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微風裡的人生
宋仁宗所親生的第一個孩子便是公主徽柔,所以從小疼愛有加,
這年春末公主僅六、七歲大時,契丹重兵壓境,派使臣來朝致書,向大宋索求「關南地」瀛、莫二州,
瀛、莫二州,當年被「兒皇帝」石敬瑭割讓給契丹,周世宗時期收復,多年來契丹一直欲令大宋「歸還」二州,如今舊事重提,
諸臣廷議,不許割地,決定借和親與契丹言和,許大宋宗室女與契丹皇長子梁王耶律洪基,以化解索地之事,
但一聽仁宗皇帝將進封宗室女為公主嫁梁王,對方即面露不悅之色:「大宋皇帝不是有親生女麼?聽說那公主美得很吶,我國臣民十分仰慕,」
對方還說梁王也才十歲,可以等個十年八年的時候再把徽柔公主接過去,
宋仁宗這麼愛徽柔公主,怎啥得她遠踏他鄉,遂命富弼出使契丹,
與其國主面談,許增歲幣,但一定要推卻公主和親之事,富弼不辱使命,得以保全徽柔公主留在大宋,
由此可見宋仁宗對徽柔公主的愛護,可他偏偏沒能給女兒一個幸福的伴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兩宋時期,駙馬不能擔任實職
在宋朝,娶了公主的人只能掛個駙馬都尉的虛銜,再不能在朝廷擔任任何實職,了解了這點,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宋仁宋要把女兒徽柔許給李瑋了,
李瑋的父親是宋仁宗趙禎生母章懿皇太后李氏之弟李用和之子,
趙禎是由章獻明肅皇太后劉氏及章惠皇太后楊氏撫養長大,但生母卻是劉太后的侍女李氏,
劉氏把李氏之子抱來養育,對外宣稱是自己生的,李氏也不爭名分,默處於先朝嬪御之中,緘口保守這個秘密,直到臨終都未與趙禎相認,
直到劉太后過世後,燕王才告訴宋仁宗趙禎關於生母的真相,趙禎大悲,下哀痛之詔自責,
追尊李氏為皇太后,並厚賞李氏之弟李用和,為其加官進爵,
雖說是虛銜,無實職,但所獲俸祿待遇與宰相一樣,足以看出宋仁宗待李氏之厚,在外戚中首屈一指,
在公主眼中「呆頭呆腦」的李瑋,在趙禎看來卻是很合適做駙馬的:
1.李瑋是趙禎自己親生母親的弟弟的孩子,從這點看是值得他信任的,
2.李瑋敦厚樸實,心無旁騖,可以一心一意地對公主好,並對公主百般呵護,宋仁宗相信李瑋能夠成為愛女忠心不貳的丈夫,
3.李瑋還是敦厚樸實,在朝中不會有其他太多的想法,在金錢上宋仁宗完全可以滿足他,
這樣的話李瑋娶了公主才不會因為不能在朝中有所作為而苦惱,這點很重要,
所以宋仁宗認為李瑋值得他信任,公主許給他很放心,再則,根據朝廷規定,李瑋娶了公主後就不能在朝中掌有實職,
本來李瑋對掌職之事(他應該也沒這個能力)就毫無興趣,所以不用擔心因為娶了公主而鬱悶,
二、宋仁宗為什麼不能同意將徽柔許給曹評
曹評是大宋開國元勳曹彬的孫子、曹皇后之弟曹佾之大兒子,
他性情和易,通音律,善弈射,詩文翰墨都是極好的,與徽柔公主相識後,互相心生愛慕,
單從雙方家庭背景及曹評與徽柔的經歷、興趣愛好來看,確實是很登對的,
但是因為徽柔的公主身份,不是想許誰就許誰的,趙禎不允許徽柔許給曹評有以下兩點原因:
1.作為帝王,他不希望公主的婚事破壞他苦心經營的朝中勢力平衡,
曹評是曹皇后弟弟的兒子,如果作為公主的徽柔許給他,必然是會讓朝中勢力朝著一邊倒,破壞了應該有的平衡,這個必然是皇帝所害怕的事情,
對於宋仁宗要把徽柔許給李瑋之事,徽柔生母苗昭容自是想不明白,
苗昭容有次向皇帝哭訴:「妾就是想不明白官家為何選這女婿,曹郎家的大公子才貌雙全,年歲又與公主相稱……」
那時皇帝自布了一棋局,正獨坐端詳,聽了苗昭容此言,他以二指拈起一枚棋子,徐徐落在棋盤中,只見他淡淡道: 「你定要天下戚裡皆姓曹?」
2.曹評不適合任「駙馬」一職
曹評並非等閒之輩,他小小年紀文才武藝已大有乃父之風,
他愛讀文史書,又寫得一手好字,尤善射,夜間滅燭後挽弓亦能中,
一次因契丹使者在比武場上不按常理出牌,故意挑釁,以為可以讓在場的大宋子民為難,
關鍵時刻曹評挺身而出,與契丹使者比試了三個回合,他高超的騎射技術讓在場的觀眾們嘆為觀止,更讓契丹使者驚愕嘆息,
由此可見曹評並非等閒之輩,能文能武的他在大宋的疆土之上終將派上大用場,
如果皇帝答應徽柔公主嫁給曹評成為駙馬都尉,根據大宋規定以後他都不能再獲得實職,很難保證將來曹評不會後悔,
先且不說埋沒了曹評這個難得的人才,難獲實職的曹評會因為自己的才華無處施展,
很可能會終日鬱鬱寡歡,也可能會對與公主的結合心生不滿,最終會耽誤了兩個人各自的幸福,
所以宋仁宗作為皇帝,不將作為公主的徽柔許予曹評,理由確實是說得過去,
結束語:
徽柔有著「公主」這一特殊的稱謂,而每個人都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而這個稱謂意味著她不能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然而徽柔並不想領受大宋「公主」所帶來的種種,在當時那個年代勢必會演繹出一個憂傷的故事,
END