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三次戒菸,前兩次都失敗了,最後一次用了個笨辦法讓人叫絕

2020-12-23 遼寧臺趣看天下

作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的曾國藩,頭上總是掛著「完人」、「官神」的光環,但其實曾國藩並非一開始就是「完人」,年輕時的他也有很多不良嗜好,比如好色、愛抽菸

大家應該都知道,想要把煙戒掉真不是件容易事,這一點曾國藩深有體會,他在十四五歲時就開始抽菸,短短兩三年時間就染上了菸癮。他成天抱著水菸袋不離手,一邊讀書,一邊吞雲吐霧,吸個不停。

而他的戒菸之路可謂是「一波三折」,但儘管如此,他最終還是成功把煙戒掉了。

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曾國藩的三次戒菸經歷,看他想了哪些辦法成功戒菸的。

1831年,第一次戒菸

1831那年,曾國藩20歲,他轉到漣濱書院讀書,深受先生的賞識,認為他是可塑之才。

但有一次先生偶然看見曾國藩抽菸,在牆角處吞雲吐霧,十分厭惡,立馬變了臉色,大罵道:我真是瞎了眼,覺著你是一個能成大器之人,沒想到你卻染上這種嗜好,怎還敢說自己是有志青年!

被先生大罵一頓的曾國藩,幡然醒悟,他深刻意識到自己抽菸的形象和儒生形象是相違背的。於是,他便下定決定,戒除菸癮,將名字「曾子城」改為「曾國藩」,改號「居武」為「滌生」,「滌生」寓意著浴火重生,痛改前非。可見曾國藩的決心。

但是,那時候的曾國藩畢竟還比較年輕,也是「三分鐘熱度」,沒過多久,他經不住身邊人的誘惑,又開始抽菸了。

第一次戒菸,以失敗告終!

1840年,第二次戒菸

時間一晃到了1840年,此時的曾國藩已經快30歲了,但卻一直保持著抽旱菸的壞習慣。

因為好朋友梅霖生因肺病去世了,這讓他深知吸菸的壞處,如果繼續抽菸的話,恐要步好友後塵,因此他便又一次立志要戒菸。

這次戒菸確實起到了一點效果,曾國藩在家不抽了。可是,等出了門看見別人在抽菸,他喉嚨就發癢,別人敬他煙時,他又回因「盛情難卻」,情不自禁地抽上幾口。

顯然,第二次戒菸又以失敗而告終。

1842年,第三次戒菸

兩年過去了,曾國藩對自己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想著自己如果連戒菸這樣的小事都做不到,怎麼會有更好的發展的?

於是他便在日記中寫道:「客去後,念每日昏錮,由於多吃煙,因立毀折菸袋,誓永不再吃煙。如再食言,明神殛之!

曾國藩這次戒菸可是動真格的了,他把自己心愛的白銅杆水煙壺拿了出來,砸了個稀巴爛,又將自己「黃金葉」一把火燒了。這一次他終於把煙給戒除了,一直到去世都沒有再抽過。

縱觀曾國藩十餘年的戒菸歷程,就是一場「我與我周旋」。曾國藩的一生都在與自己周旋,終究成為一代聖賢。

古人用一副對聯,就寫出了曾國藩難以企及的人生高度,所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社會上曾流傳著一句「立業不讀曾國藩,閱盡詩書也枉然!

閱讀《曾國藩全書》,品讀曾國藩人生!書中的世界,或許正是處在浮躁社會的我們,所心嚮往之的那寧靜一角。即使你無法像曾國藩一樣有一番作為,但你的品性、你的人生必定會因吸收了《曾國藩全書》的思想精粹後,有所改觀。

相關焦點

  • 老實人,借鑑曾國藩的3個「笨辦法」,也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不僅是別人說曾國藩笨,他自己也親口承認自己笨:「餘資稟頑鈍」。曾國藩帶領湘軍打仗,喜歡「結硬寨,打呆仗」,更是他笨人品性的體現。為什麼如此資質笨拙的曾國藩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 其實,曾國藩一生的成功,全靠以下這3個「笨辦法」。老實人,要想做事成功,出人頭地,也不妨借鑑曾國藩的3個「笨辦法」。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 曾國藩為了戒色,用了一招笨辦法,幾乎很少有人能夠做得到
    自古以來能夠成大事的人們對自己的要求都非常的嚴苛,而且即便是別人知道了他們的辦法也不一定能夠實行的起來,就像清朝末年的大臣曾國藩一樣,他為了讓自己的有限的生命能夠得到更大價值的發揮,對自己的要求簡直就是非常人,據說就在他去世的前幾天他還在處理事情,並且還寫日記總結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實在人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 曾國藩曾發明一笨戰術,剿滅太平天國,蘇聯學會後,令德國苦不堪言
    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居於其首。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死後諡號「文正」這是多少文官夢寐以求的殊榮。了解曾國藩的人就知道,他是一個天資平平的人,小的時候讀書,連潛藏在屋頂的賊在聽曾國藩讀了幾十遍後都能背出來了,曾國藩還背不出來。那麼為何資質平平的曾國藩卻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呢?因此他時常能想出解決問題的「笨」辦法。
  • 曾國藩「烏龜」戰法,結硬寨打呆杖,「笨功夫」不高明但卻很有效
    相對而言,孔子、王陽明之後中國唯一公認的聖人曾國藩就很是「有跡可循」,他的每一個成功都充滿了披荊斬棘、艱難險阻的過程,以至於讓我們讀來只覺他實在是普普通通,甚至是普通到了笨的程度,但如今看來,或許恰恰是他的笨成就了他。他總是用很笨的很慢的方法,一步一步,穩紮穩打,去獲得成就,而這個就是他和別人完全不一樣的地方。
  • 曾國藩:笨,是一種天賦
    但是清代的曾國藩卻是個例外。 他六考秀才不中,笨到被學政懸牌羞辱,但他的後半生卻上演逆襲。 建立湘軍,平定太平天國,一躍成為清代中興名臣。 立德、立功、立言,成為中國歷史上比肩孔孟、王陽明的「半個聖人」。
  • 曾國藩:男人想要成功,人脈次之,修煉3種笨功夫,不怕起點低
    自古男人都想有一個遠大的目標,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成功,而很多人都會為了自己的失敗找一些客觀因素,認為只有天資聰穎有人脈才能夠成功。而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卻讓這種思維的人「打臉」了,他就是「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曾國藩並不聰明,但就是憑著一身的「笨功夫」,做到了從一介布衣到實現了「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偉績。說他不聰明,到底是個什麼概念呢?
  • 曾國藩半天背不了課文,等在外面的盜賊急了:你太笨,我都會背了
    曾國藩是近代史上很有名的一個人,推崇他的人將其尊為半個聖人,可就是這麼一位聖人前半生卻是一個智商感人的「笨蛋」,從「笨蛋」到「聖人」,曾國藩的故事不可謂是勵志。他小的時候天賦並不高,若在班級上排名,自然妥妥是要退居後排的。有一年曾國藩在家中認真讀書,卻不知一個賊人已經悄無聲息地潛到家中準備盜竊,可曾國藩的朗朗讀書聲又讓這位賊人十分忌憚。
  • 曾國藩:最頂級的智慧,是做個又穩又笨的人
    最頂級的智慧,是做個又穩又笨的人中國兩三千年來,能稱得起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物屈指可數,而曾國藩就是其中一個。梁啓超盛讚曾國藩:「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後來,他進京做官前,拜見祖父星岡公,星岡公便講,你的官有可能做到很大,你也挺有才華,我只提醒你一點,就是千萬不要驕傲。曾國藩當時並沒能因祖父的教訓而有所改善,這方面一直不能做得很好。他33歲日記裡曾記,有一次朋友當面指出他的頭一大毛病是「面對朋友表現得傲慢」。
  • 曾國藩:男人想要成功,人脈次之,修煉4種笨功夫,不怕起點低
    男人都想要成就一番大業,但是很多人認為只有天資聰穎有人脈的人才能夠成功,其實這只是為自己不想努力找的藉口。曾國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並不聰明。但就憑著一身的「笨功夫」,做到了從一介布衣到「千古第一完人」,實現了千古以來文人所推崇的「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偉績。
  • 曾國藩成功戒掉,也就4個步驟,真懂的人不多
    歷史上的曾國藩為了戒掉「淫慾」,也是採用了一種笨辦法,即忙碌自身與時刻反思相結合。這個笨辦法看似簡單,大多數人看了之後也是一頭霧水不知如何是好。其實,曾國藩的戒掉「淫慾」的辦法,也就4個步驟。然而,真正領會其中精髓的人不多。第1個步驟:知曉危害普通人成為聖人的機率也不大,最起碼應該知曉淫慾危害,不能讓淫慾阻礙人生的健康發展。
  • 曾國藩:真正聰明的人,往往看起來足夠笨
    曾國藩被推崇到了「半個聖人」,「第一完人」的位置。有人說:「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曾國藩「十年七遷,連躍十級」的奮鬥史,數十年如一日的自律史,書生上戰場的擔當史,承載著最經典的做人智慧,也帶給了我們最具價值的精神承載。
  • 讓曾國藩來帶你看看笨鳥是如何成功的
    答案都不是,而是連考六次,次次失敗,第六次還被主考官在全湖南省通報批評「文理不通」的曾國藩。 在同時代的這些人中,曾國藩連考六次鄉試失敗,他是真的很苦惱,也很委屈,為什麼自己這麼努力,卻總是考不過呢?他努力到什麼程度,當地有個傳說可以聽聽。 有一次一個小偷,潛入他家,爬在房梁上,準備等這家人睡著了,下午偷東西。結果呢,曾國藩的《嶽陽樓記》怎麼也背不下來,那小偷在房梁上都睡了兩覺了,曾國藩還在那背呢: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結果小偷都會背了。
  • 曾國藩成功智慧:天道忌巧,越是聰明人,越會下這3種「笨功夫」
    有一句話叫做「天道忌巧」,這句話是曾國藩說過的一句話,意思很好理解,就是天道是忌諱人做事有太多取巧,有時候是需要一些笨拙的功夫。曾國藩認為「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這一點在他身上可以看到鮮明的例子,雖然曾國藩是晚清名臣,功績很大甚至被稱為「古今第一完人」,但是曾國藩的智商,其實是不太高的,甚至可歸之為「笨拙」。不僅是曾國藩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是「吾生平短於才」、「秉質愚柔」。
  • 人們對吸菸存在的4個誤區 戒菸失敗的原因
    誤區之三:朋友聊天,喝酒吸菸許多人都喜歡在喝酒時吸菸,認為朋友相聚,必須有好酒好煙,這樣才有好的氣氛,二者缺一不可。酒喝多了,點燃一支煙,細細品味,似乎樂處多多。但你可能有所不知,菸酒一起享用比單獨喝酒或吸菸的毒害更大。因為酒精會溶解於煙焦油中,促使致癌 物質轉移到細胞膜內。有資料顯示,口腔癌有70%與吸菸和喝酒雙管齊下有關聯。
  • 二次出山的曾國藩,如何走出困境,成就了不世功勳
    序言:曾國藩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以及外交家,今天在這裡小編想以另外一種角度來解析曾國藩是如何走上成功之路的,也就是著重的分析一下,曾國藩在第二次帶領湘軍與太平天國決戰時,他都用了一些什麼辦法和在成功剿滅太平天國之後,他是如何讓自己安全落地的。
  •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拙誠勤恆犟
    曾國藩的本名叫曾寬一。後來到了京城以後,當官改名叫國藩。國藩什麼意思叫國之藩籬,他果然是為國家撐起了一片天。曾國藩天資並不聰明,考秀才考了7次。精神文明建設很重要。曾國藩要求,所有的部隊每天早上起來,他要訓話。他是個文人帶兵。他覺得最重要的是,讓這些人變成好人,讓這些人內心當中有理想主義精神,有責任感。這樣才能在打仗的時候更加英勇。
  • 解讀《曾國藩傳》2、從「庸人」向「聖人」的蛻變
    父親名叫曾麟書,當時43歲,兒子22歲,名叫曾國藩。這一天父子兩人並肩趕考秀才,我國古代科舉制分三步,秀才、舉人和進士。秀才是最低級的功名,也是最好考的。但是這對父子卻是屢考不中,這已經是曾麟書第17次赴考,年過40,頭髮都考白了都沒考上。而兒子曾國藩也是接連落第,這是他第6次參考。
  • 《奪冠》:走上巔峰的人,都下了這種功夫
    平庸的人,在看不到希望的情況下,選擇蹉跎歲月,走上巔峰的人,卻都在下一種功夫——笨功夫。女排下了笨功夫,奪得六連冠,走上了巔峰。飾演郎平的鞏俐,表演天賦平平,但憑著下笨功夫,被封「鞏皇」。抗打擊能力更強鞏俐三次考試失敗鞏俐天賦並不算好,甚至可說很一般。
  • 《曾國藩傳》:從笨人到聖人,曾國藩將這一個字,做到了極致
    文丨淡淡翠「你真是太笨了,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從小到大,不管是學習也好,初入職場也好,很多人都經歷過這種質疑和打擊。那麼,一個人成功與否,真的只是取決於他智商的高低、學習的快慢嗎?他沒有聰明的天分、顯赫家世背景,卻一次次鍥而不捨科考,直到走上仕途,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他勤儉自持、極其自律,一直把當「聖人」作為心中的志向,最終名揚天下;他的曾氏家族兩百年間,人才輩出;他留下來的《曾國藩家訓》,直到今天,依然給很多人以啟發和收穫。
  • 曾國藩比較色,還沒有小偷腦子好使,最後怎麼成為千古第一完人呢
    說起#曾國藩#曾國藩大家並不陌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的心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等,還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而且你想不到他竟然挺好色的,還比小偷還笨,讓我們來解一下,不一樣的曾國藩。曾國藩原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被後世稱「曾文正」,曾國藩小的時候非常笨,可以說天賦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