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第三級,
珠穆朗瑪峰女神。
魏然聳立!
令人仰望、膜拜!
縱然艱苦卓絕,
攀登之路,
卻永無止境!!!
從北坡大本營眺望珠穆朗瑪峰。攝影:劉政
【序言】
關於珠穆朗瑪峰的攀登,之前,已經有很多的文字作了記錄和描述。從2016年5月登頂珠穆朗瑪峰至今也已經兩年了。兩年來,珠峰上的記憶不時的在我的腦海裡出現。那山、那事、那人,總覺得,關於珠穆朗瑪峰的攀登應該留下點記錄的東西來。兩年來,不斷的搜尋著腦海裡的記憶碎片,在登頂珠峰兩周年之際,僅僅以自己的經歷和認識,去記錄一些攀登珠峰的過程和事情。以此,懷念那艱苦、堅強及難忘的日子。
從今天開始,在「竹隱清風」的公眾號上,陸續推出 「珠穆朗瑪峰的記憶」 系列文章,敬請分享。
從北坡大本營眺望珠穆朗瑪峰,
珠峰威嚴如神殿上的金字塔。
拍攝:劉 政
今天推出第一篇
《喜馬拉雅山式攀登(北坡)》
很多的山友、網友,在聊到海拔極高山的攀登的時候,都會談到一個問題:「阿爾卑斯山式攀登」、「喜馬拉雅山式攀登」。今天我想與大家一起聊一聊珠穆朗瑪峰北坡的「喜馬拉雅山式」攀登。
上圖是珠穆朗瑪峰北坡著名的北坳冰壁,海拔6700-7028米,高差約300米。
冰壁垂直面的斜坡在45-90度之間,每年的攀登線路會有不同的變化。
攝影:劉政
攀登珠峰期間,
如果以喜馬拉雅山方式攀登,
此路段需要一上一下的來回攀登3次,
非常令人崩潰。
對於外人來看,
這似乎是不可以理解的。
攝影:劉 政
抵達北坳冰壁頂部前的一個冰壁。
劉政攝於2016年5月北坳
上圖是以喜馬拉雅山的攀登方式攀登在北坳冰壁上的隊伍。
劉政拍攝於2016年5月北坳
【關於喜馬拉雅山式攀登】世界上的登山方式一般認為有兩種方式:阿爾卑斯山式、喜馬拉雅山式。喜馬拉雅山式攀登:指的是產生於喜馬拉雅山脈地區而又廣泛普及世界各地的一種登山的攀登方式。
喜馬拉雅山式具體表現在採用大規模的團隊、人員進行營地建設和物資運輸以實現攀登,並且,攀登的進行過程是逐步漸進式的營地建設及推進。攀登的隊伍常常需要有多個人(嚮導、後勤協作)的支持。同時,在攀登中會進行修路及大量使用路繩,攀登者依據修好的線路進行攀登。喜馬拉雅式攀登的周期一般比較長。
在喜馬拉雅山地區,目前形成較為成熟的商業攀登線路有珠穆朗瑪峰尼泊爾一側的南坡和中國一側的北坡。下面介紹珠峰北坡傳統攀登線路上的喜馬拉雅山式攀登。
結組行進,是喜馬拉雅山攀登的主要方式。
上圖攝影:扎西次仁
1、喜馬拉雅山式的特點之一:逐步漸進式的營地建設、修路和物質運輸。
A、營地建設。逐漸向上的、往海拔高處建立營地的方式向上推進。珠峰北坡總共建立包括大本營在內的六個營地。即:5200米、5800米、6500米、7028米、7790米、8300米六個營地。
1)珠峰北坡大本營
珠峰北坡海拔5200米的大本營。
劉政攝於2016年4月珠峰北坡
2)珠峰北坡過度營地
珠峰北坡5800米的過度營地。
劉政攝於2016年4月珠峰北坡
3)珠峰北坡前進營地
珠峰北坡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
劉政攝於2016年4月
4)珠峰北坡C1營地
從7790米營地眺望7028米營地。
劉政攝於7790米營地
我到達珠峰北坡海拔7028米的北坳C1營地 。
其美扎西 攝於2016年5月
5)珠峰北坡C2營地
上面三圖為珠峰北坡海拔7790米的C2營地
劉政 攝影
6)珠峰北坡的C3營地
海拔8300米的C3營地就如掛在斜坡上,
營地的帳篷臨空建立是常見的事情。
劉政攝於2016年5月8300米營地
B、修路。根據天氣情況,攀登之前,由修路隊伍進修路、鋪設路繩。修路隊會針對線路狀況,選擇建立路線並建立保護站、點,鋪設向上攀登的路繩,完成修路。
西藏聖山的修路隊伍在前進中。
攝影:嚮導
2016年春天西藏聖山公司在珠峰修路用的路繩的距離是:北坳冰壁:約1100米;北坳7028米C1--7790米C2營地:約1800米;7790米C2--8300米C3營地:約1000米;C38300米營地--頂峰8844米」 :約2000米。加上臺階、橫切部分的雙向路繩1000米,總計:6900米。
這是聖山的修路隊員接近頂峰。
攝影:嚮導
藉助北坳冰壁上的路繩向上攀登的隊伍。
攝影:劉政
2015年春尼泊爾發生地震時,聖山修路隊從8300米營地緊急下撤到6500米營地時的情景。上圖左邊第一人是次仁桑珠,第二人是修路隊隊長邊巴扎西。攝影:劉政
珠峰北坡:接近頂峰(約海拔8800米)的雪坡上的路繩及結組。
圖片提供:扎西次仁
C、運輸物資。從5200米的大本營開始將物資運輸到5800米的過度營地,在由5800米營地運輸到6500米營地。。。。。
運輸的先後次序是:5200米--->5800米--->6500米--->7028米--->7790米--->8300米。運輸物資採取螞蟻搬家的方式,逐漸由低海拔營地往海拔高處的營地運輸物資。總共需要六個營地來存放物資,以此實現攀登活動的物資保障。其中,珠峰北坡運輸物資的犛牛可以到達的最高海拔是6500米營地。6500米營地以上的營地的物資,需要靠人力背負運送上去。
在大本營裝載物資的犛牛。
攝影:劉政
運輸物資的犛牛工在5800米的營地。
攝影:劉政
運輸物資的犛牛工在6500米營地。攝影:劉政 2015年4月珠峰北坡,
一支運輸物資的隊伍正走向北坳冰壁。
劉政拍攝於2015年4月
運輸到北坳7028米的C1營地的氧氣及物資。
劉政拍攝於2016年5月
2、循序漸進、循環式的適應性訓練、攀登。
為確保身體的適應,必須採取漸進、反覆、循環式的向上攀登方式,以便使身體適應逐漸上升的高海拔而不至於發生高反。
2016年4月攀登珠峰的隊伍在拉薩後山做適應性訓練。
攝影:嚮導
1)挺進大本營之前的訓練。
訓練包括:拉薩附近的徒步訓練、定日縣徒步的訓練。
2)在大本營進行反覆、枯燥的訓練。
在珠峰大本營附近徒步訓練
攝影:嚮導
從大本營向海拔高處徒步訓練。
攝影:劉政
從大本營徒步到上絨布寺訓練。攝影:劉政
在東絨布冰川上徒步訓練。劉政 攝於2014年4月
隊友到達6100米的東絨布冰川。攝影:劉政
從5800米營地徒步到6500米營地。攝影:劉政
隊友在6500米營地附近的冰川上進行爬梯子訓練。攝影:劉政
從6500米營地徒步到6700米的北坳冰壁下面。攝影:嚮導
在北坳冰壁上攀登訓練。
攝影:劉政
3)、在前進營地進行一上一下的反覆的艱苦的訓練。
最後一次訓練時,攀登一般要求到達海拔7500米的位置。
我在北坳冰壁上。
攝影:其美扎西
總結起來,珠穆朗瑪峰向上攀登的訓練往返、衝頂過程是:
(不包含在大本營及大本營以下的訓練)
第一次訓練:5200米-》5500米-》5200米;
第二次訓練:5200米-》5800米-》5200米;
第三次訓練:5200米-》5800米-》6500米;
第四次訓練:6500米-》6700米-》6500米;
第五次訓練:6500米-》7028米-》6500米;
第六次訓練:6500米-》7028米-》7500米-》6500米;
下撤等待窗口期:6500米-》5800米-》5200米-》日喀則3800米休整。
衝頂攀登:1、5200米-》5800米-》6500米;
2、6500米-》7028米-》7790米-》8300米-》8844.43米(頂峰)
上圖攀登線路來自網絡
3、選擇等待好的天氣進行衝頂。
選擇了好的天氣(即珠峰窗口期),一鼓作氣,從6500米營地一直向上攀登,直到衝上頂峰。
這是2016年5月衝頂之前B組隊員在6500米營地握手相互鼓勵。攝影:嚮導
衝頂日子裡,第三次攀登時到達7028米的北坳腳下。
攝影:嚮導
到達北坡7790米營地前,
過7500米位置的大風口。攝影:劉政
最後一次攀登時,我在通過7500米大風口。攝影:其美扎西
到達8300米營地前,
我正在海拔8100米的附近過一塊巖石壁。
攝影:其美扎西 同上。
珠峰北坡的三級臺階及8800米橫切。
攝影、製圖:劉政
珠峰北坡第一級臺階。圖片提供:扎西次仁
珠峰北坡:第二級臺階。
攝影:劉政
我在珠峰北坡第二級臺階下面。
攝影:其美扎西
珠峰北坡第三級臺階
圖片提供:扎西次仁
衝頂之夜:披星戴月上第二級臺階。
攝影:劉政
珠峰北坡:衝頂之前。
圖片提供:扎西次仁
珠峰北坡:海拔8800米巖石壁橫切。圖片提供:餘磊
珠峰頂峰的金字塔倒影。攝影:餘磊
珠峰北坡:完成海拔8800米橫切後看到的頂峰。攝影:劉政
在珠穆朗瑪峰頂峰: 攝影:劉政
你看到了什麼?
會當凌絕之頂,
浩渺眾山之間,
山外還有山,
人生何處是岸?!
(完)
圖/文:劉政
特别致謝:次仁桑珠、其美扎西、
扎西次仁、魯達、扎平、餘磊
及全體珠峰隊友。
歡迎關注「竹隱清風」公眾號
長按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
歡迎購買《巔峰之戀》一書
共享高海拔雪山的極致美景
這是一本記錄作者5000-8000米雪山
攀登歷程的畫冊書籍
購書聯繫電話:13877263666
加微信號:13877263666
致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