鬏鬏媽媽在製作手作
鬏鬏媽媽製作的手作
成都人鬏鬏[jiū]媽媽有一雙會魔法的雙手,一個個比硬幣還小的軟陶手作從她手中誕生:有垂涎欲滴的川味小吃,擔擔麵、鍾水餃、賴湯圓、蛋烘糕、糖油果子;有小巧可愛的動物,松鼠、狐狸、貓咪、兔子;有新鮮誘人的蔬果,綠油油的豌豆角,金黃色的土豆和帶紅斑的花菜。
鬏鬏媽媽所做的被稱為食玩,起源於日本。事實上,鬏鬏媽媽加上自己的創作,大大拓展了食玩的範疇,不再局限於食物。
這一次,來領略鬏鬏媽媽在小手作中創造出的大世界。
鬏鬏媽媽製作的四川小吃
小手作中造出大世界
成都媽媽DIY上千件迷你物
7月23日,不到三個小時,鬏鬏媽媽製作的迷你版冰粉完成。前一日,受網友的建議,鬏鬏媽媽開始嘗試手作製作手作版紅糖餈粑冰粉。小湯圓、山楂、芋圓、西瓜、餈粑、花生碎、芒果丁、醪糟……配料齊全,配上約1釐米的亮晶晶冰粉杯,又好看又好吃。
鬏鬏媽媽是一位手作愛好者,一直以來都喜歡手工做東西。DIY過手機殼,也做過串珠玩具。2013年,鬏鬏媽媽接觸到食玩。食玩起源於日本,原本是附帶食品的玩具,因乖巧可愛慢慢火了。利用軟陶來製作食玩,經歷過烤箱烤制後,不怕水、有硬度,頗受手工愛好者好評。做一套甜點,鬏鬏媽媽說大概需要2-4個小時。
「我就是喜歡這些手作,可能還是看到網上這類物品覺得很乖,受啟發後就搞起耍,越做越多。」鬏鬏媽媽回憶。似乎是著了魔一般,鬏鬏媽媽根本停不下來,除了接送女兒上下學,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工作檯前手作。
從蔬果到小吃,從動物到植物,從耳環到胸針,從水杯到湯勺……鬏鬏媽媽手作物品越來越多,也越做越精細。從去年開始,製作食玩成為鬏鬏媽媽的全職工作,有時候放在市集上賣,有時候帶小朋友做體驗課程,有時候也送給周圍朋友。
經她初步估計,軟陶手作種類上有100多種,數量有上千個。
鬏鬏媽媽製作的冰粉
鬏鬏媽媽在製作
手作中的成都味道
鍾水餃、賴湯圓、甜水麵都來了
這項起源於日本的手作,也在鬏鬏媽媽這兒變幻出更多成都味道。除了常見的蔬菜水果之外,鬏鬏媽媽還製作了一系列四川小吃。
蘸有紅油的甜水麵、撒上了醪糟的賴湯圓、加了蒜泥的鐘水餃、放足了紅糖的三大炮、多種餡料的蛋烘糕……還有多種口味的冰粉,撒上了蔥花的狼牙土豆,烤得焦黃的烤麵筋,全部都沒有一枚一元硬幣大,卻讓人看得食指大動。
每一個都是鬏鬏媽媽親手製作,沒有一個完全一樣。為了保證手作看起來足夠真實,鬏鬏媽媽大部分情況都是憑藉圖片來製作,把2D照片變成3D實物。
紅糖冰粉一定要帶氣泡,鍾水餃一定要有點紅油沾碗邊,餈粑一定多些又黑又亮的紅糖——鬏鬏媽媽說,製作每一個手作前,她會想一想。細節越真實,成品就越真實。
這些手作除了做成擺件以外,鬏鬏媽媽還改造成各類生活品:糖油果子的耳環、西瓜的髮夾、煎蛋的冰箱貼和豌豆角的手機鏈。
鬏鬏媽媽製作的枇杷與真枇杷(左邊)對比(受訪者供圖)
鬏鬏媽媽製作的雞蛋與真雞蛋對比(受訪者供圖)
鬏鬏媽媽製作的粽子和鹹蛋(受訪者供圖)
鬏鬏媽媽做的蛋烘糕(受訪者供圖)
復活80後兒時記憶
還向李佳琦取經做口紅掛件
除了食物和動物,鬏鬏媽媽還通過手作復活了很多屬於80後的兒時記憶。
國產動畫《雪孩子》是每個80後的經典記憶,講述了雪孩子為救小白兔,奮不顧身的故事。鬏鬏媽媽也用手作復活了褐色帽子、紅鼻子的雪孩子,看起來活潑可愛。
同樣復活的還有動畫片《阿凡提的故事》中的人物,聰明的阿凡提、忠誠的小毛驢、貪婪的巴依都變成手作。
在製作口紅掛件時,為了保證口紅顏色的好看,鬏鬏媽媽還向李佳琦取經,「專門去看李佳琦推薦了哪些色號的口紅,然後找口紅對應的色粉,買回來用來做色號。」
「想做的東西太多了,有時候半夜起來都要看看素材和材料。找到竅門後,就找到無限創造的可能。」鬏鬏媽媽說,她想的就是在軟陶手作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
鬏鬏媽媽製作的捲紙(受訪者供圖)
鬏鬏媽媽製作的小動物胸針後,都有「chengdu」字樣
紅星新聞記者 胡挺 顏雪 實習生 王康力 攝影 王紅強 部分圖片來自受訪者微博
【來源:成都全搜索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