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球建核反應堆是否安全?大力開發核能源加快駛向宇宙更深處

2020-12-18 國際在線

月球上核裂變動力系統的藝術圖 圖片來源:CNBC網站

目前的載人航天主要能源有3類:太陽能、化學能以及核能。隨著未來太空探索任務需求日益提高,以及太陽能、化學能在深空探索任務和星表探索任務中的局限性,必須依靠以核反應堆為基礎的核能源。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網站11月15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能源部計劃在月球和火星建造核電站,以支持其長期探索計劃。那麼,NASA在月球建核電站這事兒靠譜嗎?面臨哪些難題呢?

 月球將建10千瓦級核裂變電力系統

CNBC在報導中指出,NASA太空技術任務局核技術組負責人安東尼·卡洛米諾說,NASA的目標是到21世紀20年代末開發出一個10千瓦級的核裂變電力系統,並在月球上演示。「這一核裂變電力系統的輸出功率為10千瓦,可連續不斷地工作至少10年。」

具體而言,該設施將完全在地球上製造和組裝,然後進行安全測試,確保其正常運轉。隨後,將該設施整合到月球著陸器內,由運載工具運送到繞月軌道。接下來,著陸器降落至月球表面,到達之後設施無需額外組裝或建造即可運行。預計這次演示將持續一年時間。

「低濃縮形式的核燃料將為堆芯提供動力,小型核反應堆產生的熱量將被轉移到動力轉換系統中。動力轉換系統由靠反應堆熱能工作的發電機組成,這些發電機將熱能轉化為電力,並將之用於月球和火星表面的用戶設備。此外,散熱技術對於保持設備正常運行非常重要。」卡洛米諾說,「4套這樣的系統,每個提供10千瓦電力,就足以提供在月球或火星上建立前哨基地所需電力。利用核裂變系統在行星表面產生大量電力的能力將使大規模探索、建立人類前哨基地和就地利用資源成為可能。」

 在月球建造核反應堆是否安全

對於普通人來說,在月球上建造核反應堆的想法聽起來可能不同尋常,甚至有些人會覺得極其危險。但是一些專業人士卻不這麼認為,一家核能領域的就業機構創始人安德魯·克拉布特裡說,此前科學家們就在月球上使用過核能。阿波羅12號使用的阿波羅月面實驗套裝中的儀器就是由一部RTG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供電的,它標誌著人類首次在月球上使用核電系統。

「我們有個專業術語,叫核安全軌道,也就是說,衛星的軌道必須足夠高,才能保證給衛星提供能源的核反應堆不會掉落在地球上。月亮的軌道距地球38萬公裡,已經足夠高,所以在月球上建造核反應堆沒有這方面的擔憂。」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二院研究員楊宇光對科技日報記者說,「但是在太空使用核能面臨著散熱的難題。」

他進一步解釋道:「出於散熱和降溫的考慮,很多地面核反應堆都建立在有水的地方。而在月球上只能依靠很大面積的輻射散熱器給核反應堆散熱,這不僅會增加成本,而且會提高技術難度。」

楊宇光表示,人們也不需要擔心核廢料汙染太空,因為太空太廣闊了。執行比木星更遠的太空任務的探測器幾乎都使用過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機,而它們都是用鈽-238作為電力來源,比如著名的「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就使用了大量的鈽-238。

「自由生物安全」公司首席醫療創新官喬斯·莫瑞博士則表示,即使這一設施在月球發生事故,給地球造成的風險也很小,因為大氣層會將致命的輻射阻擋在外層空間,保護地球。

儘管如此,卡洛米諾也強調,NASA非常重視安全問題,該項目必須符合《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的標準,其中包括評估該項目對環境的影響,且在設計電力系統時,確保核燃料直到抵達月球表面才被激活。

此外,卡洛米諾說,在該系統為期10年的任務結束後,他們計劃將該設施安全撤走。他說:「該系統最終將關閉,輻射水平將逐漸降低至人類接觸和處理的安全水平。使用過的系統可以移動到遠程存儲位置,在那裡它們不會對工作人員或環境造成任何威脅。」

大力開發核能源加快駛向宇宙更深處

然而也有不同聲音指出,在月球上建造核電站完全沒有必要。隨著太陽能、風能和小型水電系統提供的清潔能源的成本迅速下降,再加上通過節約能源導致效率不斷提高,沒有理由建立耗時、昂貴且令人擔憂的核電站。沒有它,人類也可以滿足能源需求。

對此,楊宇光表示,目前的載人航天主要能源有3類:太陽能、化學能(燃料電池等)以及核能。但隨著未來太空探索任務需求日益提高,以及太陽能、化學能在深空探索任務(比如前往火星和木星乃至更深遠的太空)和星表探索任務中的局限性,必須依靠以核反應堆為基礎的核能源。

他指出,核反應堆電源的功率大、能量密度高,相比其他電源具有較高的功率質量比,可在太陽能、風能和水力發電不易獲得的環境下工作。例如,火星上周期性的沙塵暴可能會持續數月、而月球上永久陰影的隕石坑內沒有陽光,這些情況下都難以利用太陽能。此外,月球南極現在是研究熱點,因為此處有永久光照區,在這裡可以利用太陽能,但如果科學家們想在月球表面低緯度地區建立科考站,那將面臨長達14天的月夜,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建立核反應堆來提供能源。「而且,我們必須加大研發力度,將來開發出兆瓦級的核反應堆設施,如此才能將我們更快帶往宇宙更深處。」(原標題:散熱成難題,核汙染引擔擾 人類在外星建核電站靠譜嗎 記者 劉霞)

 相關連結 月球上有大量核聚變燃料

提到月球礦藏,氦-3是一個不能不說的東西。

科學家在月壤中發現了氦等放射性物質。經進一步分析鑑定,他們發現月球上存在大量的氦-3。氦-3是一種可長期使用、清潔、安全和高效的核聚變燃料。

地球上的氦-3可謂奇缺。但是,月球卻保存著大約5億噸氦-3,按照目前地球的能源消耗規模,月球上的氦-3用於核聚變發電後能夠滿足人類約1萬年的能源需求。

為什麼月球會有這麼多氦-3呢?太陽在內部核聚變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氦-3,而這些氦-3經過太陽風的吹拂,落到周圍的行星中。地球表面由於覆蓋著厚厚的大氣層,太陽風不能直接抵達地表,所以,地球上氦-3的天然儲量非常低。而月球幾乎沒有大氣,太陽風可直接抵達月球表面,它裡面的氦-3也就大量地「沉積」在了月球表面。

如果能開發利用月壤中的氦-3,那麼在月球上建核電站就可以就地取材了。

相關焦點

  • 美國NASA擬在月球和火星上建造核電站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美國宇航局 (NASA)和美國能源部將徵求行業建議,以便在月球和火星上建造核電站以支持其長期太空探索計劃。該提案旨在建立核裂變動力系統,目標在 2026 年之前讓飛行系統、月球著陸器以及核反應堆就位。
  • 日媒稱日本計劃在月球建燃料工廠 以力爭實現大範圍月球探測的目標
    日媒稱日本計劃在月球建燃料工廠 以力爭實現大範圍月球探測的目標 來源:新華社 • 2020-10-12 10:44:09
  • 日本將在月球建燃料工廠,計劃2035年前後建成工廠
    日本將在月球建燃料工廠,計劃2035年前後建成工廠 美國實現了人類的第一次登月,但那已經是半個世紀前的事情了。
  • 炙手可熱的月球商業採礦計劃真的靠譜嗎?
    一種方案是在隕坑深處建造一個小型核反應堆,並取得了一些技術突破。蝰蛇號將提供關於月球水冰分布、豐富程度、形狀和表面環境條件的第一手資料,其勘測地點位於『阿爾特米斯』號(美國宇航局載人航天任務)太空人著陸地點或者類似位置,該勘測任務將清晰呈現月球南極狀況,證實月球南極是否是人類可以登陸和生活的區域。這些太空任務獲得的信息有助於實現建造月球人類基地,而另一些信息對於採集月球礦資源非常重要。
  • 徵服宇宙?NASA攜手Nokia在月球建4G
    在月亮上架設 4G,聽起來有些超現實,卻在不久的將來要發生了 在月球上建網絡 上周六,美國太空總署(NASA)表示他們將和芬蘭行動通訊裝置公司諾基亞(Nokia)合作建置4G-LTE網路,作為NASA月球基地計劃「阿爾忒彌斯」 (Artemis programme)的前導作業。
  • 有沒有這種可能,宇宙深處或許發生過星際大戰,人類卻渾然不知!
    地球生命歷史已經有30億年,人類的祖先可以追溯到300萬年以前甚至更早,根據時間跨度來看,人類出現的時間比較短暫,和宇宙的誕生歷史相比實在是太短了。古人們對宇宙中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正是這一好奇心,加快了人類發展科技,最終走出地球、登陸月球。
  • 太空科幻巨製《星際探索》:克服重重困難,也要駛向群星
    宇宙有多大?人類在宇宙間是不是孤獨的?外星智慧生命到底存不存在?這些問題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克服巨大困難、冒著生命危險去探索太空。20年後,地球上接連遭到一種隱秘反物質的衝擊,威脅到宇宙安全和全人類的安危。科學家懷疑反物質失控與克裡福德有關,所以委派羅伊去聯繫自己的親生父親。
  • 美欲在月球上建造兩臺望遠鏡,最大直徑約1公裡,可看到宇宙之初
    月球是極為理想的天文觀測地,因為月球沒有大氣層,不會因為霧霾雨雪等現象影響觀測,也不會因為空氣密度和厚度的變化使天體產生閃爍和變形現象,更沒有像地球大氣電離層那樣的可阻擋宇宙電波的離子層,而且月球沒有地球上這樣的人為光汙染,所以觀察的條件十分良好。
  • 月球工廠來了!日本將開發月球資源,2035年前建成「染料廠」
    月球,是人類在宇宙中最熟悉的一顆星球,它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從古至今,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月球就會出現在地球的夜空之中,為人類帶來一絲幽光。 進入到20世紀中後期,伴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NASA的阿波羅計劃順利實施,美國太空人成功登月後,月球的各種神秘面紗也漸漸被揭開。
  • 載人登月、月球旅遊還有多遠?月球樣品是否會和美國分享?國家航天...
    今天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首次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首次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確入軌;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首次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高速再入返回;
  • 宇宙最深處到底隱藏著什麼?我們有希望看到宇宙的邊界嗎?
    在人類的視野裡,神秘的宇宙深處一片黑暗,似乎什麼也沒有。可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清楚,看似黑暗什麼也沒有的星空深處,有可能無比我們想像的要宏偉複雜。那麼宇宙最深處到底隱藏著什麼?宇宙是否有邊界,如果有,我們有希望看到嗎?相信很多朋友在現實中都明白這樣一個道路:那就是時光無法倒流,我們永遠無法看到過去發生的事情。那麼這個認知是否正確呢?
  • 章建華:2021年要加快風電、光伏發展,新增裝機較「十三五」要大幅...
    油氣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推動放開上遊勘探開發市場,開展多輪油氣探礦權競爭出讓,組建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推動原油期貨成功上市,「X+1+X"市場體系加快形成。章建華指出,要持續提升能源自主保障水平,增強能源產業體系抗衝擊能力,確保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持續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把國內油氣勘探開發作為保障油氣安全的「壓艙石」。要完善產供儲銷體系,認真抓好中俄天然氣東線南線建設,力爭開工建設川氣東送二線、西三線中段等一批重大項目,全力打造「全國一張網」,積極推進東北、華北、西南、西北等「百億方」級儲氣庫群建設。
  • ORNL的3D列印零件將安裝在TVA核反應堆上
    最近的是美國田納西河谷管理局(TVA)和法國的Framatome,他們委託能源部實驗室開發了一套四個託架,供布朗斯費裡核電站使用。金屬3D列印支架將在2021年春季安裝在現場,這將成為第一種用於商業反應堆的支架。布朗斯渡輪廠位於阿拉巴馬州雅典附近的田納西河上,於1974年開始運營時,是世界上最大的輪渡電廠。它也是第一臺發電量超過1吉瓦的電廠。
  • 月球上會發生「圈地運動」嗎?
    於是,人們看到,當嫦娥五號帶著月球巖土樣本返回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中國是否會把月球樣本分享給美國NASA? 「試圖孤立中國,更可能導致美國自我孤立,失去合作機會。顯然,美國並沒能把中國束縛在地球上。」文章最後強調道。
  • 月球會是外星生命的基地嗎?
    到目前為止有一長串的異常現象表明我們的月球不是一個自然發生的物體,而是一個人造的人造物。以下是關於月球的一些異常現象: 1、月球的大小大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這使得如此巨大的衛星根本不可能被引力捕獲,更不用說在它獨特的軌道上了。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沒有任何一個行星衛星比例是這麼大的。
  • 用航天員的尿液在月球上建基地,有內味了
    看上去很簡單,但是月球不比地球,環境惡劣:強輻射、極端高溫,甚至可能會時不時掉下一顆隕石,想存活必須得建個強大的堡壘。在地球上建造一個基地尚且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更何況是在環境惡劣的月球上。在月球上建基地,人力問題怎麼解決?
  • 月球開發——黎明前的黑暗
    60年前,人類的腳步踏上了月面,對於開發月球而言仿佛深夜裡的月光照耀下,前景隱約朦朧不清晰又看得見一點。60年後的今天,雖然各種技術迅猛發展,月球開發就像烏雲漫天的暗夜,黑的毫無一絲光亮——人類去火星、奔深空,開發月球?NO WAY. 月球開發是沒有價值的,至少沒有商業價值。
  • 宇宙海盜即將到來?!
    不同於現在的國際空間站或中國「天宮二號」這類純為科學考察而建、完全由地面支持的軌道站,想要長期維持,太空活動在經濟上就不能是純投入,這甚至比物資循環更重要。太空經濟的盈利點可以是用宇宙中充足的太陽能發電,來補充地球日漸缺乏的能源,也可能是開採月球氦-3、小行星鐵礦,或利用太空環境製造一些在地球上無法生產的產品。
  • 明年能源工作八大重點劃定 推動全面放開油氣勘探開發市場
    》的報告,為明年能源工作劃出著力增強安全保障能力、著力提高能源供給水平等八大重點。報告提出,要持續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把國內油氣勘探開發作為保障油氣安全的壓艙石。要完善產供儲銷體系,認真抓好中俄天然氣東線南線建設,力爭開工建設川氣東送二線、西三線中段等一批重大項目,全力打造「全國一張網」,積極推進東北、華北、西南、西北等「百億方」級儲氣庫群建設。
  • 僅有3000年的「瑪雅文明」,被質疑來自宇宙深處,究竟有多強大?
    今日話題:僅有3000年的「瑪雅文明」,被質疑來自宇宙深處,究竟有多強大?瑪雅文明聽說過嗎?這個被懷疑來自宇宙深處的文明,至今依然吸引著無數科學家為之瘋狂。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它到底有什麼厲害之處?非洲剛果將實現月球登陸你敢相信嗎?而瑪雅文明在當時就是如此難以置信,因為瑪雅文明充滿了太多超前,不合理且難以解釋的地方。帕倫克宮殿是瑪雅人一座規模龐大,構造複雜的皇家庭院,中店中間的四層高塔之瑪雅人和祭祀觀察太陽和其他天體運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