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一切的煩惱皆源於心,心不動則不痛

2021-01-19 騰訊網

飛速發展的時代,高強度、快節奏的生活儼然已經讓人不堪重負。一面是事業的瓶頸,正面臨著失業的壓力;一面是家庭的負擔,夫妻間的關係,孩子的學業,父母的身體,樣樣都要擔心,樣樣都怕出錯。

中年危機不是憑空捏造的。怎樣能在奔波勞碌中保持積極的狀態,是中年人最關心的話題。

先賢告訴我們,養生莫大於養心,懂得讓自己順心的人,不會生病。盡力做好能做的,你就是成功的,無悔的。

一切煩惱皆來源於心,心不動,哪來痛。這個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慧能流浪到廣州法性寺,聽見一僧道「風吹幡動」,又聽一僧說「幡動而知風吹」,慧能卻道:「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

法性寺法師印宗聞得這番妙論,當即與他攀談,得知其即大名在外、耳聞已久的慧能,就請高僧為他剃度,完成出家儀式,並恭請其正式即位六祖慧能。

那句「仁者心動」已經道破了天機。我們知道,各種情緒都是我們的大腦對外界一切事物的反應。我們煩惱困惑,都是因為現實遠達不到預期,總覺得生活中的不滿意太多了。

遇到這樣的事情,不妨把這些焦慮分類,自己能解決的分成一類,可能解決可能無法解決的是一類,不能解決的是一類。

那些能解決的事,你要對自己說,你都有能力解決了焦慮什麼呢,耐心解決就好了。

對於不能解決的,你要想,既然無能為力了,那麼擔心什麼呢,盡最大努力了,沒有遺憾了。

對於可能有可能沒有的呢,這時候,你就要明白盡人事聽天命了,做好該做的,你就勝利了。順其自然,要相信「苦心人,天不負」。

其實,「一切法由心想生」。只要在心裡承認困難,分析困難,積極尋找辦法解決困難,我們就能時常保持積極心態,不被現實過多的困擾。

聰明的人懂得解決問題,解放自己。給心靈減壓,是養心的關鍵。

莊子在《養生主》中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要學會適時地把自己從現實中抽離,當你從對方,甚至是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當下的一切時,一定會有所感悟。因為問題還在那裡,而你更加冷靜,更加清醒了。

還有請記住,你的快樂不能依靠問題的全部解決,而應該依靠你自己廣闊的心胸和豁達的態度。現實沒那麼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懂得放過自己。

你看莊子多麼豁達,他自己總是感嘆: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來追逐無限的知識,那就危險了。明明知道這一點,仍要去追求知識,那就更加危險了!

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利,做壞事不要觸犯刑罰,順應自然之道以為常法,就可以保護身體,可以保全生命,可以養護精神,可以享盡天年。

現在的人都會覺得他這是在為自己不學無術找藉口,心想著自己家的孩子可不能這樣不求上進。但是不妨想一想,他說的或許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我們也渴求得到功名,錢財等等,我們也是不停地追求著。

莊子認為,有所渴望不是錯,可是疲於奔命就會心力交瘁,積勞成疾,這不是明智的選擇。莊子的放棄,其實是一種豁達的境界,是對自己的解放。我們學習莊子也要有所取捨,取精去粕,這樣才能學到精華,為我們所用。只有看破放下,我們才能逍遙自在。

放棄是一種本事,你不能樣樣都完美。有一個故事:一個年輕人覺得生活很沉重,便向哲人尋求解脫之法。哲人給他一個背簍,指著一條沙礫路說:「你走一步撿一塊石頭放進去。」年輕人照哲人說的去做。

之後哲人問他「你有什麼感覺」。那人說:「越來越沉重。」哲人說:「是的,這就是你為什麼感覺生活越來越沉重的原因。來到這個世界上時,我們每個人都背著一個空背簍,然而我們每走一步都要從這個世界上撿一樣東西放進去,所以也就越走越累。適時放下背簍,把沒用的石子丟掉,你才能活得更輕鬆。」

什麼都想要,什麼都不肯捨棄,我們才會矛盾痛苦。而放棄本身就需要比較和排除,權衡和抉擇,這就是許多人為難的癥結所在。想要的越多,心靈的負擔就越重。

當你為了更多的收入熬夜到天明時,你放棄了健康;當你為了更多的升職空間而應酬時,你放棄了陪伴;當你為了小事而困擾最終積勞成疾,你放棄了寬心;當你為了沒有實現的事輾轉反側時,你放棄了知足。

像每天讓自己放鬆,讓香茗浸潤心脾;像陪伴家人,看孩子成長,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像靜靜坐在窗前回憶往事,思考人生;像拿起一本閒書,打發時光……

有人說,這是重要而不緊急的事,而我們的情懷,我們的未來卻與之密切相關。

莊子是一個逍遙物外的人,不談功名,不求富足,只求每天異想天開探索宇宙人生的奧秘,追求自己嚮往的人生。世人笑他傻,而只有他自己知道要追求什麼。

懂得放棄那些牽絆我們快樂的事,是一種解脫。我們看似失去了,但是得到的會更多……

相關焦點

  • 一日禪:心不動 萬物皆靜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 世事皆有心生,若心不動則天下萬物皆靜止,心一動則無物不動
    這時惠能大師也趕到,他一看便開口說道:「不是幡動,也不是風動,是你們二位的心在動。」正在爭論的兩人聽到惠能大師的話以後即刻恍然大悟。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每天都會遇到眾多煩瑣的事,有的人對此來去運用自由,沒有感到內心被填滿,或者被世事堵塞而感到痛苦不堪,有的人卻怨聲載道,哭訴世事帶來的煩躁與不安。
  • 一切由心決定,心是一切的根源!
    人心即我心,皆是「我」的意識,科學證實,無數個平行宇宙裡有無數個「我」的存在,每一個「我」都是心的映像。如同放出去的鴿子渴望回家、終究是要回家,而且無時無刻不在與心發生連結,也就是科學所講的量子糾纏,但往往是人心屏蔽、「我」的阻礙,讓他們不能回歸於心。
  • 讓一切順其自然,心就不累了
    厚重的行囊,就是每個人前行路上的負擔與阻礙,行囊越重,心就越累。往後的路還長,早早就累得走不動了,未來又該如何度過?心累過後,後半生,就沒那麼輕鬆愜意了。往後的路還長,想要順順利利走到最後,就得放下心中的負擔,卸下背上的行囊。
  • 心有大願,一切塵相皆為道!
    只有清楚當下物質受用的障礙、六親打點的需求……那麼「當下所行即是道」;否則「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到哪裡都不清淨,更別提修道了;必須清楚明了自己當下做作的意義何在,最終實現的是什麼。所以心有大願,一切塵相皆為道,一切做作皆為大願而服務;凡是離開了此初發心,離開了想要實現的果地,一切做作皆是「道相」,自欺欺人而已!
  • 自古感情最煩惱,讀懂《莊子》中的心齋,感情中的煩惱可去除大半
    《莊子》又名《南華經》,是戰國中期的莊周及其門生所著,該書既有高深的哲學思想,又有浪漫的文學藝術氣息,是先泰諸子學說中的代表作。《莊子》分內篇、外篇、雜篇共計33篇,今天我們說得」心齋「出自內篇中的《人間世》。
  • 《童蒙止觀》不可得法 則無有心 若無有心 則一切法皆無 199
    故曰「則無有心,若無有心,則一切法皆無」。 此指凡夫執萬法為實有,把外面的山河大地,及裡面的身心覺知,認為悉皆可得,所以終日妄心流動無可止息。今既推心了不可得,從心所起,妄心所生的一切境界也都沒有了,云:「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故曰「若無有心,則一切法皆無。」
  • 你傷我,你心不痛嗎?(句句戳心)
    小蘿莉導語:傷一個很愛很愛你的我,你心不痛嗎?愛與被愛的差距如此之大。後來我發現一份愛情原來太愛一個人,受傷的始終是自己。感情是靠相互維護的,而永遠不是單方面的付出,這樣的愛不會長久。有一天杯子對主人說「我寂寞了,我需要水,給我點水吧!」主人對著杯子說」好吧!
  • 莊子:擁有一顆平靜的心,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天下不淫其性,不遷其德,有治天下者哉?——莊子 (譯):聽說無為自在,寬宥對待天下,沒有聽說有為去治理天下。使天下無為自在,是恐怕天下人忘掉他的本性;使寬宥,是恐怕天下人喪失他的本德。天下人不忘掉本性,不喪失本德,那還用去治理天下嗎?
  • 致沒有情人的情人節:愛過的人,忘不了;動過的心,停不了……
    ,一想到你心就會痛,夢就會碎。愛過你的心,特別柔軟,對你動過的情,特別刻骨銘心。不是我不想忘記,而是感情,從來沒有給過我忘記你的機會。愛過的人,怎麼可能那麼容易放下呢?動過的情,怎麼可能那麼容易就停止呢?
  • 生死心不切,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
    不肖弟子冒昧報告的主題是,生死心不切,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從海賢老和尚反省我們求往生的信願(一)。  提綱。一、開頭。二、提出問題:(一)普遍現象:念佛功夫不得力。(二)根本原因:生死心不切。(三)生死心是入道基礎。三、分析問題:(一)生死事大。(二)「死」字真正含義。(三)海賢老和尚榜樣。(四)古人修行榜樣。四、解決問題:(一)印光大師開示生死心切。
  • 從《逍遙遊》看莊子的人生智慧:真逍遙,順自然,成敗之心莫太重
    實際就是告訴我們,「逍遙」是追求不來的,「追求」本身就已違背了它的原則。「逍遙」是一種自然的狀態,是本質層面上的固有屬性。逍遙者,自逍遙。若真正明白了其真諦,那麼不需刻意追求什麼,便可自得逍遙了。所謂「逍遙」,不過一個「無」字。心中無己、無功、無名、無一切,真正達到了「無」的境界。我們起於虛無,歸於虛無,這才是生命最自然的狀態。
  • 動了情,那便是走了心,入了靈魂,怎能說割捨就割捨?
    動了情,那便是走了心,入了靈魂,怎能說割捨就割捨。真正的愛,是一場心與心的碰撞,情與情的互動,靈魂與靈魂的相融。所以,愛上容易,放下難。那是一種偷走心的愛戀,心已不再受控制,情更是無法抑制。一旦動了情,那便是紮根般的存在,會在心底開出花來,長出帶有記憶的果子,會把那份美好而甜蜜的感覺彌留在心尖。?情深緣淺,是這個世界最大的遺憾,也是最痛的事。明明愛得很深,但奈何緣淺,無緣走完一生,只能放手告別。那是怎樣的無奈,又是怎樣的心痛,動了情的人,說放下就放下,心會刀割般的痛。
  • 「少女心爆棚」的可愛句子,學長看了走不動道,快拿去發動態吧!
    「少女心爆棚」的可愛句子,學長看了走不動道,快拿去發動態吧! 莊子也睡啦!孟子也睡啦! 2、想我你就來找我,讓我打噴嚏算什麼本事。 3、月老是不是拿我的紅繩去織毛褲了?? 4、我沒有醉,我只是感情充沛。
  • 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
    1、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2、心者萬法之根本,一切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則萬法俱備;猶如大樹,所有枝條及諸花果,皆悉依根。栽樹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樹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則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費功而無益。故知一切善惡皆由自心。
  • 佛教:一切的不自信皆源於比較,看完這故事後放過自己,回歸本心
    比較,是俗世中一切煩惱的來源,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的不幸煩惱和痛苦,這些往往都是來自於自己的比較,比較之心其實就是缺乏自信。生活中具有自信的人,對於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是一種充實而富足的感覺,他可能看到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會覺得羨慕、敬佩,進而歡喜讚嘆,但還是會很安分地做好自己。
  • 「散文」樹欲靜而風不止,心不動,萬物皆不動
    秋風漸起,溪邊柳條被風吹亂了身姿,想要一刻寧靜都不允許。這是樹動還是風在動?小時候看武俠片,聽劇中人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感覺一知半解,現在品味卻是感同身受。我們都被俗世所包圍,一刻也不能逃離。小時候的任何事都回憶雋永,爽朗的笑聲依舊迴蕩在眼前。
  • 諸事不順時,默念3句話,一切自然變好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煩惱。佛家認為,一切唯心造,世間的一切煩惱都是由自己感召而來的。在我們的一生中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用一顆平靜的心去面對所發生的一切,有些時候,放下,不再執著就好。
  • 其實夢很淺,萬物皆自然;其實淚也甜,當你心如願,早安
    不管外面的風風雨雨,驚濤駭浪,不管世事變幻滄海桑田,給生活以一絲坦然,給生命一份真實,給自已一份感激,給他人一份寬容,我們只要淡淡的生活,一切的風平浪靜,給我們生活的最真實。早安!人生,總讓人無語,笑的時候,不一定開心,也許是一種無奈;痛的時候,不一定受傷,也許是一種心動;哭的時候,不一定流淚,也許是一種釋放,走過一段路,總想看到一道風景,因為已經刻骨銘心。一個懂你淚水的朋友,勝過一群只懂你笑容的朋友,有的人對你好,是因為你對他好,有的人對你好,是因為懂得你的好,幸福,從來都沒有捷徑,也沒有完美無瑕,只有經營,只靠真心。早安!
  • 心不動,你奈我何?
    王陽明回答:「哪裡有什麼技巧,只是努力做學問,養的此心不動。如果非要說有技巧,那此心不動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無幾,勝負之決只在此心動與不動。」為什麼「此心不動」是唯一的技巧呢?因為心不動才能冷靜,冷靜才能沉著,沉著才能在危機面前正常甚至超常發揮,所謂急中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