背景。

1054年王弗16歲,在那個像花兒一樣盛開的年紀,嫁給了19歲一無所有的蘇軾。

她陪著丈夫從一介布衣走到名動京華,從青澀少年走到三十而立。

蘇軾每一步成功的後面,都有王弗默默的支持。如果上蒼眷顧,她就想這樣陪著丈夫,從青絲如瀑走到暮雪白頭。

可惜天妒紅顏,他們的婚姻只持續了11年,治平二年(1065),年僅27歲的王弗驟然病逝,少年夫妻情深義重,王弗的離世讓蘇軾肝腸寸斷,痛不欲生。次年,蘇軾將父親和亡妻的靈柩運回眉州,故裡與母親葬在一處。

並在山崗上親手種下了一株株松樹。

所以就有了「明月夜,短松岡」的不勝悽絕。

熙寧八年(1075),王弗去世已10年。

10年來,蘇軾在仕途上並不如意。

才40歲就已經鬢髮染霜了。

他多懷念十年前與王弗相依相伴的美好時光,這是後來,他續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閏之,王閏之呢也是一位溫柔賢淑的妻子。

在蘇軾奔波遷徙的日子裡,她始終無怨無悔,為丈夫提供著一個溫暖的港灣。

因此,蘇軾對原配王弗的思念,即使再深。

也只能埋藏在心裡。

他不忍傷害現任妻子的感情,然而就在王弗逝世十周年之際,這份蘊藏了十年的思念。

終於在夢中爆發。

也成就了蘇軾這闕,名垂千古的經典詞作。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情至極處,直語貫出,不需要過多的辭藻修飾。

十年的別離呀,強忍著不去思念。

可終究難以忘懷。

十年裡輾轉奔波,沒有機會回到故鄉去看你一眼。

可即使回去了又能怎樣呢?

陰陽異路怎能重逢?

就算是人鬼相逢。

你還能認得出我嗎?

你死了。

我也老了。

現在的我風塵滿面。

兩鬢飛霜。

雖然《江城子》是一首記夢詞,但是整首詞中只有這幾句是對夢境的描寫。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小軒窗,正梳妝」是夢中最幸福、最甜蜜的場景。

妻子還是那樣楚楚動人,靠著軒窗對鏡梳妝。

而當我們再相見的時候,彼此的眼裡噙滿了淚水。

十年吶,太多的牽掛、太多的擔心、太多的思念。。。。。當千言萬語一起湧上心頭,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只能任由淚水肆意流淌。

夢醒時分,當蘇軾被迫回到現實,他的眼前再次出現了千裡之外,妻子長眠的那座孤墳,在夜色下顯得愈發悽冷,「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當年妻子下葬時,自己親手種下的小松樹,如今已經亭亭如蓋了吧。

在世人心目中,蘇軾似乎總是一副灑脫、曠達的模樣,但一曲「十年生死兩茫茫」千般深愛,萬縷哀思,讓人看到了蘇軾內心深處汨汨流淌的那份深情。

這首詞也被後人譽為千古第一悼亡詞。

相關焦點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與愛妻王弗的摯愛深情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蘇軾《江城子夜記夢》這是蘇軾在愛妻王弗去世後的第十個年頭,有一天夜裡夢見亡妻而寫下的一闋詞。蘇軾與王弗相識相知於青春年華,彼時蘇軾十九歲,王弗十六歲,二人成婚後琴瑟和諧、情深意篤。王弗出身書香門第,蕙質蘭心、通情達理,陪伴蘇軾度過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 蘇軾最深情的悼亡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說起蘇軾大家肯定都是不陌生的。蘇軾,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山人,祖籍河北,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這些或許都是大家熟悉的,但是不知道在蘇軾的感情方面大家都了解多少。蘇軾的第一任妻子名叫王佛,但是卻紅顏薄命。
  • 每天一首古詩詞|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生離,則人世尚有重逢之日;死別,卻當真是天地茫茫皆不見,再無聚首之期。這首詞是蘇軾寫給結髮妻子王弗的悼亡詞。那時,妻子已然去世十年有餘,詩人每每強忍著自己不去思念,卻終究難以忘懷。你孤獨的墳塋遠在千裡之外,縱使我心中再不舍,又能到何處去訴說滿腔悲傷悽涼呢?
  • 不思量,自難忘——蘇軾與王弗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首傳誦千古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記夢》十六歲嫁給蘇軾,二十七歲不幸染病身亡,育有長子蘇邁。十一年間,相夫教子,侍奉公婆,盡心竭力。王弗是四川眉州青神人,父親為鄉貢進士,幼承庭訓,頗通詩書。十六歲時嫁入蘇門,開始時,王弗並沒有說她知書識字。
  • 蘇軾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深度賞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出自北宋詩人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其古詩全文如下: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⑶十年:指結髮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⑷思量:想念。「量」按格律應念平聲liang。⑸千裡:王弗葬地四川眉山與蘇軾任所山東密州,相隔遙遠,故稱「千裡」。孤墳:孟棨《本事詩·徵異第五》載張姓妻孔氏贈夫詩:「欲知腸斷處,明月照孤墳。」其妻王氏之墓。⑹縱使:即使。⑺塵滿面,鬢如霜:形容飽經滄桑,面容憔悴。
  • 詩詞鑑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的《江城子》
    中國古代有四大悼亡詩詞:西晉潘安的《悼亡詩》、宋代賀鑄的《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唐代元稹的《離思》、宋代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清明節了,我認為四大悼亡詩詞中最讓人為之動容的當屬蘇軾的這首《江城子》,起筆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又一句「千裡孤墳,無語話悽涼」,就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對倆人陰陽相隔的沉痛之情,他對往日美好時光的依戀之情。讀後讓人不覺有了撕心裂肺的深深痛楚,眼淚也跟著忍不住地流了下來。全詞基調悲傷悽涼,情意綿綿。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來讀蘇軾這首思妻的千古佳作
    而值得一提的一個人就是蘇軾,對於他生命中出現的三個女人,他都是真心相待的。而對於她的妻子,更是情意滿滿,所以在他妻子去世後,他作了這首悼念詩,將自己對妻子深深的思念表達得淋漓盡致。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不相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 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男人的事業在於考取功名,在於入仕為官,未及弱冠的蘇軾每天都埋頭苦讀,想要有朝一日金榜題名,做完家務的王弗便坐在他的書房中,靜靜地陪伴著他,他為人曠達豪邁,男子氣概十足,而她安靜恬然,如同一朵蘭花始終守候在他身邊,兩人性格互補,自是親密無間,恩愛非常。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古人表達情感的方式總是有自己獨特之處,在表達思念上也是各有千秋,但我最喜歡的在表達情深思念上的最具畫面感和情感的當屬東坡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何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 蘇軾7大名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他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詞是豪放派代表,基於他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作主張。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這就為詞向詩風靠攏、實現詞與詩的相互溝通滲透提供了理論依據。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的深情你又知道幾分呢?
    亡妻王氏墓志銘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趙郡蘇軾之妻王氏卒於京師。六月甲午殯於京成之西。其明年六月壬,葬於眉之東北彭山縣安鎮鄉可龍裡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軾銘其墓曰:君諱弗,眉之青神人,鄉貢進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歸於軾。有子邁。
  • 蘇軾的千古名作,催人淚下!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這樣的婚姻在現代人的眼裡,根本就沒有什麼愛情的因素可談,而我們今天的主人公蘇軾也是這樣被安排的婚姻。在蘇軾18歲的時候,便已經結婚。他的結婚對象是由自己的父親所指定之人,對方是自己家鄉的一個進士家的姑娘王弗,雙方家庭也都互相知根知底。至於在結婚前蘇軾是否見過自己未來的新娘我們就不得而知。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五場: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宋)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嘉賓康震點評:王弗更蘇軾結婚不久,生了兒子之後就去世了。當時蘇軾心裡非常難過,專門寫了一篇墓志銘給他妻子。在十年之後,他在山東密州做知州,心情抑鬱,仕途困頓,遙想他的愛妻,卻不得見。於是他寫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想到當年在小軒窗,他的夫人正梳妝,如果現在見面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惟有淚千行」。又想到下的短松岡,他夫人的墳。
  • 十年生死兩茫茫—蘇軾和王弗悽美的愛情故事
    十年生死兩茫茫—蘇軾和王弗悽美的愛情故事說起蘇東坡,大家可能首先想起的是他的詩詞歌賦,想起的是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想起他坎坷的為官之路,甚至想起東坡肉,想起有關他的事很多很多。但是關於他與王弗悽美的愛情,你知道嗎?
  • 十年生死兩茫茫:與蘇軾因喚魚緣起,而又因世事無常而緣滅
    十年生死別離,即使是如此遙遠的時間相隔,蘇軾卻沒有遺忘,仍舊」不思量,自難忘「。時間是無形的力量,可以改變每個人,可以讓人們忘記很多東西,而他卻沒有,可謂是刻骨銘心。而反觀如今,又有多少人因異地相隔而緣分盡失。
  •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
    「所有的婚姻,任憑怎麼安排都是賭博,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險」(林語堂《蘇東坡傳》),他們也不例外。每一份真摯而深沉的感情,起航點都是漫不經心的偶然,最後的結果也有可能是「老使我怨」「不思其反」「亦已焉哉」;也可能兩個生命就此日夜廝磨、相融結合、生死難割。蘇軾與王弗的愛情,無疑是後者。   寶馬金鞍,才子佳人。王弗嫁入蘇家,事舅姑「以謹肅聞」,出身書香門第,但並不以詩書自矜。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你有沒有一刻想找人說說話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北宋·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蘇軾正得意之時,王方的女兒王弗也使丫鬟從瑞草橋家中送了題名來,紅紙上,躍然而出:"喚魚池"三字,更令眾人驚嘆:"不謀而合,韻成雙璧。"後,蘇軾手書的"喚魚池"三字被刻在了赤壁上,經可三丈,秀美俊拔。王方請人做媒,將王弗許配蘇軾,是時,蘇軾18歲,王弗15歲。
  • 十年死別,蘇軾首談亡妻:不思量,自難忘
    文/曉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十年光陰,白雲蒼狗,世事多變,倏忽一瞬。「那些過去了的,總讓人染上莫名的相思。」如果說,世上有種愛,隔山海,不可平,倒也有極盡人力可嘗試一番的機會;可死別十年,音容兩渺茫的愛情,又該向何處尋覓!一 少年夫妻蕙質蘭心如王弗,年方二八,遇到長她三歲的青年才俊蘇軾,傾慕之下,由父母配婚,結為連理。少年夫妻,情深意切。才子佳人,佳偶天成。在蘇家為妻的十年間,王弗知人事,明事理,非常孝順公婆,也很會處理妯娌關係。
  • 再讀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你可能不知道他和髮妻王弗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但是你一定聽過那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公元1037年,蘇軾出生於四川省眉山市,少有才思,因為聰明伶俐,他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是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
  • 蘇軾與王弗:不思量,自難忘,喚魚池畔少年郎
    蘇軾與王弗:不思量,自難忘,喚魚池畔少年郎自古才子配佳人,恰如明月伴彩雲。尤其喜愛蘇東坡與王弗的愛情,他們的故事不是西廂記、雷峰塔那種文人臆想的浪漫,也不是魚玄機、長生殿那種真實的悲涼;他們就像是田野中嫋嫋的炊煙,是古樹下悠哉的搖椅,是池水中靈動的遊魚,散發著平淡又不乏驚喜的煙火氣息。蘇東坡與王弗的故事起始於四川省青神縣中巖寺喚魚池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