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豔麗的植物盆景、可愛逼真的十二生肖、威風凜凜的黃金鎧甲……在第四屆省文博會上,盂縣張曉華鋁藝工作室的一件件金屬工藝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足以「以假亂真」,賺足了參觀者的「眼球」。
「這些精美的藝術品,都是一根根彩色鋁線編織而成的?」面對參觀者詢問,張曉華肯定地點點頭。「你的手還真是巧。」對於張曉華精湛的手藝和精巧的構思,參觀者不禁豎起了大拇指。
張曉華來自盂縣秀水鎮東白水村,是一名「80後」,說起她與鋁線「結緣」,還得追溯到童年時期。那時,張曉華的母親做著纏電機的工作,母親經常用纏電機剩餘的廢銅絲給她編織一些螞蚱、戒指等做玩具,好奇的張曉華就在母親身旁學著做。一件件精美的玩具讓張曉華的玩伴羨慕不已,也正是從那時起,張曉華對編織物產生了感情。
2016年春節過後,張曉華與家人外出遊玩,看到景區內有售賣金屬絲編制的工藝品,再次勾起了張曉華兒時的美好回憶。雖然價格略高,但張曉華還是狠了狠心買了一件「龍」製品。為了研究這條「龍」是怎麼製作成型的,回家後張曉華把這條「龍」身上的鋁絲一條條抽出,根據自己的記憶試圖恢復原狀,可怎麼編織也無法達到原型的精美度。張曉華沒有就此罷手,而是耐心地一根根編織,這樣反反覆覆上百次,才略感滿意,其間張曉華也逐步總結出編織技巧。「既然編織工藝並不難,作品的價值又不低,自己何不以此創業。」這是張曉華當時的想法。
從此,張曉華便開始了系統學習。起初,張曉華在網上觀看仿製他人的作品,學習技術。「鋁絲金龍」是張曉華學做的第一個工藝較為複雜的擺件。為了編好這件作品,張曉華編織了不下40件,並且在數十個細節上反覆處理。張曉華說:「這就是個慢工出細活的營生,製作的時候可以讓自己靜下心來,培養耐心。」
之所以選擇鋁絲作為材質,是因為鋁不僅價格低廉,而且經久耐用、不變色,更重要的是它韌性特別強,易於造型,還無汙染、可回收。此外,金屬編織相較於草編、竹編、柳編等不需過多處理接口,只需掌握繞線技法就能編出簡潔精緻的作品。
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張曉華用鋁線製作了上千件工藝品,小到戒指、掛件,大到半米多高的「發財樹」和「黃金鎧甲」。她的作品漸漸受到更多人青睞,其中盆景作品被帶出國門作為禮品贈送。其間,張曉華還編寫了一套教程,製作了編織模具。
「複製一件作品並不困難,難的是一件新作品的前期構思。」張曉華坦言。今年二青會在山西舉辦,為此張曉華特地製作了名為《健將》的手工盆景,黑白交織的樹幹屈曲盤旋,蒼翠欲滴的枝葉旁逸斜出,樹下綠草如茵,配以古樸典雅的五稜紫砂盆,一派生機勃勃、萬象更新之景,給人以遒勁有力、飄然出塵之感,仿如一名在賽場拼搏的運動健將。這件作品在第二屆市文博會上榮獲文創產品設計大賽銀獎。
本屆省文博會上,張曉華除了帶著100多件鋁藝作品參展外,還特地推出了「鋁絲手工DIY材料包」,包內裝有彩色鋁線和製作工具,包裝盒的背面還用圖文形式註明了各類作品的編織流程。張曉華還現場教學,讓編織愛好者尤其是青少年感受編織樂趣,傳承編織工藝。
(郭 贇)
來源:陽泉日報
版權聲明
陽泉市人民政府所屬陽泉政府網網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享有版權內容,任何單位和個人在網際網路、無線客戶端、微博和微信等平臺上使用須取得陽泉市人民政府相關部門以及代為運營單位的同時授權,註明作者及出處,否則我們將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