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首府和南澳最大的城市。殖民時期,這裡曾是大英帝國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如今留存的維多利亞式建築數量,在世界範圍內僅次於倫敦,眾多的古老教堂,讓她享有「教堂之城」「澳洲麥加」的美譽。除了建築以外,這裡更是被公認為是澳大利亞文化的靈魂之窗。整個城市建設充滿文化氣息,在服裝、藝術、音樂、電視製作、電影、舞蹈等潮流文化領域引領全澳,被稱為澳大利亞的「設計之都」。這裡是設計師的天堂,也是設計師的靈感發源地和創意實現地。
漫步「新金山」
古老的福林德街火車站
墨爾本,在當地原著語言庫林語中的意思是「雅拉河畔的地方」。雅拉河是墨爾本的母親河,由東向西蜿蜒穿過墨爾本市中心,在澳洲大陸最東南端的霍布森斯海灣進入印度洋。雅拉河畔,古老的福林德街火車站(Flinders Street Railway Station)是漫步城市的絕佳起點,也是城市中心。這座愛德華時期的明黃色圓頂車站於1909年投入使用,時隔百年依然是全澳最為繁忙的地鐵與鐵路交通樞紐。福林德街區同時瀰漫著潮流時尚與神聖藝術的氣息,大教堂拱廊下的創意店鋪、酒吧、咖啡館與畫廊、作家工作室是領略墨爾本文藝氣息的好去處。羅素街與柯林斯街交匯處,墨爾本最古老的兩座教堂相望而立,它們分別是建於1873年、哥德式風格的蘇格蘭教堂(Scots' Church)和建於1866年的聖米歇爾教堂(St Michael’s Church),後者是維多利亞第一座羅馬式倫巴第族風格的教堂。
墨爾本建築的魅力,源自於久遠的淘金時期。19世界中後葉,「新金山」的發現和滾滾淘金熱潮讓墨爾本迅速發展成一座充滿榮光的輝煌城市,世界各地的移民者漂洋過海移居於此,共同打造了夢幻的黃金時代。
皇家展覽中心內部
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便是皇家展覽中心(Ro y al Exhibition Building),它位於墨爾本市中心北部卡頓公園之中,是現存最古老的展覽館之一,最為舉辦1880年的世界博覽會 而建。皇家展覽中心的大廳(Great Hall)裡精心修復的內飾、寬敞氣派的畫廊和高聳的穹頂令人印象深刻,標誌性的圓形屋頂被認為是從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大教堂獲得的靈感。這座第二帝國風格建築(Second Empire),出自墨爾本最重要的建築師約瑟夫·裡德(Joseph
哥德式風格的蘇格蘭教堂
Reed)之手,墨爾本市政大廳、維多利亞國立圖書館、墨爾本貿易大廳以及蘇格蘭教堂均出自裡德的設計。2004年,皇家展覽中心成為澳大利亞第一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建築。如今,它與比鄰的墨爾本博物館都由全澳最大的博物館體系——維多利亞州博物館(Museums Victoria)運營,每年的國際花卉和園藝展都於此舉辦。
設計師的天堂
墨爾本常被稱為「設計師的天堂」,墨爾本的設計年輕、多元而充滿活力。這裡雖不盛產高高在上的奢華「大牌」和設計大師,卻不斷有獨特、高品質、平價的小眾設計出現在人們視野中,深受年輕人喜愛。
墨爾本設計周
每年8月舉辦的墨爾本時裝周(M/FW)與每年3月舉辦的墨爾本設計周(Melbourne Design Week)是墨爾本兩大設計盛事。2020年,墨爾本時裝周已經走過了26年歷史。但墨爾本時裝周似乎刻意與四大時裝周拉開了差距——它從不是大牌和名模的秀場,而更像是全民參與的狂歡。市政廳、城市浴場、教堂露天拱廊、唐人街街道、酒吧、快閃店……這些場景都是墨爾本的T臺秀場,超過200場的討論、工作坊、派對、電影放映、演出讓全民都可以參與其中,特別是服裝品牌、商場的聯合折扣活動,更將節慶氣氛掀到高潮。這也從一定程度說明墨爾本的時裝工業特色——大眾與小眾路線同時進行,天然、舒適、與個性得到充分體現。
墨爾本設計周2020年的主題是「設計如何塑造生活」(How can design shape life),超過300場的相關活動和同期的墨爾本設計周電影節、澳大利亞家具獎獲獎作品展等平行活動讓整個城市充滿思想的活力。四個討論的分主題分別為:垃圾戰爭、文化塑造、健康城市、設計革命。所有的探討都緊緊圍繞解決生活問題,這也是墨爾本甚至澳洲設計一直以來的關注焦點。
在墨爾本,任何文化活動都是開放性的,各類藝術、電影、設計與文學賽事、獎項,都以開放的報名條件、極低的報名費用(甚至免費),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從業人士、年輕學生或業餘愛好者敞開懷抱。
探索文學之都
在高品質閱讀變得越來越「奢侈」的今天,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文學之都,墨爾本的新聞、出版行業以及諸多圖書館、小眾獨立書店在今天都依然保持著繁榮與活力。墨爾本人的年均閱讀量、媒體與出版機構數量都居全澳第一,這裡一年到頭的詩歌、文學與劇場活動層出不窮,儼然是一座文藝愛好者的理想國。
圖左:墨爾本街頭小巷中的塗鴉
圖右: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內部
維多利亞州共擁有近300座圖書館,澳大利亞最古老的公共圖書館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就在墨爾本。圖書館建立於1854年,藏有大量珍本古籍,其中包括莎士比亞、達爾文以及澳大利亞本土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派屈克·懷特的著作,吸引著數以百萬計的遊客來此進行「文化之旅」。此外,墨爾本還誕生和滋養了澳大利亞數位最傑出作家,例如馬庫斯·克拉克、彼得·凱裡和海倫·加納等。
坐落於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南翼的惠勒中心(Wheeler Centre for Books, Writing & Ideas),可看作是墨爾本的思想者之家,每年舉辦超過180場文化活動。中心創始人惠勒夫婦,更為人知的是們共同創立的全球最權威的自助旅行系列指南《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自1972年以來,該系列圖書已經發行超過1億冊,是全球旅行者的聖經。孤獨星球出版公司的總部就坐落於墨爾本。
墨爾本街頭一座特別的「Art Deco」建築風格的麥當勞店鋪
除了影響世界的大型出版和文化機構,墨爾本眾多高品質的獨立書店和劇場也獨具魅力。卡頓區的閱讀書店(Readings)創立於1969年,是擁有諸多分店的書店傳奇。閱讀書店曾在2016年4月被評為全球最佳書店,這裡不僅能找到不同領域的優秀書籍,還經常會舉辦高品質的作家演講會。
對於全世界愛好設計、文學與藝術的人來說,墨爾本或許是這顆孤獨星球上,一座讓人永遠不會感到落寞的靈感之城。從歷史到今天,這樣的「奇妙墨爾本」,都令人心之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