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主題重大、影響深遠,在中國共產黨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裡程碑意義。
一、十八屆六中全會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
六中全會的第一個歷史性貢獻,就是明確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
馬克思指出,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偉大人物,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物,它就要創造出這樣的人物來。1873年,恩格斯發表著名的《論權威》一文,指出了「權威」對無產階級政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為「權威和服從不是由人的主觀願望確定的,而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尊重權威就是服從命令,維護權威就是維護團結。列寧嚴肅批評俄國一些激進分子提出不要權威、不要紀律、不要政治領袖的行為,指出「無產階級的無條件的集中制和極嚴格的紀律,是戰勝資產階級的條件之一」,沒有極高威望的黨的領袖,「無產階級的意志統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話。」鄧小平同志曾經深刻指出:「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這個核心是三個層次,就全國來講,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核心;就中國共產黨來講,黨中央、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是核心;就黨中央來講,總書記是核心。回顧我們黨的歷史,形成黨的領導核心,才能維護黨的集中統一,以共同意志凝聚起強大力量,不斷開闢事業發展新境界,反之,則影響黨的統一領導,造成黨的軟弱渙散,嚴重削弱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習近平總書記成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是在領導和推進偉大事業、偉大工程、偉大鬥爭的實踐中自然形成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新局面,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成就,實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的繼往開來,贏得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衷心擁護,受到了國際社會高度讚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舉旗幟,為社會主義事業把舵定向;理論創新,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科學理論體系;把握大勢,開創中國經濟發展新道路;改革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依法治國,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縱橫捭闔,打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強軍治軍,國防和軍隊建設進入新境界;重典治痾,以壯士斷腕之勇懲治腐敗;傾心為民,凝聚黨執政興國的磅礴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偉大鬥爭實踐中,事實上已經成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六中全會正式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是黨心軍心民心所向,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是黨和國家根本利益所在,是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根本保證,是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迫切需要。有了這個核心,我們黨就有了新時期的主心骨和掌舵人,就能夠有力維護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領導,團結帶領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的風險和挑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有了可靠政治保證。
二、十八屆六中全會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
六中全會的第二個歷史性貢獻,就是圍繞全面從嚴治黨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新舉措,豐富發展了「四個全面」科學論斷。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把握我國發展新特徵確定的治國理政新方略,是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戰略決策。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分別就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了專題研究,作出了重要部署。
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與重要組成部分,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根本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的兩次重要講話,科學分析世情國情黨情的發展變化,深刻闡明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意義,深入回答管黨治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六中全會針對全面從嚴治党進行專題研究,作出重要部署,是黨中央治國理政方略的漸次展開,標誌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氣呵成地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行的頂層設計,「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協調推進由此進入到新階段,標誌著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思想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
三、十八屆六中全會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六中全會的第三個歷史性貢獻,就是繼承並弘揚了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深化了對黨的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
我們黨高度重視自身建設。1980年,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正式通過了《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既總結了幾十年黨內政治生活的經驗教訓,又針對當時的實際增添了新的內容,是一部比較全面系統的黨內法規,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創舉。2003年,我們黨頒布了《中國共產黨監督條例(試行)》,對我們加強黨內監督,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發揮了積極作用。2014年10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提出了「全面推進從嚴治黨」的重大戰略。「全面」一詞,彰顯了黨中央的堅定決心、戰略定力和使命擔當,宣示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政治勇氣和高度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近4年的時間裡,中央出臺或修訂的黨內法規50餘部,佔現行150多部中央黨內法規的三分之一。這次中央全會書寫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歷史新篇章,新的《準則》和《條例》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既深入總結了我們黨在加強自身建設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繼承了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制度規定、發揚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又全面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生動實踐,對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進行了集納,增強了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使黨內監督更加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必將有力地推動全面從嚴治黨邁出新步伐、進入新境界。
四、十八屆六中全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六中全會的第四個歷史性貢獻,就是在實踐探索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進行了頂層設計,為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提供了制度保障。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會通過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堅持以黨章為根本依據,突出問題導向,著眼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則性、時代性、戰鬥性,對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作出了系統規範,從12個方面對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提出了明確要求、作出了具體規定,其中新提出的重大觀點和重大舉措就有160多條,既指出了病症也開出了藥方,既有治標舉措也有治本方略,針對性和操作性很強。這次全會修訂後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對新形勢下加強黨內監督作了頂層設計,是規範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內監督的基本法規。《準則》和《條例》,一個重塑造,一個重約束,一柔一剛同向發力、剛柔並濟,為實現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推進奠定了思想基礎和機制規範。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世界東方,中國日益崛起,令世界對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模式刮目相看。他們探討近百年來,為什麼中國共產黨能夠在中華民族跌入谷底時,帶領人民觸底反彈,實現民族獨立和偉大復興?為什麼中國共產黨能夠在近百歲之年,仍然青春煥發、充滿生機,在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新起點上,繼續意氣風發地帶領人民向更高的目標邁進?中國共產黨深深懂得長期執政模式、治國模式的優勢和風險,始終注重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這次中央全會堅持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嚴起、全面從嚴治黨,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堅持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率先垂範、以上率下,著力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繼續探索完善政黨政治的新模式,努力為世界政黨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者系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黑龍江《奮鬥》雜誌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