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龍泉村農家書屋閱讀。 張國榮 攝
中新網宜昌12月1日電 題:湖北夷陵「軟硬兼施」扮靚辦活農家書屋
作者 郭曉瑩 邱天星
12月1日一早,湖北宜昌市夷陵區三鬥坪鎮園藝村婦聯主席董雲燕和同事將農家書屋打掃乾淨。這個小書屋顯得舒適溫馨,而又充滿童趣。
「下午4點以後,這裡就成了孩子們的『天下』。」董雲燕說,放學後孩子們會來看書、做作業,成為「晚託班」。
76歲的羅有金老人正在閱讀從農家書屋借出的書籍。 邱天星 攝
解決農村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放學(假)期間託管問題,只是園藝村不斷拓展農家書屋延伸服務,盤活閒置資源的一個方面。
董雲燕介紹,過去該村農家書屋位於村委會4樓,像一間會議室,書櫃很高,書籍品種也少,因長年無人翻看而落滿灰塵,成為「擺設」。
2019年3月,園藝村將農家書屋搬至村衛生室2樓,緊鄰學校,大門與馬路平齊,方便群眾和學生進入。同時,隨著夷陵區圖書館定期幫書屋補充更換圖書,書籍種類不斷豐富,加上擁有溫馨舒適的閱讀環境,書屋越來越有人氣。
孩子們在園藝村農家書屋閱讀。(資料圖) 張國榮 攝
不僅如此,園藝村還把農家書屋作為打通文化惠民「最後一公裡」的重要載體,開展各種文化活動。每逢節假日,志願者就在這裡舉辦閱讀、繪畫、書法等講座和輔導活動,書屋逐漸成為農民群眾的「文化家園」。就這樣,「軟硬兼施」讓曾經沉悶的農家書屋「靚」起來、「活」起來了。
和園藝村一樣,夷陵區龍泉村農家書屋「搬下樓」後,也實現了「顏值」「氣質」和「人氣」的提升。
龍泉村勞保協理員汪道芬介紹,村裡2008年就建立了農家書屋,有3000多冊藏書。但老村委會的辦事窗口有一道「隔斷」,書屋設在樓上,出現「路難找、門不開、人不在」。
孩子們在園藝村農家書屋閱讀。(資料圖) 張國榮 攝
2019年6月,龍泉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搬到新址,大廳不僅取消了窗口「隔斷」,降低了辦事櫃檯,還專設了舒適時尚的農家書屋。
農家書屋是一個全開放式的空間,沒有門,也沒有臺階,簡潔的四層書櫃,分門別類地放置著各種類別的書籍,隨手可取。
自從農家書屋搬到一樓後,76歲的羅有金便經常到書屋看書、借書,跟他一起來的,還有和他拉胡琴的「夥伴」。他說,書屋搬下樓,為他打開了知識的大門。
在這裡,孩子們也有專屬閱讀空間。辦事大廳另一邊專設了兒童活動室,美觀而舒適,每逢假期,孩子們便來這裡做作業、閱讀、畫畫。
龍泉村黨支部書記高峰是位「90後」,在他看來,拆掉「隔斷」、把農家書屋搬下樓、辦事櫃檯由高變低的過程,是服務意識的轉變,幹部群眾心與心的距離也拉近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